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读后感: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

偶尔发现表弟在看《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34854/)我拿来翻了一下,然后决定抢来读完。

这本书的作者樋口泰行,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松下当焊接员(似乎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焊接员要有技术含量一些……),随后决定去美国读MBA,回国后在松下效力不久,跳槽去了咨询公司,然后在苹果日本当销售,再之后进入了康柏,康柏被惠普收购后不久,他担任了惠普日本的总裁。这本书是他总结自己工作经历的感想而写的。描述了他的这一职业历程,以及每一阶段的感想。

他的工作感想,当然比我的彻底、深入得多。不过读来有很多想法其实和我在四年工作中学到的相似。(其实是我这个人读什么都只能读到自己想到过或者隐约想到过的东西……)现在记录一下合上书我还很有印象的几点。

突破闭塞的环境。这是最初这本书抓到我的地方。这位作者最初是技术人员,后来跨入了管理行业,现在管理着惠普这家技术公司。所以他的思路和我的很合拍。我感觉我现在就处在他所说的需要突破闭塞的环境,扩展视野的阶段。从他的经历来看,自己孜孜不倦地努力,获得了有经验的前辈的赏识和理解,所以得到了去读MBA的建议。

市场和销售高于技术。现实中遇到的人,往往是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比较高。这造成了我之前会以为技术高于市场和销售。其实在商业的环境中,要有市场和销售,技术才有意义。樋口泰行当上管理人员之后,做的重要事情就是让客户端的需求更畅通地传入内部,引导研发。

企业文化。一年前我跳槽来到了现在的公司,最初对于“企业文化”的强调我是不太放在心上的。本书的描述让我明白了,企业原本也是人推动创建起来的,这个人(比如松下的创始者松下某某),希望能够达成一些事情,那么,要把他的目标传达给所有的雇员,目标得以实现的几率才会变大。本书提到松下,和后来的惠普的企业文化中,都有一条是,承担社会责任,要为社会做贡献,保护环境等。读到的时候我心里是一阵感动。

与不同的人真诚交流。世界上的多数人可能不会帮助自己,甚至阻碍自己。这样的人,我一直奉行的观点是,一定有办法处理好的。即使没有办法处理好,也会有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但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绝不要做自己看不起的事情,要与人为善。

一个好的老板会帮助手下的员工成长。这是我对自己前任老板最大的疑惑。虽然他有把自己价值观强加给我们的专制嫌疑,但是他的出发点是把自己认为是好的部分传授给我们。我以前一直不能理解,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对待自己的员工。读本书之后我似乎有点明白了。或者与其说是明白了,不如说是被作者的热情感染了。他认为总裁的工作就是要给员工创造好好发挥和成长的机会。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发出最大的价值,公司才能最大地得益。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日式的励志气氛。文字中也能看出作者的诚恳和热情。书的最后他总结的现代人才的标准。第一:热情与干劲;第二:责任心;第三:合作精神;第四:效率感。效率感是我认为很必要而自己目前很缺乏的方面。

=======
PS: 前一阵读了《新资本主义的文化》的开头,正好讲到了如今的社会对某些类别的才能特别重视,这其实是带来一些负面作用的:)

bookmark_border27

我对自己是不是聪明有很深刻的怀疑。我不想承认自己不聪明,所以总是在寻找相反的证据。但是我也不能忽略我不聪明的论据。看看我父母就知道,我应该不是很聪明。小时候我算术成绩非常差。任何那种看谁聪明先回答的事情都轮不上我。

作为不是很聪明的人,我觉得(并且希望不是因为我这样希望才这样觉得)人聪明与否不仅和天生的智力有关,更和后天的习惯有关。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可以顾及到很多方面,也许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是可以知道得更多。而没有全局观的人,则可以保持humble。相反,很多聪明的人,喜欢停留在他们熟悉的领域里,maintain他们聪明的声誉,反而不利于他们。

以前要我承认自己不聪明,并且得到上述结论,是很难的。我觉得现在的转变的原因是,我对自己越来越接受了,所以不需要依靠别人来说我聪明。

=====
一个公司的实质,其实只是使一大堆人一起来做一件事。什么领导决策啊、项目流程啊、管理方法啊,都是围绕着“一大堆人一起来做一件事”的。我们从小被学校教育要认真听话,造成了现在无法透过公司的规定、同事的眼光、上级的旨意来明白本质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总是只有商业、经济利益才能驱使一大堆人做一件事呢?商业在如今的社会的力量真是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