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Permanent Record

again,想好好写的结果就是写不好&写不完。读完拖延写不好小结的时间已经比读书本身花的时间久了。所以现在我放弃了,下面是非常混乱的记录。这么做真的有点对不起这本书,可能是今年我最喜欢的书了。(今年,以及我预计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我最喜欢的剧是Years and Years,你看我就是没为它写出日志来。)

所以先贴一下我的豆瓣短评:

2016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告诉自己,不要强调民主的理想,那太幼稚;因为我们强调得太多而不给别的意见妥协所以造就了右翼的崛起和川普的当选。但是现在这个由美国独立精神驱动的人,做出了这么重要的工作。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我们这一代人共有这个经历:web1.0带来的平等、民主理想的希望,很快被大企业和政府abuse。看到最近几年压抑的理想主义在这本书里被毫不避讳又深思熟虑地说出来,让我感觉读这本书是一种放纵。我们的理想并没有死,也不是不现实。要靠我们让理想植根于现实,从重新定义数据的意义开始……

另外一些笔记里的记录随便罗列一下:

我特别喜欢斯诺登第一次going thru intelligence service vetting,他在网上的有点傻的言论如果放到这个时候来看,可能会对他不利。然而他并没有删除他的网络踪迹。我特别喜欢这一点。我这个博客写了十几年了,现在看以前的文章简直无地自容。但我基本上没有删除过什么文章。(我换掉前一个模版也是因为前一个模版有相关推荐而且不能关掉,经常推荐到老的文章让我脸红)斯诺登说他不想pretend to live a perfect life,我也是差不多这么想的,虽然我脸皮薄,但我觉得诚实重要得多。

我最大的感想是豆瓣短评里写的,web 1.0带来的民主理想的希望,并不是幻觉。他说it’s this clash between authoritarism and liberal democratic而不是对付恐怖主义,是目前世界应该做的。我几乎无法表达这个观点我是多同意,这完全说出了我一直的观点。

我还想知道斯诺登曝光的问题目前是什么状态了,NSA还在搜集所有人的信息吗?

他说他的同事可以输入一个名字然后跟踪任何人,他们经常用这个方法去stalk人家女孩子。这个到底多现实?我自己是处理数据的,但我不知道尖端技术能不能实现这个功能。我想可能那些人想要跟踪某个人,先在系统里设置好了什么,过几天才能从系统里query出来结果吧?

我还想知道到底怎么会到这一步的,法律体系有什么问题。书里有说一些,大致是这些法律知晓的人很少,立法者不知道自己批准了什么法律(?现在有点忘记了)。

看完这本书后看了一下奥巴马和希拉里对斯诺登的说法,对他们解毒了。他们比川普好,但是川普是个low bar。我们要求公民在网上不能犯错,为什么不要求政客不要讲这么错误的话呢?

看了这本书的解释后,我第一次对GDPR有了理解,它的关键意义不在于各种规定,更在于重新定义了数据的所有权:属于数据所描述的个体,而不是收集这些信息的企业和政府。

还有一个感想是,这本书看完后对我感情上的impact和Years and Years类似,就是更觉得人类很糟糕,现实比想象的还fucked up,然而不能忘记理想,因为只有理想能给人genuine的动力去行动。

下面是我上周写到一半的感想,写着写着就发散了,然后就写不完了。


上周一口气听完了这本书。我还是觉得听书不如读书吸收得全。但是这本书我感觉我得理解程度满足了。(以前听星战小说,听完根本不知道剧情是什么。。。)至少,听完后我有很多想法。如果全是读完的,也许有更多想法。但现在已有的想法已经让我非常激动了。

斯诺登,可以说是我的同龄人。2013年他揭露美国政府的mass surveillance的时候,我还完全不懂得数据隐私的重要性,以为那是activist才需要注意的问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太懂吧。经历了最近几年的极权倾向的政治环境,我才深刻意识到让强权随意收集信息是多么不安全 (这里强权主要是政府,而大企业的话,即使不考虑商业目的滥用数据,也很容易成为政府施压的目标,也不值得信任) 。当我们考虑这些大问题的时候,总觉得“有更专业的人会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像人类社会的构成自然会让最好的solution浮现。

