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三刷伦敦及周边

三次刷伦敦是不同的情况。下面是这次的流水账。

这次刷有比我更懂的盆友带路,我一路好轻松,什么都不用安排,就当个只索取的蛀虫。说实话,刷三次伦敦,有一种当年刷了十次Rogue One的感觉,到后面我不知道我在看什么了。然而到旅途快结束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我可以在这里待很久。甚至盘算起来,我们的签证是可以待180天的,是不是可能什么也不做,就一连待一个月,每天看看博物馆逛逛书店。。另外,有一个大大提升我旅游质量的东西是止痛药,一路缓解了我好几次头痛。特别是,我每次到达目的地的第一天肯定会头痛,所以要预先吃止痛药。在飞机上吃了褪黑素,所以我睡着了不少时间。

伦敦的美术馆博物馆真的看不过来。这次先去了没去过的Tate Modern。还是看不懂现代艺术,但试图看了一些作品的说明,没有觉得特别莫名其妙。下午跟Y去看了我的第一场NTLive放映。剧场好舒适。看的剧叫Present Laughter。主演Adrew Scott演的明星演员,身边总是有各种用不同方式勾搭他的人。这个版本的这个剧,把原剧里的一个角色性转了。我想象了一下不性转的情况,我会觉得男女观太落后:主角玩弄女性;这个女的本来已经通过结婚混入了他们的圈子;她还和另一个男人出轨以希望爬得再高一点;主角的前妻劝退这个女小三等等。现在这个角色改成了男性,和女人结婚以获得利益,和男人出轨,还来勾引主角。这么改编以后,是不是更聚焦到原作的本意了呢?我没看过原作不知道,但是我猜测原作对主角也是一种无奈的同情态度。但是原作那个时代,应该就是男女观很落后的时代。改编和不改编,哪个更聚焦作者的本意呢?莎士比亚的剧一直在color blind、gender blind地改编。我希望有一天看到星战被改编,也把性别换掉。直到有一天改不改没有意义了,看男人还是女人出轨效果是一样的就好了。

第二天我们又去看了Tate Modern。然后我不知去哪玩。就想随便逛逛,逛到了我第一次来伦敦就有点想去看但最后没有去的Red Lion Square,看一个罗素的像。这个地方就是个很小很破败的街心花园。我搜了一下wiki,没看出来为什么这里立了一个罗素像。阴雨的天气下,这个像看起来很旧,石基座上都是苔藓。Wiki上说据说弑君者克伦威尔的尸骨在这里。我查了一下附近的一个地方叫做Russell Square,和罗素没有关系。

街心花园没什么好看的。然后我还是没什么事情做,就去了大英图书馆。去之前也不知道一个图书馆有什么好去的,还担心我这样的游客不该去人家读书的地方。结果,他们的藏品太厉害了!有巴赫的手稿(还有亨德尔、肖邦、莫扎特的等等等等you name it);有各种大家知道的文学家的手稿;有休谟的信;有莎士比亚的1st folio;有古腾堡圣经;有如今世界仅存的4份大宪章原件之一。我很高兴我坚持去了一下这个地方。

晚上去看了Hamilton,是这次的重头戏。尽管预习了很久,我发现我还是不能像很多人那样投入地喜欢这部剧。也许音乐剧的形式在我这里只能用来表达很简单纯粹的感情吧。看这个剧我只觉得,为什么不批判一下决斗这个做法呢?还有Hamilton的经济系统有多厉害,我倒是有点想知道啊?还有在美国刚独立,大家都讨厌中央政府这个形式,想要小政府的情况下,他怎么推行他的经济政策的呢?这些问题也许不该要求音乐剧去说。另外,因为这个剧的主创LMM看起来是个非常liberal的人,我可能对他的要求有点高了。结果就是,我还是感觉剧里的男性视角比我期待的多。我不喜欢这么多女人围着Hamilton转(他是主角好不好)。我还觉得他对自己出轨的事没有太多反思,和Eliza的复合只是因为儿子的去世的共同悲痛。Y说就是因为剧里的主角有点渣,所以这个剧本才好看的。可是我还是觉得剧对略渣男主的态度是glorify的。以这部剧在全世界的轰动效应来看,我是少部分脑子里一根筋没别过来的人。

24号那天在A的带领下我们去了Stratford-upon-Avon。我这个看不进莎剧的人也傻呵呵地跟着去看了一部剧,King John。在看剧之前我预习过,看了剧本并且听了一个录音。通过预习我只是有点熟悉了剧情(皇室继承权斗争),但对角色还是根本不理解。比如一个重要的角色是Bastard(后来Ian McKellen说他当时也演过这个角色),我就没明白他的arc是怎样的,有时候给我感觉他有点狡猾。A说这里Bastard的作用像旁白一样,直到最后他加入了打斗,变得有点不一样。在A解释之前,我都没看出来这里的大反派是教皇的使者Pandulph。这个版本的King John和Pandulph都是女演员演的。其中King John的性别还是男(被称作he),Pandulph好像角色也是女的。上半场的现代元素还很出挑,一开始还有电话机出现,演员也穿着比较现代的服装。Bastard的口音非常重我很听不懂。Pandulph的表演很棒,而且这个改编好像把King John的死跟Pandulph的联系更明显了一些。但这整个剧到底表现了什么呢?我还是不知道。对了,这里的剧院非常宽敞舒适。剧院比较小,我们坐在最后一排,没有觉得太高。在伦敦看的几场戏,我们也是坐很后面的位子,但都是简直贴在天花板上了。位子都很狭小,又很陡,我简直要犯恐高症了。伦敦的这些老戏院都是安全的吗?

