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图灵:The Enigma

合上书之后,我的想法主要分两块:一是觉得自己的科学知识终于向现代迈进了。二是对这本书的subject的着迷。和朋友讨论的时候,有人说,他们也许会更喜欢冯·诺依曼这样的科学家。我心里默默地小摇头。也许应该找本冯·诺依曼传记看看:)

一直读到很后面,包括已经读完的现在,希尔伯特世纪问题、哥德尔定理,特别是康托尔对角线导出无理数一直盘绕在我脑中。“不可计算数”的发现,让图灵更加看清了“可计算数”。他之后的工作,都在挖掘“可计算”,真的要把“计算”付诸现实,不论是二战中情报解密,还是后来在那个时代看起来很大胆的生化计算。

以前读罗素传记,知道数理逻辑体系当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读GEB的时候知道了哥德尔定理是罗素和怀特海在数理逻辑走不下去的下一步。我应该真的是个感性的人,只有在读传记的时候,有一定的情感推动,我才能大致理解这些东西。

还有让我有点意料之外的是,原来那个时代,量子物理和数理逻辑的发展那么密切相关。

图灵这个人,着迷的地方:

广泛的兴趣点 – 那个时代的科学家都是如此。冯·诺依曼不必多说,罗素也是第一时刻欣赏到了相对论。

简朴的物质生活

马拉松

他喜欢追求本质。他能完全在抽象的范畴思考,但也能简朴具象地表达。

最根本的,是他deeply driven,对于目标有很高的眼光(以至于没有人懂他)。

我自己小时候一直在学习如何扼杀自己的情绪。一直到大学我才意识到,需要抑制的,只是负面的情绪。(罗素有一段文字literally拯救了我。)如果没有这种integrity,就不会有任何科学家,或者任何有创造力的人。图灵在很多方面都是异端,异端最高。

这本书原文应该是我会喜欢的风格。以很多的细节、背景来展现当时的情况,而且文风简朴,不煽情,对于情感八卦处理得很得体。我唯一的抱怨是,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再简略一些的版本会更好一些。

我感觉翻译校对什么的做得不太好,好几处明显的错误。据说有人名翻译不连贯问题,但是读译文我早就对人物名字昏头了。

================

下面照搬我为小组写的minutes:

Alan Turing 1912 – 1954
图灵的父亲是英国驻印度的一个官员,母亲也是一个英国驻印度官员的女儿。他们在一次坐船回英国的路上认识。图灵还有一个哥哥。图灵兄弟小时候被到处寄养,直到(貌似是)十多岁,他们的父亲因为和印度的英国官员不合而辞职,两代人才有比较多团聚的时候。

图灵小时候对科技的兴趣很高,会自己做些实验。他的性格很直很倔犟,不太有和一般人相处的能力。到了一定年龄,父母送他进入舍尔伯尼公学。在公学里,他认识了克里斯多夫·莫卡。莫卡是个同样聪明、热爱科学的男孩。和图灵不一样,他对人彬彬有礼。图灵很被他吸引,受克里斯的影响很大。

图灵和莫卡一起考剑桥三一学院。莫卡获得了奖学金,而图灵没有考上。他们到剑桥和一些朋友一起度过了一周。可是不久后,克里斯得了急病去世了。

那个时代,物理和数学逻辑方面都在打破传统的(牛顿)决定论世界。相对论发表了十几年,量子物理取得了惊人的发现。图灵参加了莫卡家人以克里斯名义建立的基金的比赛,获得了奖。奖品是爱丁顿的《物理世界的本质》。

后来,图灵考取了剑桥国王学院的奖学金,进入了世界大师的门下。按照他的性格,他只关心研究,对其它都不关心,以至于独立发现了别人已经发现的东西。当时在数理逻辑领域,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了三个世纪问题:
数学是完备的吗?(是不是每个命题都能被证明或证伪)
数学是相容的吗?(是不是按照符合逻辑的步骤和顺序,永远不会得出矛盾的命题)
数学是可判定的吗?(给定一个命题,是不是总是有一种机械的方法可以判定它的真假)

希尔伯特提出了这些问题,他心里认为他们都是真的。可是就在他提出问题的那个大会上,哥德尔证明了一个数学系统,要么是不完备的,要么是不相容的。

此时图灵当选了学院的研究员。希尔伯特的第三个问题,在图灵心里萦绕很久。

他设想了一种在纸袋上移动和读写的机器,对于这种机器,只要定义好各种状态,就可以让它解题了。比如书中给了一个加法的状态规则(86页)。所以,图灵看到,所有可计算的数,其实都可以用这个机器得到。

