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上来透口气

这个读完好像没有记。当时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中年男人的絮絮叨叨这么吸引人,我每天都如饥似渴地读读完的。每个时代每个阶层都值得有人写这样的书。

我觉得我想要重读一下。。现在先放一个Yann的书评

。。。

。。。

。。。

好想放自己一个月的假,重读喜欢的小说,重看喜欢的电影啊啊!!!

bookmark_borderOrlando

让我再表演一下“心里想什么就看什么都是它”的把戏。

读著名的早期女权小说《奥兰多》的时候,我心里感到更多的是。。。人家的历史是连续的。奥兰多是个活了四百年的人,四百年前,他从他的乡间地产跑到城市里(伦敦)来玩的时候,那些地名跟现在的是一样的。他从君士坦丁堡回来的时候,发现新造了圣保罗大教堂。

前几个月我一口气刷完Alden Ehrenreich的电影的时候,其实我也有这个感想。他演了两次设定在四五十年代的电影。我最喜欢的国产电影——《芙蓉镇》——也是那个时代的。在切身体会方面,我感受不到我们和那个时代的联系,尽管我每天都能感到那个时代将我们和过去切断了。很多年前我意识到我最喜欢的作家中的两个:王小波和DNA,他俩的生卒年份是很相近的。我就很嫉妒人家回头去看我们的父辈那一代看到的是DNA,和喜欢DNA的人们。而我们回头去看父辈,都是被那场浩劫挖空的人。最棒的人却花很多时间写着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常识。

回到《奥兰多》。读这本小说可能需要比我更熟悉文学历史才行。前半本奥兰多是个男人的时候,我读得感受是相当无趣。。。他变成女人后,我读的感受是浑浑噩噩,间或被一两句话激醒。

第一句让我非常清醒的话是,奥兰多穿着女装坐船回英国的时候,心想女装真的好好看哦,可是也真的非常不实用。如果船出事了,她是没法自救的,只能靠那边那些穿着蓝色制服的来救她。这其实是我经常想的事情。一切都从我受不了皮鞋的脚开始,只有穿运动鞋我才感觉安全。还有一次参加公司拓展活动,需要高空行走,我就发现我根本没有理由信任组织方做到了专业的防护措施,因此从来懦弱怕事的我,坚决拒绝参与这项活动。

还有奥兰多去参加派对:

It is all an illusion (which is nothing against it, for illusions are the most valuable and necessary of all things, and she who can create one is among the world’s greatest benefactors), but as it is notorious that illusions are shattered by conflict with reality, so no real happiness, no real wit, no real profundity are tolerated where the illusion prevails. This serves to explain why Madame du Deffand said no more than three witty things in the course of fifty years. Had she said more, her circle would have been destroyed.

就是觉得作者的态度挺有意思的,并没有直接完全否定这些illusion,而是一种认清问题的饶有兴致。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我看得挺痛苦的,是不是对于意识流小说,如果你跟不上那个意识,就完蛋了?但我还是挺想再看一些伍尔夫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女性啊!

另一个“所有都连通”的例子是,书的最前面感谢的人里有Lady Ottoline Morrell,她是罗素的一位情人。也许我翻翻罗素的回忆录还能看到伍尔夫呢?

bookmark_borderAlden Ehrenreich 印象

Alden不是我的第一个演员crush,但是由于他年轻履历表短,成了我第一个基本上完成了all movies challenge的演员。

先逐个电影记录点评一下吧!以下按照电影发行时间顺序(我的观看顺序是:Hail Caesar!, Beautiful Creatures, Solo, Tetro, Blue Jasmine, Stoker, Rules Don’t Apply, The Yellow Birds, Twixt)。以下含有一些剧透,但没有很关键的剧透(一些电影其实对剧透不敏感)。

  • Tetro (2009)
Tetro
第一部长篇电影

6/10

Alden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是和著名的导演Francis Ford Coppola合作(之前他客串过美剧,好像演过一些短片)。这部电影初看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因为故事是我不喜欢的题材:艺术家diva和家庭狗血。但是这几周我有时候会回味这部电影(把豆瓣评分从2星改到了3星)。故事的主角Tetro是戏剧作家,他和自己家庭决裂,改名来到阿根廷生活。他的弟弟Bennie本来和他关系很好,过来找他。

