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mumble jumble

忽然在想,我总是把一切混为一谈不是因为我善于联想(我嘴上说自己脑子一根筋,想到什么看什么都是它,实际上心里还是有点得意自己有点融会贯通的本领),而是因为任何一个话题我大概都不太懂,无法深入。

刚去世的John McCain的最后的话,在推特上被转到我的时间线上。摘抄如下

“My fellow Americans, whom I have gratefully served for sixty years, and especially my fellow Arizonans,

“Thank you for the privilege of serving you and for the rewarding life that service in uniform and in public office has allowed me to lead. I have tried to serve our country honorably. I have made mistakes, but I hope my love for America will be weighed favorably against them.

“I have often observed that I am the luckiest person on earth. I feel that way even now as I prepare for the end of my life. I have loved my life, all of it. I have had experiences, adventures and friendships enough for ten satisfying lives, and I am so thankful. Like most people, I have regrets. But I would not trade a day of my life, in good or bad times, for the best day of anyone else’s.

“I owe that satisfaction to the love of my family. No man ever had a more loving wife or children he was prouder of than I am of mine. And I owe it to America. To be connected to America’s causes – liberty, equal justice, respect for the dignity of all people – brings happiness more sublime than life’s fleeting pleasures. Our identities and sense of worth are not circumscribed but enlarged by serving good causes bigger than ourselves.

“‘Fellow Americans’ – that association has meant more to me than any other. I lived and died a proud American. We are citizen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republic, a nation of ideals, not blood and soil. We are blessed and are a blessing to humanity when we uphold and advance those ideals at home and in the world. We have helped liberate more people from tyranny and poverty than ever before in history. We have acquired great wealth and power in the process.

“We weaken our greatness when we confuse our patriotism with tribal rivalries that have sown resentment and hatred and violence in all the corners of the globe. We weaken it when we hide behind walls, rather than tear them down, when we doubt the power of our ideals, rather than trust them to be the great force for change they have always been.

“We are three-hundred-and-twenty-five million opinionated, vociferous individuals. We argue and compete and sometimes even vilify each other in our raucous public debates. But we have always had so much more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 than in disagreement. If only we remember that and give each other the benefit of the presumption that we all love our country we will get through these challenging times. We will come through them stronger than before. We always do.

“Ten years ago, I had the privilege to concede defeat in the election for president. I want to end my farewell to you with the heartfelt faith in Americans that I felt so powerfully that evening.

“I feel it powerfully still.’

“Do not despair of our present difficulties but believe always in the promise and greatness of America, because nothing is inevitable here. Americans never quit. We never surrender. We never hide from history. We make history.

“Farewell, fellow Americans. God bless you, and God bless America.”

读这段话的时候意识到我被感动得不小,如果不加控制大概要哭了。我好像一直认为我自己对任何爱国情感都是by default否定的。前一阵重看TCW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心里其实是有很强烈的寻找归属感的需求的。我小学时候也曾是爱国者呀,只是现在我对能被我认同的集体的要求更高了。也许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我还是那么skeptical)。前两天看佳士工人的视频的时候,也是看哭了(虽然我很反感那些视频里表面上的口号形式,这太像国家喉舌的风格了。这些人可能是没有别的表达技巧(比如控制情绪地陈述事实),也可能是故意这样觉得可以得到更多同情和支持)。

其实这篇日志更想说的是。。McCain这篇告别词,有一种扎实稳固的道德观。如今强调这种被很多人认为是过时了的美国精神,是不是只有人要死了才可以不被喷。如今即使是仍然相信民主开明的人,也不太开口重提这些基础。“你知道吗?这个人曾经支持伊拉克战争啊!所以他说的话都要怀疑一下。”我对McCain其实不了解,也就这两天稍微看了一下,但我可以想像“杠精”要抬杠的话也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抬的。据说这个人本身就是有不少争议的,但就这篇告别词里说的感情、信念,都非常动人。能在死前说,我爱过自己的生活,我也知道我努力过的事业以后还会有人继续下去——这就是十几年前我读罗素的时候认定的人生的目标。

能无顾虑地建立在在我看来是基础的道德观上做别的事,真是现在已经没有了的自由。我最近看BVTS也有这种感觉。这部剧里,作者可以讲笑话、制造恐怖、写言情等等,但背后那个moral fiber是那么的正,看得很舒心。比如最近看的一个故事里(尽管非常老套),Buffy的老同学要计划带领一些人去喂吸血鬼。表面上他的动机是对吸血鬼有无知的崇拜。最后发现,他的动机是得了绝症,悲惨地死去不如变成吸血鬼。虽然动机让人同情,但这样做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才是更不对的地方。Buffy当即对他说:You don’t have a good choice, but you have a choice。如此简单明了的道理,一方面立场坚定,一方面也给对方选择,当然要这么做这么说!Buffy这样做太完美了。

这部剧看着让我明白,我喜欢Buffy和喜欢Luke是一样的(除去TLJ)。在我看星战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单纯不吝啬地给角色这些扎实的道德基础,虽然也许看起来不如有moral ambiguity的有趣,但勇敢、善良、无私、宽容是那么可贵的品质,编剧们是不是有义务这样写啊!如今,你更加难以站出来champion这些品质了。现在的剧只会想方设法把人物搞复杂,情节设定搞得高大上,brainy is the new sexy,搞你脑筋(而实际上很多都其实经不起推敲)。

是我真的脑子太一根筋了,还是我太天才了看出来如今这个世界能为新纳粹辩护、把所有人性格里最狭隘的一面鼓动起来的国际大趋势,在娱乐行业就能看出来?

