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刚读完速写感想!

在没有看前言,和后面的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的情况下,先速写一下我的感受。

以前一直不能理解1984为何能算是科幻小说——那气氛那么严肃、那内容那么沉重,太容易让我想到我周围的现实,所以很难想像是科幻小说。不过Brave New World像科幻我就比较能理解了。这两本书相比之下,1984偏向于政治,而BNW偏向于……哲学。我粗略地关心了一下,George Orwell之所以写得那么偏向于政治,其实是因为他的经历和布尔什维克有关系。那么,如果赫胥黎有哲学背景我不会觉得奇怪。小说的最后,是一段John和Controller之间的对话,那对话完全就是在探讨哲学。后来在维基上读到,连罗素当年也觉得这本书是受了自己的影响……(很期待研究一下罗素对这本书的看法啊啊)

其实我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见解,但是非常想提前宣泄一下。因为这本书最后的主题,就是我一直以来体会最深的一件事,那就是:要幸福,不能靠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求。要靠一定的effort,甚至要靠痛苦。痛苦越深,才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我说这样的话,不是因为我赞成禁欲什么的,没有必要去追求刻意的痛苦。

故事的靠后的部分,三个主要人物和controller畅谈一番,主要谈论了科学、艺术和宗教。科学和艺术部分,和我的世界观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我也会那样选择,但是那种认识,是一样的。)宗教方面,我还需要细想一下。作者的意图隐藏在他的人物背后,有点看不清楚。但是如果赫胥黎是信基督教的,我也不会觉得太吃惊。John最后的隐居,和自我惩罚,折射着基督教的影子,而且我完全能感受他背后的动机。……仔细想一下,啊不,我感觉作者是不信教的。

他们在讨论各种选择的时候,的确是用着罗素的哲学:道德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如果你相信一个人做某件事是degrading的,那是因为你相信他degrading from的那件事是好的。而你完全也可以采用另一套体系,这些标准的选取采用,是完全random的。而之所以我们会认为某些事情是不好的,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受这样的观点影响了,现实中那些丝丝入扣的言传身教,和小说里的睡梦condition,其实是一样的。

我喜欢这样的哲学,因为它带来一种open mind。而我忽然发现,这其实就是那些出色的科幻小说的哲学:open mind地接受一种完全新奇的假设。(为什么我喜欢科幻和我喜欢的哲学也能套在一起?)

另外,小说中的人名也很值得玩味。(我希望在BNW Revisited中作者能够出面解读一下……)Bernard Marx,显然让人想到马克思;Lenina让人想到列宁;小说中的Ford,是不是在暗喻发明了mass production的那位福特;而Ford有时候又被说成Freud,那应该是指弗洛伊德……其他人物的名字选取也非常奇特,让我感觉似乎也有指代。

bookmark_border2010年阅读

今年自己生活比较动乱。下面列表里读完的有18本(去年是25本也没多很多)。科幻小说6本(两个是h2g2);Jane Austen 6本;non-fiction 4本;还有两本不知如何分类的小说。

1月:
The God Delusion – Richard Dawkins

2月:
Changing Planes – Ursula Le Guin(重读英文的)
And Another Thing – Eoin Colfer

3月:
香水 – 帕·聚斯金德

4月:
The Writer’s Tale – Russell T. Davies

5月:
海伯利安 – 丹·西蒙斯
Pride and Prejudice – Jane Austen
听了一遍Stephen Fry读的H2G2第一本

6月:
Power – Bertrand Russell(没读完TT)

7月:
管风琴手记 – 马慧元(没读完TT)
Salmon of Doubt – Douglas Adams(没读完TT)
渴望生活 – 欧文·斯通
Left Hand of Darkness – Ursula Le Guin(放弃,读中文先orz)
索拉里斯星 –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8月:
Music Theory for Dummies
Northanger Abbey – Jane Austen

9月:
Mansfield Park – Jane Austen
管理沟通指南 – 玛丽·亨特
Sense and Sensibility – Jane Austen

10月:
Persuasion – Jane Austen
Hitchhicker’s Guid to the Galaxy – Dauglas Adams(重读)

11月:
东京塔 – 利利·弗兰克
Emma – Jane Austen

现在的日子是一周一周地过的,我不敢对明年的阅读提什么要求……要学会在忙碌中挤时间就是了……

bookmark_borderCemetery Junction

今天看到豆瓣上的一个活动,就想截这部电影的图上传。但是我发现有好多喜欢+感动的时刻,于是就做成一篇博客吧。

Throw you heart in front of you and run ahead to catch it.

