bookmark_border并没有什么组织的想法

在看一个不是很熟悉领域的技术视频(就想见识一下)。不知是什么力量老是在催我记笔记。也许是hoarding的坏习惯,也许是教育留下的。然而我知道我并不太懂的东西,记下来的价值不高。以后要回顾的话,看自己的笔记(假如说我的笔记组织得足够好以后还能找到/想到来找,事实上不是的)不如再找一个专家的解释来重新学习。

所以就想到,虽然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但是关键还是要靠脑力啊。。。

而我的脑力,现在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有一次和读书会讨论问题的时候,想到之前读什么读到说,现代社会,个人很渺小,人对自己工作的结果很隔膜,看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总是觉得无力改变。比如说经济问题,可以怪“无形的大手”,这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被动的。当时读到这个的时候我感觉是醍醐灌顶。我想这段应该是In Praise of Idleness里的。但是问了比我还粉罗素的朋友,她却没印象。。很有可能我记错了。也可能是Fromm的书里的?

就感觉好多印象、想法、概念,在脑中是混合起来了,已经无力理清。

说到In Praise of Idleness,时隔7年重读,感觉当年虽然已经那么惊艳了,如今觉得又比当年懂得多好多。真的好想精读一下,把所有想法记下来。这又回到了记笔记上。读第一篇的时候我把每段话都做了小结。然而重看记下来的那些小结,并没有帮我把思路理得更清楚。

这两年看星战新电影的时候也是。。看完后好几天我都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process看到的东西,时不时就有想法需要记下来。我的观后感博客就是一条一条的,记下来就已经好满足、没有力气继续想了。

这样一想,好像我看星战的专注度远高于看罗素。。。另外,有时候白天工作的时候我会有很多想法。想法就是,冒出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个金子。我有时候会记在小本子上,争取回家好好整理一下。然而到了晚上,逼迫自己进入写日记状,经常写出来的只是:“好晚了我还是洗洗睡吧。”这种时候再去翻小本子找那些金子,有时候会进入不了当时的状态,get不到关键。还有很多时候懒得去翻小本子。。

bookmark_border写了一篇文

一天早上躺在床上读了跟的几个博客的”Trials of the Darksaber”的评论。看了那一集之后所有人都爱上了Sabine。我一直希望Rebels的作者能把Ezra的成长写得更丰满一些。然后,各种思绪集中到一起,起床后写下了这个fiction。算是我的第一篇文。

虽然我有过好几个觉得写成fan fiction会很好的点子,但是我的写故事编故事的能力实在太弱。这一篇能写成,我想是因为1)不需要编故事,只是那一集的延伸;2)一直沉浸在星战世界里,有很多细节能在我需要的时候冒出来。

重看的时候发现,他们其实是在外面camp了好几天。所以我的“Ezra回基地放东西”那点plot也站不住脚。不过不管啦(转眼改成那天他们决定回基地)。

下面是文的连接——老少咸宜,和canon无冲突。暴露一下AO3账号。

Ezra’s Revelations (1384 words) by MaraSue
Chapters: 1/1
Fandom: Star Wars: Rebels
Rating: General Audiences
Warnings: No Archive Warnings Apply
Relationships: Ezra Bridger & Sabine Wren
Characters: Ezra Bridger, Sabine Wren, Kanan Jarrus, Fenn Rau
Additional Tags: Post “Trials of the Darksaber”, Canon Compliant
Summary:

Sabine was not the only one who learned a lot from “Trials of the Darksaber”.

bookmark_border意识流工作感想

一直在想要把工作的感想给整理一下。看到这篇文章里写的效率低的开发团队的几个特点/分类,我们公司的膝盖已经戳烂了。(看到“保姆式开发”几乎从不说脏话的我嘴里迸出了卧槽二字。)

