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读后感

我已经好多年没有投入地回顾过WXB了。这些年来,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改变了很多。对WXB的理解也有很多改变。但这些改变都是在我心里完成的。曾想向我们的读书会推荐WXB的杂文,但是我的态度不是很坚决。因为大家都是比较明事理的人,杂文的内容显得太简单了。这一点在WXB的文中也预见到了:“艺术和科学是永恒的,我此时此地说的像疯话一样。然而我还是觉得自己是一本正经的。”

初读WXB的杂文,我还是个小孩子。对他的文章,我是一点一点明白的。如今觉得他说的很多道理,都是文明人的基本常识。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文章透露着宽容和调皮幽默的结合。这本书的开头是李银河写的一段文,她在估计如今喜爱WXB的年轻人,喜爱的究竟是哪个方面?读到这里我放下书在心里找了一下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这种kindness和调皮幽默的结合。在草稿纸上记下这一点之后,我忽然明白,这和我喜爱DNA是差不多的……前两年读了《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之后,我似乎豁然明白了WXB对艺术的定义。从那时起,WXB在我心中从一个启迪人的智慧导师,转变成了艺术家。事实上这也是他希望成为的角色吧。对他来说,出来发表观点,只是出于一种对年轻人的责任感。

曾经读到过这个意思的音乐评论:对于像贝多芬、巴赫这样的经典大师,人们会觉得没有什么不了解的,从而定下心来对他们的了解就变少了。如今有很多人崇拜WXB,我想,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是因为在他的文字中,看到一些方面非常同意或赞叹,然后自诩为“门下走狗”。我想说,对于任何一个人的理解,都可以有很多方面的。囿于解读者自己的能力,理解并非全面。更何况是对于一位艺术家这样丰富的灵魂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WXB也在成为经典。成为经典的同时,就容易发生被简化理解的事情。

回来说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更细节地了解了WXB的生平经历,和他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我比较感慨的是下面几点:

所有人都说他是大好人。他却说自己小时候很容易愤怒。这一点很得我心:愤怒是一个人的intergrity。而智慧却启人宽容。我自己就是这条路上走下来的。现在看到WXB比我想的似乎更贴合这条路,觉得很高兴。(得了吧,有多少人会像我这样阴暗……)

第二个感慨说关于李银河的。我一直跟着她的博客,她的关注点是性。我对她的意见基本同意,但是总觉得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更紧急需要关注的问题,她却不太涉足,我一直有点阴暗地怀疑她被“和谐”过。我现在仍然觉得要解决她关注的一些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制造普遍宽容的气氛,像她这样就事论事是不够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她也有了一些了解,她让我很感动,以至于我自己的阴暗想法让我很羞愧。

认识到WXB的了不起这件事并不太难,我也可以做到。但是有勇气在实际生活中,全力付出去支持一个未出名的作家,这是很伟大的。书中有一篇文章是李银河的妈妈写的。她觉得自己女儿付出太多了:先嫁入一个被政治斗争的人家;后来去美国她有奖学金而他没有,她不让他打工,坚持和他分享奖学金,自己打工,为了他的学业和创作;回国后,后来她还坚决支持他辞职专事写作。李妈妈觉得,如果她对他付出少一些,她自己的事业可能会取得更多成就。这些付出,在worldly的眼光中,都是很大的。而在精神方面,前面提到他孩子时期的容易愤怒,我可以想象她也是给他感动、带出他的宽容的重要原因。

除了丈母娘的那篇,我印象很深的还有弟弟王晨光的一篇。这一篇写了几件很小的事情。后来,弟弟形成了认同与人为善的思想。外甥姚勇的那一篇,看到WXB那么深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中的一员,让我觉得很温暖。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影响。

最后的一篇是大学同学刘晓阳的。WXB自己说,初入大学是他最快乐的日子。刘晓阳的文中就能看出来。“地久天长”这样美好的词,我小时候便感动过、使用过。然而由于没有深刻的体验来充实,它们被用来指代虚伪,在我心里都烂掉了……随着了解WXB,那些原始的、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又能体验到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