她看见他请她妈妈跳舞

I wish we took the holiday after all.

跳舞的Bruce

Oh, it was 1964. The last time your father said thank you for a cup of tea.

Don’t know why we ran so hard. There’s another train in an hour. 🙂

bookmark_border2010娱乐盘点

今年上半年,我记录看片的excel文件损坏。我回顾了的IMDb投票记录(还好这个列表默认按照投票时间排序,而毫无疑问今年看的第一部是DW的谢幕篇End of Time),和我自己的看片Log,(以后就记录在那里吧)。以下从今年新看过的电影里选出(今年看的电影比较少。。。):

最佳电影/剧集:
Cemetery Junction

今年看的电影中,无疑这部Cemetery Junction最贴近我的内心。
候选:
Doctor Who: Vincent and the Doctor
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Alice (2009)
Doctor Who: The End of Time

最佳女演员:
Kate Hudson – Almost Famous
导演说她是free spirit……
候选:
Carey Mulligan – An Education
Kate Winslet – Revolutionary Road
Felicity Jones – Cemetery Junction, Northanger Abbey

最佳男演员:Matt Smith – Doctor Who
候选:
Colin Morgan – Merlin
Leonardo DiCaprio – Revolutionary Road
Ben Whishaw – Brideshead Revisited

Sexiest Woman: Carey Mulligan – An Education, Northanger Abbey
候选:
Kate Hudson – Almost Famous
Karen Gillian – Doctor Who
Rachel Hurd-Wood – Perfume, Dorian Gray
Emma Watson –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Talulah Riley – The Boat that Rocked
Hayley Atwell – Brideshead Revisited
Chloe Moretz – Kick-Ass

Sexiest Man: Mika

选这张照片,因为你看那眼神!
候选:
Matt Bellamy
Matt Smith – Doctor Who
Tom Hughes – Cemetery Junction
Ben Whishaw – Brideshead Revisited, Bright Star, Perfume
Colin Morgan – Merlin
Eoin Macken – Merlin (Gwaine)
J. J. Field – Northanger Abbey
Rupert Penry-Jones – Persuasion
Aaron Johnson – Kick-Ass
Benedict Cumberbatch – Sherlock

bookmark_border27

我对自己是不是聪明有很深刻的怀疑。我不想承认自己不聪明,所以总是在寻找相反的证据。但是我也不能忽略我不聪明的论据。看看我父母就知道,我应该不是很聪明。小时候我算术成绩非常差。任何那种看谁聪明先回答的事情都轮不上我。

作为不是很聪明的人,我觉得(并且希望不是因为我这样希望才这样觉得)人聪明与否不仅和天生的智力有关,更和后天的习惯有关。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可以顾及到很多方面,也许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是可以知道得更多。而没有全局观的人,则可以保持humble。相反,很多聪明的人,喜欢停留在他们熟悉的领域里,maintain他们聪明的声誉,反而不利于他们。

以前要我承认自己不聪明,并且得到上述结论,是很难的。我觉得现在的转变的原因是,我对自己越来越接受了,所以不需要依靠别人来说我聪明。

=====
一个公司的实质,其实只是使一大堆人一起来做一件事。什么领导决策啊、项目流程啊、管理方法啊,都是围绕着“一大堆人一起来做一件事”的。我们从小被学校教育要认真听话,造成了现在无法透过公司的规定、同事的眼光、上级的旨意来明白本质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总是只有商业、经济利益才能驱使一大堆人做一件事呢?商业在如今的社会的力量真是太强了。

bookmark_border耳机的一些唠叨

一直以为自己不会鉴别音质,在买我的PX100之前,在网上读到评论说它的音质好我都没有在意。我的耳朵好像不适应大多数耳塞式耳机,选择买PX100是因为看中它可折叠的设计。买来后我也没有好好用,经常任它的线胡乱卷着。前一个星期天接口处的线忽然断了!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我过了1.5个没有PX100的星期。起先,我想用我的iPod原装耳机替代。原装耳机的形状非常不适合我的耳朵,不管我怎么塞它都很容易掉下来。而且我惊奇地发现,经过PX100的熏陶,我对音质居然有了要求,明显觉得原装耳机对某些音色的表现力很不够。