故事是从Alden演的Bennie的角度来展开的,戏份很重。他演得非常好,能单纯能狡黠能有分量,这个角色emotional range很大,他演得让人惊叹。而且那时的Alden不到二十岁,真的是美得让人心碎的美少年,一颦一笑都让人沉醉。我的回味应该不只是针对他的颜值,至少这部电影的音乐非常让人着迷。科波拉在采访中也说,他很喜欢他在阿根廷找到的这个社区,这里的艺术氛围特别强。。南美风格的音乐和氛围是让人沉醉的很大因素。

至于剧情。。科波拉说他七十年代就想拍这个故事了。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故事吸引人的点在哪里,因此也大大降低了我对演员表演出来的感情的理解和享受。也许我的艺术素养太低了。特殊经历有助于创作吗?(我想起王小波说的,他插队的时候心想,我以后是要做作家的,别的作家没这份经历就会写得不如我(他说这种想法很变态))。每个人都有要面对自己这个人的来龙去脉的时候吧,要跟自己以及身边的人come to a resolution。不管是什么极端的经历,外界还是应该平常心对待他,自己当然也要有平常心。

  • Twixt (2011)
Twixt
又完美又有点稚嫩的脸

6/10

Alden的第二部电影,又是科波拉的。(期间他在索菲亚科波拉的电影里客串了一个没名字的龙套。)真没想到,二十岁的他,第二部电影,是这样一个角色。不是主角,但这个角色挺重要的,而且要负责好看和气场强大(我觉得一般电影的这种角色会请一个名望非常高的演员来压轴一下)。

我有点犹豫地承认,我觉得Alden气场强大这一点上是有点弱的。Solo里他的短板好像也是这一点。在Solo里我并不介意,甚至觉得是优点。Alden的长处是演戏非常nuanced(还有好看)。他其实也可以气场强大(Yellow Birds里就是),但这里(一定程度上包括在Solo里),更需要的是一种camp的气场。这一点,可能内敛气质的人就是挺难达到的吧!(但奥斯卡就能达到。)

至于电影本身,其实还是略有意思的。混搭了爱伦坡式的悬疑惊悚,和畅销书作家writer’s block的故事。混的效果,很多人觉得太混乱,我也是偏向这种感觉。我觉得两边都没让人尽兴。

Twixt和Tetro这两部电影,都不是计划好要appeal to我这样都普通movie-goer的(吧我猜?),应该都是科波拉比较personal的表达。所以他的表达是什么?我看到的只有“描绘艺术家”,这一个目的(科波拉自己是艺术家所以在我看来追逐这些题材有点自恋)。科波拉我真的不熟悉。《教父》是所有人都赞叹的电影(我中学的时候看的,到现在我都能背开头殡葬老板的台词,可以说《教父》对我的政治观影响很大)。前几年我还看过现代启示录,和黑暗之心一样,我没看懂。除此之外我对科波拉的知晓就是他是卢卡斯的老朋友,因为他的一句话我们有了American Graffiti。卢卡斯也说过他想要拍一些personal的电影。但我感觉他好像不会拍了?I miss the films that would have been to Lucas as Twixt and Tetro are to Coppola.

  • Beautiful Creatures (2013)
  • Beautiful Creatures

7/10

魔幻+校园爱情+美国背景,这些元素造成这部电影很像暮光之城,让人不禁去想,为什么有电影想做暮光之城wannabe?我没有看过暮光(曾经为了Muse的歌曲而2倍速看过,但电影完全没看进去)。这部电影的原著好像有点人气的,请到了很多大牌演员:Emma Thompson, Jeremy Irons, Emmy Rossum等等。初看的时候真的放不下戒心。回想起来其实故事还是有点感人的,不像很多青春爱情片感觉很自我陶醉,这个故事最终指向的是自我牺牲这样的主题,到最后我还是很真实地被打动了。

南方口音真的很神奇。追看Alden的电影的时候我先看了凯撒万岁,再看了这部,两部他都是南方口音,让我以为这是他本人的口音了,实际上他平时说话还是很正常的(不要这样说好吗)。这部电影里Emma Thompson和Jeremy Irons也操美国南方口音,感觉特别的奇特。

很神奇的是,女主角Alice Englert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的女儿。我第一次知道她有女儿而且也是演员。(我应该去看Top of the Lake啊!)(说到南方口音和Jane Campion,想起我还是很不习惯Holly Hunter本人浓重的南方口音啊!)