当我们要回伦敦的时候,发现火车都停运了。车站的人雇了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了临近的还有去伦敦火车的地方(好像是Banbury)。还好有小伙伴同行,我不确定我自己一个人能handle这种变化。

圣诞节那天伦敦的公共交通都不开。但是天气非常好。我们就在附近公园走了一下。

26号去市中心看了一场星战。我的观感还是和一刷的时候一样,发现他们想要bring back我心中的那个Luke,我又流下了委屈的眼泪。然后我们去Forbidden Planet买买买。我买了一顶星际迷航的帽子(经不住它厚实的毛线的诱惑),然后发现好像和我的大多数衣服都不配(我带来英国的就是两件星战jumper,而现在我坐在家里,又穿着另一件星战jumper)。晚上小伙伴去看剧了,我就回家休息。

27号早上去看了一个Bridget Riley展。又是一个如果没有小伙伴我就不知道的展。虽然感觉可能现在的平面设计师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的大概有不少,但是她应该是这方面的先锋。而且去看展上的文字说明也很有帮助。我特别喜欢看她的草稿的部分。她的作品有时候给我一种埃舍尔的感觉,有时候又像印象派。非常喜欢。我觉得他们的merchandise做得太差了,不过毕竟好像是个巡回的展?

下午和晚上小伙伴又去看剧了,我就去了Tate Britain。和Modern相比,这里不modern一些。还是有一些现代艺术的(不像National Gallery都是古代名家)。我很喜欢不少展品是把同一个思路但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个展厅里。我经过一个作品,旁边一块牌子写着,can art change politics? 我心想,现代艺术要让自己的表达能让人懂才可能有影响力啊?这个作品是霓虹灯的蓝色勾勾和红色叉叉,加上几片破布。我根本看不懂。我还有点喜欢一个展品是一个房间,里面有一个缠满头发的床,一个椅子在书桌中间,还有墙上挂的衣架frame了画在白墙上的世界地图。我喜欢这个作品里物品让人感觉很熟悉,又感觉很sureal。

Tate Britain还有一些经典作品。我正好经过一个解说Turner的guided tour,就一路跟着听解说员讲了。我觉得听人说,比自己看效果好得多啊。解说员说Turner的画都是从最亮的色彩画起的。而他同时代的John Constable则相反。我自己以前也略有画画,一直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先画最深的颜色。不过我那是素描,机制不一样。我倒是蛮喜欢展出里Constable的画的。但是讲解员说,有的人认为从Constable的画里看不出民众的状态。从Turner的画的一些细节里可以看出不同的普通民众的状态。我以前对Turner的了解就是他是影响梵高的画家之一。

28号我去了牛津。其实我也不知道看什么好。先去了A推荐的Bodleian Library。可惜这一天Weston Library不开门。然后我晃到了Ashmolean Museum。英国的小镇非常好的地方是都可以走走走到达。哦除了托尔金墓地在很远的地方,我就没有去。Ashmolean Museum,小小的一个,展品非常丰富。当年去剑桥的时候也是,那个Fitzwilliam Museum给我感觉非常好。这些小一些的博物馆,都比大英博物馆好逛。你不用去想要看什么,就可以放心觉得可以逛到几乎所有东西。大英博物馆因为太大了,要动脑子规划才能逛。在博物馆吃了一顿后,我就在镇上瞎逛。天黑前去了Christ Church。这是之前看《都铎王朝》里他们说Wolsey挪用款项以自己名义建的college。原来还是哈利波特里the great hall的电影拍摄场地。不过great hall要到1月2号才开始对游客开放。(之前Bodleian Library里美若天仙的Divinity School只是哈利波特电影里学校医务室的取景地,天啊。)这个Christ Church学院,居然还有自己的大富翁游戏,我的神啊。晚上去见了L。如果不是有带路的盆友,我自己大概不会去The Eagle and the Child,因为我不知道在一个pub里我应该干什么。这个pub是托尔金和刘易斯他们的读书会(误)的地方。

29号我和Y去了多弗尔。其实来之前我就听说,电视剧和电影里看到的多弗尔白崖,一般是在Seven Sisters拍的。来到多弗尔就可以发现,这里有个现代化大港口,汽车排队上船去法国,所以是没法拍古装剧的。据说多弗尔可以看到法国,但我各个方向都看不到,只能看到海。手机倒是收到了“欢迎来到法国”的短信。我们爬爬爬到了白崖上面,在灯塔餐厅里吃了下午茶,然后爬爬爬了下来。眼看着在天黑前没法再去一次Dover Castle再回来了,我们就上了火车回伦敦。我觉得多弗尔的景色太美了。我特别喜欢高纬度地区的草原连天的景色。上次我们去了著名风景区湖区,我觉得多弗尔因为有海,景色不相上下了。Y说这个景色算是一般,和瑞士、加拿大不能比。我只觉得,因为英国文化输出太厉害了,虽然我本来没来过这里,但感觉这里是我认识的地方,所以在我眼里看不到更好看的景色了。多弗尔的山上风也是好大,还好我有星际迷航帽子。

30号我上午去二刷议会大厦。和上次相比,进入议会大厦的安检变得更成熟了。反正跟飞机场的安检差不多。我提前供出了我的小瑞士军刀,不知道如果我没有供出来会不会被查出来。然而这一天并不是参观议会大厦的好日子,很多地方在装修。St. Stephen’s Hall里所有的雕像都被隔离了,根本看不见。上次和爸妈一起来的时候我没有听仔细audio guide。这次来之前我稍微看了一些英国议会的结构,又感觉audio guide说得太浅了,简直只是propaganda。经过一个地方还听见保安在互相谈话抱怨游客,略愤怒(因为感觉头脑迟钝视力不佳的我也很可能会做让人鄙视的事情的)。我应该不会再来刷了。希望2021年大本钟修好以后可以单独看大本钟。

我觉得英国的政治体制的惊人之处是它reform倾向总是能化解revolution。A说好像光荣革命之后就没有什么内战了,虽然之前还是挺血腥的。在reform和revolution里取前者这个思路,我好像是被罗素框定的(罗素是最早的讨厌苏俄的socialist,所以那时他两边都不讨好。而后来英国的道路的确是reform。)。我还是要小心一点,因为罗素还是贵族阶级,想要维护status quo的倾向会多于应该的。但是放眼望去如今世界上经过revolution的国家,难道不都是革命后又变成革命前的illiberal状态的居多吗?英国的情况下,reform速度还是让人失望,比如女性选举权是近100年才有的,再比如上院的权力也是最近一个世纪里慢慢让位给下院的。上院的世袭制度是2000年左右的时候消除的,但是现在还有终身制。

另外再一看民主制度,看一看川普和Boris Johnson,再听一听圣诞节的女王演讲,简直要觉得世袭制比民主制度好了。让我醒一醒。。。(A说,这不是两种制度的区别,而是男女的区别:)

