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简化下来是这样的:有一个 join 的逻辑,历史上一直要用到一个日期的字段。这个的来历是,marketing 的人用一个系统(系统A)决定给哪些用户发优惠券,这个信息会被传到发优惠券的系统里(系统B),有个程序会把一段字符串写在B里一个表的一个字段里,这个字符串包括一段日期,是我们用来 match 两个系统的字段之一。至于为什么用时间字段,而不是搞一个ID字段,可能是十年来没人有空重构这块。现在 marketing 的人请开发做了一个新的系统,那么这个程序也需要存那个字段到 B 系统里。这个系统 deploy 到产品环境后,他们发了几个优惠券测试。从这几条测试数据来看,A系统里有 M,N 两个时间字段,B系统里存的那个时间解析出来一看,有一条和 M 一致,其余的和 M,N 都不一致。这个时间字段对我们来说还有一层意义,就是是这批优惠券发放的时间。可能每个客户收到的时间略有不同 (N),但是对 marketing 的人来说,他们就是这个点发的优惠券(时间 M)。而这两个字段的命名意味着 N 不是一批次的时间。当我们问对方开发的时候,我们问的是,run date (批次时间)是哪个?他说是 M。
概括一下:我们需要搞清楚 1: 系统 A 的 M 还是 N 字段和系统 B 里挖出来的时间字段匹配;2: 这一批次的时间是 M 还是 N。
乍一看有好多理由支持 M 是 run date 而且也可以用来关联:
对方开发说了是 M
测试数据里有一条是 M 能匹配,其余的记录里 M 和 N 都不符合 (所以 M 比 N 好)
从命名来看 M 是批次的日期时间,而 N 是个体的时间戳
接着我观察了两天产品环境的真实数据。观察结果是符合 M 是 run date,也是用来关联的字段。这里有一个疑点是,产品环境的数据里 M 的时间部分都是 00:00:00。但我没有觉得这里有问题,因为系统 B 里用来匹配的字段也都是 00:00:00 为时间的,就这样过了两天,除了几条测试数据以外,所有记录都符合 M 是 run date 也是匹配 B 的字段。
好了,工作狂是怎么说服我我可能错了的呢?第一她说她知道发优惠券一天只能发一个。“那么可以一天给一个用户发多个优惠券吗?”我问道,但是她没有很肯定地回答我(我也不能怪她,因为这种业务的问题其实应该 PM 来搞清楚)。但我觉得她的假设可能是对的,因为我之前在哪里看到 marketing 的人在 target 给哪些用户发优惠券的时候,为了对比组能真实反映优惠券的效果,会回避被别的 marketing campaign target 到的用户。这一点的推论是,B 系统里的那个时间永远是只有日期,时间部分永远是 00:00:00。用这个角度来看,本来看起来 “测试数据里只有一条是 M = B里的时间字段,其余的都 M 和 N 都不匹配 B 里的数据” 从另一个角度看变成了 “所有记录(包括测试数据)都符合 N 的 date 部分 和 B 里的字段相等”。似乎 N 是我们要的字段更有可能。前面的三条变成了:
最近的想法是,本来过于相信 “all tasks in one place”,所以对什么都不满。曾经把工作的东西都放在 Todoist 里,一方面很麻烦,一方面我的 stats 看起来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工作,没有意义。Notion 很好用,事实上也可以用来管理 todo,就是肯定没有专门的 todo app 好。所以应该用多个工具。比如工作的 to do 和项目 tracking,我就写在一个 md 文档里,只存在公司电脑上。存的方式比较像 Bullet Journal,但是是电子版的。每天吧昨天的 copy 一份,在上面增删改。
当年读王小波的文章里提到文革的事情的时候,总觉得还好那个时代过去了。为了惩罚我的这种侥幸心理,现在一转眼居然感觉又要回到那个时代了。今天看到一个人说 ta 工作的书店接到通知,必须把 xi 的书放在显要位置(原帖当然已经被删了,我只能 paraphrase)。下面有一个人回复说,厕纸来源。这一条回复下面有几个回复,因为现在网上讲话都很隐晦,我脑子也比较愚钝,没有太明白各个发言的人的意思,就获得了一个有点紧张的感觉。忽然想起了王小波的《电影,韭菜,旧报纸》里的这段。看来,我们离那个时代差不远了。幸好王小波早逝了。
