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

我最近脑力不济,can’t string two thoughts together. 所以继续低质量地看书和记录。本来因为想在看剧前重读小说,读完小说又觉得 Revisited 很短可以用来标记凑数。结果这个很短的 essay 集子我读的进展很慢很慢。现在意识流地记录一点。

整个二十世纪是不是大家都在喊叫世界要完了。然后现在二十一世纪了,终于真的完蛋了。赫胥黎1932年的小说和1958年的 Revisited 里的悲观预料很多成真了。Revisited 里很多内容让人无法相信不是在描述现在。他说:我们西方人运气好,有机会可以实验一下 self government,但是现在不幸的是这个机会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拿走。他要是看到川普的美国……也许每代人都有 ‘good old days’ 的 illusion,比如我属于中国发达城市千禧年一代,就怀念我们成长时期不那么管制的年代。也许这并不是人类年纪大以后总会有的怀旧,而是人类真的每一代都在后退?至少看看赫胥黎时代的美国,再看看现在的美国,民主理想是倒退了吧?也许今年十一月大选后会不同?

但我看书的时候还想到一个地方,居然感觉是进步。和书本身想表达的事情没有关系。以前的书,再好,也总是对女性的态度需要读者忍住(有极少数例外)。读 Revisited 里面一段说到,广告商利用女性的几乎 universal 的想要取悦异性的倾向……我第一反应是,以前很多女性有这种倾向是因为永远出于 male gaze 下。BNW 小说里的女性,和很多经典科幻小说一样,没法看。我忽然想到,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实际上是进步的证据。

上面扯远了。赫胥黎在 BNWR 里说到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看了很多。我现在没有脑力去一一评价。随便说一些。他说的 over population 造成的饥荒问题,我以前听过看过一些分析说马尔萨斯低估了科技带来的食物生产增长。不过那种担心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赫胥黎说的,医疗和一些别的改善带来人生命的保障,却降低了质量,比如很多无法存活下来的残疾现在能存活下来了,降低了 gene pool 的质量。这个问题我在读 Haben 的书的时候已经有了答案。我觉得像 Haben 这样的人学习我们常人没有的技能用以生存,增加了人类能解决的问题的 diversity。(Y 说,你不能这样实用主义地判断残疾人的好坏。我无法反驳他,但我想说的是这里是正好实用主义和先于实用主义的原则吻合了,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结论。当然这个理由也没有更深的原则支持。)赫胥黎说的美国人的 IQ 在下降。我搜了一下 Our World in Data 网站上面好像不是这样的。我不清楚是不是因为时间段很不一样,还是解读数据角度不一样。

赫胥黎说的各种手段的 propaganda 则和现在一模一样。他说的极权主义国家的 propaganda 手段很对(但是有一点点 caricature?)。人在压力和恐惧下是很容易受影响。回想我喝茶的经历,的确很符合连续恐吓(我当时下班过去被连续教育了五小时,到十一点、十二点回家)。他说的民主国家的 propaganda、商业广告什么的,很想把我之前看的 Predictably Irrational 给他看。:)

他后面说的 chemical induced persuation 和 催眠什么的,我不清楚多可靠。对于药物使用的 controversy 我一直没有研究。书里引用的研究我总觉得现在有更好的研究了,就看得很不仔细,也不是很有兴趣判断结论是否可靠。

他说的现在的政客 appeal not to reason, not to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but to passion and prejudice. 这不仅是在说我们这种从没学会理性的社会,而且也是在说现在的美国。书里一开始的地方有引用杰弗逊说的人类的理性,然后说现在发现人类根本不是十八世纪哲学家认为的理性生物。我不由地想,是不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根本前提假设(个人的理性和尊严)就是不成立的,所以美国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欧洲大概也会变成这个样子。而我们就更没有希望了。现在感觉真的是很悲观。

那么我的问题是,所谓的 “小粉红” 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无疑,是受了 appeal to unreason, passion & prejucide 的 propaganda。嗯,写下来问题后发现这题好简单。)

书的最后两篇文章试图提出建议,我感觉这两篇的效果非常 unsatisfying。但这不是作者的问题。

bookmark_borderBrave New World 重读

这本书是十年前读书会的开门读物,我记得当时是比较认真读了的。但是这遍重读情节完全不记得了。(最近有《基地》的电视剧预告片,我凭空回想了一下也几乎回想不起来什么情节了。读书都是白读了。)

Brave New World 是 dystopian 小说的早期先驱(比它早的也有)。而这个类型我是比较喜欢的。可以看见其中的很多主题,后来的作品中有很多重复这些主题的。有的做得好很多。

比如说 eugenics。我最喜欢其配乐的一个电影 Gattaca 就是这个主题。但我印象是该电影里并没有就这个话题做什么讨论,而只是站在一个非优生的人的角度挣扎生存。我最喜欢的小说 Rite of Passage (晚于 BNW 三十年)里的优生学做得更 subtle,读来感觉更可信(同时也更符合 BNW 对未来 control by manipulation 的预测)。不过我还是很尊敬 BNW 里如此诚恳地假设设定进行讨论。

再比如说 soma 和其它控制人情绪的手段。在 BNW 中,设计世界的思路是大家都要追求快乐,特别是当下的快乐。我们看到里面的人物还是有情绪的。在 THX1138 里,正常情况下人的情绪是没有波动的。主角 THX1138 出问题是从他停止服药开始的。这个药是不是比 soma 的设定更强呢?