可是森海塞尔在上海没有维修点。纠结了一星期,我还是决定让做电工的老爸给焊一下。(之前觉得在保修期内,最好还是请专业修耳机的人来修,我也不知自己焊线会不会对音质有影响。所以就没有交给老爸。)今天爸爸回家来,不仅带着修好的耳机,还带着他同事的一副巨大的魔声Beats Studio耳机(注:我没有搞清楚这幅耳机是不是正版的)。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强大的耳机,迫不及待地戴起来试听。这耳机一罩在耳朵上,就几乎听不见外面的声音了,音乐响起来之后就可以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我天天戴着PX100走在喧嚣的大街上的时候,有时候几乎完全听不见耳机内的声音)不过我还是发现,这幅强大的耳机音质没有我小巧的PX100好。虽然它隔绝了外部的声音,但是在安静环境下还是PX100的效果更真实。我开始有点理解网上对于PX100的评论,说它的低音效果好了。

PX100第一代目前已经停产了,当时我买的价格是260(黑色,白色的要贵一些),而现在的PX100第二代似乎很贵,新蛋上白色的要580。

虽然现在上班不能听音乐了,但是终于可以把Mika亲切的声音、巴赫的钢琴曲、巴赫的声乐曲、各种准备听的巴赫、各种电影音乐、各种流行音乐,和各种audio book带在身边了!

bookmark_border又好看又深刻,而且让人总是挂念着的书

http://i.mtime.com/huaxiren/blog/5185995/index-1.html

对我来说,符合这个标准的书也许少过十本,也许多过。让我一边想一边答,答到哪里算哪里,先想起来的排在前面:

1. 银河系漫游指南 – DNA
2. 征服幸福 – 罗素
是伴随我整个十几岁时期的书,如果现在的我有什么优点,那很可能是因为这本书。
3. The Writer’s Tale – RTD
(重用一下我以前说的一句话)RTD这个死胖子,我恨不得把他的心挖出来贴在我怀里……
4. The Salmon of Doubt – DNA
虽然只是我最近正在读的书,但是这本书字字句句都是珍宝,已经可以是我最爱的书了。
5. Rite of Passage – Alexei Panshin
这是我最近几年读过的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了。写得很流畅,读起来很入迷,内容非常贴近我的内心。
6. 我的精神家园 – WXB
回顾我到目前为止的心路历程,当中可以看到很多转折。但是最重大的一个肯定是围绕着《我的精神家园》的。
7. 变化的位面 – Ursula Le Guin
9. In Praise of Idleness – 罗素
这本书是近两年对我世界观影响最大的书了
10. Alice in Wonderland – Lewis Carroll

下面的一些书,各自都有它们伟大的地方,但相对来说没有上面列的一些书切中我心中的某个点。

11. 悲惨世界
一部伟大的小说,很动情地洞悉了社会,也是宽容、人性的赞歌
12. Jane Austen
13. J. R. R. Tolkien和C. S. Lewis
英式风格的奇幻一直扎根在我心里
14. Arthur C. Clarke
15. Rebecca – Daphne du Maurier
16. Bill Bryson
看过几本他的游记,印象非常的深刻。手边有几本他的书一直想看下去呢(也就是说还没有看|||)。

bookmark_border妈妈

读东京塔这本书,后半部分不得不完全和我上半年妈妈重病的事情交叉在一起。我一直没有写那件事,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是写出来的文字都很普通,不够表达。这本书里,写到妈妈生重病,自己的世界好像天塌下来一样的感觉,作者说,这种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虽然会同情,但是无法想象它真的发生的时候的感觉。读到这里,我想,我和很多读者不一样,我感到过的。