图灵想到了,所有的无理数,都是不可计算数。也就是用机械方法得不到的数。

这后面还有几步数学上需要考虑的东西。。不过图灵证明了希尔伯特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是否定的。

图灵没有止步于这里。他进一步说明,他从逻辑上设计的机器,可以快速推导出希尔伯特数学体系中的一切命题。(我们看到后来,建造机器来解决问题,渐渐成了图灵后来的方向。)

以上就是图灵重要的论文《可计算数》。

这篇论文要发表的时候,一篇类似的论文,来自美国的数学家丘奇,已经被发表了。图灵去了美国,来到了普林斯顿。后来,二战爆发了。后来图灵回到了剑桥,得到了讲师的职位。还参加了维特根斯坦的课程。如同是一个普通人在他的境地,可能会希望留在剑桥。可是,图灵准备好了参与解密德国情报的工作。

我发现我越写越详细啊。。。(写着写着想翻书确认什么,然后就。。。
后面写得简略一些。
实际上,我自己不太喜欢读后面的。。。

波兰人之前在破译德国情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进展。可是这种工作的一个难度就在于,德国人如果稍稍改变一点点他们的加密机器的设置,破译的方法就要推倒重来。在波兰人的工作的基础上,还依靠着有时候德国人犯的错(比如同一条信息传送两遍),布莱切利庄园的密码破译的工作有很多进展。另一个取得进展的因素是,图灵作为一个完全没有交际手腕的人,不会管理。有个和他互补,又能和他互相信任的人唐·贝利,替他完成了管理工作,使他能专心研究工作。他们手下有很多女性操作员,每天为他们做着做着繁琐低级的工作。

除了德国人改变他们的机器设置以外,破译工作的另一个困难来自军方无法认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后来图灵和一些数学家联名写信给丘吉尔,取得了首相本人的personal信任,才得到了他们需要的支持和关注。

战争使美国和德国也都开始开发计算机。图灵加入国家物理实验室也向这个方向努力。图灵在这里严重缺乏上级的支持,和可以和他合作的人。出了一大堆申报项目争取经费之类的问题。图灵完成的设计被不断阉割,后来他离开了国家物理实验室。

然后他接受了曼彻斯特大学的offer,要在那里进行一项制造计算机的项目。可是当他度假回来准备开工的时候,项目的目的和人员结构已经有了变动。图灵又无法看到他的设计往现实迈进。

这里还提到了图灵说正确性和智能之间的区别。还有儿童教育和对机器教育的类比。

图灵的居所遇到了盗窃。他报案后,也不知道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所以很容易被警察察觉。他被要求选择坐牢或者被注射雌性激素。他选择了后者。这件事过去后大约一年,图灵吃了毒苹果而去世,当时不到42岁。

bookmark_borderBrowncoats Unite 外一则

Firefly当初没被FOX喜欢的事实说明……即使是我内心知道最真切的事实,即使是多多少少人共同知道的事实,在现实的世界中,也很有可能是不能用来解决问题的。另外,这种struggle也是它本身的美的一部分。

这不是悲观。懂我的人知道,根本的悲观和我是格格不入的。

Firefly被砍,和CE的离去,都是我心中的myth。后者我已经有可以接受的解答。前者则更说明了一些现实问题。

所有的Browncoat,十周年快乐!!

======

说是外一则,地位完全不比Firefly低。我从没想过,最初将我引入现在世界大门的星战,又要重获生命。当然这已经是来生,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

和很多粉丝不一样,我喜欢老三部的同时,也喜欢新三部。我也不喜欢僵化的台词和剧情。但我喜欢新三部和老三部不一样。只有明确知道自己的vision的人,才能作出这样的转折。这是我崇拜卢卡斯的地方。

我面前的墙上贴着以前手抄的诗句。其中的一句是:“如果你辛苦劳作已经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你依然冒险一搏,哪怕功名化为乌有。”我深深的同意。

Anyway,新的星战故事上一定不会比前传三部曲差了,我感到好奇和激动。激动是因为心底存放很久的东西被撩拨了。我并不期待原先的感动会重现。Again,这也不是悲观。

bookmark_border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

今后我要多作记录。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和经典到几乎像民间传说一样了。这个情况下,再认真地对它进行演绎总觉得很难。之前有过的穿越演绎也显得很呆。和僵尸元素混搭这个主意很不错啊!Elizabeth气氛地拒绝Darcy的求婚的时候,还大打出手;传说中武艺高强的Lady Catherine来找Elizabeth的茬儿,两人讲不合,进行决斗……这些设计我都很喜欢。