工作感想还没整理。现在意识流一篇帮助自己整理。。。

我并不是很想做开发。在逻辑思维方面我比较迟钝。做开发的话我的优点是愿意尝试和不assuming(简直paranoid)。只要有文档和尝试的环境,搞各种script我是没有问题的。我另外的长处是对BI数据库比较有经验。我对Application比较没经验。我们公司的BI产品,还有一部分是application的成分(客户使用界面),想想我在现在公司的5年,最大的收获大概是瞥见一眼application开发,我们公司的开发水准很烂,但看到开头提的那篇文章之后我想我也是得到了一些关于烂的思考。

我喜欢捣鼓script,我更喜欢借用我会技术又会沟通的能力,做一些桥梁工作。工作这么多年来,我见过的人里面,除了极少数人,沟通和技术结合没有我比我强的。当然比我会说话的人多了去了,然而我认为实质的沟通的基础是你要懂你沟通的东西。我也和销售打过交道,有的销售是非常有魅力的人,然而他只负责散发魅力,说实质的东西的时候必须站在他的角度才能沟通。懂数据,懂技术的人,能像我一样沟通的人很少。That said,我加入现在公司的初衷是做这样的桥梁。我加入的是operation部门。我们的operation部门不仅给产品上线、monitor它们的运作,还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并处理各种客户的咨询。由于我擅长看数据和写脚本,我加入不久就写了一系列脚本帮助monitor我们当时几百个instance(如今已经超过一千个了)。这里对我的技术是有提高的,在之前我只写过ETL的SQL和简单的shell script,连个DB store procedure都没见过。但这家公司的ETL是基于SQL Server的DB SP的,我一边理解产品,一边写出了那些脚本。开发中有些愿意讨论问题的,我也有时候找他们请教。Operation部门工作了两年,我意识到我们产品的问题这么多,其实需要的是开发质量提高。中国办公室的开发老大愿意让我去开发部门继续做更深的技术支持,我就答应了。因为在operation做得再好,也是我已经做了两年的事情了,做得好不再值得骄傲。当时在我看来开发部门有很多事情我可以帮助做好的。比如,开发部门的沟通太烂;大部分开发查数据的技能比我差;大部分开发互相之间都在鸡同鸭讲更不要说和别的部门讲了;大部分开发都不知道operation是怎么deploy和monitor我们的产品的,也不知道客户一般都喜欢干什么。

到了开发部门,我的第一件事是理解release流程。我很惊讶地发现,给定一个特定的时间,在产品环境的某个版本发现了问题,给开发开CR去修复的时候,修复哪些版本这个问题是没有定论的。每一次开CR都需要问release manager,而得到的答复也没有确定的准则。在开头引用的那篇文章里,对此有精确的描述:

配置管理上的问题。对于源代码的配置管理,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配置管理和软件和团队的组构的结构非常有关系。我看到过两种非常没有效率的配置管理,一种是以开项目分支的方式来做项目,同时开很多分支,分支开的时间还很长,导致merge回主干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各种冲突,另一种是N多的团队都在一个代码库中做修改,导致出现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某团队的改动出现了一个bug,要么所有的团队的功能都得等这个bug被修复才能被发布,要么就是把所有的改动回滚到上一个版本,包括其它团队开发的功能。很明显,软件模块的结构,软件的架构,以及团队的组织形式都会严重影响开发效率。

我们的情况是上面说的很多module在一个库,一个bug会导致所有的无法上线。我们情况的区别是,我们的产品环境压根从来没有回滚上一个版本的功能。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理解release management对QA提供ETA的要求。ETA方便给客户期待,然而我找QA问ETA的时候经常得到的答复是这样的:如果开发下周二之前把修改提交,那么我们的ETA就是周五。然后周五的ETA就被宣布了。根本不给“开发如果没有来得及修改提交”或者“提交后又测出bug”留余地。

