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The Salmon of Doubt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It’s impossible to express perfectly my admiration for this book and for DNA, so I might as well just get something written.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是DNA去世后,从他的电脑里挖出来的各种稿子的合集。其中包括很多给杂志的独立稿件,可以说是杂文集。另外还有第三本Dirk Gently小说的未完成版。先说一下小说。DNA好几次提到这部小说写着写着感觉是个H2G2小说而不是Dirk Gently小说。但是我看到的这个版本则感觉非常Dirk Gently。由于之前刚读了一遍第一本DG,在听小说这部分的时候,我满心希望看到到最后,所有的线索汇聚起来的结果。当然最后小说并没有完成,让人遗憾。前面的杂文里,有一篇是写DNA的偶像PG Wodehouse。其中说到Wodehouse的未完成作品,那个未完成稿只是剧情梗概,你要看Wodehouse标志性的语言,在那个稿子里是看不到的。我想说DNA自己的未完成的小说,则感觉看起来除了情节未完成以外,语言和风格已经是成品的样子了。不过我也可以想象他revision要写很多遍。他看到了这个故事H2G2的趋势,假如他能完成这个作品,也许会改得面目全非呢。

这本书我大概十年前就在豆瓣标记了在读。我一直没有读完,每次心血来潮清理在读的时候,也都不舍得删掉它。最近几年每逢长假豆瓣都会给你发邮件说,你的”想读”里时间最久的书是xxx,趁长假看完吧!我的当然一直是这本。我读不完是因为总觉得我没有在状态。这可能是语言的问题。读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有没有跟着作者。而我在状态的时候,看DNA的书是持续ecstasy。DG的第二本书我知道我已经跟不上了。这次帮我克服这个问题的,是Simon Jones朗读的有声书。他是H2G2最初广播剧的Arthur Dent的演员,在我的感知中,他简直就是DNA的voice了。实际上DNA自己朗读自己的书的时候,风格略不一样,我感觉是Simon Jones和Stephen Fry的结合。话说如果我是亿万富翁,我要雇这些我喜欢的演员为我喜欢的书和我希望读的书录制有声书,这样我就可以不靠自己轻松读书了……

小说之外前面的文章我好像已经读了很多遍了。以前好多次我要跟朋友说“DNA写过xxxx”但不记得是哪里的,都是来自这本书。然而这次 重读,有好几点stand out的。然而这几点又,和DNA的一切一样,是互相有联系的。

罗素说他实际上是agnostic,但是在和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时候他也愿意自称athiest。DNA说,不不不,我不是agnostic,我是完全的athiest,不要跟我说什么,just in case,要是真的有上帝存在而且他更愿意接受那种投机取巧的信仰,那还不如不要信仰。罗素也说过类似的,他说的是,要是真的有上帝,他受到审判的时候会说,不好意思,没有足够的线索啊!这两种观点并不是很矛盾。DNA的解释是,在这个问题上,burden of proof已经换了地方。以前你可以说,没有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也没有证据证明不存在啊?(很羞愧地承认,我曾经被这样质问后自称agnostic。)但是,曾经上帝是人类和这个世界存在的最好的解释,所以可以理解以前的人是这么想的。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解释,也就是进化论,那么burden of proof就该交给说上帝可能是存在的一方了。

这里DNA说,I don’t accept the currently fashionable assertion that any view is automatically as worthy of respect as any equal and opposite view. 天啊!这是我最近的心声(又一例我只能看见我自己在想的东西)。同时我又在想,这和罗素说的“人与人之间不是平等的,最大的不平等在于智力和知识”有一点点相似。(我只会thinking in 罗素。)

DNA说过无数遍他是Richard Dawkins的粉丝,因为《盲眼钟表匠》和《自私的基因》改变了他的世界观,让他认识到现在我们有更好的解释世界和人类的存在的理论了。我也读过道金斯的书(另一本),但没建立过这个联系。和西方人不一样,我默认的教育是athiest,我一直接受进化论。DNA的文章才让我真正认识到西方人的思路里,进化论的关键地位。

他在讲前面的burden of proof的时候,还顺口讲了一个类比:月球是石头组成的,如果有人说,你又没去过那里,你怎么知道?我说月球说奶酪组成的,和你的观点同样valid。DNA说,I can’t even be bothered to argue. 挑战现在的科学常识,那么burden of proof显然应该在挑战者一方。

DNA在2001年就去世了,不知道他看到现在的flat earth理论支持者会怎么想。我读到前面那段他那么理直气壮又思路清晰的言语,不由地一方面感到是一剂让人振奋的强心针,另一方面又觉得很悲哀。同样的类比现在有很多现实例子:“你怎么知道民主会对中国人好?” 今年一月二十日之前,“你怎么知道医生朋友圈发的消息是真的?”