今年6月24日周四晚上,我在房间里,忽然听到了爸爸的嚎叫,冲出去一看,才发现妈妈倒在地上已经无知觉了。当时的很多细节我历历在目,但是如果要描述我觉得很不忍心。当天妈妈回家的时候精神还很好,没有生病的前兆。当时我的脑筋、常识、思维全都停止了。过了几分钟我才想起来要打120。120的资源也不是很丰富,大概过了二十分钟才来。这二十分钟妈妈连呼吸都有困难。我不知应该做什么,好像喃喃地说了妈妈你要坚持一会儿,救护车马上就来了的话语,但是我想妈妈应该听不到这些话,这些话更多是在安慰我和爸爸。

救护车来了之后,送去了同仁医院,我以为就可以得到救治了。可是拍了CT之后医生说,这个病有生命危险,需要转华山医院。再一次打120,来的是同一辆车,同一批救护人员。刚才还充满希望感谢他们,和他们道别,现在立即又见面,双方都脸色阴沉。华山医院的资源也不够用,虽然我们说了病情,医生应该也懂得它的危险,但是医生不肯接纳我们。当时我们没有任何思路,心乱如麻,只能任人摆布,医生说我们可以到附近的小医院里呆一晚上,第二天再来找他们(说的口气好像就是第二天来找他们就可以医治了,其实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只是想摆脱我们)。

来到了解放军455医院(好像是这个数字),当晚的值班医生见我们只是想借用一下场地(又不是不付钱= =),就说了很多尖刻的话。我连愤怒都没有力气了。想起我自己的工作,如果是负责一片数据的话,半夜里出错也会被叫起来处理。可是这人命关天的医生,却没有一个可以医治妈妈的医生值班。要愤怒的话之后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愤怒的,但是妈妈生病期间,我感到的更多的还是害怕。

那天晚上是我第一个第二天早上没有立即睡觉的通宵。妈妈身上安了仪器,被监视着,我们心情安静了一些,但是一点睡意也没有。当时我还天真地盼望着早上能到华山医院去得到救治。如果当时告诉我即使第二天的天明,也不会带来希望,那我肯定真的接受不了的。

第二天凌晨我打电话给我的两个银行卡的银行,因为在之前的慌乱中我弄丢了钱包。等到六点多的时候我打电话给老板请假。然后打电话给大阿姨。我的大阿姨曾经在一家比较大的医院做过,现在还有认识的人。我不知我想告诉她什么。她自己身体也不好,还要带现在年纪还很小的女儿。电话接通后我先问了他们有没有吃饭,妹妹有没有去上学的事情。然后尽量平静地告诉她,妈妈生病很严重,现在在xxx医院。从阿姨的声音听起来,她立刻就哭了。她急忙保证说她立即就来。

从同病房的一个家属那里得知,这时我们需要调动所有的资源用来得到医治。我决心打电话给妈妈的单位。后来证明,妈妈最后得到医治,还是多亏了妈妈单位的领导。阿姨动用她的关系,让我们进入了华东医院的急诊室。不过不论我和阿姨如何请求,负责的医生永远说,病房没有床位。妈妈的领导(某种级别的干部吧)来了之后,才忽然有了床位的。之后我们问同病房的病人,的确妈妈的床位是早上刚刚空出来的。(房间里还有一个加床,妈妈住了一阵之后才被占用)

就算到了病房,也还不能立即救治。当天是周五,正好大多数脑外科医生都去某地开大会了。妈妈的病需要的检查、医治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生,还需要一些操作仪器的人,那些人,包括主治这种严重的病的医生,周六周日都要休息。我们只能看着妈妈的病痛和危险中,无能为力。