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地方是,美丽新世界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坏的。(虽然我不是很确定这是作者的意图。。)而反美丽新世界的角色,John,也不是完美正面的,甚至很多时候是很中二的,写他的笔调感觉有点讽刺意味。

设想一下未来看我们现在的一夫一妻制、非常 exclusive 的浪漫关系、把抚养孩子完全交给并没有很多时间也没怎么有经验的父母,会不会觉得很荒诞?“未来觉得我们现在的某个平常的事情很荒诞” 是好科幻。也许 mass production 是生产人类的正途呢?不过我觉得作者写 hatchery 这个设定的时候意图是否定的。

那么美丽新世界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个人觉得问题是这样完全控制的社会,不会有深刻的、有实质的进步,不会有真正的艺术。这个道理化小到个人也是一样的,你走上了一条舒适的道路,那这条道路只会越走越窄。这是我觉得美丽新世界最深刻的问题。不过我这样指出后,小伙伴都不同意。所以这又是一个因为本来存在于我脑中所以我看书就能看到的东西。

然而这一点,做得更好的仍然是 Rite of Passage。在 RoP 中,是在主要情节外,多想几下会想到的,书里只有一些暗示,POV 主人公没有很仔细想过这个问题。这样更 subtle 地揭示这个结论,让想到后更加心里一寒。

bookmark_bordermy interpretation

最近在读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每天看一篇多一点点,看完记一点点@@
不过想把今天这段贴到这里来希望有更多人看到=v=

第三篇Over-organization……
前两篇讲到人口过剩会导致极权zf。极权当然是不好的,本来以为这篇over-organization不会有什么新的东西。没想到!!!!

一开始讲的是,科技使得很大的权力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成为可能的事情。这似乎是极权的另一条路(而不光是人口过剩)。这一点我很同意。(啊我觉得读书最有感触的时候,是这本书confirm了我心中一些模糊的点。)

然后说,在under developed的国家里,极权很可能表现得很明显。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则表现为少数人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控制别人的方法也很subtle,是manipulate而不是用武力来force。

美国的founding fathers之一的thomas Jefferson的理想国是由一个个self governing的个体组成的。(这个目标到底是不是一个高尚的目标呢?)但是如今的世界,never have so many been manipulated so much by so few. 读到这里我放下书倒抽一口气。

后面立刻还有更让我惊讶的!
作者立刻就开始考察这种世界里的人。他说,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是,有很多不适应的痛苦症状。为什么呢?
Where there are symptoms there is conflict, and conflict always indicates that the forces o life which strive for integration and happiness are still fighting.

因为这不是一本谈论个人幸福的书,不是self-help类型的书,所以读到这段非常惊讶。继而是感动。我几乎要流泪了。

bookmark_border刚读完速写感想!

在没有看前言,和后面的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的情况下,先速写一下我的感受。

以前一直不能理解1984为何能算是科幻小说——那气氛那么严肃、那内容那么沉重,太容易让我想到我周围的现实,所以很难想像是科幻小说。不过Brave New World像科幻我就比较能理解了。这两本书相比之下,1984偏向于政治,而BNW偏向于……哲学。我粗略地关心了一下,George Orwell之所以写得那么偏向于政治,其实是因为他的经历和布尔什维克有关系。那么,如果赫胥黎有哲学背景我不会觉得奇怪。小说的最后,是一段John和Controller之间的对话,那对话完全就是在探讨哲学。后来在维基上读到,连罗素当年也觉得这本书是受了自己的影响……(很期待研究一下罗素对这本书的看法啊啊)

其实我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见解,但是非常想提前宣泄一下。因为这本书最后的主题,就是我一直以来体会最深的一件事,那就是:要幸福,不能靠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求。要靠一定的effort,甚至要靠痛苦。痛苦越深,才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我说这样的话,不是因为我赞成禁欲什么的,没有必要去追求刻意的痛苦。

故事的靠后的部分,三个主要人物和controller畅谈一番,主要谈论了科学、艺术和宗教。科学和艺术部分,和我的世界观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我也会那样选择,但是那种认识,是一样的。)宗教方面,我还需要细想一下。作者的意图隐藏在他的人物背后,有点看不清楚。但是如果赫胥黎是信基督教的,我也不会觉得太吃惊。John最后的隐居,和自我惩罚,折射着基督教的影子,而且我完全能感受他背后的动机。……仔细想一下,啊不,我感觉作者是不信教的。

他们在讨论各种选择的时候,的确是用着罗素的哲学:道德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如果你相信一个人做某件事是degrading的,那是因为你相信他degrading from的那件事是好的。而你完全也可以采用另一套体系,这些标准的选取采用,是完全random的。而之所以我们会认为某些事情是不好的,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受这样的观点影响了,现实中那些丝丝入扣的言传身教,和小说里的睡梦condition,其实是一样的。

我喜欢这样的哲学,因为它带来一种open mind。而我忽然发现,这其实就是那些出色的科幻小说的哲学:open mind地接受一种完全新奇的假设。(为什么我喜欢科幻和我喜欢的哲学也能套在一起?)

另外,小说中的人名也很值得玩味。(我希望在BNW Revisited中作者能够出面解读一下……)Bernard Marx,显然让人想到马克思;Lenina让人想到列宁;小说中的Ford,是不是在暗喻发明了mass production的那位福特;而Ford有时候又被说成Freud,那应该是指弗洛伊德……其他人物的名字选取也非常奇特,让我感觉似乎也有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