我觉得电影的剧情改编非常失败。上述好看的地方很多都改掉了,替换的情节都非常差。对战场的危险的描绘远不及书里的描写。书里有很多现成可以用的内容啊!比如不同的战地记者对待危险的态度,就可以有非常好的台词(“You survive one day, you start again tomorrow and you just ignore the law of averages!”)。书里有围绕着记者的情节很好懂,比如他下飞机后需要开车去联合国驻扎点,路途上的危险。电影里没有这些,一开始主要是主角 Michael Henderson 和他的摄影师在当地向导和司机的帮助下到处拍摄新闻。孤儿院里领养的事情也非常失望。他偶然承诺了女孩有朝一日会见到英国的,他被调回去的时候女孩很失落,就在那个时刻,周围有他的 crew 和别的孩子,他跟她说要带她走。后面的挣扎也几乎没有,解救孩子的组织就出现了。他去找孩子妈妈的过程也很不真实。
最近一个想法是,所有的学习,有很大一部分在做的事情是把名词和物体/事件/概念/现象/规律等联系起来。The Meaning of Liff 的前言里 DNA 半开玩笑说,因为 “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门忘记要干什么了” 这件事没有一个名称,所以大家都以为这件事只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自己比一般人蠢。我觉得其实各种不同领域的学习的一部分,都是给 “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门忘记要干什么了” 起名字、记住名字,以便在深入讨论中可以结构清晰、意义明确。当然,怎样起名字、对需要谈论的对象进行分类和关联,也是学问。
—分界线—
我的脑子是不是有点活过来了?
—PS—
另外一个不相关的想法:有时候英文的文章里会夹杂几个法语,而很多专业书里英文里会夹杂拉丁语。我忽然觉得这和我们有时候夹杂几个英语是类似的。(我不是暗示这里有条鄙视链:))就是有些概念,我们想要把它和平常的东西区分开来。你说 mens rea 感觉就和 guilty mind 不一样。这样可以中立地讨论问题。英文里夹杂法语的时候则是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概念就是法语里有的,用它就能表达了,发明一个本土的词则比较麻烦。(当然我的概括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当我在英文里读到法语词的时候我一般都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也一般懒得搞清楚。😂)在我夹杂英文的时候这两种理由都有。当然,我夹杂英文根本没有这么正式,经常就是犯懒,想到什么写什么。
Elise 和 Karl 的关系,则是经典的 polar opposite to friends 的类型,但剧里没有太过强调,一切都是就事论事,以破案为重。实际上 Karl 的随性和 Elise 的高能都发挥了作用。两大主角是异性,但完全只有友情和互相欣赏,这里做得非常到位,一点点暗示都没有,即使 Karl 的设定是花心渣男,他妻子得知合作的侦探是个年轻美女后提醒他不要越界、他儿子对 Elise 有点 crush 后说他嫉妒,但是都是很真实很正常的反应。这些写进剧本、演出来后真的给人感觉男女主角完全没有浪漫关系的嫌疑。然而看完剧后感受最深的还是男女主之间的关系,你感觉到的是,他们完全是尊重和欣赏对方的能力和人品。
剧本里的那个记者,是比较负面的形象。大众对恐怖主义者的看法,有时候有点希望有人能 shake up the system。记者利用这种心理,glorify 里反派。这一点也写得很好。这个剧是2013年的,这种感觉最后越来越真,2016年实体化在了川普身上。剧中让儿子持这种观点,感觉也是安排得很好。作为父亲你怎么说服儿子呢?