当年我们还有一个非常低级的问题:我们的产品有一个版本号,在部署的server上,代码存在这个版本号为名字的路径下。后来bug越来越多我们变成两周更新一次release,但是版本号不变,这就造成如果不具体看代码你无法知道你面前的版本X是不是最新的版本X。对于DEV和QA来说,只要改好了代码,测试通过,他们就任务完成了——我们deliver了一个修改好的版本X。当时出了一系列问题都是宣布release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更新到deploy server上。因为DEV和运维之间当时几乎一直在鸡同鸭讲。后来终于认识到需要更新到server上之后,还有很多问题。有些bug需要更新代码后重新deploy,有些bug只要更新代码就好,还有些bug重新deploy后还需要跑一些一次性的脚本。谁来跑脚本这件事一直没定下来。理论上让开发去产品环境deploy是很糟的。但OPS的技术能力有限,让他们跑命令行也经常很危险。还有的时候跑了一次性脚本之后代码没更新,下一次deploy问题又回来了。作为战斗在第一线处理产品问题的我,这样的事情见得太多了,我经常跟老板反应,但是总是‘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了以后大家就舒一口气又去忙各自的了。

那篇文章里的“保姆式”开发和我们的现状最像。

所谓“保姆式”软件开发就是——我只管吃饭,不管做菜洗碗,就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一样,身边有一堆太监或宫女,不然生活不能自理。这种情况经常见于开发和测试,开发和运维间的关系。很多公司,测试和运维都成了开发的保姆。

我就能看到,很多开发快速写完代码后基本上都不怎么测试就交给QA去测试了,QA一测,我草,各种问题,而只会做黑盒的QA并不能马上就能确定是代码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所以还要花大量时间排除不是环境问题,才给开发报BUG。很多问题,可能只需要做个Code Review,做个单测就可以发现了,硬要交给QA。运维也是一样的,开发出来的软件根本就没有考虑什么运维的东西,因为有运维人员,所以我才不考虑呢。

我们公司的产品deploy一个的代价非常大,有几百个参数,好多机器需要权限。deploy过程中如果遇到错,需要各种技术能力来分析解决:DB的,java的等等。所以我经常看见开发问QA要环境进行开发。产品环境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你改了一个代码解决了你的问题,但是这个代码在deploy别的类型的instance之后会有问题。当年我做开发的时候非常paranoid(当然因为我技术基础差),我一定要把我想到的所有情况都跑一遍才放心。我们的开发经常会说:“这个改好了让QA去跑一下吧。”,或者在你问他“XXX在YYY的情况会不会有问题”的时候经常得到的答复是,让QA去试试吧。

文章中说的watchdog式开发,我们也是很多。

什么是WatchDog?就是说——为了解决某个系统的问题,我要用一个新的系统去看着它

  • 我的系统架构太复杂,出了问题不好查找。咋办?那就搞个专门的特殊的监控系统吧……
  • 我的系统配置太复杂,容易配错了。咋办?那就加一个配置校验系统吧……
  • 我的系统配置和真实的情况有时候可能会不一性。咋办?那就加一个巡检系统吧……
  • 我的系统测试环境和线上环境有时候会搞混了。咋办?那就为线上环境加一个权限控制系统吧……
  • 我的系统有单点,那就加个负载均衡器吧,负载均衡器的单点呢?那就再加个等价路由器吧……

因为我们的系统很难从整体来把握。整个公司大概只有三个开发能从架构角度了解全局。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是个asshole。整个公司的人,素质好一些的都在尽力和他合作,素质差一些的整天在骂他。所有人都对他多多少少有点无奈。我曾经被他说哭过好几次。其中有时候的确是我的理解有误,如果我被直接告知我哪里错了,一般我会看我的错误并且觉得很羞愧。但是这个人指出错误的时候从来不说清楚,而且带着很挑衅的不客气语气,说着读不通的英语(印度人的英语其实是很好的,但是他一直散发着一种“我不care发表清楚的沟通”的气场)。