下午我又没事干,去了刚发现的在大英博物馆旁边的一个地方,那里有块牌子写着这里是罗素故居。在伦敦你时不时就能看见一块这种蓝色的牌子标明是名人故居。但现在一般都被用作别的用途了。

Bertrand Russell Blue Plaque

30号晚上我看了Dear Evan Hansen。事实证明,还是这种感情比较纯的剧适合音乐剧。不过想一想,还是觉得其实DEH的感情并不是很简单。Evan一直在做错事。在我看来撒谎是能对朋友做的最坏的事。同情Evan的同时,也一直在想,撒谎对你的焦虑症没有好处啊,事实上,撒谎对你的任何都没有好处。再比如说,Evan的同学拿着Connor的事情煽情,是不是有点讨厌?所以其实这个剧的感情并不单纯。我也不知道为何这部剧击中我了,而Hamilton没有。同时,我又在想,虽然他们对Connor的理解都其实是近乎于零,但是我们对他人的理解难道本来不就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吗?回来后我才发现,伦敦版演Connor爸爸Larry的演员,是Merlin里的Sir Leon,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圆桌骑士。本来没发现他原来这么高啊。

31号发现了一个略喜欢的书店叫Hatchards。下午我们去看了Ian McKellen on Stage。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魔戒。所以给我看真的很浪费。下半场完全讲莎士比亚,我更是不懂了。不过经过这次旅行,我又一次燃起了再钻一次莎剧的动力。希望这次能入门。

31号晚上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集体跨年。也算是跨decade吧。新的十年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呢?我最近对历史有那么点兴趣。比如罗素(你只知道罗素)就在一战的时候开始对人类绝望的(不是)。所以我们现在这种“世界要完了”的心态并不是现在独有的。虽然其实这次很可能真的要完了,气候变化首当其冲。即使能殖民外星球,这个震动必然是可怕的。其实也许“世界要完了”是从罗素那一代人开始就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主题。当中我们经历的liberal democracy主导(以至于福山写了一本书说历史终结了)?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这些也许不能一点也不算数吧?

bookmark_borderUK之行记录

啰嗦地记录一下吧,趁还有记忆。一个月了(一个月只是我开始写这篇日志,现在已经2个月了),并不完全是拖延,最近不停刷星战所以没时间(还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折腾)。另外,我总觉得拍照影响欣赏,所以照片不太多,质量也都很差。。。

12/15 – 抵达

晕机六小时后,当地时间晚上五点左右,从Heathrow进入了伦敦(我对自己说:我进入伦敦了哦,从小到大喜欢那么多英国的东西,我现在来了哦!不过我的意识没有反应,因为头很晕。)。等行李的时候换电话卡。晕机还没恢复,连看行李传送带都晕。机场到市区,我首选地铁。虽然机场快线更快,但贵很多。另外地铁给我熟悉的感觉,觉得安全。机场有Piccadilly线。进入地铁之前买Oyster卡遇到困难。我没有准备现金,而自助售卡机不认我的信用卡。绕着那边转了好多圈,试图问保安和旁边的工作人员,得到的都是简短得有点失礼的回答。最后我看见一个取现金的机器,取了40胖(看账单才知道,每取一次钱都会有3美元的手续费,所以应该一次取多一点的),花20胖买了地铁卡&充值,终于可以坐地铁了。

地铁非常狭窄和旧。刚过了人生最长的一天,一直在头晕恶心,外面天全黑了。需要换乘三个线路。在其中一个换乘的时候,因为特别挤,等了三趟车。记得一个换乘的地方等了三趟车。不过车的间隔是大概1分钟。那时我才意识到是晚高峰。

一个半小时之后,从Tooting Broadway站出来,第一眼看到了伦敦的地面。下面是第二天拍的这个车站的照片。第一天晚上是天全黑的,还下雨。这地方是居民区,晚上路上几乎没有人,Google地图给的走的路线的第一条还不太好找。后来我都是从别的路线来往地铁站和酒店的。

IMG_2904

 

晚上就在酒店休息。飞机上吐完所有吃下去的东西之后,也不想吃晚饭。虽然有点饿,但是一眼望去没有什么吃饭的地方(有一家饭店,但吃不准我是否吃得起,Yelp上的评价也不高),而且有种感觉如果吃,有可能会继续吐。所以我一边有点想研究怎么玩怎么吃,一边因为Google、YouTube快得流泪,晚上很快就过去了。(其实就是一直上网,饭也不要吃了)

宾馆到地铁的路上。(脑中一直在想Privet Drive大概就是差不多这样的,或者是这条路旁边居民区的小路那样。

IMG_2924

12/16 – Les Mis & TFA首映

在我原来的模糊安排中,第一天上午想去Richmond Park。因为那里是罗素小时候住的地方。(罗素小时候住的房子,是女王赐给他的前首相祖父的。如今是Richmond Park里的饭店。)不过那地方很偏僻,公交过去要一个多小时,我不知道第一天我能不能挑战郊区。而我又要带东西给同事,也不想拎着重担去市中心玩。上午就在纠结和上网中过去了。中午我跑到了同样很郊区的公司办公室。去公司在伦敦的办公室,需要坐DLR,相当于市内火车,主要在郊区(也有伸到比较市内的地方)。到了那里,见了一些一直听到名字没见过面的同事(现在也不记得他们长啥样子)。然后同事喂饱了大概24小时没吃东西的我。我又不是去出差的,还跑过去办公室,感觉是来讨饭的:)

途经Chiswick。记下来是因为Doctor Who中Donna有一次说她是”Temp from Chiswick”。
Chiswick

 

这是DLR换乘站,好多铁轨哦~

DLR

 

午饭后Argent陪我走到地铁站,我要去看市中心Queens Theatre常演的Les Miserables。赶过去的时候时间已经很紧了,我气喘吁吁跑到领票的地方,只核对了我的名字——Chen, Rachel Chen? No no… Chen from Shanghai? Yes. 这样就拿到票了,感觉很容易出错啊。。。