这是我在看Solo之前看的电影,因为一个星战podcast说这部电影可以预测Solo,Alden的角色也是一个不相信魔法的常规good guy。

Alden在这部里的任务就是turn on charm,担当青春爱情片男主角。我觉得他的外表的问题,和Solo里一样,是乍一看并没有Robert Pattinson那么耀眼。我个人对那样的青春片男主是很不屑的。Alden这样的,本来对他没有戒心,直到看到他眼睛里闪过那一丝光芒,才意识到已经深深陷落(这是我看Solo的体验。。。)。他和女主也很来电,并不是那种深情对视的来电,而是感觉有点goofy。我的体验里,任何关系的goofy程度都和亲密程度成正比。

  • Stoker (2013)

1/10

不喜欢一部电影可以有好几种反应:不是我的菜、没有get、太傻了,等等。我对这部电影的不喜欢简直有点愤怒。除非我真的迟钝到没get编导要表达的什么重要的东西,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炫技。从场景设计、音乐、氛围、剪辑(特别是剪辑)、演员颜值,都是炫技。情节没有丝毫灵魂。情节的看点仅仅在于,女孩和叔叔相似的倾向,以及这少女杀手看上去又美又帅而已。至于他们为什么相似?为什么有杀人冲动?导演仿佛在说,你去想那些干嘛?你看画面这么美,剪辑那么巧妙,你还不满足吗?

其实也有过电影是美到让我觉得不用去想别的——Sucker Punch就是。但是Sucker Punch的姿态是摆明了是“让我们indulge美少女打打杀杀的画面里去吧!”,让人觉得亲切可以接受,而且即使那样,Sucker Punch也流露着对这些美女的真爱。这部电影则是导演在说“看我多么厉害!风格多么独特!”,让人觉得自恋而且恶心。Nicole Kidman,Matthrew Goode和Mia Wasikowska都那么好看,而且也都是不错的演员,真是暴殄天物。

Alden在这部电影里的角色比较小,在一个关键的场景里起了重要作用。但即使是那个场景里,重要的也不是他。我觉得他可能是个错误的cast,或者他应该演得更凶狠一些?不过这个背景下也没什么好讨论的。(Funny我想到了Sucker Punch。。Oscar在里面演的角色。。其实和Alden这里的角色略有相似之处。仍然是Oscar胜出,但是剧本不一样吧,演一个有思路的剧本肯定能容易成功很多。)

  • Blue Jasmine (2013)

5/10

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欲望号街车》里加很多细节,然后把主角变得一无是处让人无法同情。要是剧本把Cate Blanchett的角色写出一点点redeeming point,就会好很多。然而她没有一丝可以latch on去同情的地方,看完后对她只有纯粹的厌恶,都很难觉得她可怜(privileged的富人我可以容忍,还虚伪觉得都是自己厉害(片中她对妹妹说了好几次),这种人去死吧)。没办法,我只能觉得Woody Allen厌女症很严重。我本来就不怎么喜欢他,所有的演员都要来他这里镀金,感觉是好莱坞最大骗局。

Alden在这里面的角色是女主角的继子。戏份较少,但出场几次,每次都是不一样的状态。我说你得到这种机会,算是赚了吧!

  • Rules Don’t Apply (2016)
Rules Don't Apply
电影中的这一幕,看得我想把心掏出来给他

8/10

爱情片,我好像没有一部特别喜欢的。要么是电影在自我indulge看得我尴尬,要么就是靠非爱情的部分打动我。这一部我也是带着戒心看的。结果呢,初中之后第一次被“你手上那枚戒指是谁给你的?”这样的情节击中。

这部电影讲的是传奇人物Howard Hughes非常古怪。他不见人,但是他经营大公司,并且在民航方面有重要贡献。但这又不是一部biopic。Alden和Lily Collins演的年轻的主角,应该都是虚构的。两个年轻人都想在Hughes的经营范围内获得事业的攀升。两人互相吸引,但无法在一起。这种欲言又止的言情真是看得我欲罢不能。

然而看这种故事我总是不免想到,这些人都是privilege阶层的,凭什么伤感。电影里表现Alden的角色的上进心,就是拍他在读经济学的书。还有一个缺点是,我get不到Hughes的魅力。我对他不太了解,而且我不喜欢diva类型的人物。这部电影也是Warren Beatty七十年代开始就想拍的了。Alden好多次提到Warren Beatty是现今还在工作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演员,他认识梦露、泰勒等等那时的传奇,所以能和他共事太荣幸了云云。