所以呢,开头说了,我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个monitor系统,也算是watchdog的一部分,不过这是在产品之外的。我觉得很多真的产品开发,也是对他的整体设计不得要领无法写出integrate到整个产品的好东西,而是尽力保护自己开发的部分,即使冗余也不敢信赖已有的东西。我曾经听一个已经离职的开发经理说过,那个架构师的代码,即使他们看到有可以优化的地方,他们一般也不敢提建议。

虽然我并不下决心想做开发,但是看看coolshell博客,简直觉得振奋。也许我对技术的热情也是有点“希望保持业余兴趣”那样。按照引用的这篇文章,我并不是个合格的开发。我会的技术太少。专攻技术的问题在我们公司的开发中也很突出,甚至明明都是ETL的东西,A开发的东西B就觉得自己没必要去了解。更不要说大部分BI开发不懂java的部分,而绝大部分java开发的SQL水平在我看来简直小儿科。在这个工作中,我也试练了我的学习能力。写SP对我很容易(来自SQL和shell背景);查询MDX对我来说有点难:我按照MSDN上的教程自建了一个cube(当时我要就建cube的权限问题问了一个当时我们的cube专家,他都并不知道根本逻辑,只是建议我都用admin账号)、读了MDX Solutions的前几章;另外学会的是powershell。Powershell我不能完全说学会了,没有官方教程和完整的说明书(MSDN的结构太恶心了,PS的manual是和.NET的混合的),我看了powershell.net上的一个非官方教程,对变量、control flow、function、object等等理解了。但是后来看代码的时候还是看到了我本来不知道的东西。微软的环境很封闭,文档很难懂,依赖微软产品的我们公司应该也是直接间接受了影响。不过PS似乎代表了微软的进步(终于有比较成熟的script语言了)。最近又写了一点点python的脚本。

我愿意学习,也希望在厉害的开发环境工作。然而我更大的能力是沟通和英语水平。我这个没有计算机知识基础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有一定的巧合,也一部分是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快,还需要人手。看看我能找到什么机会吧。

bookmark_border这两天工作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难平静

这两天工作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难平静。

过年前最后一天(我买了五点半的电影票打算早走的,我知道过年前是最后能刷R1的时候)。下午三点的时候发现来了一个High priority的ticket,是一个中国cube的ETL挂在cube process上了,是比较基本的问题。我就先开了profiler看process的错误。很快发现是process measure group P的时候报了个numeric overflow bigint的错。然后我就想办法在那个partition找哪个数据的值超长了。看了一下P的view的定义,只看到一个column是bigint,再仔细一看这个column的定义,我记起来别的cube的这个column曾经也出过一样的错。这个column的设计本来就有点奇怪,把store_key, item_key和一个measure X的值concat起来(当中有2个0间隔)再转bigint。按照我们系统目前的store_key, item_key的位数来看,measure X只要超过两位数就会overflow。然而当时PM说,这个measure只能是0到5六个值。估计是开发看了这个需求,也没想过可能需要处理超长的效果。(去年11月的时候我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把这个问题给DEV,因为这样危险的设计在我看来很可怕。在和QA确认的时候才得知还有限制0到5这回事。)

当时我急着赶电影,我就回复了一下:“这和ticket XXX是一样的问题。X数据只能是0到5。可是现在我们有42002这么大的数据。请检查一下是不是又重复load了文件。我已经关闭了这个silo的ETL。”这一句重复的文件的猜测,是因为去年我检查这个问题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就顺便检查了一下数据源的历史记录,发现了重复的文件。实际上,这一次不一定是同样的原因造成数据过大。然而我想,是个operation(他们天天看数据,天天set up文件load)都会明白,接下来就该是他们去修复数据了。

春节值班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个ticket,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没有更新。我猜是因为没人看见我说我关了ETL,所以它没有继续报错,所以没人注意到这件事。于是我把ETL又开了。(我们的产品环境就是这么混乱。)

