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bliss

Muse的MV中最喜欢的一个。半粒米在往下掉……

Everything about you is how I’d wanna be
Your freedom comes naturally
Everything about you resonates happiness
Now I won’t settle for less

Give me
All the peace and joy in your mind

Everything about you pains my envying
Your soul can’t hate anything
Everything about you is so easy to love
They’re watching you from above

Give me
All the peace and joy in your mind
I want the peace and joy in your mind

Give me
All the peace and joy in your mind

Everything about you resonates happiness
Now I won’t settle for less

Give me
all the peace and joy in your mind
I want the peace and joy in your mind

Give me the peace and joy in your mind

bookmark_border算是一个里程碑吧

最近好混乱好混乱好混乱。竟然忘记在博客上记录了。

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花了将近三个月orz)基本弹出,算是一个里程碑吧。最初的心愿达成。

其实对这件事有千言万语,但是现在什么也写不下来。希望自己快点走出目前的忙乱状态吧。我这样的人,需要独自安宁的时间来充电。

附赠:Michael Nyman的演奏

还找到个灰常强大的吉他版本@@

bookmark_borderBrandenburg Concertos

小记英国古乐学会乐团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演奏会——只是随便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吧。虽然我号称喜欢巴赫、喜欢音乐已经很久了,但仍然很外行(我叶公好龙了……

先说一下现场的情况。六首勃兰登堡的演奏顺序是162534(我不懂为何会这样)。每一首都要换乐器,换乐队的位置。一台华丽的大键琴在中央。演奏大键琴的大叔Richard Egarr,兼做指挥(旁边的人评论说,他一边用手弹琴一边用头指挥XDDD),在每首乐曲演奏完,工作人员搬乐谱架和椅子的时候,Egarr都兴致勃勃地给观众讲解。其实我不知道该把他对我们这些普通听众说的当几分真。第一首之前,他说,勃兰登堡协奏曲当年是巴赫用来争取一个职位的作品,因此第一首是想要在五分钟内抓住听众的作品,非常自信和华丽。演奏完之后,他说,接下来要演奏六首中和第一首最形成鲜明对比的第六首。他自称觉得每次听第六首,就觉得像三个王子兴致勃勃进入树林游玩/打猎(我忘了他怎么说的了),但是没有遇到他们要玩的东西,而是遇到了三个corpse。我的本能是不喜欢用故事情节来理解音乐,因为觉得那太局限了。反正我理解为Egarr大叔很风趣。他还指出,第六首用的都是很低音的乐器。接下来是和6非常对比的2,用的都是非常非常高音的乐器。中场休息之后,Egarr上台为大家解释他特地要求工作人员把观众席的灯一直开着,因为他觉得勃兰登堡是在听众自家的大厅里面演奏的。他说,他们也要看到观众。5本来就是我印象比较深的一首,因为后面有一大段大键琴独奏,不是很常见。5之后他拿起话筒解释3。他说巴赫的音乐里充满了数字。比较重要的数字是3和7。3因为圣三体合一,7因为上帝创世用了7天。然后他说,第三首里有很多数字,比如很多三个三个的音。可是后来他貌似说,两个mvmt共有48小节,which is not 7×7,但是……另一个mvmt是1小节?!我上imslp里面查了一下貌似不是这样的,于是这里我没有听懂。不过他好像还说巴赫喜欢数字游戏BACH四个字母在字母表里的顺序编号,加起来是14,而JS BACH是41,正好反一下。(怎么不是42呢)……最后一首首4,他说巴赫也拉小提琴,4就是为了展示他拉小提琴的技术而写的。到后来小提琴enjoys physically playing.