看现场的Les Miserables不知道梦想了多少遍了。这次买的时候纠结太久,然后没有好位子了。买了三楼最便宜的票(对我来说仍然比较贵,但多贵都值得),正好坐在大灯斜后方,需要一直靠前才能看到整个舞台。(开场前池子里的乐队稀稀拉拉在试音,有人吹了Imperial March的一小段:))最大的泪点还是开头主教的部分。尽管听过无数遍,看到那里还是眼泪哗哗哗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宽容。虽然有时候做好事会需要付出代价,但是我们没有别的option。

这场的Jean Valjean演员Peter Lockyer看上去比角色需要的年轻,又特别高特别帅,都不符合我原来的期待,但唱功十分过硬,所以还是非常棒。另外非常印象深的是Jeremy Secomb演的Javert,唱得非常的有力。也许这两个角色是必须请最好的演员来演的吧。相形之下Marius的演员非常逊色,是本场最失望的地方。Fantine是亚裔(菲律宾)演员演的。不过不看介绍完全没看出来(我坐得远又视力不好),也唱得非常好。想想经典版里演Eponine的Lea Salonga,非白人演白人角色也可以很经典。那么最近黑人女演员演赫敏有什么不可以呢?唯一有权反对的是JKR,不过她都赞同了。Cosette和Fantine又是一个金发一个深色头发:P

图:主演Peter Lockyer的标准照

Lockyer-240x255

 

图:出剧院后拍的剧院照片:

IMG_2913

之前在网上看到非官方消息知道TFA伦敦首映在Leicester Square,就在剧院旁边。但我不清楚几点钟会开始。这些活动最终是到凌晨的首映。我五点多从剧院出来的时候,看见外面好多好多人,知道有活动了。我挤到Leicester SQ的附近的时候,正听见里面在说BB8在进场。目测我是挤不到更近的地方去了,我就站在下图的位置看大屏幕,看着主演们一个一个从距离我五十米的红毯上走过,虽然我不能直接看到他们。

IMG_2917

不过呢,bonus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警察。别人问起我才注意到,他配备了光剑!当天没有让他使用光剑的场合:),虽然很多人,但没有人挤。所以特别想跑到前排去的我轻易就挤进去了,真有点不好意思。警察的主要作用是回答被挤得找不到路的人的询问。

IMG_2918

 

在广场上仰望大屏幕一两个小时之后,我决定回去了。虽然活动还没结束,但是我要为明天看电影保存体力。回宾馆之后为了防止自己松懈(想想上午浪费的时间),买好了之后去剑桥的火车票。

12/17 – TFA & 格林威治

看TFA是此行的主要借口。去看的过程中我却出了不少差错。首先我选择的电影院在格林威治(我在Odeon网站上筛选IMAX的电影院,看上去非常市中心的几家都满了),我没有想到那个地方离市中心那么远。市中心的地铁站都是非常旧的(我住的地方算是比较偏远的,地铁站还是建于1926年,见上文里的维基百科链接),而格林威治地铁站风格很现代化,这就说明这里是郊区了吧。

我比Citymapper和Google map要求的早近一个小时出门。地铁下来后我不想做公交选择走路,因为地图说走路18分钟,对我来说只是热身。坐公交的话我没有安全感总觉得要是一出错就会错很远,还是走路可靠。没想到在这个都是高速路和高架的郊区,有一个路口我看来看去没找到人可以走的地方,心想可以先朝另一边过马路,结果碰壁。后来我满头大汗走了很多很多路,好像还穿红灯了,终于在开场前五分钟赶到了电影院。结果取票机又只认芯片信用卡。我等大队人马过去了之后问检票的人,他让我去找小卖部的人。小卖部的人看了我的邮件后,想要打印我的票,打印机又坏了。最后她不紧不慢地抽出一张纸,说,你看的是Star Wars对吧?我说是的,她说,哪一场,我说,就是9:45那场,也就是现在!!!!没想到她一点也不急,而是慢慢地在纸条上手写了电影票,签好名,好心地罗哩叭嗦跟我说,你放心,把这个给检票的人,他们会让你进去的。。。进场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放电影前都要放二十分钟的预告片的,怪不得他们都不急。。。

我的TFA一刷电影票和赠送的IMAX海报:

IMG_2938

 

关于TFA就不说了,近N个月以来我好像就没闭嘴过。接下来我的任务是顺道去格林威治天文台。我还是选择走路去,这一次我没有赶时间的需要了,顺便走路可以想想TFA。走了很多上坡路之后,我走进了格林威治公园。公园的样子如下:

IMG_0085

在台球桌一样的草地间走了很多很多路之后(我特别喜欢走路所以一点也不介意)终于走到了天文台。天文台有一部分是免费参观的。但博物馆是收费参观。收费包括语音导览,而且似乎是有中文的。不过我选择了英文。

为什么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在格林威治?参观这个博物馆可以了解其中的历史。大致是,以前人们使用摆钟计时。这个办法在航海的时候无法使用。所以在海上观察星相很重要,很多研究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进行。很多科学家设计出适合在船上摆放的测观星角度的仪器。另一方面,时间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海上,要知道时间和位置,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英国皇家科学院之类的一个组织,悬赏重金求可以航海使用的钟表。有一个姓Hxxxx的人,设计了基于弹簧的计时器。他一共做了H1, H2, H3和H4四个版本,一个比一个精巧。

反正就是计时的技术在格林威治不断改善。格林威治还有一家人专门卖时间给需要精确时间的人。后来,火车的普及造成英国统一时间的需要。所以英国各地弃用当地时间,都改为使用格林威治时间。后来无线电的出现,BBC的整点报时,都普及了格林威治时间。国际上也渐渐采用。最后一个同意采用格林威治时间的是法国。

IMG_0088

 

在格林威治的时候,我发现我手机掉电超级快。我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手机充电没有带变压器。去格林威治这天带了充电宝却没有带电线。而且后来发现没有变压器我的充电宝都不充电了,所以都不舍得用我要留着去剑桥的时候用。没手机真是什么都不能做。

从格林威治出来,我用仅有的电找路去任何轨道。有了轨道我就可以倒来倒去回宾馆充电了。这次又坐了DLR,找路的过程中挑战了我对platform这个词的认识,之前遇到都是事不关己不求甚解的态度。还有一个困难是,车上几乎没有人,我根本没注意人家是怎么下车的,到我下车的站才发现门是要自己按按钮开会开。差点下不了车。