但是最让我心痛的想法是,假如DNA知道现在的climate change denial,他会多么心痛。

那么还有一个地方让我顿悟了进化论的validity(虽然我本来就接受它)。DNA说,有一次有个人批评进化论,说道,进化论不就是一个tautology(同义反复)吗?That which survives, survives. DNA说,这个反驳,竟然恰好是‘进化论可以解释万物的存在’的最有力证据啊,因为这个系统不需要输入,也没有输出。看到这里,我真的是恍然大悟。以前罗素一直说,他怀疑上帝的存在最初是第一因问题:如果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上帝,那么上帝以外是什么呢?啊啊啊,罗素是支持进化论的。我不记得他有提过,但是现在我好想获得和死人沟通的能力,把这段话拿给他读一下啊!另外,这个同义反复也用在了Mostly Harmless开头,我以前一直不知道它的重大意义,一直以为只是DNA耍嘴皮子玩语言而已。(那个开头是这样的:Anything that happens, happens. Anything that, in happening, causes something else to happen, causes something else to happen. Anything that, in happening, causes itself to happen again, happens again. 好吧是不是的确有点在玩语言的感觉?)

另一个stand out的是一篇说他的精力注意点几次转移的事情。曾经他觉得comedy是creativity最爆发的地方,所以他写了取笑科技的comedy。后来他觉得被comdey背叛了。他听了一个comedy是,演员说,黑匣子是飞机最摔不烂的部分,那为什么不把整个飞机用它来做呢?DNA说,很简单,因为黑匣子是钛做的,用钛制造飞机会太重了飞不起来。如果这个笑话放在以前,它的笑点是演员在故意演蠢,但是现在它的笑点是嘲笑比他们懂得更多的人。

Creative excitement has gone elsewhere –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ways of seeing things, new understandings of the universe, continual new revelations about how life works, how we think, how we perceive, how we communicate.

是的,我一直没法概括H2G2的笑话比别的笑话高级的地方,其实就是DNA写的这一段。H2G2里的笑话,让你觉得耳目一新,对世界有新的想法,看事情有新的角度。前一阵我看了Fleabag,一开始一直觉得不好笑,最后发现它不是不好笑的comedy,而是别的东西。但是Fleabag里也有符合这一标准的笑话桥段,就是姐夫最后的自白,真实和荒诞并存。

DNA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他对进化论的兴趣也有一定关系。软件是简单规则复杂化的结果,和进化论很类似。(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我的一个老同事和朋友,是软件工程师,人很不错,技术也好,但是他是基督教徒,而且还明确说不信进化论。我觉得不相信进化论真的没法理解现代科技啊。我们分别离开公司后,去了同一个地方上班,在新公司他还给了我一张传教的传单。)

最后我还想说,和之前《江城》一样,或者说更甚于那本书,DNA的好看还在于他是个很好的人。他的幽默感经常是self deprecating的。比如the Rhino Climb这一篇里随随便便一小段是这样的:

Conservation is a continually evolving business, and we have begun to realise that just wading into Africa and telling the local people that they mustn’t do to their wildlife what we’ve done to ours, and that we are there to make sure they don’t, is an attitude that, to say the least, needs a litting refining.

看DNA的书让我觉得,聪明、善良和美是统一的。DNA写的巴赫,是我觉得最好的写巴赫的文字。”I believe Bach is the greatest genius that ever walked among us, and the Brandenburgs are what he wrote when he was happy.” 还有他描述自然的那种语言(比如Riding the Rays这个标题)(那你为什么还没有看Last Chance to See)。我最近越来越觉得,看有些书会感觉得救了。

bookmark_borderDirk Gently’s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