隔了几天我又值班,发现operation看到了这个ticket,然而第一个回复是(一个脑子比较僵硬的中国男operation):“我没有看到有重复文件,所以根XXX应该不是一样的问题,请再看看为什么cube process挂。”在我之前值班的开发同学M回复说:“为了跑过去,我已经从DB里删了数据,并且把删的数据存在了table_name_bak里。”这里的table_name是我们基本的measure group A。接下来,是operation老大吩咐美国的operation把坏的数据用正确的方法unload掉。

年后上班这个ticket仍没有解决,并且变成了urgent回到我头上,而问题还是原来那一个。不过加上了最近有过attribute变动,变成如果要process,是把所有partition都要process才能过去。这个cube属于之前中国特殊数据load,为了缩短上线时间,他们把这个retailer的数据全都做了redundant load,实际客户看到的数据只有我们load的数据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full process很慢。负责monitor新数据load的operation女生不知道这些,因为是周一ETL总体很忙,她无法在数据源unload数据。于是她一个劲催我也删一下数据嘛。

我的各种本能都告诉我不该在产品环境删数据。以前我的经理是BI开发的经理,如果他在我会跟他聊几句,肯定会避免发生接下来的事情。现在我的经理是APP开发经理,他的BI经验其实不多,我就没想跟他聊(实际上他虽然看所有的urgent ticket,但也并没有明白我实际上后来犯了个错)。

事实就是,我知道这是numeric overflow;我知道>5的数据都不对(进了cube也会因为dimension没有而不显示),虽然如果是8这样的值还不会造成overflow报错;operation一直在跟我强调过年值班的开发M同学删了数据后面就process进去了。“你看他那时回复的呀!”我有一种如果我不删数据,我就没有M同学有能力的压力。(实际上,M也是有技术但没有产品sense的人,在BI的方面,经验也是比我差一截。然而他是开发我是产品技术支持,而且他是男生,男生的无知自信对技术和产品sense差一些的人来说,就等于强大,不幸的是我们公司都是这样的人。)我还有一半的思绪在想如果要对这么大的表删数据,性能会不会很可怕。

结果我就按照M说的,把measure group A的不合法数据删了。

接下来是7小时的full process。

昨天早上上班的时候,我看到晚上的process挂了。我幡然醒悟:造成overflow的数据是measure group P的。P是从A算出来的。等于我删数据并没有帮助数据process成功,反而耽误了一天的时间。

我把这一点告诉了operation的女生,她还疑问:为什么M删了以后就process成功了呢?要么是M其实删了P的数据。如果要删P数据,鉴于它的计算逻辑非常复杂,如果暴力删数据会造成什么情况我说不清。我当时是觉得M一定是删了P的数据,因为他对P的逻辑肯定没有我熟悉,所以因为无知无畏而删是有可能的。后来仔细看超级长的ticket,我才发现更合理的解释是美国的opertaion当时unload掉了错误的数据(P会在ETL中重新计算一遍),只不过新的错误数据又来了。请operation按照正常的手法unload数据才是正确的做法,是我一开始的建议,但是在催促和担心自己看起来没有男开发一样的本事,再加上没有人来管我,我做了一个错误的操作。

现在,在我的坚持下,operation终于退回去修了数据,现在cube process终于跑过去了。

这个错误并没有引起任何关注。这件事的后果只是,本来delay了7天的数据多delay了一天。我的经理没发现我做错了,operation还没有来责怪我,我估计也不会。因为在我们其他的产品支持工程师里,比我这个错厉害很多的错多了去了。我一直在配合大家工作的同时,默默尽力坚持我的标准。这个错已经不是第一个让我觉得“啊,我现在怎么标准降低这么多啊?”的事件了。

一方面没受到指责,也更说明管理的混乱。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很难原谅自己犯了一个可以避免的错误。我从一开始对问题的鉴别,和对解决问题的建议都是正确的。我们公司的管理太fucked up才造成我从这么正确的起点开始都能走到错误的操作。

bookmark_borderfeminism rant

因为还没看到 Rogue One,所以没法看新闻,没法刷汤,但心思又完全离不开星战。所以我开始把 Tosche Station Radio 的往期节目从 Rebels 开播的时候开始听。今天听到了102期 Where’s Hera ,忽然 touched a nerve。