不过呢,还是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僵尸元素embed到绅士淑女故事中,并不是那么好做的。有些情节的安排比如Wickham的下场,感觉过于夸张,不够巧妙。另外很多时候读着只感觉到僵尸元素只是被生硬地插入,实际上改写得不太多。

但可以想象电影如果拍得巧妙的话,会很好看:)

bookmark_borderTOS S2, Childhood’s End及

TOS第二季好几集都有个主题:不能干涉原始星球自己发展。这个policy貌似第一季没有出现过。有几次,企业号的船员们遇到了不能干涉他们就会走向自相残杀的地步。这时,舰长就会深情地回忆起历史课上的教导:二十世纪冷战的地球,曾经差点用核武器消灭自己。

无独有偶,最近读的Childhood’s End里,Overlords的到来,及时阻止了美苏核武器竞赛,把人类带向了一段黄金时光。

以前读到人类的互相愤恨可能会消灭人类的问题的时候,我一直没有非常相信会有这种可能性。读罗素自传的时候,对罗素的信任终结了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杞人忧天的偏见,但当时我仍然没有真的感受到他的担忧。然而最近我有了比较切身的体会。我们公司有一个特别活跃的党支部书记,总是热衷于下达党委的旨意,经常发邮件告诉我们地区党委组织了篮球比赛、七夕相亲会什么的。

有一天上晚班,中午进办公室打开邮箱,看见书记发的邮件:

Hi, All: 上级党委想了解白领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请大家发表一下,一句话左右即可,请在中午前发我,谢谢。

书记会发这样的邮件我丝毫不奇怪,只是心想老大哥监视我们的办法太土了吧。比较没想到的是竟然好多我认为还不错的人都回复了邮件。

和我同组的男生回复说:“必须出兵。”他是一个做事认真负责的男生,热情爽快的东北人。

我的manager,一个工作极其有热情的人:“收复国土是必需的,必要时导弹一下日本。”

一个很nice的开发姐姐,我一直觉得她很聪明,想问题很周到,对人很尊重:“建议先光复台湾。”

上海地区总监:“让北棒子打南棒子,顺便导弹一下日本周边。”

一位senior开发,我一直觉得他人很不错,曾经在英语课上提到他最喜欢的影视剧是Doctor Who,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后得出结论说:“所以这次一定不能沉默,不然就等着越南,菲利宾,印度,日本等有陆地和海域争议的国家群起而食之吧,政府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抵御外辱”

当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回复这个邮件(或者回复了我没看见),但回复的人数差不多占到了1/4。其中绝大多数是义愤填膺地说要使用武力,极少数提到说上海是否安全。

可以想象,在受教育或者素质更低层次的地方,比我们公司严重好多吧。

我觉得自己有可能会被核武器灭掉了。

bookmark_border再做普鲁斯特问卷

之前一次做在这里。写完对比了一下,发现变化不大,有些问题我好像更喜欢以前的回答(比如最喜欢的人是谁)。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专注地做一件事,比如写代码,比如准备演讲,比如练琴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理解他人、影响他人的那种才华和魅力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没有内心空间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迷失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最近想自己第一任老板很多。一个做事很漂亮的人,离开之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同样级别的人。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貌似没有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意志力太弱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第一次看演唱会那次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话很多嗓门很大的人会让我很易怒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我的精神家园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我们的读书会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很浅的就不是痛苦了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地评估的?
忠诚,常常是不思进取的借口,或者是限制他人改变的理由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没做过多少种职业。现在自己的职业还可以。。。但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生命来做一件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真的需要减!肥!了!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后悔是没有意义的,怎样面对后来的事情才是重要的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GCD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1. Intergrity
2. open mind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词语是什么?
无数次在心里默念“哦白痴”,大多数是针对自己的。。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Intergrity和open mind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父母,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永远也到不了某种在我看来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的东西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宽容和理解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我自己?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活到一定的年龄,让我做过我希望做的大部分事情之后,安静地死去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一天开始而自己充满动力的时候

26.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没有生活在天朝

2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每天练琴,每周上课那种状态

2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Be humble, be kind, be brave, be inspired

bookmark_borderThe Hobbit & 夏季音乐节指环王音乐会

最近和朋友约好重读了the Hobbit;然后今晚去听了上海夏季音乐会开幕演出——指环王电影音乐会;再加上年底就要上映的电影the Hobbit,这一切都让我重回了中土世界。