这本书里,斯诺登把自己的历程和动机写得非常有思路。而且,作为同龄人,虽然我们背景非常不一样,我居然有很多共鸣的地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是不是都有小时候看爸爸打游戏的经历。不同的是我自己不敢打,只敢看我爸打。另外他修游戏机(拆开来擦灰)这件事我对我家的光碟机也做过。大概对他来说不能打游戏和对我来说不能听CD是一样的严重问题。最大的‘同龄人感慨’是web1.0时期的经历。忽然你就能和网上很多人沟通了。对他来说是专业工程师回答他(一个小孩)的电脑问题。对我来说是发现有相似爱好的人可以交流。书里说他第一次执行linux指令,系统等待他的命令,比任何老师都耐心。当他终于敲完了命令,电脑就会忠实地执行,不会问你怎么搞了这么久。我是到大学后才接触编程的。和科幻一样,我一直以为这些是男生的事情,和我无关。但是我大学第一个成绩A是一个二次开发课程,而我做的只不过是把每周的习题做一遍。我就很着迷这种做对了做错了立刻有结果的事情,有时做错了还会有很搞笑的结果出来。

斯诺登说,互联网最初是不需要和真实身份挂钩的,这就让大家转换观点变得容易了。可以弃号然后注册新号一起来鄙视自己原先的号。这能不能解释现在互联网上entrenched的状态呢?我是有点怀疑的。其实这也和如今大家的号都很老了,不舍得弃掉也有关?我现在看到豆瓣上的新号(15年以后注册的),都会在心里默默note一下。而有时候在油管看视频,会看到视频介绍说,这是我新开的channel,好像怕别人嫌channel不够老资格一样。

我非常感触的地方是911。对我而言911的记忆是震惊。一方面震惊我的同班同学听说这件事都欢呼庆祝,另一方面,震惊的是美国政府不试图理解问题,而是开始大量使用‘恐怖主义’标签。在我看来,恐怖主义这个标签没有意义。直接使用标签是懒惰。十几年来用下来,我才慢慢习惯的。我一直觉得,恐怖分子这个词,暗示着这个人无法说理,进入了一种状态和危险的动物、病毒无疑,为了保护人的性命,只能靠武力端掉。也许在冲突中的‘恐怖分子’真的是这样的,无法说理。但是怎么划分出这部分人呢?2001年我还没上大学,似乎就明白人没法划界线的。任何社会问题都是复杂的,对一个极端的人贴上标签格杀勿论成立的话,在这个spectrum上相邻的人感觉区别也不大,而且他们很可能因为隔壁的人受到的不公对待而变得极端。这样下去根本不是解决办法。所有对人划界线后区分对待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最近纽约时报得到的新疆文件看起来,中国管制西藏和新疆的榜样之一是欧美对待恐怖主义的思路。我前两天看这个的时候就想到,世界不是从川普、Xi掌握大权后开始走下坡路的,甚至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而是从911和伊拉克战争开始的。

斯诺登在911后决心参军,受伤后加入CIA,都是911后他希望为国效力。可以说是个小粉红了。难得的是,最后他有反思。这又是我感觉和他共鸣的地方,因为我小时候也有被propaganda洗脑的阶段。一定要有他这样的独立思考和认真探究的能力才能转变吗?哦不对,智力达到我这个程度就够了。


我发现每次我中英夹杂都是因为我脑子没力气好好组织了。

bookmark_borderDo you (still) believe in Capitalism?