当然,我还是同意道德是没有理智的是非的。也许我怀念真正的政治正确,只是怀念过去的中年的标志而已。

bookmark_border无题

有时候做梦会梦见自己本来完全没想到的事情?或者难道说潜意识里有我完全没意识到的点子?

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妈的朋友来推销保险。爸妈都不太懂保险,看在朋友的面子上买了。他们的思路都是好东西要给我买,所以给我买了人寿保险。买了之后好几年才意识到,对我来说人寿保险最好还是给爸妈买。我的人寿保险,其实不该我爸妈付钱买。那么每年都交一些钱,我妈都会说,算了买就买着吧。

应该是昨天我忽然梦见我妈又在跟我说这件事,说每年交几万块(现实中没远那么多),真是有点浪费了,但是还是别取消了,万一我出什么事,爸妈可以得到补偿。我当时也觉得很有道理。这是一个很平静的梦。

我都不记得这个记忆是梦了。但是一定是的,因为金额不真实,而且我爸妈肯定不会动“万一女儿出事”的念头。

我为什么还活着,以前一直是觉得如果我去死,对爸妈会是很大打击。现在我觉得,不管我做什么,爸妈都不会真正为我感到高兴。我的意思是,他们是被文革挖空的一代人,我的快乐和追求,他们真的无法感受到。我能做的就是对他们耐心。

对我自己而言,我想知道世界是怎样运作的。我还有两个很可能永远达不到的目标。最近比较切实的活下去的理由,好像是有一些书好想读和重读。罗素5岁时觉得人生只过去了1/14很痛苦,只有学数学的念头让他想活下去。忽然意识到我能体会这种感觉了。

随着人年纪的增大,悲观绝望的感觉总是能突破原来的想象。当然这也让美好的体验更加深刻。只是美好在现实中,实在太少了。我固执地想把这种状况理解为这就需要我去做一些事情增加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美好。

这么多年来,让我没有疯掉的一直是两句话。一句是Firefly里的台词:每个困难都是让你去克服它的一个机会。(后来重看发现那句话是,每个问题。)现在都有点感觉这句话太天真了。第二句话是王小波说的,理论上没有无法突破的牢笼。

bookmark_borderMeta历史——人类简史

我从好多年前开始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想想一棵树被砍下来,就为了制造一堆一次性筷子。树本身要长好多年,一下砍下来也只能满足一定数目的人用一次性筷子吃一顿饭,而我们有那么多人每天都吃饭。对我来说这个做法真的太不可持续了,很难接受。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做呢?!想来想去,觉得是经济力量的作用:一次性筷子的成本低于请人洗筷子。当时外卖还没那么普及,我那时是知道哪些店用一次性筷子就开始不去那里。

为什么经济力量这么强大?于是我脑中起了一个进程开始想这个问题。然而我想不出答案,反而是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例子让我更困惑了。比如说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可是人还是要吃饭要上网要上学要生产要娱乐,怎么就大家都找不到工作了、赚不到钱了??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是一部分由于以为看看经济怎样运作的可以得到答案。

没想到《人类简史》给出了一个答案。给这个问题答案只是它用自己思路描绘人类历史中的一部分。假如我是一个生活在农业革命初期的人,脑中还有狩猎采集者的记忆(实际上很可能没有这样的人吧,这个变化很缓慢的),我大概也会疑问,为什么种地这么累,种出来的食物又很单一,我们干嘛不回到采采果子打打猎的日子呢?

如果有人写一本书是以外星人的角度来看人类,那可能就会和这本书就有点像了。很多时候这本书给我一种H2G2的感觉(比如H2G2里说某个星球上的种族手臂特别多,结果成了唯一一个在发明轮子之前发明除臭剂的种族)。同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科幻的点子,比如假如智人并不是唯一一个进化出来的人类,那么我们的文化会是怎样的,耶稣受难会不会也是为了别的人类的罪、独立宣言说人人平等会不会包括别的人类等等。

对了,我的问题:“为什么如今一切都被经济力量操控者?”答案是:近五百年来,帝国主义、科学革命、资本主义是相辅相成一起发展的。西欧帝国主义的扩张,来自于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资助。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的确带来了过去几百年的实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也要归功于这个模式。科学家以为自己在追求科学,实际上他们研究科技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力量使然。科技造成生产发展,所以投资一直可以又成倍回报。这是近几百年来世界运行的趋势。

实际上我仍然觉得这有些荒诞。其实书里也把荒诞推到更极端的概念来试探:农业革命看起来好像是人驯服了小麦,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小麦驯服了人类,或者说是共生的关系,所以人类和小麦的DNA都可以传播。也可以说大家都受DNA自私的基因的控制。那么现在的社会也可以说是某些概念驯服了人类一定要传播下去。这种说法我仅限于想想,看看可以荒唐到什么程度:)