现在想来,我最初迷上魔戒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魔戒电影的确那么久了,真不可思议)这么多年来,我因为魔戒而认识了很多朋友。可以说对魔戒,如今我已经是老朋友一样深厚的感情了。

魔戒三部曲本身,到最后透露了一种悲观。这点和我期待的有一点格格不入。所以,我一直更喜欢《霍比特人》。以下说说我对它的喜欢吧。

“霍比特人”这个种族的设定,非常容易代入。因此Bilbo出发去冒险,我们对他面对的困难会很当真,读起来很入味。故事的安排里,Bilbo就像你我,似乎和伟大的探险不沾边。而读完后,想来这次探险的成功,大部分是要归功于Bilbo的。Gandalf选择Bilbo这个决定,看起来荒诞,却很有深意。故事的结局是Bilbo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个结尾,比魔戒三部曲的结尾更符合我的心意,它透出的是Bilbo的modest。


---音乐会分界线---


电影音乐是我对音乐最初的喜爱。由于听了很多遍,对于魔戒的配乐,烂熟于耳了。即使最近几年都没怎么听,今天表演中的不同的地方我还是很敏感地感到了。我觉得弦乐部分比较轻,因此音乐的层次被削弱了。之前也没有觉得原声里有那么多人声,看到人数庞大的合唱才意识到。总体上音乐质量不太高,不过能看一次这样的演出我已经很满足了。

更重要的是借由这次音乐会,见到了很多新老朋友。感想是:不断有年轻血液,自己真的是老人了。^^b

bookmark_border工作思考-2012

我觉得自己和去年的时候没有什么进步。离开上一份工作的根本原因是,我不看好他们的营业模式,和所处的行业。现在的工作的行业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作用的零售行业,比上一份更合我意吧。而营业模式,在面试的时候很向往的Software as a service,真的就是这样的吗?我感到有点失望。

在商业还是技术这个选择上,我还是摇摆不定。我看不出自己有成为技术大牛的潜力,我也绝不可能充当纯商业的角色。介于两者之间,这个世界上应该是可以有我的位置的。

我一向是把工作看得很重要的。为的是什么?我想主要是为了自我发展。如今我很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并不开心,因为似乎看不见自己的发展在哪里。公司里有Role Model的人物,但是离得太远了。我周围的人,似乎没有可以学习的人。理论上,我们公司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个人还是有很多发展机会的;环境也比上一份工作公平。但目前,我还看不出自己在自己的发展这件事上,还有什么可以主动做的事情。

我现在常常会想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DX说过的话,常常出现在脑中。不过我并不后悔当初出来见世面的决定。

bookmark_borderWords are wind – 冰火中的语言重复

就说说语言的重复吧——从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了。

合上书之后还记得的就是两个:

At least he has the grace to blush/xxx
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语句,所以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很深,没想到没多久就重复出现了好多次。主要分布于前几本书。

His feet went from under him/ kicked his feet from under him
发生在晕倒、被袭击、晕船的时候。这些是冰火中经常出现的情况。

我印象中重复的语句绝不止这些,所以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到这个贴:
http://asoiaf.westeros.org/index.php/topic/63034-most-annoying-saying/

看了前几页之后,得出这样一个列表:

和之前两句差不多的:
… or near enough to make no matter
brushed her hair till it shone(帖子里的人问,现实中这个方法有用么?我觉得头发多梳了只会产生静电@@)

怎么又出现了:
Useless as nipples on a breastplate(作为一句俗语其实还是不错的)
Wipe my arse with it(一般是契约什么的)
almost a man-grown(好多十来岁的孩子啊)
a maiden flowered(同上)

烦!(是的我比较烦Dany)
I am but a young girl and know nothing of…
Pretty much every variation of “I am Daenerys Stormborn, __ of __, __ of __, __ of __, __ of __, and I am the rightful queen of __, __, __ and __!”
If I look back I´m lost
有一定道理的重复出现(不过还是出现得太多了
Wherever whores go(没有这句口头禅我会更新和Tyrion)
Lancel and Kettleblack and Moonboy for all I know
喜欢的
You know nothing, Jon Snow
It is known(表现窄海对岸不同的风情,这句话在剧里就给人比较深的印象。)
Words are wind.
最后呢,还有一些看起来是语法/用法不同
Must needs (在前100次看到的时候,我每次都重读好几遍那句句子,觉得自己断错了句)
Nuncle (Uncle)
Mayhaps (Perhaps)
Sup (Supper)
One and twenty (帖子里说这貌似是古代的说法)
Coz (Cousin) (前几个词我都很容易接受了,这个我猜了半天……要联系上下文和人物关系)

bookmark_borderA Storm of Swords

[冰火第三本书读完,内含剧透。只许我剧透人,不许人剧透我 – 请勿留言剧透]