听他讲的时候我心头掠过了一丝怀疑,怎么样的人才会决定在陌生的国家里演出的时候,就选择和观众讲这么多的话呢?万一由于各种原因(语言不通什么的),观众没有反应会不会很尴尬、影响演奏呢?另外一个想法是,台下的观众的反应还是很好的,该哈哈大笑的时候都让人满意地发出了笑声。这个国家里对英语一点也不陌生的年轻人很多。

下面写一下我的感想!!!!我这次很感慨的。

勃兰登堡,不像平均律、哥德堡那样能抓住我。后来我扩张我的乐器范围,爱上B小调弥撒和马太受难曲,也还是有点受不了勃兰登堡。B小调和马太,可以说是soul piercing;平均律intricate、让人沉静。而勃兰登堡,那自我满足的愉快气氛,加上碧丽辉煌的宫廷的感觉,让我有点不能接受。然后一眨眼,就到了该去听这场音乐会的时候了。来的路上我不自觉地回忆着自己对这个协奏曲的印象。跃入我脑海的,是半年前读Salmon of Doubt里面的一篇,标题是Brandenburg 5。我记得有这一篇,我回忆起它的内容,只记得最后DNA说,他相信Bach是天才,而Brandenburg是在这位天才高兴的时候写的。

另外再说另一条线,就是我在练的巴赫的曲子。一般而言小调的曲子变化比较多,我会比较喜欢。大调的曲子感觉总是那么自圆其说,就是应该这样。但是巴赫的大调,有一种迂回向上的路线。前一阵刚刚扔掉了一首F大调前奏曲。曲子很好听也不难,但是我无力的脑子就是不能分析不能记住乐谱。这么简单的曲子老师也没兴趣逼我练了,我们就弹了一首小调的。上次上课的时候交待完小调的赋格,老师捡了一首F大调的。我心里窃喜,终于给我一个机会弥补我F大调的缺憾了……可以说我正在爱上巴赫的大调。

(勃兰登堡貌似全部是大调)于是今天,这两条线汇在了一起。我忽然感到了DNA的意思。天才是难得的,happiness也是难得的,天才在happy的时候全力创作,难得系数是级数增加。WXB说,欣赏艺术的前提条件是你要懂得高兴。是的我越来越多的体会就是,我最愿意称之为艺术的,是那些让人狂喜的东西。

附,我回家后翻出来Salmon of Doubt:

I’m convinced that Bach is the greatest genius who ever walked among us, and the Brandenburgs are what he wrote when he was happy.

bookmark_border胡乱录了BWV 999,最近好懒散

上班的时候总是抱怨没时间。最近待业在家,面临好多问题,可是我既没有心思研究现实问题,也没有心情投入爱好,反而不能练琴了。只有翻小说、看片这种很被动的活动还能做做。自己想问题根本无法动脑……天气太热的关系?

偶尔在钢琴前摸一把BWV 899,这是我正常练琴时期在学的一首巴赫。

下面是我随手录的BWV 999。这首曲子在国内的这本《巴赫小前奏曲和赋格》里排在第三首,也是我啃这本书的时候第三首准备弹的曲子。可是由于音的规律找不到,我怎么也弹不出来。这个曲子原本为一种叫做lute的乐器写的,那可是一种弹拨乐器。我很喜欢这首曲子,但是当时弹了一个多月不见长进。后来虽然老师放过了我,我还是有空就自己拿出来弹一下。到现在已经大概有一年了吧。今天随便录了一下。还是有很多错误……

bookmark_border一些简单乐理

昨天翻了一本乐理的dummie系列书。

乐理的书一开始是音高、节奏等。然后是和弦的解释。之后是和弦的变化,form啊,genre啊什么的。我仔细看了的是和弦部分。另外对于规范的中英文term,我就先不细考了orz。
下面是笔记:
(符号说明:用字母表示音名。Do:C, Do sharp:C#, Do flat:Cb)

先是两个音的quantity,中文可能是叫几度音。
unison(0度,两个一样的音)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seventh
octave(8度)

度之间的分隔,是五线谱上面相隔的位置。C和D是second,C和D#也是second。我觉得这种说法很confusing。我自己都是用几个半音来区别的。后面介绍和弦的时候也用了半音,我感觉几度的说法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太科学。现在么熟悉几度的说法可以用来叫出那些个音的关系的名字,同时搞一下脑子。

=======一些音高关系的名称(很多有重复来着)