  • Hail Caesar! (2016)

9/10

科恩兄弟致敬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夸张中透着一点黑色幽默。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从歌舞片、西部片等等,到前苏联风格,每个场景都设计得正好叩开你的某种回忆。

这部电影的演员是个全明星阵容。Josh Brolin, George Clooney, Tilda Swinton, Scarlett Johnasson, Ralph Fiennes, Channing Tatum等等。剧情大概可以不用太在意,主要讲电影公司老板怎样操控手下的一切,调度资源,对付小报记者,审核剧本,甚至还要对付blackmail。电影公司还安排手下演员的形象。

Alden演的角色,是个西部片明星,由于Ralph Fiennes演的那个导演的古装剧缺男主角而被改变形象调度去演。然而他一张口,分明就是无法演这种文戏的,造成好多笑料。刚才为了截图几乎又看了一遍电影,注意到了一些第一遍没看出的东西,反正,剧本细节台词做得很好。(神奇的是,这里面有拿Alden的牙开玩笑的段子。。Alden的牙特别的整齐以至于我经常停止花痴,注意力被他的牙吸引了过去。正常人的牙怎么可能咬合面这么平整的呢?我简直要怀疑电影里牙的玩笑是因为看到他的牙才加的。。。)

这应该是Solo之前Alden最出名的角色了。看到不少人说,在一众明星中,他这个资历最浅的人却stole the show。我的注意力当然是被他牢牢吸引着,所以我无法判断。Alden在一个采访里说,当时他对这个角色挺有兴趣的,但人家对他没什么兴趣,他还是要求试镜,心想就随便试试吧,结果得到了这个角色。

  • The Yellow Birds (2017)

3/10

这是一部讲战争创伤的电影,两个年轻的士兵,一个回来了,一个没有。没回来的死因不是很确定,他的母亲就在联系各种人打听。电影的叙述是各个时段穿插的,有几个场景我略搞不清时间顺序,但多数时候还是很清楚的。这部电影的一个毛病是现在很多电影都有的:就是情节还没怎么交待、我们对人物都没什么共情的情况下,就在抒情。

Alden在一些采访里提到他家人特别喜欢电影,所以他从小看了很多电影。我记得美国电影有过一阵反思越战的热潮。如今反思伊拉克战争的电影却好像没怎么见到?这部电影的战争是伊拉克战争。电影最终揭示另一个士兵的去向的时候我才死心:这部电影没想反思战争本身。这个剧本就是故意把自己的格局设的那么小的。

Alden的气场、演技和颜值全程在线,所以我还能看,但别人就不知道了。头号玩家的男主Tye Shridan的颜值和演技就很一般了。两个小兵的母亲分别是Toni Collette和Jennifer Aniston演的,都挺好的。特别是Toni Collette,特别帅。

  • Solo (2018)

9/10(为了平衡我实际打了10分)

关于Solo我写了很多了。从Alden所有的角色来看,Han Solo真的是和他别的角色很不一样的一个角色了。这里再向Alden的Han Solo表白一下。

我喜欢星战已经几乎占到我年龄的一半时间了,半年前你要是跟我说我会迷上Han Solo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花痴指南:以上几乎所有电影都有吻戏。Tetro有一点点福利,还有狗。言情:Rules Don’t Apply是隐忍型言情,看得人欲罢不能;Beautiful Creatures是charm full on校园言情,比较cheesy。颜值一直在线,但我觉得颜值最高可能是小黄鸟。Stoker可以不用看。Blue Jasmine戏份也很少。最好看的电影是Hail Caesar!,但搞笑值比较高,花痴值有点低。

再说两句:

我在熟悉他之前,听注意到他的朋友V说,他的特点是有旧时代的特质。当时我并不是很明白。现在不仅看了很多电影,还看了很多采访,感觉对他比较了解了之后,觉得V说得很对。(当时看到这样说他,我的反应是Kirk需要一个有旧时代气质的演员。巧的是,后来看到有报道说Lord&Miller选角的时候是按照新Kirk的思路:不要impersonation而要塑造新的角色。虽然我也挺喜欢Chris Pine的,但他完全不能及上夏大雷的一半。而Han Solo这个角色,在我看来Alden是青出于蓝的,不过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剧本因素也很大,而且也不能忽略原来这个角色的人气。我有点觉得如果是clean slate,Alden本人是否能把这个角色变成这么深得人心,我不得不略有怀疑。)