回宾馆之后,充了一点电,又冲到市中心和同事吃饭。吃了好吃的汉堡,但是吃到好晚。

12/18 – 剑桥

King’s Cross火车站是唯一一个自助机器认我的信用卡的地方。取到票之后时间还早(其实我可以上前一趟去剑桥的车的,我的车票来回都是open的),在火车站晃的时候体验到了三明治店的便利之处。之后我一个人吃的时候几乎都是在这种小店解决的。

下图是哈利波特去学校的火车站——国王十字火车站。车票上没有车次、车号等信息,开车前十分钟左右看版上有车在什么站台的信息。所以又一次考验我对platform这个词的认识。同时想起一年级的Harry问工作人员“九点开的车在哪”这种问法没有那么怪。(在中国肯定不能这么问)

IMG_2940

 

剑桥火车站非常小。剑桥本身就非常小。按照股沟地图出站后向北走,十五分钟就到了市中心。市中心其实是很多商场。现代化的商场的旁边可能就是一座古老的college。我听信了trip advisor上面的一个guide,第一站决定去the Round Church。在里面可以看一个剑桥历史的视频。结果我是第一个进来的顾客,来这边看的人也很少。这里的一个工作人员跟我聊了很久很久。

我忘记拍照了。下面是网上找来的图:

theroundchurch

这座教堂果然是圆形的。原本是教堂,但是后来嫌小又修了一座大教堂,我从火车站过来的路上看到。我看了教堂里的展览,非常考验我的历史知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所以工作人员立刻给我放了视频。剑桥最早是1209年,牛津的一些学者在当地搞不好邻里关系跑过来的。1284年成立了第一个学院Peterhouse。然后视频几乎讲的就是英国历史。15xx年是Reformation,然后是天主教的女王Mary迫害新教的Elizabeth。克伦威尔也是剑桥出身。我们所知道的大名鼎鼎的各种人都来自剑桥:Francis Bacon, 卡文迪许实验室、电磁学之父Maxwell、达尔文等等。除了科学家,还有很多文学家也是。视频的最后基本上是一种宣传基督教的感觉。原本就知道这样的一个institution和国家历史很有关系,很多学院都是国王、女王等修建命名的,但原本我没料到和基督教的历史那么密切相关。视频里说,只有Christianity的凝聚力才能成就这么多。

展览里的一块牌子(其实不能拍照的)。对于宗教我是彻底排斥的态度。但是看到这里写:虽然宗教也让人做过很多残酷的事情,但是让这一切进行改正的力量,在西方也来自于基督教。看到这一段我很感动。人类做残酷的事情大概是天性,没有基督教我们照样做残酷的事情,而且还没有力量去改正。

IMG_2954

接着,工作人员之一,一个看上去五六十岁的大叔,过来跟我搭话。我脱口而出说没想到剑桥的历史和宗教的关系那么大,也许只是因为这里是一座教堂的关系?然后跟他聊了很久。他说他三十年前去过上海,住在外滩。他曾经是无神论者,后来convert的。我说我最喜欢的作者是罗素。他立刻说,就是那个写了“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的人?他说无神论的否定太简单了。然后拉我去后面的书架上面推荐书,还挖了好几本小书要送给我。我拿了一本Gospel of Luke(因为其它的书都是奇怪的中文书,而这本看起来是一本普通的书。从英国回来的那天,在去机场的地铁上,我看到有人拿着和这本一样的小册子(在祷告?))。

从圆教堂出来之后,我向剑桥的中心走去。国王学院门口贴着今天不开放的牌子。

走在Trinity Street上,越走越激动。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第一次知道股沟地图,我就把地图拉到剑桥,看了一眼三一学院的位置。当时还没有街景,但是有卫星图。我记得就看了一眼卫星图,什么也看不出:)而如今,I’m physically here!

IMG_2956

 

三一学院其实当天是开放的。此时正是中午,我准备逛一圈再说。走到河边就被开船的帅哥抓住。其实我也是想坐船的,但是我喜欢在一个地方用自己的脚走过了以后,再把自己交给什么活动。我的犹豫被看成了砍价,最后以12胖成交。其实可以还价到10胖的,但是我不好意思还价。约好一点钟在此集合。而我如愿先自己闲逛。那天天气也不错,虽然地上是不久前下雨的湿润,但是是晴天。

下图就是出了牛顿、达尔文、Charles Babbage(和Ada Lovelace一起,是设想计算机的先驱)、Francis Bacon、拜伦、丁尼生、维特根斯坦、麦克斯韦、波尔、卢瑟福(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前面这三人)等等无数人的三一学院。还有定义了我的罗素。想到这些我几乎觉得自己的存在很害羞,所以没有敢立刻上前研究怎么进去参观。

IMG_2957

我绕着国王学院和三一学院的这个block走了一圈,差不多时候回到了上船的地点。一个卷发的小哥带我们坐很窄的一条船。我和一个三人小组的姑娘们中落单的那个挤在船头。姑娘们说的不是英语。

早就听说剑河上划船的帅哥都很幽默。大概我期待太高,我没觉得特别有趣。基本上就是一些普通的笑话。但是能从河上看这些学院,天气又那么好,还是很好的经历。就是在船上坐了四十分钟到后来有点冷。

这是街上的模型地图,告诉你哪个是哪个。拍下来是因为觉得像冰与火之歌电视剧的片头。

IMG_2976

剑河上的大白鹅:

IMG_2984

这就是剑桥标准照:国王学院教堂。也是去剑桥最值得参观的地方。可惜我去的那天国王学院不开门。和三一学院一样,国王学院也是最大的学院。我记得图灵就是国王学院的。

IMG_2992

 

下船后,我去了菲兹威廉博物馆。其实这个博物馆好像不是剑桥主题,而是展示了很多文物和画。看得我其实挺晕的。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有点晕,而且天色已经不早(英国冬天天黑得真早啊)。再去学院参观感觉会看不清。而且一部分的我还觉得跑去人家学校里参观真的有点变态(我知道这些学院的重大意义就是它们值得参观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不可置信地放弃了参观三一学院内部。有点遗憾,但并不是很后悔。