我为什么今天会读这本书呢?因为股沟通知我说送我两块钱优惠券。我就跑到股沟play上看看可以买什么。点来点去看到这本有声书是DNA自己念的,而Audible里并没有他念的版本。买的时候发现那两块钱还不能用来买这个,只能用来买app。不过我被sample迷住了。sample说electric monk的作用,和各种省力的appliance一样,就是帮你去信仰,这样你就可以不用信仰了,非常典型的DNA。这本书我记得自己很喜欢,所以手一抖买下了。接着就是在取暖器前瘫了大半天听这本书。而现在我在这里写着日志,这就是我这个没有计划的人被一则促销左右的一天。(而我都没有用优惠券。这在我们公司现在我维护的产品里会计算进去某个指标的……等等,我今天不用上班的啊。。。)

我最喜欢的有声书朗读者是Stephen Fry。而我觉得DNA读书跟炸叔很接近了,特别是,两人都带有(怎么说呢?)一种科普气质(很难说清楚,就感觉两人都很注重语言本身,也很注重把事情讲清楚)。炸叔一般感觉更加真诚(这是因为你听的是哈利波特和他的podcast),而DNA比炸叔更加dry一点,让人想起DNA也有演员经历(而且是在footlights和Monty Python)。再加上读的是自己写的书,听起来很满足。有点奇怪的是,这个有声书和我手里的纸质书相比,减少了很多内容。我有个印象是DNA写书很痛苦,要改来改去的(don’t quote me,我好久没关心DNA了,记忆有点模糊了)。难道这个录音是书早期的一个版本?

下面有剧透。(其实这遍读我发现这其实是我想break into的一个genre——推理小说?所以请不要被剧透)

主要是三个想法。DNA的书到底是不是除了细节好笑以外没有别的意义了?我的本能想说不是的。但是的确我对这本书的美好记忆都是细节:对Dodo鸟的描述,对巴赫音乐的描述。至于情节我基本上都不记得了。我还不记得的是,这本书是不是Doctor Who的City of Death的变体/原型?因为我貌似记得那个DW故事里也是回到地球生命开端。然后我又有个印象是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是DW没完成的故事的变体。然后我想起来后者是没完成的故事(搜了一下是Shada),而City of Death是拍出来的故事。上述提到的故事我都看过/读过,我都不太记得情节了。可能DNA的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细节吧。还有语言(”they hang in the air precisely like a brick wouldn’t.” 我发现了起码两次这个句式,然而现在我一个也想不起来了,这就是听书偶尔看看纸书而不是在电子书上划的坏处?)。

另一个想法是,结局的逻辑我没看懂,而且我完全没印象上次看的时候有疑问。搜了一下别人的解释,发现曾经有人在DNA的网站上留言提问,结果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了。。。

好了,这就是我的想法。哈哈你要说其实我说我有三个想法的?是的,和书里两个问题三个答案一样,其实还有一个想法是,这其实是一本推理小说啊?不知道看推理小说的人对Dirk Gently的推理会怎么看。(Dirk说,福尔摩斯说去掉不可能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答案了,但是我不想排除不可能的选项。)

这篇很潦草的读后感,本来只是想在豆瓣上发一条广播的,结果被锁了。试了几下发现把Dirk Gently改成中文(全能侦探社)就可以直接发,可能dirk是违禁词吧。豆瓣还能用吗?我最喜欢的剧的条目没有,我最喜欢的作者的书名会被锁……

bookmark_borderShada

能看到新的 DNA 的文字,我想我应该激动爆了。这本里很多 DNA 语言。比如开头:

At the age of five, Skagra decided emphatically that God did not exist. This revelation tends to make most people in the universe who have it react in one of two ways – with relief or with despair. Only Skagra responded to it by thinking, Wait a second. That means there’s a situation vacant.

比如 Chirs 忽然发现自己要毕业了:

He had been a member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e generation that was going to change everything, for ever and completely.

For heaven’s sake, in a few months it was going to be the 1980s. The 1980s were clearly far in the future and they had no business turning up until he was ready.

说到 Cambridge:

Unlike the Academy on Gallifrey, this was a fresh, vibrant place of learning, the most ancient of the colleges a mere eight hundred years old.

说到纸币和 Coronation Street:

The Matriarch wore a crown, suggesting a type-B monarchy, which was presumably something to do with this important street where coronations were so regularly performed.

说到古怪的 college potter:

She loved it when he was out-eccentricked.

还有自行车(直接想到 Salmon of Doubt 里 DNA 来到中国后写的一篇文章):

In fact, thought Chris, it was very hard to ring a bicycle bell angrily. However hard you tinged it, it sounded bright and cherry.