我也算是看过很多很多演员采访了。Alden的采访给我感觉很mixed,很特别。一方面他很稳重成熟,感觉他对自己想要什么很有想法。虽然他是非常好的演员,但在采访里他是那种完全没有showman倾向的类型,很诚恳,有一说一。因此感觉他有时候reveal的事情有时候让我对他有点点不舒服或者捏把汗。(相比之下,之前看了很多Oscar Isaac的采访,他就非常老成,能认真深刻,能夸张开玩笑,切换自如。)比如之前Alden不小心透露了他签约Solo的合同说的是三部电影(这应该只是流程,并不是有三部的计划)。还有他说他“对自己不能控制的地方就不去多想”,to be fair在Solo之前他就说过这句话,我第一次是在看Solo的采访听到的,当时我理解为他知道大家对他演Solo不看好。其实我还是觉得他肯定是知道的。在这个压力下做到了,他水平真的是很高的。另一方面,因为他本人显示出来的成熟,我期待他是非常down to earth的。实际上好像并不完全是。我觉得他对演员职业vanity的方面也是有很多考虑的。这一点我虽然完全可以理解也觉得他其实对自己洞察很多,但还是觉得有一点点不舒服。另外,他总是强调接不接角色他最看重和什么人合作,这让我这个豌豆公主星人略觉得势利。

我上一个演员crush是Oscar Isaac,但追片速度慢很多。可能是因为Oscar太完美了,做什么事都特别完美。我感觉Alden并没有那么完美,因此反而让我对他更好奇更着迷了。。

Alden的家庭背景,感觉是比较优越背景的白人家庭,加州本土。他应该是犹太人。也许他不如Oscar那样多变和完美,是因为他背景的多元化有点少?

bookmark_border#CloneWarsSaved

不!敢!相!信!

昨天刚看的Rookies的台词正好在这个预告片开头。。。

My faith is restored.

世界会和平的,人类会自由的。


下班路上听了Steele Wars的现场录音。。(可能还得看一下录像,其中说到的画都看不见(想看他说他画的baby Plo和枪毙这个主意的baby George :P(想看Kevin Kiner,好像从没看过他的采访。。。

bookmark_borderThe Clone Wars

今年是克隆人战争开播十周年。明天SDCC会有纪念panel。加上前两天一条推特说,S1E05 “rookies”这一集里提到了”mud-jumpers on Mimban”。我想起了之前特别喜欢这一集。这是我第一季的笔记,这里面说到我不喜欢每一集开头的旁白。前两天读到说那些旁白相当于opening crawl,但因为观众对象是小孩,所以不想放文字而改用旁白。

刚才重看了”Rookies”这一集。我简直忘记了当时多么喜欢克隆人战争动画。短短的二十分钟,让你尝到好几种喜欢星战的感情。有小幽默:Rex和Cody去Rishi Station检查,没有按时联络Anakin和Obi-Wan,Obi-Wan说:看起来Rex is as good at following orders as you。Anakin说:也许是Cody用规章制度把他搞烦了。有delusion of grandeur:Hevy觉得守卫偏远基地没有第一线作战光荣。有感动,很多。有星战设计和reference,比如打回基地的时候伸出的摄像头就和ROTJ里一样。(不想关的:这几周在听Reith Lecture讲战争的,说到战争的glorify我直觉只联系到国家propaganda。克隆人战争提醒我了我也对这种brotherhood、自我牺牲等战争才有的事迹非常感动。)

细想一下,克隆人战争继续着前传的“不管你们能不能接受,我知道我要讲什么故事”的思路。首先克隆人都长一样很难区分,配音演员也是同一个人。这么做真的挺愿意冒险考验观众的。(但是星战迷不就是,什么都要搞搞清楚吗?)克隆人,不论是视觉设计,还是in universe设定,都和暴风兵是一脉相承的,但却完全变一个角度去写,这也是超级有气度的设计。