又走回火车站,搭火车回伦敦。这种没有定时的火车票真的很方便。回去的路上明显人比来的时候多。不能一个人占一排位子了。旁边的帅哥坐下后就拿出电脑,一直在回邮件。从King’s Cross下车后,我找了一下找到了传说中的9又3/4站台商店。我在里面转了很久很久。虽然很喜欢各种纪念品,但是我买纪念品的原则是不能光是摆设,要有实用性(写下这句后,我感觉柜子里的funko在抖动)。而HP的围巾帽子笔记本都好贵好贵。我犹豫下没有买东西,而是坐车回宾馆了。

12/19 – 西敏寺&大英博物馆

来了英国也好几天了,居然一直没玩市中心。这一天的上午将近中午的时候,YG的火车会到达,那么上午我先去逛逛市中心吧。所以我早起,来到了议会大厦地区,终于看见了大本钟。

IMG_3021

这里有好几个景点。我没有看见议会大厦的参观入口在哪里。而是走到了Westminster Abbey门口,看见一个牌子写着八点开放,还有几分钟就到了,而且开放比较早,我可以看完再去见朋友。结果人家其实是八点半开放,八点只是开始排队。所以我就排在了第一个。。。票价非常贵,要20胖。但是值!进去后可以拿一个音频导览,以自己需要的速度参观。这一点非常好。因为昨天在剑桥圆教堂看视频选了中文有点后悔,这次我坚持要了英文的。打开一听,解说是Jeremy Irons,顿时觉得赚到了。他念完欢迎之后,说了一句:God bless you。他是教徒吗?

这里的看点是,这里是历代国王女王加冕和埋葬的地方。另外还埋葬了很多名人,也有一些是迁过来的墓,也有一些只是一块纪念碑。从门口进去,地上就是很多墓碑,一不小心就踩在了达尔文的墓碑上。解说里说门口的通道上还有牛顿的墓碑。我来回走了两遍没看到牛顿的墓碑。在有达尔文的墓碑的这条通道尽头,是Beatrice & Sydney Webb夫妻的墓碑。这是英国之行最大的惊讶。他们俩,是Fabian重要成员。罗素年轻的时候接触社会主义,和Fabian很熟悉。甚至他们会住在一起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Beatrice对罗素的记录,她敏锐有洞见,又很诚实简洁。来英国我很想看看和罗素有关的东西,我查过,罗素死后是按照他的意愿火化了,骨灰撒在了威尔士乡间。火化大概就意味着没有墓。我也没有看到有什么故居之类的纪念馆可以参观。

教堂大厅的一边,是世界大战战士的集体墓碑。还有丘吉尔的墓。中间是摆满座椅的教堂。穿过这个大厅,是两边阶梯状成排的座位,是古代教士们念经的地方。再过去一个大厅,就是国王女王加冕的地方了。加冕的椅子是一个非常plain的木椅子。解说里说是从苏格兰搬来的,后来再也没有换过。然后跟着解说听了很多历史上的皇室贵族的事情,看了各种各样古老的墓,不过都没印象了。

再过去还有文艺名人的墓和纪念碑。现在还记得的有莎士比亚、亨德尔、简奥斯汀、Laurance Olivier等等。

我觉得西敏寺的内部是不能摄影的,反正我没拍照。在后院里忍不住拍了一张:

IMG_3029

 

从西敏寺出来后,坐了传说中的24路市中心观光公交线路,到了Leicester Square附近。大英博物馆也在附近,走走也就十分钟的路,对我来说真心不算什么。所以我决定先去拿好晚上二刷TFA的电影票,以免到时候信用卡不认又要很赶。结果!我买错电影票了!Leicester是伦敦郊区,而这里是Leicester Square。(大概和梅陇&梅龙镇类似道理吧)那里的女孩说,it happens all the time,建议我打电话去退票。我的首要任务是再买一张电影票,不能YG来了却没电影看。几番询问和犹豫后,在旁边的Empire电影院买了第二天早上的票。和在上海网购电影票不一样,这边似乎没有覆盖所有电影院的网站。我在网上看到Odeon是很大的网上购票网站,就以为它覆盖了所有的电影院,实际上它只覆盖它旗下的电影院。

买完电影票,我打电话去Odeon退票。打进去等待的时候听到的:there is an awakening in the Force, many Jedi are getting their tickets, please wait之类的录音:)退票很顺利。但由于汇率波动,我收到的退款比我付出去的钱少了一美元。(对于电影院来说他们没有多收我钱,所以谁赚了这一美元呢?)

然后我羞愧无比地去大英博物馆,见到了YG。她和我记忆中的有点不一样,不过当年的记忆也不清楚了。我历史知识很有限,参观博物馆也不知道在看什么。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星战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我们都刚看了第一遍,有无数想要讨论的话题)很明显我们是来不及仔细参观的。所以我们根据地图上的“不可错过的展品”在参观。到最后勉强把所有的不可错过的展品都看完了,虽然很多看不出所以然来。

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的巨大的古希腊的,厄,好像是墓碑。感慨当年怎么运送这么巨大的物件的。

IMG_3036

博物馆关门把我们赶出来了。我们一路走一路说星战,来到了一个饭店坐下来继续聊星战。TFA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我身边还有这么大一个星战迷:)我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能聊星战的朋友呢。甚至星战论坛上交到的朋友,都更能聊LOTR和DW。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12/20 TFA#2, National Gallery

第二天一早跑去Empire看了TFA。看完后边上的店还在卖早饭,所以吃到了传说中的英式早餐。据说这家是又贵又量少,不过人家在市中心啊。

IMG_3049

 

吃完早饭我们打算去看National Gallery,一路上还是聊星战、星战、星战。。。国家美术馆位于Trafalgar广场。下面是广场上的Yoda大师:

IMG_3052

美术馆里也是很多很多可以看的东西,历史知识不好的人就是过来到此一游的。

IMG_3053

美术馆应该也是不能照相的,但是人很多也管不过来。下面是梵高的角落,显然是个人气非常高的角落。我以为会看到Vincent and the Doctor里面的场景,但没有。

IMG_3054

 