用来称呼1,4,5,8度音的叫法:perfect(P), diminished(dim), augmented(aug)
dim比perfect少半个音,aug比perfect多半个音。

unison
不存在diminished unison
相隔0个半音:perfect unison
相隔1个半音:augmented unison

fourth
相隔4个半音:diminished fourth
相隔5个半音:perfect fourth
相隔6个半音:augmented fourth
除了FB以外,所有的natural的4度音(CF,DG,EA,GC,AD,BE,也就是钢琴上相隔两个白键(不包括它们自己)的音)都是perfect fourth。
FB相隔6个半音,FBb或F#B才是perfect fourth

fifth
相隔6个半音:dimished fifth
相隔7个半音:perfect fifth
相隔8个半音:augmented fifth
除了BF以外,所有的natural的5度音(CG,DA,EB,FC,GD,AE,也就是钢琴上相隔三个白键(不包括它们自己)的音)都是perfect fifth。
BF相隔6个半音,BF#或BbF才是perfect fifth

octave
相隔11个半音:diminished octave
相隔12个半音:perfect octave
相隔13个半音:augmented octave

用来称呼2,3,6,7度音:major(M或maj), minor(m或min), diminished(dim), augmented(aug)

second
相隔0个半音:diminished second
相隔1个半音:minor second
相隔2个半音:major second
相隔3个半音:augmented second
除了EF和BA之外,所有的natural second(也就是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白键<<我总是觉得光拿白键来说话不太好,是历史遗留问题?)都是major second。比major少半度音就是minor,再少半度叫diminished second,其实就是perfect unison。比major多半度叫augmented second。

third
相隔2个半音:diminished third
相隔3个半音:minor third
相隔4个半音:major third
相隔5个半音:augmented third

sixth
相隔7个半音:diminished sixth
相隔8个半音:minor sixth
相隔9个半音:major sixth
相隔10个半音:augmented sixth

seventh
相隔9个半音:diminished seventh
相隔10个半音:minor seventh
相隔11个半音:major seventh
相隔12个半音:augmented seventh

小结(自己弄的,希望不要有错呀~也不知这样混起来说是不是通常的习惯):
相隔:P系列说法/Mm系列说法
相隔0个半音:perfect unison / diminished second
相隔1个半音:augmented unison / major second
相隔2个半音:/major second, diminished third
相隔3个半音:/augmented second, minor third
相隔4个半音:diminished fourth / major third
相隔5个半音:perfect fourth / augmented third
相隔6个半音:augmented fourth, diminished fifth /
相隔7个半音:perfect fifth / diminished sixth
相隔8个半音:augmented fifth / minor sixth
相隔9个半音:/ major sixth, diminished seventh
相隔10个半音:/ augmented sixth, minor seventh
相隔11个半音:diminished octave / major seventh
相隔12个半音:perfect octave / augmented seventh
相隔13个半音:augmented octave /

C大调音阶的各个音和C的关系是(我就用相隔多少半音表示吧?):
0,2,4,5,7,9,11,12
C小调(和声)音阶的各个音和C的关系是:
0,2,3,5,7,8,11,12
C小调(旋律)音阶的各个音和C的关系是:
0,2,3,5,7,9,11,12,10,8,7,5,3,2,0

=======和弦chords(都用root为C作例子~)
三个音的和弦叫traid

major traid
符号:Cmaj
音:CEG
相隔半音:4,3(7)
就是大调的第1,3,5个音啦~

minor traid
符号:Cmin
音:CEbG
相隔半音:3,4(7)
就是小调的第1,3,5个音

augmented traid
符号:Caug
音:CEG#
相隔半音:4,4(8)
major和弦第三个音升半个音

diminished traid
符号:Cdim
音:CEbGb
相隔半音:3,3(6)
minor和弦第三个音降半个音

traid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音叫Seventh Chord。下面是各种7和弦:
major seventh
符号:Cmaj7
音:CEGB
相隔半音:4,3,4(11)
就是Cmaj后面加一个major third(4),和C之间的关系是major seventh(11)

minor seventh
符号:Cmi7或Cmin7
音:CEbGBb
相隔半音:3,4,3(10)
就是Cmin后面加一个minor third(3),和C之间的关系是minor seventh(10)

dorminant seventh
符号:C7
音:CEGBb
相隔半音:4,3,3(10)
就是Cmaj后面加一个minor third(3),和C之间的关系是minor seventh(10)
这个就是国内教材中看到的属七和弦啦。

minor 7 flat 5 chords (或者叫做half-diminished)
符号:Cm7(b5)
音:CEbGbBb
相隔半音:3,3,4(10)
就是Cdim后面加一个major third(4),(所以也叫半diminished),和C之间的关系是minor seventh(10)