很期待读这个作者的《未来简史》了。

bookmark_border流水20180806-20180810

点保存点成了发布。。接下来更新好了(完结(

  • 20180806 Mon
    • 昨晚睡得早(因为一上床看书就睡着了),今天起得早,要稍微总结一下,还要把昨天积攒了一天的碗洗了。结果水池里竟然有一只还没死的蝉,我把杯子放进去的时候它叫了两下,我尖叫跑开了。。。为什么我对虫子有这么不理智的恐惧。出门后还感觉因为尖叫嗓子有点破。
    • Commute
      • 看书看了一点点
        • memetics?!
      • 听音
      • 早上偶然怀疑一件事,去看了。然后心里更凉了一点。有点感觉我deserve一个明确的解释,但我感觉我得不到了,也没办法。啊世界上一定有很多糟糕的事情是由于这种情况下情绪不满足纵容自己往恶的地方想造成的(提醒自己)。
      • 到公司发现门卡过期了,上上下下跑了两次。
    • work
      • unpack bitmap的数学我还是有点不熟悉。不过现在有更简单的函数。试了一下结果正确。
      • 中午看了一堆昆虫的东西。感觉身上过敏的地方都在痒。。
      • 下午看了一个别人的问题,通过技巧把报错的数据跳出来了。。不容易。。。
    • 下班路上和晚上把没听完的wittertainment和Sinica Podcast听完了
      • 上周的Sinica Podcast。。跟朋友请教了Noir的意思
      • 我小时候好像有不少港剧是讲三十年代上海的。我默认那些都是虚构过头了。我对那些的不相信和我对抗日神剧的不信没有区别。直到听到英语媒体这么说我才信。以前一个课本上的课文说,沙俄时代的一个穷苦的孩子,有一个闹钟,上面印着“时间就是金钱”之类的一行字,他就很相信,因为他相信任何印刷出来的东西。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回想起来,看来我从小就对任何宣传默认不信。。。而我现在对英文报道的信任,可能和那个小孩对印刷的东西的信任,没有什么大区别。。。
    • 我爸帮我把蝉抓走放生了,happy ending
    • 晚上吃了我爸带来的晚饭:蒜泥蒸茄子和豆腐汤
    • 晚上看书效率总是有点低。想上床看书所以又早睡了
    • 还略头疼
  • 0807 Tue
    • 起得很早
      • 吃了玉米和芋艿和煎培根(因为早),一边看《人类简史》
    • Commute
      • 早上和路上听了BBC新闻,Caixin,经济学人一周tasting menu
      • 地铁1,2看人类简史
      • 地铁3听音练习,大小调交替,多个八度。这两天练习的时候总是有点心不在焉。今天的成绩好像还行,但是要我回忆到底运气成分有多少(是不是没怎么遇到我很难辨别的几个音),我就回忆不起来。记得有两次是认错了音,而且离得很远。(我还是会想到最近那件不愉快的事情,需要意志力来帮我平息。)
    • 工作
      • 上午跑job一直报错(一排到队就报错),手动可以跑
      • 一边重跑一个数据
      • 修复一个数据
      • 中午吃饭时看大家推荐的Counter Campaign of Influence的文章,开头提出来的问题让我非常激动:
        • 福山教授当年写的文章说,看看这些中国统治阶级的儿女在美国念书,他们不可能都愿意看到中国是亚洲唯一不民主的国家,所以ideology的战争我们赢了。然而现在回头看,那个结论错了。
        • 怎么会错呢????哪里错了呢????这个问题I’m dying to know!!!!读到这个开头我感觉我期待得胃都有点颤抖了。澳大利亚的这个问题,Sinica Podcast谈过不少。但都是更针对目前事实是怎样的、澳大利亚(应该)怎么面对。我本人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我们见识了这么多民主的好处和大趋势,还会越来越专制?我怀疑这篇文章并不会回答我这个问题。一顿饭吃下来我还没读完exposition部分。回来午休的时候在电脑上想读的,先看到了那个画展的帖子。接着就一点多了。泡茶休息继续工作。。。
      • 下午:早上跑错的job还是没头绪。做下一步还是出错,结果发现下一步的问题在于数据skew。
      • 写文档
      • 晚上搬数据
    • 回家路上主要看书
      • 我们相信科技其实也只是目前历史趋势使然
      • 我们觉得科学家是科技革命的关键,实际上是科学和帝国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结合才是关键
      • 非欧洲的大文明都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
    • 听SWR。
    • 买了Solo版的funko。。。!
    • 晚饭:粥+咸鸭蛋。
    • 弹琴:也就把最近的几个曲子弹一遍。新曲子摸了一会儿(昨天白天曾经把它循环播放了一小时。不过其它时候都在听那个14小时的SW大playlist)
    • 晚上雄心壮志想看东西的。但是困啊。。这种时候意志力薄弱,坐着玩数独。
  • 0808 Wed(没有及时记录所以存在感降低了)
    • commute:看了一点书,没有听音
    • 工作:
      • 昨天一整天干嘛了?现在只记得昨天做的最后一件事。一个SQL想了半天好像只能分段写。问题是分段插入的话,不知道产生文件会怎样。昨晚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把写成的job提交跑了。今天去看结果。很可能出错的,我很少一下子写对。。。
      • 看了一点本来一直我support的东西。数据就是没有。PM还跟我强调这个我不该花时间的。希望世界上的PM都能明白,跟开发说不该花时间是没用的,你不要把这个事情给我们做才行。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