我超爱 DNA 的非常特别的 wit。

但是读这本书我激动不起来,最多莞尔一笑。多少是因为这本书本身节奏有点慢(大概是老 DW 剧本来就是很慢;然而 DNA 会把慢的地方填满wit。)?多少是因为我现在不太喜欢 Doctor Who 了?多少是因为追不上读书会节奏我现在读书总是在想是在完成任务(然而没有读书会我大概更不会读书了;还有潜意识里觉得要追上星战新 canon 的书也给我加上了压力。)?

我喜欢 DNA 和喜欢 DW 一直是分开的,发现它们有联系很惊喜,但是老是把它们扯在一起有点厌倦。对于两次拍 Dirk Gently 电视剧我也是抗拒的。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心眼?

DNA 的 irrelevant wit,不想去太解构它。它是个宝藏。它大概是 In Praise of Idleness 里说的那种 mind state 的结果。

bookmark_border老版Doctor Who、聚会、SFX

我是2006年的时候开始看Doctor Who的,当时完全没有想到喜爱Doctor Who会有那么多回报。

这次聚会我带回了的物质收获之一,是借来了几盘老版DW的碟。(让我自己主动去下,那么庞大的系列我望而生畏,挑选着下也不知该选啥,所以有碟借就省心好多^^另外,借我碟的DM同学,实在是收碟帝啊啊!我望着自己的DVD收藏,忽然不觉得自己很奢侈了。)就这样我看了五部老DW故事,其中三个Tom Baker,一个是Jon Pertwee,还有一部是The Five Doctors,当时的“现任”Doctor是Peter Davison。这些DVD大部分都是2005年以后制作的。这几个故事中,The Five Doctors是庆祝性质居多,故事其实写得有点勉强(因为这样的一个制作是很庞大的,不能完全靠作者的才智);The Talons of Wen-Chiang故事很单薄,我不太喜欢之外,另外三个的写作水平都很高。总体的视觉效果和故事节奏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很差的,这一点在粉丝的眼里很可以容忍。甚至就因为Doctor Who以前是那样的,一步一步走来,看到它的变化,它不断regenerate,让对它有感情的粉丝更加感触。

我看了City of Death的花絮,当然是因为它的作者是Douglas Adams。花絮中收录了两段分别是1985年和1992年对DNA的采访。City of Death是Doctor Who第一个在国外取景的故事,当时他们来到了巴黎。故事和卢浮宫里的Mona Lisa有关。整个故事一个玄机套着一个玄机,在当时的标准来看一定是个很复杂的故事。故事的结尾非常像Dirk Gently。另外还充斥着好玩的对话,这些对话一看就让人觉得带有DNA的风格。比如Doctor被坏人Count夫妇抓住后,两人在议论他:

Countess: I don’t think he is as stupid as he looks.
Count: Nobody is as stupid as he looks.

DVD花絮中讨论了很多当时的情况,大家都讨论了很多DNA。花絮的最后是一段Steven Moffat说,如果DNA还活着的话,他觉得RTD肯定起码会邀请他来写一个剧本。He has to ask. And I hope he would do it.

另外一个我也很喜欢的故事是Inferno。极权世界在西方和科幻是连在一起的。我很喜欢这两个平行世界的设计。The Genesis of the Daleks里,原来Doctor遇到能毁灭Dalek的时候的道德辩论,并不是2005版的发明。

还很让我感触的,是The Five Doctors的花絮。这五个Doctor,每个人性格都不太一样。片中Tom Baker出现的地方,正是在剑桥的小河里划船,看片的时候我小小的激动了一把。花絮中得知当时Tom Baker拒绝了出演,这些片段是未播出的Shada的镜头,于是这也是DNA写的啊!采访中各个演员、导演、作者和周边人员都对4th表示理解。Peter Davison说,当时编导们想了一些办法来照顾每个Doctor的演员的ego,这一点他想来觉得有点shame,其实完全不必要。我觉得Peter Davison和David Tennant是一个风格的啊!他们都是超级大好人。1983年他们组织了一个庆祝活动,当时主办方大大低估了会来参加的人数,造成很多人排着长队但是没有希望进来。Peter Davison本人非常好心地花了一个半小时亲自走到队伍里,从头到尾走了一下慰问来晚了的粉丝们。David Tennant离开的时候曾经说,他很骄傲能成为这个长系列的一部分,并且觉得,正是因为不断更新,不断拥抱新的演员,新的作者,新的一切人,Doctor Who才一直走下来,被更多的人喜爱。他对自己的离开的理解,让我觉得非常感动。我忽然想到了,对Doctor Who的喜爱,有那么多回报是超出这个剧本身的。