从美术馆出来,离YG的火车还有很长的时间。我们走了很多很多路,从美术馆走到了议会大厦,再坐了几站地铁到了伦敦塔和塔桥。拍了一些游客必须拍的照片,比如这张议会大厦+大本钟(背光啊不好看)。

IMG_3067

 

为了准备这次旅行摸索了股沟地图。作为股沟脑残粉我也要抱怨,我觉得股沟地图在自定义路线、标记等等方面做得体验太差了。感觉”My Maps”是个和地图产品有点隔离的产品。(我弄了好久才明白,要到my maps上面去才能编辑和标记自己想要标记的地点。而且my maps里都不能在标记点之间查路线。)

map

 

天黑得早,都没有心思玩。但我们聊得很开心,就一直走走走走走。顺道去了Red Lion Square,我读到里面有罗素的bust。结果那就是个街心花园啊!而且晚上关门的进不去。绕着小花园走了一圈,啥也看不见。我这样傻的游客是不是很少见的,还拖累YG跟我暴走,人家又不是罗素的粉。

最终到了King’s Cross & St. Pancrass。后者是个现代化的车站,貌似有国际火车(岛国也可以有国际火车?应该是Calais到Dover之间有隧道。中学的时候读毕尔布赖森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里,他年轻时就是从Calais到Dover第一次到英国的(他应该是坐船,不记得了。。。

St. Pancrass车站里有好几架钢琴。其中一架上坐着一个男生一直在弹。弹得那么expressive。希望有朝一日我也有能力这样表达自己。

送走了YG,UK行的尾声忽然感觉很近很近,还有好多好多想看的地方啊!不禁觉得很伤心。这个情况下,我冲进9又3/4,买了一件Hogwarts的连帽衫。

12/21 Highgate Cemetery, V&A, shopping

这是在英国玩的最后一天。人总是高估“一天”可以做的事情。我早早地就出发了,今天又要去一个比较郊区的地方——Highgate Cemetery,在伦敦的西北部(而我住在南部比较偏远的地方)。赶在早高峰进入地铁(发生了交通卡没钱,充钱的机器不认纸币(&本来就不认我的信用卡)的状况,原来隔壁的杂货店里就可以充)从Archway地铁站出来还没吃早饭,就在地铁站旁的小店里买了咖啡和可颂。然后,在明媚的早晨阳光下,按照地图的指引走去。

走到墓园的时候,那边还没开门。我就去了旁边的Waterlow Park。在格林威治公园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会为了纪念去世的亲人,向公园捐赠一个长椅,在长椅上写一句纪念的话。由于今天在纪念死人的mood中,我一边走一边读椅子上的话。最终,我在一张长凳上坐下来,长凳上写着:To xxx (忘记名字了) and to the London with many free public places she always loved. 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坐在冷风里,心里想着就要回去继续原来的生活,继续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不禁觉得非常的伤感。眼前的清净和台球桌面一样的草地让我非常留恋。

IMG_3100

 

差不多到点了,我走到墓园,买票(4胖)进去。Douglas Adams的墓在门口进去不远的地方,我一瞬间就走过头了。在地图标示的附近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了这座埋在很多墓碑中间的不起眼的墓:

IMG_3103

 

IMG_3107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墓碑前的小罐子里插了很多笔。所以我也拿出一支笔插在里面。我原以为是让他不缺笔写作(典型中国人思维?XD),后来朋友说,是因为H2G2里提到,一定有个星球是ball point life form的家乡。我插的是水笔,但应该也有ball point。

这里的另一个我知道的名人就是马克思。(很多都是普通人的墓,甚至有不少中国人的墓,上面刻着中文。导览图上还写了很多别的名人,但我都不认识。)

马克思的墓非常好认,走到那条路口就能远远看见。上面写着:“全世界工人联合起来”。和:“哲学家们只用各种理论解释这个世界,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世界”。你的确改变这个世界了,虽然不是你期待的方式,而是成了别的情绪和利益需要的借口和高级幌子。

IMG_3106

 

从墓园回来,我决定去A推荐的V&A博物馆。我感觉这个博物馆是比较偏艺术的,收集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和反应艺术的文物。甚至有不少现代艺术品。一些日本的现代艺术很美。有个展区在展示Julia Magaret Cameron的摄影。她的一个代表作就是我们常见的达尔文的标准照。她甚至是Virginia Woolf的亲戚(她侄女是Woolf的母亲)。比较仔细地看了这个展览。出来后觉得头晕。这几天其实都没睡好,时差的关系。我就去了就餐区(人山人海)买了茶和甜点。喝了滚烫的热茶,还不够恢复。我决定放弃看博物馆。本来很想去的隔壁的自然博物馆也就这样放弃了。(我一定要再来的!)

外面下起了雨。看地图发现我可以去买给同事带的东西。之前在英国的同事推荐了Harrold’s,说是即使不买东西,进去看看也很值得,是很老的建筑。我走到了Harrold’s,也是人山人海。说实话在伦敦几天几乎没有遇到过那么多人的情况。我想这里应该有Jo Malone的,但是一进店就热&人多&珠宝闪闪发光搞得我头痛恶心,所以我走了几步立刻从另一个门出来了。结果碰巧看到了卖水晶的那个牌子的店,进店买了同事看好的款式。询问了一下退税的事情,拿了单子走人。其实税只有30人民币,店员一定觉得这个人很烦。

出来后冒着蒙蒙细雨穿过Hyde Park。市中心有那么大片大草地真是美好。公园里有很多松鼠和大鸟。公园中心是个游乐场。穿过Hyde Park,竟然到了Bond Street,所以这里还是购物区,所以还是人山人海啊啊啊!好在这里有个HMV,我进去买了60胖的星战纪念品。然后在对面的迪斯尼商店看了一圈星战纪念品。又在斜对面的Thornton’s买了另一个同事指定的巧克力。

本来想去什么书店逛逛,结果越走越晕&找不到厕所。所以我带着不甘心&遗憾早早回宾馆了。

在宾馆边上的饭店里吃了沙拉和汽水。第二天也吃了两顿沙拉。三顿沙拉下去,回来的路上完全不头晕。在机场的书店横竖买了两本畅销书&一本杂志。

我好喜欢一个人旅行。下次会带爸妈出去看看的。但是第一次去英国,我需要一次这么personal路线。感谢TFA给我这么一个借口,也给我机会更深地认识一个如此聪明率性的朋友。