      • 上面那件事我完全没想到我还可以把本来被reject的数据再给他们发一遍。我一直在等application端用任何方式重新产生数据。。。
    • 下班commute也不知道在干嘛。听了SWR。Riley的星战观点已经和我的差太远,他本人的可爱之处都无法弥补了。没有Bruce在SWR已经让我有点难以忍受。
    • 对了早上和豆瓣友邻聊星战,再一次陷入TLJ怎么这么恶心都感觉中。想起Jon Kasdan在推特上回复人家I’m sorry you didn’t like Solo. We tried our best之类的话。这种回复其实是decent的人类正常的回复啊。相比之下RJ的回复都那么的阴阳怪气。我不喜欢trolling,但是他真的是个心胸和眼界都有点狭隘的人,狭隘不自知本来也没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狭隘之处的,问题是他还那么自以为是。
    • 晚上在家,躺沙发看书睡着。洗完澡没看了一会儿手机结果很晚再睡,有点生气我自己。
    • 晚饭后不知怎的又想起最近的人际关系问题。因为得不到解释,我好像没法不去想。。是不是之前我还有别的做得不够的地方?(我想起有一次读书,我有点嫌在念的同学念得太慢了,在她念了大概一个小时之后打断她自己来念。有一点点mean。)然后我又想,我现在这么想大概是有点morbid。接着委屈的感觉又出现,居然掉了几滴眼泪。情绪真是难以驾驭的东西。我知道我是问心无愧的,就算有小错,只要让我明白我错在哪,我也不是不会愿意道歉的。我现在还是觉得,值得道歉的小错我都没有犯。没有解释我当然更不知道我有没有错,只能靠我自己判断:我对朋友一向与人为善,我问心无愧的。
    • 对了昨天听了TechBuzz说拼多多的事情。对它我是一无所知。我爸好像跟我们分享过,我点进去发现要注册就没有参与。copy一下我记在豆瓣的想法:
      • 听了个拼多多的介绍 他们的目标顾客是价格敏感的较低收入人群。(我:合理的便宜所谓的一线城市中产阶级都会想要啊,一般都是看trade off了什么) 创始人没去参加IPO的(仪式?),说IPO不是很重要的。(我:三年就IPO了,先把不重要的事情做掉吗?) 把消费和游戏&社交网络结合异常成功。拉好友参加团购砍价,之前是有提价的。还有以抽奖为噱头获取用户信息。 有时候平台上销售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没有评价系统。 创始人曾在股沟工作,也提不作恶的思想(可是这样利用人性弱点赚钱、赚低收入人群的钱,我觉得有点不能接受诶。)
  • 0809
    • 早晨
      • 睡得特别少,眼睛酸。有点焦虑。
      • 看了SW Show
      • 吃了小半个西柚,好吃。
      • 打开书但没看
      • 早上写总结总觉得还没进入状态。想变成晨型人。
    • commute
      • 人类简史:资本主义。放在这个perspective下感觉好理解多了。以前也被解释过资本运作的作用是把资本分配到需要的人手里。感觉书里接下来有个but。
      • 听音:大小调交替。都在90%以上。Albeit一开始作弊了一下,在出错之后杀了app重来。然后听toned ear里的interval,成绩比较差。换成fixed root好多了。
      • 听了BBC新闻
    • 工作
      • 早上特别紧张。
        • 改了一个bug上线。但关键是还要跑一个多月的历史数据。写代码当时还不太会用新系统,现在一看效率很低啊。试了一整天,到下午才成功。
        • 上午还传数据、跟同事讨论一个问题。竟然有我不能完美写出来的逻辑?一直到晚上都很不甘心。等下我要去再想一想。
      • 下午主要在调重跑数据。下午继续很困。
      • 跑完数据看了一个问题。老的数据库太智能了,把这两个字符自动当作一个字符了。没在文档里找到什么解释,不知道这多大程度上是common practice.
    • commute
      • 人类简史
      • 听602 club说新的Thrawn novel(我是放弃看了直接听剧透。。A Jedi and a Chiss walk into a bar…
      • 感觉还是会想到不愉快的那件事,路上看书效率低了一些。忽然意识到同一件事让我一会儿有倾向把对方想得一无是处,一会儿又有点morbid自责。人的情绪真是荒唐。
    • 晚上吃了饭团酸奶和大半个西柚。西柚好好吃哦。吃饭时看人类简史。
    • 弹琴:摸新曲子。对了下午摸鱼的时候看了John Powell发在facebook上的synthetic音乐视频。放到Han’s theme的时候还不忘credit JW。。
    • 躺床看书终于超过十分钟了。很明显一个时候脑子再也消化不了任何文字,是睡觉的时候。
  • 0810 Fri周五了!
    • 早晨
      • 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还是没变成晨型人(洗了碗,扔了垃圾<-并不是每天早上都能做到的
    • commute
      • 整个路上都没做平时的事情,而是因为朋友说迪斯尼是不是在支持川普,搜了一篇Bob Iger的报道。他2016年之前是支持民主党,2016大选年不再支持民主党。文章也没说他为什么不再支持民主党(而是转投no party。。不过现在这情况,no party是不是更好?支持任何一个party都有分裂的问题)。说是他2019年从迪斯尼CEO位置上退下后,可能会从政。
      • 听了BBC新闻和Economist Babbage。今天忽然在想,本来不知道为什么经济学人杂志会有Babbage栏目。但是读了《人类简史》才明白,资本主义和科技是息息相关的。
    • work
      • 把一个问题想清楚了。用测试数据好像可以。写完代码但跑不过去,性能要调。
      • 昨天补数据造成小问题,处理了一下。
      • 中午继续试图读澳大利亚那篇文章。我觉得它不会回答我的问题了所以兴趣有点减弱。一个中午还没多少progress
    • 晚上回家吃泡面、冰激凌,看Buffy