在看克隆人战争之前,我默认克隆人战争主要讲绝地。我没想到最感动的是克隆人。这个系列后面又回来不同的时间点来讲这一集里的Domino Squad几个人的故事,这种跳跃也是非常的独特啊。前几天听Aggressive Negotiations podcast里的一期采访了TCW的一位剪辑师Nic Anastassiou。他提到说,星战的故事可以told at any point。具体忘了他的原话了(他也是引用老卢)。。那个说法让我明白了我为什么一直喜欢按播出顺序而不是故事时间顺序看。

虽然我对义军动画很满意,很长时间以来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不想要义军只想要更多克隆人战争动画。今天重看了一集TCW,忽然又感受到了。和TCW相比,义军真的多了一些迪斯尼时代的感觉。即使还是Dave Filoni,义军必须按照时间线来讲故事,不像TCW能够以自己的步伐、东一笔西一笔地描绘a galaxy far far away。我一直觉得Dave是George说故事方面的完美接班人,但一对比两个动画片,你还是能感觉到George不再参与以后少掉的东西。

感谢克隆人战争动画的存在!十周年快乐!

bookmark_border这是我最近听到的最星战的对话了

来自Star Wars Report #339 Operation Puffer Drop.

Bruce:你为什么最喜欢的角色是Lando?

Michael:Return of the Jedi开头去Jabba palace救Han的行动里,Lando很早就潜入了。他是他们中唯一一个没有暴露身份的。。。

Bruce:。。。而且最后还是Lando炸了死星的。

Michael:是的!!好多人把功劳给Wedge,我简直想掐人。。。Wedge只是炸了shield。。。Wedge是Lando的wing man。对不起Wedge粉们,他只是炸了shield。Lando也可以顺便朝shield开一炮的。。。

Nathan:to be fair他打的不是shield,而是power regulator on the north tower。他让主反应堆不稳定,所以Lando的那一下可以炸掉整个死星。。。It’s a team effort。

Michael:可是那大概也就离主反应堆一百英尺吧。。。

Nathan:可是反过来说Wedge也可以顺便射击一下主反应堆的呀!

Michael:但是Wedge只是wing man。。。

Nathan:他只是wing man吗?他们一个是gold leader一个是red leader,不同飞行中队的队长。。。wing man难道不应该是同一个小队里的吗?

Michael:他那时是red leader吗?

Nathan:说实话我不记得了:)

Bruce:我也觉得功劳是Lando的。就像球队一样,最后进球的那个是功臣。。。

刚刚听到,一定要记一下。这是我最近听到的最星战的对话了。:)

Please! Give us such content to mule over. Don’t push us to discuss about what might have been had the writers made a different choice…

bookmark_border阅读 ACLU & Charlottesville

原文:How the resurgence of white supremacy in the US sparked a war over free speech

。。。

唉!还是逼迫自己写一写为好。

上周听这个的时候感觉我想反驳它。现在打开编辑器又觉得我只是想借机重新抒发一遍之前在《言论的边界》读后感里写的观点。然后查查这个查查那个。。。

今天又好晚了,明天看看能不能写。(不要在写之前才抱佛脚重读)

 

bookmark_border阅读分享 5 myths about the refugee crisis

原文:The Guardian Long Read: Five myths about the refugee crisis

Myth1: 难民危机过去了 – 尽管到达欧洲的人数减少了,但难民危机并不是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结束的。因为促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并不是2015年开始,现在也没有被解决。欧洲国家阻拦难民的政策是恶化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它现在还是很有问题。

Myth2: 可以区分难民和经济移民 – 我们大家都是(自己国内的)经济移民。「中国人在自己国家内部经济移民也有重重困难。」大部分欧洲人都对自己relocate的权利take for granted。实际上这是比较新的一个权利。历史上,移民一直是少数特权阶层才有的权利。(想想农户、奴隶。。)如今时间交通特别方便,但移民数量并未增长。还有统计说如今移民的移除国变多,目的地却变少。(这其实是全球化非常不均衡发展的结果。)

Myth3: 可以用人性的故事来感化大家,促进理解 – 报道溺水小男孩的事情,报道多了会引起麻木和自卫(媒体为什么老是跟我说我要为他们难过)。媒体应该更多报道一个一个人整体的故事。比如某人只希望能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忘记过去;另一个人希望为拐卖妇女做点事;还有一个人虽然很自豪自己的Kurdish身份,并且同情国内的政治运动,但他离开是因为他不想杀人。。。