这个 podcast 的两位主持人和不时来客串的嘉宾,经常会夹杂 feminism rant。然而这一期节目他们说完了一些新闻之后,用整一集 podcast 来抱怨当时推出的 Rebels 玩具里,没有 Hera。在和嘉宾讨论完之后,主持人 Nanci 又提到当时迪斯尼或孩之宝的市场人士说,他们推出了一些 EP7 的玩具,目标是 5 – 12 岁的男孩。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认为“星球大战”是给男孩子们看的而没在意过。听着 Nanci 讲她中学的时候是学校里的 Star Wars girl——一个稀奇的人,说着喜欢星战的女生直到有了互联网才明白自己不是怪人,我顿时心里一酸。你要说现在有互联网、作为一个喜欢星战的女生也没问题,但是我们的 marketing 还是告诉孩子(的家长)说:这些玩具是男孩子的,难道我们不需要抱怨 gender representation 的问题?Nanci 说一个朋友的儿子因为穿着 Frozen 的衣服在学校里被人嘲笑。男孩子不能喜欢 Frozen 吗?你不觉得很心酸吗?(顺便说一句,Frozen 没有 Moana 好。)

TFA 之后,我就一直觉得相关产品都是 Kylo Ren 标识不太对。这可以一部分用“星战总是反派最拉风”来解释。在 Rogue One 的红地毯上,Kathleen Kennedy 回答主持人提问“你觉得接连两部电影主角都是女性怎么样?”的时候回答说,她希望将来我们都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了。大概可以理解为,即使 executive 在推动进步,市场部的人总是走在进步的最后头,因为需要迎合市场,也就是,遵循这个社会最慢的步伐。

让我特别心酸的是,如果我早一点开始喜欢星战,我一定会是个更好的人,或者说,我是更好的人的年数会多一点。

另外一些我超爱 Tosche Station Radio 的原因:
> 他们让我意识到 Rebels 让我想到 Firefly 我不是一个人!
> 他们不是超级 Maul 粉,也不是 Boba Fett 粉。
> 他们叫 BC “whitest guy who has to be everywhere” 哈哈哈哈说的太妙了。很好地表达了我对他的受欢迎程度厌烦(但并没有特别讨厌演员)的感觉 😀

bookmark_border前几天看到的二则fanfic

Serenity (1908 words) by Lokei
Chapters: 1/1
Fandom: Star Wars Prequel Trilogy, Star Wars – All Media Types
Rating: General Audiences
Warnings: No Archive Warnings Apply
Relationships: Yoda/Dooku, Dooku/Qui-Gon
Characters: Yoda, Qui-Gon Jinn, Dooku
Additional Tags: Philosophy, Jedi Code

“Through passion, there is serenity.” – Padawan Qui-Gon的作文写得太好了。

There is no emotion, there is peace.
There is no ignorance, there is knowledge.
There is no passion, there is serenity.
There is no chaos, there is harmony.
There is death, there is the Force.

把Jedi Code全部反过来写:

Through emotion, there is peace.
Through ignorance, there is knowledge.
Through passion, there is serenity.
Through chaos, there is harmony.
Through death, there is the Force.

前几天看到谁转播的说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的时候,有不少人(万级别的)在宗教一栏填Jedi。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无宗教人士,但是这样填造成统计出的总体宗教率比实际高。

这让我想到我最近一直在脑中想象Jediism是我的宗教。先是因为最近半年看克隆人战争、canon小说、Legend小说,想到星战传说的来龙去脉(经常互相矛盾,把过去授权的作品推倒重来),让我想起年初听“《圣经》的故事”课程录音;然后是猝不及防在The Rising Force里被煽到意识到我真的是被激起了宗教感情。

