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The Trial – Kafka

前两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工作。接到一个电话,是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打来的,问我为什么社保断缴了。我正懵呢,对方说,你是不是最近换工作了?我最近并没有换工作,但是和我们公司合作的第三方换了,实际上我是换了一家公司签了劳动合同,我就回答是的。对方满意了,然后又问了我现在住在哪里。我很久没有住在户籍所在地了,就说了居住大致区域。对方满意地挂了电话。而我立刻有了两个焦虑:1.一断缴社保就会被问;2.为什么断缴了?然后我打算查一下我的社保状态,想到新公司当时告诉我的一个 APP 可以查。点进去注册,验证,遇到几个流程设计 bug。最终成功后,点进查询的地方,里面说,申请查询后三个工作日可以看。我想起来当时还让我通过支付宝查。通过支付宝我终于查到了我上个月没有缴。于是我打算联系上一家公司。然而其实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联系他们,以前除了催我考勤,我就没和他们联系过。不想通过微信联系他们,我翻了所有邮件,最后发现一个关于新冠的通知里面有三个电话,都是手机号。我想打办公室电话,折腾了半天失败了,最后打了找到的手机号。说明了我的问题后,对方说,因为国庆长假所以这次缴费有点推迟了,但一定会缴的。我有好多问题:断缴会有后果吗?为什么以往也有国庆节长假,就没有晚到被居委会提醒呢?但是对方一再说20号之前会缴的,最后我挂断了电话。

这一切都和我无关,我一直在正常工作。但是我的社保发生了异常——有没有发生异常??最后被一个人说服没事——我有没有被说服?我可以说我一直在工作,没理由断了社保。但是要是断了那还是我吃亏。折腾了一圈,感觉很恍惚,有点像我最近在看的这部小说的感觉。小说里的情节从一个 disruptive 的开头开始,越来越荒诞,没理由这样啊?但是又遵照着梦境一般的逻辑。

前两天在 review readwise 给我推送的 highlight 的时候,看到吴尔芙说的一句中的一段:没人能够夺走我阿姨留给我的每年500英镑的财产。我划线的时候肯定在想别的,但是脱离上下文回来看这句的时候,最大的印象是她能对这一点确信无疑(因此带来了很多安全感)是因为她的政府是尊重财产的资本主义政府。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都是这样的。看 The Trial 的一个想法是,我的思维好像是受到了英美影响太大了。英国的传统是经验主义。所以我一开始一直在想,主角为什么不追问一下他的罪名是什么。我看故事还是以看历史和看纪实的思路在看。我没有本领用别的思路来看,这是我的局限。

刚才我上 YouTube,首页有个推荐视频是 School of life 讲卡夫卡的,股沟肯定是用了我的浏览器记录来推荐了这个视频。这个视频主要讲卡夫卡本人一直活在很专制的父亲的阴影下,母亲又很懦弱。我不是很喜欢强调作者的悲惨境遇,因为我觉得那不可能是作者的值得让人记住的创造。视频里面有说,卡夫卡曾经说过,一本书要做的事情是敲碎人心中的冰。我不是很能体验这个说法,但我觉得这也许值得琢磨和学习。


拿出这本书来看是因为之前哪里看到的报道说,Michael Kovrig 被监禁的时候,有时候可以和加拿大大使线上会面,他会请求给他一些书看。他有一次请求的就是这本小说。后来看到,他曾经在东欧工作,然后是一个乐队的主唱。这个乐队今年为他出了一首歌,把所有的这首歌的收入捐给 hostage international。而他的艺名是 Michael K.,正是致敬这本书。很难想象他这么荒诞的经历。

bookmark_borderHow to take smart notes

这本书在很多效率主题的视频里看见了(我经常吸食这种视频,明明知道很多时候是很没用的,但好像就希望从那些网红身上吸到一点行动力)。放假期间在家刷到一个讲得特别好的视频,一冲动就去买了书看。这个视频里有说他唯一的批评,也说不上是批评,是这本书对具体做法说得不多。那么我告诉你,这本书讲做法的思路,其实看看这个视频就好了,没必要花钱花时间看那本书。书不是很长,但是很重复,书并没有比视频多很多内容。特别是对 Luhmann 的介绍,可能因为我最近主要在看历史书,就感觉作者对 Luhmann 的了解其实很少,对这个方法的历史知道得并不多。

具体的做法不仔细写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因为做法没有思路重要。里面说的很多我都已经本能在做了。如果有个什么方法可以帮你思考,而你自己可以不用思考获得思考的结果,那是不可能的。(这也是 AI 让人觉得可疑的地方。)比如说我觉得 fleeting notes 是可以扔掉的,现在如果是电子版的 notes,也可以不用扔掉。

我觉得,书中说的让我想改变自己的地方是,我虽然记录很多 notes,但是不太会 review。有时候出于自恋会看看而已。我记录很多 notes 好像还是因为我本能觉得 writing is thinking,这也是书里说的一点。(对我来说,写下来最早是发泄情绪,后来变成记录和整理思路,当然这些仍然是情绪驱动的。)书里介绍的这套方法里包括一个步骤是把直接记录下来的变成适合 archive 和 review 的形式。我的记录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我的第一手记录很少是 raw 的,一般我都是听完一个节目、看完一章书才会记录几下。这两个步骤分开来好处是很多的,我不一定能做到,我也没想好用什么形式做。现在可以想想。我肯定不会使用非常 formal 的形式的。

我现在用的工具是 flomo app,现在上面显示我已经使用了179天,1081条记录和391个tag。我有时候会抓一个 tag 看看以前写的。也许处理记录并产生适合 review 的记录我可以再加个 tag 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