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简化下来是这样的:有一个 join 的逻辑,历史上一直要用到一个日期的字段。这个的来历是,marketing 的人用一个系统(系统A)决定给哪些用户发优惠券,这个信息会被传到发优惠券的系统里(系统B),有个程序会把一段字符串写在B里一个表的一个字段里,这个字符串包括一段日期,是我们用来 match 两个系统的字段之一。至于为什么用时间字段,而不是搞一个ID字段,可能是十年来没人有空重构这块。现在 marketing 的人请开发做了一个新的系统,那么这个程序也需要存那个字段到 B 系统里。这个系统 deploy 到产品环境后,他们发了几个优惠券测试。从这几条测试数据来看,A系统里有 M,N 两个时间字段,B系统里存的那个时间解析出来一看,有一条和 M 一致,其余的和 M,N 都不一致。这个时间字段对我们来说还有一层意义,就是是这批优惠券发放的时间。可能每个客户收到的时间略有不同 (N),但是对 marketing 的人来说,他们就是这个点发的优惠券(时间 M)。而这两个字段的命名意味着 N 不是一批次的时间。当我们问对方开发的时候,我们问的是,run date (批次时间)是哪个?他说是 M。
概括一下:我们需要搞清楚 1: 系统 A 的 M 还是 N 字段和系统 B 里挖出来的时间字段匹配;2: 这一批次的时间是 M 还是 N。
乍一看有好多理由支持 M 是 run date 而且也可以用来关联:
对方开发说了是 M
测试数据里有一条是 M 能匹配,其余的记录里 M 和 N 都不符合 (所以 M 比 N 好)
从命名来看 M 是批次的日期时间,而 N 是个体的时间戳
接着我观察了两天产品环境的真实数据。观察结果是符合 M 是 run date,也是用来关联的字段。这里有一个疑点是,产品环境的数据里 M 的时间部分都是 00:00:00。但我没有觉得这里有问题,因为系统 B 里用来匹配的字段也都是 00:00:00 为时间的,就这样过了两天,除了几条测试数据以外,所有记录都符合 M 是 run date 也是匹配 B 的字段。
好了,工作狂是怎么说服我我可能错了的呢?第一她说她知道发优惠券一天只能发一个。“那么可以一天给一个用户发多个优惠券吗?”我问道,但是她没有很肯定地回答我(我也不能怪她,因为这种业务的问题其实应该 PM 来搞清楚)。但我觉得她的假设可能是对的,因为我之前在哪里看到 marketing 的人在 target 给哪些用户发优惠券的时候,为了对比组能真实反映优惠券的效果,会回避被别的 marketing campaign target 到的用户。这一点的推论是,B 系统里的那个时间永远是只有日期,时间部分永远是 00:00:00。用这个角度来看,本来看起来 “测试数据里只有一条是 M = B里的时间字段,其余的都 M 和 N 都不匹配 B 里的数据” 从另一个角度看变成了 “所有记录(包括测试数据)都符合 N 的 date 部分 和 B 里的字段相等”。似乎 N 是我们要的字段更有可能。前面的三条变成了:
最近的想法是,本来过于相信 “all tasks in one place”,所以对什么都不满。曾经把工作的东西都放在 Todoist 里,一方面很麻烦,一方面我的 stats 看起来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工作,没有意义。Notion 很好用,事实上也可以用来管理 todo,就是肯定没有专门的 todo app 好。所以应该用多个工具。比如工作的 to do 和项目 tracking,我就写在一个 md 文档里,只存在公司电脑上。存的方式比较像 Bullet Journal,但是是电子版的。每天吧昨天的 copy 一份,在上面增删改。
当年读王小波的文章里提到文革的事情的时候,总觉得还好那个时代过去了。为了惩罚我的这种侥幸心理,现在一转眼居然感觉又要回到那个时代了。今天看到一个人说 ta 工作的书店接到通知,必须把 xi 的书放在显要位置(原帖当然已经被删了,我只能 paraphrase)。下面有一个人回复说,厕纸来源。这一条回复下面有几个回复,因为现在网上讲话都很隐晦,我脑子也比较愚钝,没有太明白各个发言的人的意思,就获得了一个有点紧张的感觉。忽然想起了王小波的《电影,韭菜,旧报纸》里的这段。看来,我们离那个时代差不远了。幸好王小波早逝了。
我觉得电影的剧情改编非常失败。上述好看的地方很多都改掉了,替换的情节都非常差。对战场的危险的描绘远不及书里的描写。书里有很多现成可以用的内容啊!比如不同的战地记者对待危险的态度,就可以有非常好的台词(“You survive one day, you start again tomorrow and you just ignore the law of averages!”)。书里有围绕着记者的情节很好懂,比如他下飞机后需要开车去联合国驻扎点,路途上的危险。电影里没有这些,一开始主要是主角 Michael Henderson 和他的摄影师在当地向导和司机的帮助下到处拍摄新闻。孤儿院里领养的事情也非常失望。他偶然承诺了女孩有朝一日会见到英国的,他被调回去的时候女孩很失落,就在那个时刻,周围有他的 crew 和别的孩子,他跟她说要带她走。后面的挣扎也几乎没有,解救孩子的组织就出现了。他去找孩子妈妈的过程也很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