我以前一直难以理解宗教感情,我从小的本能就是,觉得烧香拜佛的人是懦弱和势力的,略长大一些知道了基督教,本能觉得是权钱驱使。意识到信教人士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是年岁不小了之后的事情了。所以真的好像是星战第一个激起我的宗教感情。如果它要成为一个宗教,那是和世界上已有的宗教很不一样的。现在是无法也不会重现两千年前的思想文化现象的。(现在的,只会更好:)

Sugar and Spice (5269 words) by Lokei
Chapters: 1/1
Fandom: Star Wars Original Trilogy, Firefly, Star Wars – All Media Types
Rating: General Audiences
Warnings: No Archive Warnings Apply
Characters: Han Solo, Chewbacca, Kaylee Frye, Malcolm Reynolds, Zoe Washburne, Jayne Cobb, Simon Tam, River Tam, Wash Washburne, Jubal Early
Additional Tags: Crossover, Community: multiverse5000, Multiverse Challenge
Summary:

“Is that the ship that made the Kessel Run in twelve parsecs?”

点进去上面那篇文的作者的页面,看见一篇SW(OT)&Firefly的crossover。气氛完全不一样,但是写得超好。”You don’t go inviting yourself on other people’s boats. It ain’t polite.” 这对话根本就是原作水平啊!

Han和Mal的气质太搭了。


Partners in Crime by angelsaquero on DeviantArt

其实这篇日志的目的就是想推荐一下fanfic而已。我以为五分钟能写完的~

bookmark_border

自己的体会:一般不会有恨,那些都是发怒、悔恨、焦躁。但是当我想到XI,这时的感觉真的是恨,我想不出如果不是恨是什么。纯粹的恨,肠子发痒发疼的恨,心痛的恨,自己折腾很多事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世界上那么多人的困恼是由于他。恨得我几乎要投降去相信地狱。如果有地狱的话,世界上要是有人活该下地狱承受无尽的痛苦,那么就是他了。

以前,我想对于裆,我肯定是恨的。虽然我想,这是一个集体,不能一概而论。这甚至是我们社会的重要成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也是有责任的,不能单纯恨它。恨它就要有所行动。有所行动,就会有谋虑、有期待。不完全是恨了。

这个人带来的气氛、作风的大改变,那么无耻,那么狡猾。相比之下,对于裆的痛恨简直可以忽略了。

Astrill的iOS好像完全上不去了。如果为了月饼他们掌握了封杀iOS端的技术,没有理由期待等到月饼结束他们会开放。

今年没有写“写给新的一年”的日志。那个时候我在Evernote里写了一些,发现我想到的只有censorship。现在觉得我当时预言VPN封杀基本上成真了。

bookmark_borderSW @ SDCC 2015

本来只想随便看看的,结果把一个一小时长的整个panel的视频看完了。

记录一下观察和想法:

Kathleen Kennedy,JJA和Lawrence Kasdan首先入场。他们感谢在场的粉丝,说粉丝从1976年开始就很重要。(这让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上映前会有粉丝吗?依稀有印象上映前有漫画发行?)

观众提问JJ:新电影的故事,有没有受什么影响:漫画或者什么别的电影?这个没有正面回答。就说按照自己觉得应该的路线。

(没有人问你回归了ST又回归SW有没有过什么顾虑。。。

上来三位卡司。Daisy Ridley,感觉有点像Keira Knightley。笑得很夸张,但是很可爱。John Boyega,(他怎么穿进Stormtrooper制服的。。。),还有Oscar Isaac(脑子里一直叫他那个演新Wedge的)。这里又观众提问时间了。分批上台的意思是分批提问,但是这次提问的还都针对JJA。一个人问了怎么没有亚洲人的角色。感觉JJA略有一点点措不及防。然后有个人问了很术语的问题没听懂,IP是什么术语。JJA说我们只考虑好故事,不会从那么技术的角度出发。