diminished seventh
符号:Cdim7
音:CEbGbBbb
相隔半音:3,3,3(9)
就是Cdim后面加一个minor third(3),和C之间的关系是diminished seventh(9)
这个就是国内教材中看到的叫做减七和弦。为啥其它几个似乎没看到过(不过我也没怎么找过)。减七和弦听起来很阴郁,因为全都是minor third。但是弹起来很有趣,每个音之间都相隔3个半音。

minor-major seventh
符号:CminMA7
音:CEbGB
相隔半音:3,4,4(11)
就是Cmin后面加一个major third(4),和C之间的关系是major seventh(11)

为什么要知道乐理呢?
音乐嘛,光研究音高关系(而忽略音色啊节奏什么的)就有好多的可能性。很有必要整理一下。不过面对有这么多可能性的事物,哪个组织的办法比较简约,比较能概括本质和提纲挈领,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哈哈。没有能力整理的话,先知道个传统的说法也无妨。不过我觉得刚才整理的那堆,冗余信息太多了,不是个很好的组织方式呀。

bookmark_border古典/流行The Resistance(外一则)

(本文准备随便写写对Muse的这个专辑的感想,我这个对古典和流行都一知半解的人要开始大放厥词了……!)

当时我还没有迷上Muse,仔细听了The Resistance这张专辑后最大的想法是,这张专辑似乎印证了我一直的一个隐隐约约的想法,那就是流行音乐和浪漫派古典音乐是想通的。这张专辑上Unnatural Seclection开头是管风琴音色,很古典的乐器;I Belong to You和United States of Eurasia这两首都很好地衔接了正统的古典音乐;最后的三首歌则直接用Symphony做歌名,主唱的歌声也混合在交响乐乐器配乐中,和我们听的电影配乐差不多了。

其实说到古典音乐,我的感觉是,喜欢不同方面的古典音乐的人之间的隔阂是很大的。迄今为止引起我兴趣的古典音乐就是巴赫。另外我也弹过极少量的浪漫时期音乐,给我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后来迷上了Muse,就去练了United States of Eurasia中用到的肖邦降E大调夜曲,我的感受更加清晰了。

先说一下迷上Muse。我想迷上Muse是从得知他们这张专辑的创作意图开始的。经过T的点拨(之前我还没有有兴趣到去研究他们的创作意图),我才恍然大悟这个专辑和1984的关系,才去开始了解主创Matt Bellamy的意图。从对极权的愤青式观点,到运动式的反抗精神,到政治方面阴谋论猜想,到科幻,到无神论等等。我似乎还从他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积极的方面,还有一种运动式的进取精神。一点一点,他的意图居然能和我心中的很多不同的方面对应起来……也许,的确同样关注这些的,可以是一个人群吧……

所以说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和听众交流的媒介,不仅用到音乐语言,更用到的是真正的语言,用歌词、表演、访谈等方式来传播想法。而我们普通人听音乐的时候,(至少我的情况是这样的,)一般先得到的印象是对音乐本身,在听音乐的时候听到几耳朵歌词。如果被勾住了,才会去了解背后的创作意图。

下面贴一下我录的肖邦夜曲。这首曲子说实话我还没有完全练好。不过我怀疑我没有时间去仔细练它了。这个录音整体还可以听听,大多数装饰音都被我简化了,有两处特殊的节奏也被我简化了,当然还有好几个弹错的地方。弹肖邦的感想就是,非常模式化。和弦基本上一两个小节变一次,什么和弦看左手即可。当然,浪漫派音乐的和弦变得很美妙,很好听很畅快。为了达到华丽的效果,音高跨度非常大,花里胡哨的东西特别多,也增加了难度。

我弹的这个,和Eurasia中感觉有点不一样。我弹得太纵容自己跟着感觉走了。其实我也有想要弹舒缓一点的愿望,但是我的舒缓听起来总是有点生硬的感觉。这应该是弹的不熟的关系吧。