bookmark_border人际关系

我三十多岁的人了,还苦恼人际关系。

一个我挺喜欢的朋友,和我观点不一样。我们早就试过了谁也说服不了谁。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open mind的、很有同情心的人。但是她同情被我们谴责的政府。我完全不怀疑她有任何人品问题,有任何居心不良、或者冷漠,或者谄媚之类的。在我看来会为我们这个政府说话的,只有上述那些原因。因此我对她的感觉一直是疑惑。她从来没有否认过我们质疑的一些事实(比如8964),她的态度是,那些是不对,但我们已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不要没有耐心而做出负面的举动。其实这个态度和我的态度有一点点重合的。在“革命vs改良”这个spectrum上,我并不是很革命的。We need to find a way to do it.

下面是我的小人之心:

在我完全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我得罪到她两次。每次我都无比惊讶。因为我并没有做任何过分的事情。第一次是,我说,我想说一下新闻。她就从屋子里走掉了。第二次是有人分享了“Christopher Robin电影不能上映”,我开玩笑说,她会说“每年都有很多电影不能上映,我们不要想多了”。她就退群了。

我一直觉得我这个人的性格有点过于老好人,不够勇敢,因此智慧也不够犀利。所以发现我得罪人总是感到很惊讶。我觉得我的朋友比我聪明、犀利、看问题的思路也更清楚。我的小人之心是,在这个分歧上,她隐约觉得我们说的可能是对的:她支持的政府一次又一次刷下线。罗素说,如果一个人说2+2=5,你不会生气。如果你对什么不同观点感到生气,说明你潜意识感觉到了你支持的观点也许并没有足够理由支持。

上面是我的小人之心。也许她只是单纯觉得我在恶意挖苦。那样的话是对我的误解。A因为误解了B而受到了伤害,B因为有这么个误解也被伤害了。这是不是最经典的人际关系drama?

Be kind. Be humble. Be persistent. Be brave. Be inspired.

我不想要drama。我还是要提醒自己与人为善。但我也不要做老好人,eager to please。

bookmark_border上来透口气

这个读完好像没有记。当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中年男人的絮絮叨叨这么吸引人,我每天都如饥似渴地读读完的。每个时代每个阶层都值得有人写这样的书。

我觉得我想要重读一下。。现在先放一个Yann的书评

。。。

。。。

。。。

好想放自己一个月的假,重读喜欢的小说,重看喜欢的电影啊啊!!!

bookmark_borderOrlando

让我再表演一下“心里想什么就看什么都是它”的把戏。

读著名的早期女权小说《奥兰多》的时候,我心里感到更多的是。。。人家的历史是连续的。奥兰多是个活了四百年的人,四百年前,他从他的乡间地产跑到城市里(伦敦)来玩的时候,那些地名跟现在的是一样的。他从君士坦丁堡回来的时候,发现新造了圣保罗大教堂。

前几个月我一口气刷完Alden Ehrenreich的电影的时候,其实我也有这个感想。他演了两次设定在四五十年代的电影。我最喜欢的国产电影——《芙蓉镇》——也是那个时代的。在切身体会方面,我感受不到我们和那个时代的联系,尽管我每天都能感到那个时代将我们和过去切断了。很多年前我意识到我最喜欢的作家中的两个:王小波和DNA,他俩的生卒年份是很相近的。我就很嫉妒人家回头去看我们的父辈那一代看到的是DNA,和喜欢DNA的人们。而我们回头去看父辈,都是被那场浩劫挖空的人。最棒的人却花很多时间写着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常识。

回到《奥兰多》。读这本小说可能需要比我更熟悉文学历史才行。前半本奥兰多是个男人的时候,我读得感受是相当无趣。。。他变成女人后,我读的感受是浑浑噩噩,间或被一两句话激醒。

第一句让我非常清醒的话是,奥兰多穿着女装坐船回英国的时候,心想女装真的好好看哦,可是也真的非常不实用。如果船出事了,她是没法自救的,只能靠那边那些穿着蓝色制服的来救她。这其实是我经常想的事情。一切都从我受不了皮鞋的脚开始,只有穿运动鞋我才感觉安全。还有一次参加公司拓展活动,需要高空行走,我就发现我根本没有理由信任组织方做到了专业的防护措施,因此从来懦弱怕事的我,坚决拒绝参与这项活动。

还有奥兰多去参加派对:

It is all an illusion (which is nothing against it, for illusions are the most valuable and necessary of all things, and she who can create one is among the world’s greatest benefactors), but as it is notorious that illusions are shattered by conflict with reality, so no real happiness, no real wit, no real profundity are tolerated where the illusion prevails. This serves to explain why Madame du Deffand said no more than three witty things in the course of fifty years. Had she said more, her circle would have been destroyed.

就是觉得作者的态度挺有意思的,并没有直接完全否定这些illusion,而是一种认清问题的饶有兴致。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我看得挺痛苦的,是不是对于意识流小说,如果你跟不上那个意识,就完蛋了?但我还是挺想再看一些伍尔夫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女性啊!

