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想法是,本来过于相信 “all tasks in one place”,所以对什么都不满。曾经把工作的东西都放在 Todoist 里,一方面很麻烦,一方面我的 stats 看起来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工作,没有意义。Notion 很好用,事实上也可以用来管理 todo,就是肯定没有专门的 todo app 好。所以应该用多个工具。比如工作的 to do 和项目 tracking,我就写在一个 md 文档里,只存在公司电脑上。存的方式比较像 Bullet Journal,但是是电子版的。每天吧昨天的 copy 一份,在上面增删改。
另外我觉得用这个方法管理待办事项,和我以前用过的所有to do list有同样的问题:我不想看这个to do list。放在本子里更加不容易看到了。我效率高的时候一般是要做的事情都在脑子里。GTD说的是,你脑子里放着待办事项就会拖累你现在做的事情;我觉得全交给任何一个productivity系统的问题是,你脑子不去想要做什么事情了,晚上你就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打开app或者BuJo。所以我觉得还是要适量安排一些事情在脑子里别放掉(不能太多)。
豆瓣上我的在读是19本,Goodreads上是15本(可见这些list不好用,然而我发现影视剧的list还是各种线上工具更好用。另外我维护的list也太多了)。一月的时候把tracker从光记录什么时候头痛吃药了扩展到看书进度。可以看见:月初我列了7本书在看,1个课程在学。一月里,7本书里看完了2本(Haben, Shakespeare),1本有进展(海底两万里)。但是这个月里我又添加了7本书,其中看完了2本(神话与魔法,Dirk Gently),3本有进展(A Political History, 1984, Salmon of Doubt)。完全没有进展的是Heretics and Believers, Don’t Be Evil, ACoK, 仲夏夜之梦, HFJ,DK自然博物馆。没有进展的6本书里4本是月初定的,2本是当中加进去的(其中一本是图书馆随便借的)。所以不看完一本书就去看别的书,其实是对增加看书有帮助的,因为一般你会更想看最近抓住你注意力的书(也就是你attention span很短)。(所以书列表是个先进后出的stack,也再次印证了以前的读书会模式不适合我。。)
Lifehacker的How I work系列,给我很多启发。上周的How I Work是《自控力》的作者Kelly McGonigal。我想说1)HP里很多人物名字是现实的人名的略改变。但我之前没看到过McGonigal这个名字:)2)这篇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说她不做饭,但允许自己在健康食品方面花钱。3)原先是艺术家,后来进入心理学、医学领域,同时又教瑜珈。其实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只要你genuine知道自己要去做。现实中,只有无法辨认genuine的东西的情况下,才会只看中一个人的头衔、过去经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