上来三位dark side卡司:Adam Driver(最早预告里拿着十字光剑的那位),Domhnall Gleeson(揭晓他的角色名字叫General Hux)他好瘦啊那个细腰。。。Gwendoline Christie。说说他们三位的角色?Adam Driver支支吾吾的,Domhnall一直嘲他。但是主持人问他的角色怎么个邪恶,我个人听下来感觉Adam Driver支支吾吾又有点想用大套话混过去,所以给我感觉是这个坏人点motivation不是很清楚的。但这也有可能是他吃不准该说多少。这方面Domhnall就狡猾多了,一个劲说嗯我的角色是英国人,所以很evil啦。Domhnall还说漏嘴了Base Starkiller这个名字。

Gwendoline超赞(也许是veteran comic con的缘故?)。她先说自己是female stormtrooper。又说这个角色好在是个很少见的完全不用管她真面目的女性。(意思是在片中她不会露脸?)

这里一个观众提问说,假如你是Jedi,你的光剑要什么颜色的。Kathleen要蓝色的,JJ要红色,Kasdan要。。。黑色的!John要金色的,Daisy说那我要银色的,Isaac说可不可以要彩虹色的。。。

观众提问后,主持人很快的语速冷不丁叫上来Carrie Fisher。Carrie妙语连珠哈哈哈。问她你觉得回归的感觉如何,她说就像flash back, they were right about acid flash back。Domhnall和Gwendoline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然后,Mark Hamill上场。主持人当场放一个1977年的照片:

Screen Shot 2015-07-11 at 10.00.06 PM然后Mark说,他当年跑道海地去度假,心想这里没人知道星战吧。结果有个人带着Darth Vader的面具开快艇过来。然后Carrie说,大家都看的啊,好多人都等着给孩子看,要是孩子喜欢的角色和自己不一样,可能就不再爱自己的小孩了:)

然后主持人问Harrison Ford腿伤如何,JJA说,你们自己看吧。然后Ford就走上台来,看上去完全恢复了。三个老年人看上去真的很老。我大概不会把他们放到我的“如何变老”相册里。

然后观众提问:觉得和老三部相比,新电影有什么不同?Ford说,不能说不同,而是有发展。我们都grown up了,I hope。Mark说,我不用去那个什么站pick some power converters了。哈哈哈哈。。然后三个人开始飙老台词乐了一阵。

另一个观众提问:在有这部电影之前,你们本来是怎么设想你们的角色在这个电影设定的时间之前是怎样的。(好问题啊)Carrie好像在随便回答:哦我希望有一些girly的星球,比如超大购物星球什么的。Mark说,你喜欢的女孩结果是自己的姐妹,这个太难让人接受了。所以Luke之后就隐居了。然后他伤心地趴在桌上。Harrison说,对不起啦。Harrison的回答很typical,他说他没料到会有后续,所以从来没想过。当然这个回答也很坦诚。但是呢,他看了新的剧本,觉得很不错所以答应回来了。

这时候JJA说,要不要疯狂一下啊?然后他们。。。竟然组织了露天音乐会。这真是我能想到的最完美的事情。盗图

8c2bb09cccadb54

Peter Mayhew在观众席上

Screen Shot 2015-07-11 at 9.30.25 PM

全世界都那么忽视前传三部曲。。。

bookmark_border忽然想到

忽然想到

2015-05-13 21:18:33
西方哲学史中世纪部分,讲很多的历史(中世纪没有什么思想)。其中心是教皇和世俗政权的斗争。

教会一般没有军队。教皇的权力很多来自洗脑。皇帝/贵族/英国法国国王有军队。所以中世纪再黑暗,洗脑抢钱和杀戮抢钱的是两拨人(起码名义上,有时候他们会狼狈为奸)。

不像我们现在。。。orzzzz

当然,教会也有十字军,和烧女巫和异教的Inquisition队员。教会落入残忍的阶段,也是它没落的开始、宗教改革的契机。

(不过呢,宗教改革当然也离不开世俗政权的支持。。现实就是难以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