另一个“所有都连通”的例子是,书的最前面感谢的人里有Lady Ottoline Morrell,她是罗素的一位情人。也许我翻翻罗素的回忆录还能看到伍尔夫呢?

bookmark_borderAlden Ehrenreich 印象

Alden不是我的第一个演员crush,但是由于他年轻履历表短,成了我第一个基本上完成了all movies challenge的演员。

先逐个电影记录点评一下吧!以下按照电影发行时间顺序(我的观看顺序是:Hail Caesar!, Beautiful Creatures, Solo, Tetro, Blue Jasmine, Stoker, Rules Don’t Apply, The Yellow Birds, Twixt)。以下含有一些剧透,但没有很关键的剧透(一些电影其实对剧透不敏感)。

  • Tetro (2009)
Tetro
第一部长篇电影

6/10

Alden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是和著名的导演Francis Ford Coppola合作(之前他客串过美剧,好像演过一些短片)。这部电影初看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因为故事是我不喜欢的题材:艺术家diva和家庭狗血。但是这几周我有时候会回味这部电影(把豆瓣评分从2星改到了3星)。故事的主角Tetro是戏剧作家,他和自己家庭决裂,改名来到阿根廷生活。他的弟弟Bennie本来和他关系很好,过来找他。

故事是从Alden演的Bennie的角度来展开的,戏份很重。他演得非常好,能单纯能狡黠能有分量,这个角色emotional range很大,他演得让人惊叹。而且那时的Alden不到二十岁,真的是美得让人心碎的美少年,一颦一笑都让人沉醉。我的回味应该不只是针对他的颜值,至少这部电影的音乐非常让人着迷。科波拉在采访中也说,他很喜欢他在阿根廷找到的这个社区,这里的艺术氛围特别强。。南美风格的音乐和氛围是让人沉醉的很大因素。

至于剧情。。科波拉说他七十年代就想拍这个故事了。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故事吸引人的点在哪里,因此也大大降低了我对演员表演出来的感情的理解和享受。也许我的艺术素养太低了。特殊经历有助于创作吗?(我想起王小波说的,他插队的时候心想,我以后是要做作家的,别的作家没这份经历就会写得不如我(他说这种想法很变态))。每个人都有要面对自己这个人的来龙去脉的时候吧,要跟自己以及身边的人come to a resolution。不管是什么极端的经历,外界还是应该平常心对待他,自己当然也要有平常心。

  • Twixt (2011)
Twixt
又完美又有点稚嫩的脸

6/10

Alden的第二部电影,又是科波拉的。(期间他在索菲亚科波拉的电影里客串了一个没名字的龙套。)真没想到,二十岁的他,第二部电影,是这样一个角色。不是主角,但这个角色挺重要的,而且要负责好看和气场强大(我觉得一般电影的这种角色会请一个名望非常高的演员来压轴一下)。

我有点犹豫地承认,我觉得Alden气场强大这一点上是有点弱的。Solo里他的短板好像也是这一点。在Solo里我并不介意,甚至觉得是优点。Alden的长处是演戏非常nuanced(还有好看)。他其实也可以气场强大(Yellow Birds里就是),但这里(一定程度上包括在Solo里),更需要的是一种camp的气场。这一点,可能内敛气质的人就是挺难达到的吧!(但奥斯卡就能达到。)

至于电影本身,其实还是略有意思的。混搭了爱伦坡式的悬疑惊悚,和畅销书作家writer’s block的故事。混的效果,很多人觉得太混乱,我也是偏向这种感觉。我觉得两边都没让人尽兴。

Twixt和Tetro这两部电影,都不是计划好要appeal to我这样都普通movie-goer的(吧我猜?),应该都是科波拉比较personal的表达。所以他的表达是什么?我看到的只有“描绘艺术家”,这一个目的(科波拉自己是艺术家所以在我看来追逐这些题材有点自恋)。科波拉我真的不熟悉。《教父》是所有人都赞叹的电影(我中学的时候看的,到现在我都能背开头殡葬老板的台词,可以说《教父》对我的政治观影响很大)。前几年我还看过现代启示录,和黑暗之心一样,我没看懂。除此之外我对科波拉的知晓就是他是卢卡斯的老朋友,因为他的一句话我们有了American Graffiti。卢卡斯也说过他想要拍一些personal的电影。但我感觉他好像不会拍了?I miss the films that would have been to Lucas as Twixt and Tetro are to Coppola.

  • Beautiful Creatures (2013)
  • Beautiful Creatures

7/10

魔幻+校园爱情+美国背景,这些元素造成这部电影很像暮光之城,让人不禁去想,为什么有电影想做暮光之城wannabe?我没有看过暮光(曾经为了Muse的歌曲而2倍速看过,但电影完全没看进去)。这部电影的原著好像有点人气的,请到了很多大牌演员:Emma Thompson, Jeremy Irons, Emmy Rossum等等。初看的时候真的放不下戒心。回想起来其实故事还是有点感人的,不像很多青春爱情片感觉很自我陶醉,这个故事最终指向的是自我牺牲这样的主题,到最后我还是很真实地被打动了。

南方口音真的很神奇。追看Alden的电影的时候我先看了凯撒万岁,再看了这部,两部他都是南方口音,让我以为这是他本人的口音了,实际上他平时说话还是很正常的(不要这样说好吗)。这部电影里Emma Thompson和Jeremy Irons也操美国南方口音,感觉特别的奇特。

很神奇的是,女主角Alice Englert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的女儿。我第一次知道她有女儿而且也是演员。(我应该去看Top of the Lake啊!)(说到南方口音和Jane Campion,想起我还是很不习惯Holly Hunter本人浓重的南方口音啊!)