利用睡前、地铁上、吃饭时的时间,吞下了这本书。前不久发现了有下载有声书,更是加快了我吞食的速度:不方便看书(比如在走路什么的)的时候就听有声书;空下来后接着听到的部分继续读书。因为每一章其实都不长,而kindle和有声书都有章节可循,所以衔接很顺利。唯一不顺的地方是我光听书不完全理解,有些地方需要读一下。我发现,如果自己在一种active的状态下,读书效率会非常高,但有时候人很会被动,这种情况下,听书就是一种满足,简直像看剧一样,能轻松满足我对后续情节的饥渴。

有些美剧,会给观众制造出一些情绪需要,让人就想看下去,知道后面的情节。大学时看《绝望主妇》就是这种感觉。我在大概第二季的时候就觉得编剧只是想要写出entertaining的情节来,后来觉得没意思就弃了。冰火系列,作者没有美剧编剧的压力,可以慢慢表达自己。可是作者大概会想表达什么呢?我还看不出什么头绪来……第三本书中,作者再一次狠狠地crash了我对好人好报的渴望。他是想要以再一次打压,加深最终好人好报的感慨?应该不会那么简单。

和所有足够复杂的故事一样,冰火的世界中,好与坏之间的界线不是那么好分辨的。但在我心里,对人物的好坏有强烈的倾向的。我喜欢狼家。写狼家人,作者并没有高大全。Eddard是故事开始时的“好”的支柱,但他并不显得不真实,他的“好”给我感觉是高尚而合情理的。他的大儿子Robb完全take after他。作者在第一部中狠心拆除了Eddard这根中流砥柱,意图让后面的人成长起来。但我没有想到,这本书中,作者把好不容易成长起来的Robb也拆除了。你能埋怨作者吗?现实不就是这样的吗?愿意这样虐待自己的角色和读者,这种决定是bold的。

所以,一方面我觉得自己急着要读下去的这种需要有点不健康,觉得冰火像cheap的故事,靠挑逗读者的情绪吸引读者。但是作者作的很多决定,还是使这个系列非常的outstanding。

冰火揉合了很多元素。魔戒以降,各种奇幻虽然多数都有自己的元素,但只有冰火的奇幻和现实的结合,让我觉得很不同。我对权力的斗争没有兴趣,但是冰火把权力斗争背后的动机,写得很透彻。

但另一方面,冰火还在试图揉合神和信仰的问题。这方面我还没看出作者的真面目。在冰火中,神学不仅是争取权力的工具,也基本不是信仰(有足够多的真正信仰某个神的人物,但作者写不信仰神的人也毫不留情地真实),冰火中的神,似乎还真正有力量(奇幻元素)。我不知道这种情形发展下去会是怎样。

还很想写一下我对各个人物的想法,不过工程太浩大了,以后有空写吧。就说一下:最喜欢的角色还是Arya,不过没有以前喜欢了。比较喜欢Jon,全书看到现在,最舒心的地方就是Night’s Watch的选举了。也很喜欢Mance Rayder。Stannis是个奇怪的角色,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但是他有时候说出的话让我很佩服。他的Davos,喜欢这位的正直和诚实,但总觉得他是愚忠。Robb完全是Eddard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Tywin是个厉害人物,他的死让我有点失望,但想想看这么厉害的人也没有别的办法死了。Jaime……到目前为止,虽然他有一些amiable的举动,但我还是丝毫不喜欢他。Tyrion可能是狮子家最不讨厌的。老熊Morment的死,再一次拆除了可以依靠的“好”。龙女这条线和主线有一点分开来,读起来很不耐烦;她的成长完毕后,我就比较厌烦这个角色。Jorah Morment呢,我也不太喜欢,dog eat dog吧(还不至于算dog)。Ser Barristan投奔龙女,我还是觉得失望。本来的设定是北方人都热爱狼家, 现在出了叛徒也是现实化复杂化的必然。Grayjoy家的故事,我虽然厌恶,但觉得写得也极好。Bran和Reed兄妹的线,虽然和大部队有偏离,但我还是很享受读的。而Rickon这条线,不知哪年可以看到收回来了……

我希望:能看到Benjen Stark;能揭开Jon的身世;关于火方面的神,我目前是比较不喜欢的态度,但希望作者能整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神学体系来;能看到有任意一个Stark重建Winterfell;看到冬天的恐怖;龙女统治Narrow Sea东边的土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