 

 

bookmark_border伦敦剑桥行-总体

因为每个去到的景点(远远没有去到我想去的所有地方!)我貌似都有不少话要说,今天先写几句总体的。

首先以后要出国旅游(特别是去伦敦——我肯定会再来的!)的话,要记住2个tip:

1. 要记得把信用卡换成新的带有sim卡的。虽然我的磁条信用卡普遍可以接受,但感觉是上世纪的东西了,不少人看到它不会刷。重要的是,希思罗机场的地铁站自助买牡蛎卡的机器不接受没有sim卡的(不过接受现金,我就去旁边的机器取了一点现金)。兑换电影票的地方也不支持我的信用卡,结果我的一刷TFA这么有意义的电影票是一张手写的!后来在King’s Cross的火车站兑换火车票的时候,那个机器认了我的信用卡,感动到了。。。

2. 记得把人民币放在备用的钱包里放在一边,这样在异国消费的时候不会抓出一把人民币出来。

我喜欢伦敦的地方:

地铁虽然狭窄人多,但很有秩序。(在国内,有一种谦让就是吃亏的感觉,很不健康。)

地铁里人很多很多很多,但是大家都走路很快!我是个健步如飞的人。只要我不在犹豫怎么走,我就会速度极快。上海地铁给我最烦的感受就是好多人会很缓慢地走路,甚至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这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也阻碍别人啊。没想到在伦敦,我的速度只是平均水平。所以伦敦那复杂狭窄的地铁通道从来不堵塞。

都说英国人的食物是黑暗料理,也适合我这个讨厌讲究吃的人。只要不饿肚子我就不想去想吃的。在伦敦的时候有很多那种可以买一个三明治或沙拉,点一杯茶的店。太方便又健康了。最后一天连吃了三顿沙拉,神清气爽,过后坐飞机完全不晕。(飞机的去程我吐了六个小时。)

伦敦每天聚集着很多的游客,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摸不着头脑,比如我不会刷卡(特别是我的信用卡没有SIM),走路有时候会停下来认路等等。但是只要你开口,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如果你不开口,路人也只会匆匆路过。这点真是太好了,因为我很多时候不需要帮助,只要自己摸索一下就行,这是一个社恐friendly的地方。

服务人员都很nice。我好几次做了很傻的事情,但服务人员都非常友好礼貌。最感动的是我二刷TFA的电影票竟然买错了电影院,买到了郊区的!然后打他们公司的电话,很爽快给我退票。很难想象在格瓦拉买错电影票会被退,我记得上面“不退不换”的警告是很明显的。

在King’s Cross坐火车去剑桥,拿到票吓了一跳,票上没有车次没有站台没有时间,原来我买的来回都是open时间的。去剑桥的路上完全没有检票,回来的时候刷了一下票进站。

读哈利波特的时候,说9.75站台在9站台和10站台之间的柱子里,我想象是沿着火车的方向柱子隔开的两个空间是9站台和10站台,从而觉得很不对。在英国坐火车和地铁终于让我明白platform的意思。伦敦的地铁非常复杂,线路比上海多。同一条线的来去不在一个站台上。又一次我走错了,把那个站里所有其它的站台都走了一遍。我觉得站台的指示不太清楚,需要仔细留意。上海的地铁指示稍微好一些,不过我印象中香港的最清楚最方便。

还有非常感动的是可以无阻碍上Google。这一点感动得不行了。有Google什么不怕了啊。

伦敦的物价高,主要是地铁收费高。我稍微计算了一下:

伦敦的平均工资是£26,500/year,也就是£2,208/month,也就是£100/day。
伦敦的最低工资是£6.31/hour,也就是£1,110/month,也就是£50/day。(来源同上,股沟第一条记录,不高兴细究,文章貌似是2015年初总结2014年的。)

那么在伦敦坐地铁,单程£5(高峰时段,五区到一区),占最低工资日薪10%,平均工资日薪5%。
但是如果你住在三区(就像我的酒店,而且算是比较偏远吧?),要到一区的市中心上班,那么单程票是£3.3,占最低工资日薪7%,平均工资日薪3%。

吃个三明治大概£3,平均工资日薪的3%;
喝杯茶或咖啡大概£3,平均工资日薪的3%;
看戏(以《悲惨世界》为例),票价£50到£100,平均工资日薪的50%到£100%;
看电影3D IMAX,我买的星战票价约£20,平均工资日薪的20%(非IMAX的票价£10)
在一般的酒店住一晚起码要£80,平均工资日薪的80%
吃一顿略好的(比如意面+饮料+甜点,或者同事带我吃的汉堡+薯条+小酒),大概要£15一人,平均工资日薪15%

在上海,平均工资算¥6,000/月,也就是272元/天(这里说是7,214元(14年3月统计13年的);而这里援引Shanghai Daily说是5,891元/月,根据2014年第四季度招聘广告统计,打完草稿后又想起来用中文搜索一下,发现中文线索都是5k多,但不高兴改了,多算一些好了)
最低工资算¥1,400/月,也就是63元/天(百度百科,但是内容非常复杂我一眼看不到结果,这个数字是2014年北京的,欢迎拍砖)

坐地铁单程4元,占最低工资日薪的6%,平均工资日薪的1.5%;

吃个三明治7元(全佳的,比英国路边店里的小不少,不得不说吃全佳三明治是吃不饱的,而在伦敦吃的几次三明治我都吃不完),占平均工资的2.6%;
喝杯茶或者咖啡30元(星巴克),占平均工资日薪的11%(咖啡喝茶的净价格真心不比伦敦便宜);
看戏我就毛估估,80元到1500元,占平均工资日薪的29%到551%;
看电影3D IMAX大概80元到200元(刚才上格瓦拉一看,竟然一个大片都没有了,火星救援这么快就下了?我按照记忆估价?),占平均工资日薪的29%到74%;
在一般也不要太差的酒店住一晚估价¥250,占平均工资日薪的92%;
吃一顿略好的,我觉得100元一人就不便宜了,占平均工资日薪的37%

反正就是上海的物价除了地铁便宜外,其它都不比伦敦便宜,拿着上海的工资去伦敦玩,会觉得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