这是我在看Solo之前看的电影,因为一个星战podcast说这部电影可以预测Solo,Alden的角色也是一个不相信魔法的常规good guy。

Alden在这部里的任务就是turn on charm,担当青春爱情片男主角。我觉得他的外表的问题,和Solo里一样,是乍一看并没有Robert Pattinson那么耀眼。我个人对那样的青春片男主是很不屑的。Alden这样的,本来对他没有戒心,直到看到他眼睛里闪过那一丝光芒,才意识到已经深深陷落(这是我看Solo的体验。。。)。他和女主也很来电,并不是那种深情对视的来电,而是感觉有点goofy。我的体验里,任何关系的goofy程度都和亲密程度成正比。

  • Stoker (2013)

1/10

不喜欢一部电影可以有好几种反应:不是我的菜、没有get、太傻了,等等。我对这部电影的不喜欢简直有点愤怒。除非我真的迟钝到没get编导要表达的什么重要的东西,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炫技。从场景设计、音乐、氛围、剪辑(特别是剪辑)、演员颜值,都是炫技。情节没有丝毫灵魂。情节的看点仅仅在于,女孩和叔叔相似的倾向,以及这少女杀手看上去又美又帅而已。至于他们为什么相似?为什么有杀人冲动?导演仿佛在说,你去想那些干嘛?你看画面这么美,剪辑那么巧妙,你还不满足吗?

其实也有过电影是美到让我觉得不用去想别的——Sucker Punch就是。但是Sucker Punch的姿态是摆明了是“让我们indulge美少女打打杀杀的画面里去吧!”,让人觉得亲切可以接受,而且即使那样,Sucker Punch也流露着对这些美女的真爱。这部电影则是导演在说“看我多么厉害!风格多么独特!”,让人觉得自恋而且恶心。Nicole Kidman,Matthrew Goode和Mia Wasikowska都那么好看,而且也都是不错的演员,真是暴殄天物。

Alden在这部电影里的角色比较小,在一个关键的场景里起了重要作用。但即使是那个场景里,重要的也不是他。我觉得他可能是个错误的cast,或者他应该演得更凶狠一些?不过这个背景下也没什么好讨论的。(Funny我想到了Sucker Punch。。Oscar在里面演的角色。。其实和Alden这里的角色略有相似之处。仍然是Oscar胜出,但是剧本不一样吧,演一个有思路的剧本肯定能容易成功很多。)

  • Blue Jasmine (2013)

5/10

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欲望号街车》里加很多细节,然后把主角变得一无是处让人无法同情。要是剧本把Cate Blanchett的角色写出一点点redeeming point,就会好很多。然而她没有一丝可以latch on去同情的地方,看完后对她只有纯粹的厌恶,都很难觉得她可怜(privileged的富人我可以容忍,还虚伪觉得都是自己厉害(片中她对妹妹说了好几次),这种人去死吧)。没办法,我只能觉得Woody Allen厌女症很严重。我本来就不怎么喜欢他,所有的演员都要来他这里镀金,感觉是好莱坞最大骗局。

Alden在这里面的角色是女主角的继子。戏份较少,但出场几次,每次都是不一样的状态。我说你得到这种机会,算是赚了吧!

  • Rules Don’t Apply (2016)
Rules Don't Apply
电影中的这一幕,看得我想把心掏出来给他

8/10

爱情片,我好像没有一部特别喜欢的。要么是电影在自我indulge看得我尴尬,要么就是靠非爱情的部分打动我。这一部我也是带着戒心看的。结果呢,初中之后第一次被“你手上那枚戒指是谁给你的?”这样的情节击中。

这部电影讲的是传奇人物Howard Hughes非常古怪。他不见人,但是他经营大公司,并且在民航方面有重要贡献。但这又不是一部biopic。Alden和Lily Collins演的年轻的主角,应该都是虚构的。两个年轻人都想在Hughes的经营范围内获得事业的攀升。两人互相吸引,但无法在一起。这种欲言又止的言情真是看得我欲罢不能。

然而看这种故事我总是不免想到,这些人都是privilege阶层的,凭什么伤感。电影里表现Alden的角色的上进心,就是拍他在读经济学的书。还有一个缺点是,我get不到Hughes的魅力。我对他不太了解,而且我不喜欢diva类型的人物。这部电影也是Warren Beatty七十年代开始就想拍的了。Alden好多次提到Warren Beatty是现今还在工作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演员,他认识梦露、泰勒等等那时的传奇,所以能和他共事太荣幸了云云。

  • Hail Caesar! (2016)

9/10

科恩兄弟致敬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夸张中透着一点黑色幽默。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从歌舞片、西部片等等,到前苏联风格,每个场景都设计得正好叩开你的某种回忆。

这部电影的演员是个全明星阵容。Josh Brolin, George Clooney, Tilda Swinton, Scarlett Johnasson, Ralph Fiennes, Channing Tatum等等。剧情大概可以不用太在意,主要讲电影公司老板怎样操控手下的一切,调度资源,对付小报记者,审核剧本,甚至还要对付blackmail。电影公司还安排手下演员的形象。

Alden演的角色,是个西部片明星,由于Ralph Fiennes演的那个导演的古装剧缺男主角而被改变形象调度去演。然而他一张口,分明就是无法演这种文戏的,造成好多笑料。刚才为了截图几乎又看了一遍电影,注意到了一些第一遍没看出的东西,反正,剧本细节台词做得很好。(神奇的是,这里面有拿Alden的牙开玩笑的段子。。Alden的牙特别的整齐以至于我经常停止花痴,注意力被他的牙吸引了过去。正常人的牙怎么可能咬合面这么平整的呢?我简直要怀疑电影里牙的玩笑是因为看到他的牙才加的。。。)