如今Science fiction已经成为popular culture的很重要一部分。但是即使是在1983年,粉丝聚会、fan magazine之类的就已经兴盛。有很多现在的DW作者就是粉丝出身,Paul Cornell,更不要说现在的Steven Moffat。看了1983年庆祝的录像,我得出结论聚会乃是粉丝的本性啊!

===聚会分界线===

虽然我本人是这次聚会的积极分子,但是由于我不善交流,没有生活经验、还比较没脑子,幸好有飞翔的前版主粉蒸肉姐姐的大力支持,还有Yuki姐姐来上海的借口,我们第一次组织聚会就来了十多人。我先见到的是Dario同学,看上去很smart,粉蒸肉是看上去很让人信赖的姐姐,还有看上去很学生气的Susanna和Leah。小T同学比我想像的娇小很多,本来由于她弹Muse很精彩,我对她的印象是很高大的^^b折雨姐姐很惊艳,我们中要谁cos Amy的话就是她了!Yuki姐姐果然有点让人惊讶。她一来就像圣诞老人一样发礼物!

吃饭过后我们去了桌游店,在三位会玩的朋友的指导下我们玩起了三国杀,这里辛苦Yann啦。可惜我刚有点学会了觉得有劲头的时候,几位朋友陆续离开,我们人数不够不得不玩起了一个猜图画的游戏。这里大家非常有想象力(主要是小T同学),通过各种方式扯到DW上,看起来比三国杀更像是DW聚会该玩的游戏^^

回家后我还可以花好几个小时享受SFX 200期!我一直不知道SFX三个字母是啥的缩写。这一期有第一任主编的一篇文章,告诉我们SFX中的X代表excitement,不过选这个组合也有目的是让人误以为是另一个单词……(Shane同学曾经看错过^^b)

=======下面是节选摘抄SFX 200期的两个内容:

15年的世界:
奥斯卡奖获得者
1995年:最佳影片Braveheart,最近啊导演Mel Gibson,最佳男演员Nicholas Cage,最佳女演员Susan Sarandon
2010年:最佳影片The Hurt Locker,最近啊导演Kathryn Bigelow,最佳男演员Jeff Bridges,最佳女演员Sandra Bullock

世界杯冠军
1995年:巴西
2010年:西班牙

英国首相
1995年:John Major
2010年:David Cameron

排行榜冠军专辑
1995年:Oasis: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
2010年:Lady Gaga: The Fame

最高盈利电影
1995年:Die Heart With A Vengeance
2010年:Alice In Wonderland

一期SFX的页数
1995年:108
2010年:148

星战电影数量
1995年:3
2010年:7

星际迷航电影数量
1995年:7
2010年:11

Joss Whedon被砍电视剧数量
1995年:0
2010年:4

另一个SFX专题:假设在一个平行宇宙里没有Star Wars?

没有SW,就没有现在的George Lucas
就没有Howard鸭子
Harrison Ford就不能成为大明星
没有Indiana Jones系列
–没有Indiana Jones系列就没有盗宝电影:古墓丽影, 木乃伊归来等等

没有SW,电影的视觉效果方面:
没有ILM
–没有ILM就没有Lord of the Rings,因为没有抓人动作的技术拍Gollum
没有侏罗纪公园
没有泰坦尼克,没有阿凡达(James Cameron曾经说过是星战激发他开始拍电影的)
没有Pixar(Pixar原本是ILM的一部分)
–没有Pixar就没有Warll-E等等……

没有SW就没有现在的周边圈钱术^^

没有星战对星际迷航的影响?
没有TNG
–没有TNG就没有现在的space opera电视剧:巴比伦五号、Stargate SG1等等

没有星战就没有Alien系列(Ridley Scott又是一个被星战激发的导演)
没有Alien就没有一系列强势科幻女主角:Buffy, Lara Croft, Sarah Connor等等

没有星战,SF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兴盛
也许就没有SFX

没有星战,也许我不会去看Doctor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