妈妈的病,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方面在出血过程中,会带来很严重的头痛。另一方面,它的死亡率为50%。即使医治痊愈后,也只有不到20%的人完全没有后遗症。对于我妈妈来说,想要健康几乎是不可能了。如今她仍然不能接受这件事。她仍然在辛苦地付出,觉得我上班累,一定要自己包揽家务。她还有很多认识上的不够的地方,不像《东京塔》里的妈妈,我妈妈会做出一些孩子气的事情,比如有时候会说,自己不能健康还不如死了好,还会拿自己的病来给我施加压力,逼我相亲什么的。毕竟我父母是在思想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的,她的朋友,也都是思想匮乏的那代人,不像《东京塔》里的老妈,有各种各样的朋友,也能从儿子的正直和幸福得到欣慰。我如今最悲哀的事情是,妈妈永远不会真正理解我热爱的事情,不会真正感到我能感到的快乐和幸福。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用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她。

《东京塔》里的妈妈,最后和病魔搏斗,消耗了所有的力气。但是她最后的时刻,是安详的。她理解自己的儿子,可以说她是满足而去了。我希望我妈妈最终也能这样。我现在还有时间努力。

读这本书的时候,远在还没有读到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就已经流泪过了。这本书的确是一颗强力催泪弹。但是读这样的书的时候,我感到情绪太被控制,经常非常想逃离。其实它和我的理想中的人生观是有一点不符合的。读到书的最后,妈妈最后一次住院,觉得自己可能出不来了的时候,我一边在伤感,一边在强烈向往着电影《大鱼》里快要去世的父亲。

这本书里有写到妈妈喜欢的一首诗:

只要你在那里

只要你在那里
那里就会拥有光明
只要你在那里
大家的内心就会享受安宁
但愿
我也能成为你

–相田光男

读到这里我非常感动。虽然对这本书的情感有想逃离的感觉,但是我还是在想,我要做《东京塔》里的儿子(好的一面),以后要做《大鱼》里的父亲。我要让大家都知道,我爱过,快乐过,即使是在意外中死去,也不会觉得太可惜。当然在有生命的时候,还是能生机勃勃地活着,给这个世界,给周围的人,尽力带去一片美好。

bookmark_borderFanboys

我感觉科幻粉丝已经俨然是全球娱乐和流行文化的一股强有力的力量了。致敬别的影片在各种电影里很常见,不过拿到了科幻粉丝手里,什么subtle的花絮、致敬、关联,都会被拿出来讨论。RTD曾经说过,做科幻剧的作者的好处是,科幻粉丝喜欢研究幕后人员,不像一般的娱乐业,粉丝通常只记得演员。

我对这种现象其实还是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的。比如说TBBT里的reference,就让我有点觉得是在为了ref而ref,从而给我一种“利用科幻粉丝的忠诚”的感觉。说实话,这部Fanboys,一开始我是expect会有这种成分在里面。

不过这部电影最终,还是让我感到了编导真正的粉丝情结。我觉得这部电影最美好的地方,是几个朋友之间的感情。在IMDb的花絮栏中,我读到制片方韦恩斯坦公司本来想完全去掉Linus这个角色的病情。这个电影最终是作者和制片方妥协的结果,病情情节被删减了很多,这一点我在看片的时候就有感到这条故事线有点弱。真不知道韦恩斯坦兄弟是怎么想的。

然后呢,编剧其实可以做的更好的。我觉得情节、台词什么的有时候有点脑残。比如说他们闯进了老卢的办公室之后被警卫发现,Linus拿起一个千年隼模型当“人质”,所有人都倒抽一口气。这时警卫顺手拿起一只Yoda模型说,你不放下千年隼我就摔了Yoda。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情节,可是脑残的编剧脑残地把这个情节重复好多次,让Eric摔Jedi训练球,让那个女孩威胁要烧了Ewok玩偶,好没必要的重复啊。

还有一个不喜欢的情节是,老卢决定放过这些闯进他地盘的人,并且看在他们是忠实粉丝的份上,还同意给Linus一个人提前看The Phantom Menance。这个情节显得老卢太不大方了= =。电影中一年后终于等到了Episode I上映,粉丝搭帐篷连夜排队观看,正说明了一个道理,这电影是要和同好一起看的!

当然,Fanboys是一部摆明了要致敬星战的电影,而且致敬得非常厚颜无耻,这本身就已经足够好看了。各路明星的客串,也已经足够让忠诚的粉丝过足了瘾。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会在这部电影里看到那么多熟悉的人。(豆瓣相册有一些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