看我起了这么好的标题,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篇工作日晚上随便写的日志。就是刚才我听了这周的Sinica Podcast,听到了最动摇我对资本主义的信任的论点。提出这个论点的是嘉宾Evgeny Morozov。他说: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相信市场是调节分配资源最有效的手段。然而未来完全有可能有更有效的手段。本来资源是靠市场、资本、金钱的流动来调整的,但是大数据技术可能可以让我们绕过经济规律,直接更有效地调整社会资源。说到资本主义是在大家都获得知识的情况下运作,但实际上资本主义也经常靠无知来运作,我们不知道一次google搜索的费用(我们不知道房产泡沫)。

最近几年看到不少文章反思资本主义的,不是说反思资本主义对穷人的不利,而是反思资本主义是不是比社会主义优化,带来技术创新和全民富裕。说实话,所有指着中国的崛起说这是另一条更有效的道路的,我都是不同意的。中国的崛起是因为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而我觉得中国崛起最大的阻碍是如今偏离西方民主+资本主义的模式。最近看到Elizabeth Warren说要拆分硅谷大科技企业,第一次对她有了真正的兴趣,因为促进竞争应该是资本主义该做的事情。

然而今天Morozov说的,是唯一动摇我相信资本主义的观点了。如果真的如此的话,我们更需要学习经济规律,甚至不是经济规律,是超越经济学的东西。然而因为我自己是做数据的(albeit很低级的一种),我特别讨厌迷信数据。但是我能想象真的这门新学问发展起来(姑且叫做超经济学),知道怎么用数据,然后。。?然后对世界下判断,你应该做什么他应该做什么?感觉还是不太对,然而足以让人感觉兴奋。也许应该找这个人的书来看看,不知是否看得懂。(我发现他才比我大一年。)

另一个我的同龄人是斯诺登。昨天下午打开了他的自传后,一晚上都被抓住了。正好今天Morozov说了和斯诺登说的相反的观点。哦,其实并不是相反的,还是compatible的。我的思想经历和斯诺登比较像(请忽略我自大把自己和斯诺登相比),成长的年代经历了web 1.0。斯诺登写道:

In the early 2000s the Internet was still just barely out of its formative period, and, to my mind at least, it offered a more authentic and complete incarnation of American ideals than even America itself. A place where everyone was equal? Check. A place dedicated to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Check, check, check. It helped that nearly all the major founding documents of Internet culture framed it in termes reminiscent of American history: here was this wild, open new frontier that belonged to anyone bold enough to settle it, swiftly becoming colonized by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e interests that were seeking to regulate it for power and profit. The large companies that were charging large fees — for hardware, for software, for the long-distance phone calls that you needed back then to get online, and for knowledge itself, which was humanity’s common inheritance and so, by all rights, should have been freely available — were irresistible contemporary avatars of the British, whose harsh taxation ignited the fervor for independence.

听Sinica和看关于中国的报道,经常看到说,当年认为互联网会给中国带来民主,克林顿还说想要封锁互联网好比想要把jelly钉在墙上。但是看看现在的中国互联网啊?这个论调听多了,就一直默认自责自己曾经觉得网络是民主的力量是脑子发热的错觉。看到斯诺登这么写,他也有这个‘错觉’,非常感动。

维基百科上看,Morozov在2011年就说了因特网带来民主这个信念是很可笑的。我觉得他的论证很可靠:网络和其它技术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可以被矛盾的双方利用。他觉得可笑的是很多人认为互联网这个东西的存在可以do our work for us,我们就不需要去uphold民主的大旗了,好像它是force of nature,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达成的一样。

关于forces of nature我还有一点有点哲学的想法。不过今天太晚了,我还要洗头,明天还要上班,就打住吧。最后,为了证明我脑子是一团浆糊,下面是一个叫做Evegeni’s Waltz的曲子。这个曲子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个俄国名字。

更新过的wordpress后台太难用了(好像是5.3),我都看不见我写的东西在哪里了,是不是有什么css没有加载。。。先发出来吧。

update:忘记写他说的资本主义信念是quasi-religious信念了。因为最近看宗教改革所以我其实有点想法。。另外,spotify widge怎么变得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