这应该是Solo之前Alden最出名的角色了。看到不少人说,在一众明星中,他这个资历最浅的人却stole the show。我的注意力当然是被他牢牢吸引着,所以我无法判断。Alden在一个采访里说,当时他对这个角色挺有兴趣的,但人家对他没什么兴趣,他还是要求试镜,心想就随便试试吧,结果得到了这个角色。

  • The Yellow Birds (2017)

3/10

这是一部讲战争创伤的电影,两个年轻的士兵,一个回来了,一个没有。没回来的死因不是很确定,他的母亲就在联系各种人打听。电影的叙述是各个时段穿插的,有几个场景我略搞不清时间顺序,但多数时候还是很清楚的。这部电影的一个毛病是现在很多电影都有的:就是情节还没怎么交待、我们对人物都没什么共情的情况下,就在抒情。

Alden在一些采访里提到他家人特别喜欢电影,所以他从小看了很多电影。我记得美国电影有过一阵反思越战的热潮。如今反思伊拉克战争的电影却好像没怎么见到?这部电影的战争是伊拉克战争。电影最终揭示另一个士兵的去向的时候我才死心:这部电影没想反思战争本身。这个剧本就是故意把自己的格局设的那么小的。

Alden的气场、演技和颜值全程在线,所以我还能看,但别人就不知道了。头号玩家的男主Tye Shridan的颜值和演技就很一般了。两个小兵的母亲分别是Toni Collette和Jennifer Aniston演的,都挺好的。特别是Toni Collette,特别帅。

  • Solo (2018)

9/10(为了平衡我实际打了10分)

关于Solo我写了很多了。从Alden所有的角色来看,Han Solo真的是和他别的角色很不一样的一个角色了。这里再向Alden的Han Solo表白一下。

我喜欢星战已经几乎占到我年龄的一半时间了,半年前你要是跟我说我会迷上Han Solo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花痴指南:以上几乎所有电影都有吻戏。Tetro有一点点福利,还有狗。言情:Rules Don’t Apply是隐忍型言情,看得人欲罢不能;Beautiful Creatures是charm full on校园言情,比较cheesy。颜值一直在线,但我觉得颜值最高可能是小黄鸟。Stoker可以不用看。Blue Jasmine戏份也很少。最好看的电影是Hail Caesar!,但搞笑值比较高,花痴值有点低。

再说两句:

我在熟悉他之前,听注意到他的朋友V说,他的特点是有旧时代的特质。当时我并不是很明白。现在不仅看了很多电影,还看了很多采访,感觉对他比较了解了之后,觉得V说得很对。(当时看到这样说他,我的反应是Kirk需要一个有旧时代气质的演员。巧的是,后来看到有报道说Lord&Miller选角的时候是按照新Kirk的思路:不要impersonation而要塑造新的角色。虽然我也挺喜欢Chris Pine的,但他完全不能及上夏大雷的一半。而Han Solo这个角色,在我看来Alden是青出于蓝的,不过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剧本因素也很大,而且也不能忽略原来这个角色的人气。我有点觉得如果是clean slate,Alden本人是否能把这个角色变成这么深得人心,我不得不略有怀疑。)

我也算是看过很多很多演员采访了。Alden的采访给我感觉很mixed,很特别。一方面他很稳重成熟,感觉他对自己想要什么很有想法。虽然他是非常好的演员,但在采访里他是那种完全没有showman倾向的类型,很诚恳,有一说一。因此感觉他有时候reveal的事情有时候让我对他有点点不舒服或者捏把汗。(相比之下,之前看了很多Oscar Isaac的采访,他就非常老成,能认真深刻,能夸张开玩笑,切换自如。)比如之前Alden不小心透露了他签约Solo的合同说的是三部电影(这应该只是流程,并不是有三部的计划)。还有他说他“对自己不能控制的地方就不去多想”,to be fair在Solo之前他就说过这句话,我第一次是在看Solo的采访听到的,当时我理解为他知道大家对他演Solo不看好。其实我还是觉得他肯定是知道的。在这个压力下做到了,他水平真的是很高的。另一方面,因为他本人显示出来的成熟,我期待他是非常down to earth的。实际上好像并不完全是。我觉得他对演员职业vanity的方面也是有很多考虑的。这一点我虽然完全可以理解也觉得他其实对自己洞察很多,但还是觉得有一点点不舒服。另外,他总是强调接不接角色他最看重和什么人合作,这让我这个豌豆公主星人略觉得势利。

我上一个演员crush是Oscar Isaac,但追片速度慢很多。可能是因为Oscar太完美了,做什么事都特别完美。我感觉Alden并没有那么完美,因此反而让我对他更好奇更着迷了。。

Alden的家庭背景,感觉是比较优越背景的白人家庭,加州本土。他应该是犹太人。也许他不如Oscar那样多变和完美,是因为他背景的多元化有点少?

bookmark_border#CloneWarsSaved

不!敢!相!信!

昨天刚看的Rookies的台词正好在这个预告片开头。。。

My faith is restored.

世界会和平的,人类会自由的。


下班路上听了Steele Wars的现场录音。。(可能还得看一下录像,其中说到的画都看不见(想看他说他画的baby Plo和枪毙这个主意的baby George :P(想看Kevin Kiner,好像从没看过他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