================
外一则:重录Big My Secret

今天录弹琴,就顺手又录了一遍Big My Secret。距离第一次弹出这首曲子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作为目前唯一既可以表演我又有兴趣的曲子,我有空就会弹个一遍,讲不定某天可以给谁表演一下orz。我现在已经对它熟悉得很了(不过我其实还是没有仔细分析过这首歌,对我而言它“出生”在我会去分析一首歌之前,它现在对我而言是一种表达而已~)。越弹越觉得同一个曲子的可能性好多。最近也许是我自己心情压抑的关系,弹琴比较有爆发力,很有表达欲。但也造成有些地方弹得太急了。

bookmark_border2010-06-16 Mika 香港演唱会记录

时隔半年,Mika这个勤奋的好孩子又降临香港。也许是因为不是第一次,也许是因为离上一次太近,也许还有别的原因,这一次没有上一次那么尽情。

首先这次主办方或者Mika方面(不知是谁的工作)准备就有点不足,没有专门设计海报。展馆楼下的活动海报栏里居然是白纸黑字的Mika Live in Hong Kong字样。然而演出场地却比上次大,让人有一种他是在趁着上一次的成功而一下子吞更大的果子的感觉。当初没有及时买票,后来决定买的时候,我们纠结了一下,最后买了第二排最旁边的座位。事实表明这个决定还是不错的,因为一开场大家都站起来挤到中间去了,就是大家唱唱跳跳的时候那几排椅子很讨厌。演出的开场完全没有上一次宇航员开场的那种饱满的气氛,而是直接用Mika每场show惯用的开场曲目Relax, Take It Easy开场。(他是不是迷信这首歌呢……)

插一句,我宣称自己不是因为最近迷Muse而对Mika的音乐有了冷淡。不过我的确对Mika的音乐和作风有了新的想法……

作为这次亚洲巡回的最后一站,我觉得Mika看起来有点不在状态。不过他还是很到位地展开了一堆设计好的表演。道具比上一次多了,有巨大的Billy Brown条幅、Big Girl充气娃娃,服装和舞台设计也比上一次华丽了。开场前我们看到的舞台是和巴黎王子公园那一场类似的人脸背景。不过开场后就变成了诡异的Songs For Sorrow封面的骷髅图案。Mika其实也是个衣服架子,穿啥都很好看。这次的大花设计舞台布景和服装非常漂亮。

曲目和上次的有很大的不一样。具体我现在完全不记得了……印象深的是有一段单独弹唱Over My Shoulder。他说这首歌是他15岁(具体几岁我忘了啊!)写的。(这的确是一首很简单的歌曲……只有四、五个和弦……而且和弦铺得很浅显,节奏也很简单。)

我个人最high的时候是Kick-Ass这首。啊!我实在是太喜欢这首歌了!“We are young! We are strong!”这样的歌词不知我还能无顾忌地吼多久……

再说一说我对Mika的新想法。我仍然很爱他的音乐表达天分、他有点怪异有点乖巧的风格、他有感染力的表演,还有他表面欢乐实际却不天真的特点。不过总体上,他是一个管理得很好的商业音乐人。明智的管理层当然是好事。Muse比他要大和强很多,肯定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工作。但是Muse就有一种“玩音乐”的感觉。最近Mika给我的感觉好像是,玩表演、然后混迹于娱乐圈。好吧可能这就是pop和rock的区别吧。

这次演出中有一段表演是他把自己的乐队成员一个一个枪杀了。看的时候觉得起起哄挺欢乐。但是之后又看到乐队成员经常参加表演。不禁觉得这演出的音乐成分太少了。的确,流行音乐本来就不是音乐本身,而是一种表达而已。但我似乎只想在音乐中释放自我,只想看演唱者和乐队一首一首歌唱下来,因为,音乐本身才是让我觉得能和演唱者/作曲者交流的媒介。

贴图:
一开始的装束。图片来自……不记得了^^b

很喜欢后来这个大花造型。图片来自粉丝上传至官网:
http://www.mikasounds.com/profile/image/375147/144270

其实我觉得这些“牛鬼神蛇”们也有点distracting,更不喜欢乐队成员也经常这样装扮……
不过这张图很漂亮。偷自豆瓣: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515942727/
另外这次有请本地的粉丝参与表演。开场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几个极度兴奋的小女孩穿着类似lolipop girl的裙子在观众席里。后来她们真的上台去了。

背后有更多的花=v=
图片来自MikaFanClub……

We Are Gol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