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阿西莫夫对现实的概括or预测

久仰大名的系列,同事提起,我就周末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来看。(读客的封面实在是太羞耻了。)

根据wikipedia,《基地》里的五个部分其中4个在1940s发表在刊物上。1951年加上了第一部分出版成了一本书。

Recap:

基地是心理史学家谢顿预测到银河帝国要覆灭,为了减少混乱的黑暗时期的时间长度(预测30000年)而在银河帝国的边缘设立的。如果按照他的设计来,这个时期会减少到1000年。基地设立后不久,谢顿就去世了。主要的故事说的是他去世后50年到150年,基地发生的事情。

50年的时候基地面临和帝国联系的切断,以及周围独立王国的威胁。这时出现了市长哈定,找到了外交手段制衡周围王国,同时在基地揭示了编纂百科全书只是幌子。这个结论由谢顿的录像得到confirm。

80年时安纳克里昂王国又开始对基地形成威胁。而基地内部也开始对市长哈定的不动用武力的政策动摇。内忧外患升级的时候,就是另一个谢顿危机。这一次,哈定的解决方法是利用三十多年来把技术当作宗教输出累积的宗教力量,解决了这个危机,并且牢牢控制了基地的安全和地位。

135年时,基地的宗教输出已经势力范围很大,但也遇到了抵抗。一位进行这种交易的基地行商在阿司康星球被捕。彭耶兹被基地派去救他。原来阿司康的文化崇拜祖先,核技术这种外来妖术他们觉得是受诅咒的。那么,无法把技术当作宗教输出的情况下,彭耶兹决定就当作商品输出。他的技巧赢得了生意,最终成功地赚到了钱,解救了被捕的人。

155年时,另一个行商马洛(出身于安纳克里昂)被派去调查在科瑞尔失踪的基地飞船,同时在基地的政敌想借此给他惹麻烦。科瑞尔也是不肯吃基地的宗教输出的星球,被一个号称民主的独裁者统治着。马洛的任务还包括调查科瑞尔是否有核武器。马洛通过给科瑞尔领袖的夫人提供饰品,并且取得同意后开始向科瑞尔销售先进技术的家用、生活用产品,打开了市场,并且搞好了关系。在工厂参观时发现首领的保镖有帝国时代的核武器。之后他独自访问斯维纳,搞清楚了帝国和科瑞尔的关系,并且看到了帝国的核设备的状况。回到基地后,他参加了市长竞选,搞定了政敌。在接下来的科瑞尔的威胁中保持不作为。最终因为科瑞尔内部商人和先进产品的日常用户无法接受和基地的冲突,科瑞尔只能投降。

《基地》讲述的这段历史,和我们的现实的相像实在是太明显了。它是站在先进一方的角度来讲的,也就是欧美的角度。

帝国的衰落引发科技的倒退这件事,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我最喜欢的小说Rite of Passage也是这个设定。后者是1968年得奖,所以是在基地之后,很可能是受了基地的影响,或者是当时的一种潮流。要写科幻,先把当时的技术水平拉低一些再开始写,我是觉得有点amused。而《基地》里的先进技术主要是核技术的各种运用。我是觉得现实证明,国家再落后也可以为了军事而研发科技的。

把核技术包装成宗教输出,和现实历史多少有点出入。西方把基督教传出来,是在他们自己深信不疑的情况下传教的。不过大概西方传教被政府利用加强殖民统治。

当宗教无法输出,核技术就被以经济的方式输出,并且甚至敲开了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大门。书里的科瑞尔实在是和中国很像。中国的改革开放简直就是上演了一下《基地》里行商的两个故事。他这样写科瑞尔:

科瑞尔的整体是历史上常见的一种现象:虽有共和国之名,统治者却比专制君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他们不但能行独裁专政之实,又能避免像正统君主那样,处处要考虑王室的荣誉,还得收到宫廷规范的束缚。

不知道阿西莫夫写的时候是以什么国家为范本,也许是苏联?

也许因为和现实太像了,而我处在这个现实的另一方,我可以理解作品厉害的地方,但也觉得作品里的自大有一点让人觉得被冒犯。

首先是用统计计算来给社会建模,这是一种“理工科的优越感”。我觉得如果真的能建立这么一个体系来模拟社会学研究的东西,这个体系可能早就被类似于哥德尔定理的规律击垮到无法自立了。虽然一方面,behavioral studies的确可以得益于更多科学和统计方法,我目前还是更喜欢罗素的“科技飞跃发展了,人文要跟上”的说法。

另一方面,建模社会和历史这件事,可能和我的哲学观有更根本的冲突。曾经我也接受“历史是发展的,我们必须经过奴隶制、封建制。。。”这种说法(那是在我没有读到过或听说过alternative的时候),现在我是觉得这种说法完全没有可靠证据。一定的规律大概是可以归纳的,但是并不代表历史发展是有方向的。如果我们对自己放松,人们就选了川普这样的美国总统出来,并没有所谓“历史进步的必然潮流”来拯救我们。另外,现在的世界的倒退回bigotry和intolerance,也不代表这是我们无力回天的历史进程的必然阶段。

如果接受建模预测社会(实际上阿西莫夫的描绘很准确),我看到对于独裁基地无意干涉只想卖东西,还是觉得略有不满。(但这是我的问题吧

我觉得一个有点牵强的地方是,心理史学作为一个统计学,对大量样本成立。那么它的预测就不应该像书里的情节那样,总是以一个个个人(通常不顾可观的反对)来达成。

还有一个问题是,科技实际上有推进民主的作用。如果说伪装成宗教输出(且不说这种做法的moral ambiguity)造就了基地的不可超越,那么当作商品输出后,应该能引发别的星球的研发。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力量能保证基地的不可超越。也许这会是后面的书说的事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