Myth4: European values受到威胁 – 匈牙利官员说的“基督教传统受到威胁”忽视了欧洲一直是各种信仰并存的。而前EU官员说的“欧洲永远是开明自由民主的希望”之类的话,虽然有督促各国官员的作用,但是要做到一点改变,必须从认清欧洲存在种族主义这件事开始。中东和非洲现在的问题,历史上欧洲是有责任的。非洲的一些国家的人,他们的祖辈被欧洲人当奴隶,不当人对待;现在他们自己溺亡在逃亡中。

Myth5: 我们(欧洲人)无能为力 – 这一段不知道怎么概括。好几个地方写得很好,引用了汉娜阿伦特的话。

快速记感想(我为什么要在早晨写这个,果然来不及了啊)——

作为中国人,我对人权的概念还是很缺乏的。我很理解多数中国人觉得人家政府不接待你活该啊,凭什么要接待你呢?当年第一次读到罗素那个时候没有护照。他在欧洲大陆生活的时候有时候散步就散到隔壁国家去了。(忽然想起昨天听Reith Lecture的时候Margaret MacMillan提到说,战争也是促进公民制度的一个因素:要统计征兵什么的。)

加一句quote:

Any authority figure who says: “We should look after our own before we look after refugees,” probably isn’t interested in doing either.

我特别喜欢引申到本质问题(因为我想要相信我的原则)。如果世界发展没有那么不均衡,是不是战争和极权主义会消失。现在是发达国家把大家拒之门外,那么人们只好回去,要么被杀被奴役,要么杀人或者奴役人。(当然我说的是机会的均等,而不是毫无incentive的大锅饭经济。)

另外我和很多中国人一样,对欧美最终接纳的难民有一点点嫉妒(我知道他们经历的危险我们不能想象,但是仅就结果而言)。文中说到rightless people。这个界线也是有点难划分的。我没有自由言论的权利,我的信息可以被政府随意征用,如果对我有兴趣,肯定能有罪名把我监禁,我还安全的唯一原因是我默默无闻。和欧美人相比,我也是rightless people。

bookmark_border就是。。蛮心痛的

就是想说,上周某一天听了一期SWR,照例讨论各种新闻和消息。一个消息是Collider的外传暂停的消息。我对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外传指的是天行者家族之外的故事(我记得这个定义是Kathleen Kennedy原话,但是是挺久以前的了。),在EP9之后现在官方已经宣布的项目里,起码Rian Johnson的那个系列已经公布了是和天行者没关系的,并没有说要停。这个文章主要说的是之前透露在开发中的Boba Fett电影暂停了,而Obi-Wan电影则更加没有指望了。我本来也从没觉得我们应该吧Boba Fett电影当作一定会发生的。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消息是不太懂星战的媒体人吸引眼球的文章。

但是SWR的几位我很信任的主持和嘉宾说,他们相信Collider这个媒体不会空穴来风,而且好像是有多个不同消息源有类似的消息。那么,即使我们并不应该太看重这些消息,但基本可以肯定背后的确有开始开发但是暂停的动作。

这时Bruce说了一句话,他是以开玩笑的语气说的:“你看TLJ的时候粉丝很分裂,LF的人只说,你不喜欢别看好了!现在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喜欢Solo的,然而票房不好,LF的反应就是,我们不要开发外传电影了!这说明什么?”想象一下这句话是自嘲和夸张的开玩笑语气说的,然后大伙儿都笑了。在听的我也笑了,但是心里很凉。这一周来我也经常会想起这句话。。。

SWR的Bruce现在是我最喜欢的podcast主持人了(虽然他喜欢TLJ,但他总是愿意自嘲,就很可爱了)。

我本来觉得,TLJ对我的伤害,我应该渐渐淡忘掉,继续去喜欢新的星战内容。没想到我这么喜欢Solo,更万万没想到TLJ伤害到了Solo。在推特上搜一下#BoycottSolo,看到的基本上都是TLJ。然后这个取消外传的消息也表明,LF很可能也认为Solo是个失败。我真的没想到时隔半年,TLJ对我的伤害可以再一次达到高潮。

(昨天又听了一集SWR,里面说到Riley二刷Solo的时候忽然肚子饿,就中途退场去吃饭了。要不是Bruce不停善意嘲笑Riley,我可能会很不是滋味吧。结果听完后,这帮人还是我最喜欢的星战粉丝内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