我喜欢 Karl 和 Laura 的 interracial 的婚姻。和很厉害的女主是女人一样,这里对此也只字不提。你不要跟我说这是政治正确。这部剧正好有我最近的两个演员 crush,SD 和 James Frain。他们两个演员本身都结了 interracial 的婚,而且他们两个年纪都不小了,感觉婚姻很长久,小孩都老大了。所以 interracial 婚姻是现实中会遇见的,没必要提。演 Laura 的是 Angel Coulby,就是感觉和 SD 的年龄差距有点大。不过她真的是我心目中的人生赢家了,和我最喜欢的演员的前三位都有合作。
但是可能因为以前的电视剧每周在电视上播放,而不是现在我们对着电脑仔细琢磨,这部剧粗糙的地方也是非常水。Angel 这部剧的问题是,人物设定建了拆拆了建,结果人物的 arc 都被抹得很淡。Wesley 在隔壁剧里出场的时候是搞笑角色,后来编剧给他尝试了智慧、nerd、黑暗等等风格,Alexis Denisof 太厉害了全都能演。我本来不太喜欢 Wesley,看完第五季现在对他只有喜欢了。Gunn 的 arc 也是一直很不确定。这一季他的设定是非常 smart 的律师。因为得到这个能力的过程太轻松了,我只感觉他的设定是被推倒重来了。Fred,Lorne 和 Harmony 基本上是 one note 的角色。其实蛮可惜的。为了让 Fred 有变化,居然只能杀了她让她换一个身份回来。Cordelia 角色 arc 可能永远会是 Joss 被人诟病的把柄。她和 Angel 谈恋爱感觉是莫名其妙的,她的离开也是。而 Connor 在上一季里也越来越莫名其妙,这一季他出现了两次,我蛮喜欢他的重新设定的(see?和 Connor 相关的情节是 literally 重新设定了)。我觉得 Connor 真的蛮帅的,所以本来对他就可以迁就很多,而这里我很喜欢第五季的 Connor。只有 Angel 本人的主题是确定的。Angel 的主题是持续战斗,所以不需要很大的 arc 改变。而这个主题也是深得我心的。是我对成年的感受。第五季有2/3的集数我都很不满意。哦还有,我真的很烦 Andrew。隔壁剧的次要角色里,我就很喜欢 Jonathan。而 Andrew……厄!(and don’t get me started on Spike’s arc…)
Angel 这部剧的编剧里有几位特别喜欢探究 Angel 为什么战斗。主要是我喜欢的 Tim Minear。第五季没有他,但是有一位编剧 Jeffery Bell 给我感觉和 Minear 类似。越看 Angel 就越能让我辨识出我喜欢的 Firefly 里,很大部分是 Minear 的贡献。他和 Joss 的风格还是很有差异的。我想追一下他别的作品。
第五季里好多集看得我都懒得抱怨。从著名的 puppet 那一集开始,连续出现了一个高潮。但实际上,这里的高潮主要是 Fred 的死带来的。而我其实不喜欢编剧用杀角色的手段来勾起我们的情绪。我喜欢的反而是一些细节。比如 Eve 要躲避 Marcus Hamilton。看起来是个小女子要逃离会欺负她的壮汉,而最后终于守不住了,Hamilton 抓到了 Eve 之后,做的事情是让她签字把她的职位移交给他,顺便还有她的永生。这太 Angel 了,我好喜欢。另外,一个 demon 是一个议员(虽然隔壁剧里已经用过了市长),也感觉很棒。puppet 那一集里坏人吸小孩的灵魂是因为 innocent 的灵魂在地狱黑市很值钱。这些都是非常棒的 Angel 的设定。这部剧要是放到现在来写,这些荒诞设定更加密集一些,该会超级经典吧!这部剧里我喜欢的地方喜欢得很深。
下面是分集记录。虽然有很多喜欢的地方,但是没有一集是完美的。我最喜欢的可能是最后一集,主要是那个结尾我没想到。但是实际上最后一集的 set up 其实蛮仓促的。我有点纠结一方面没觉得那个齿轮组织有多厉害,另一方面又有点佩服一个最终 finale 没有过多的 delusion of grandeur,是不是特别厉害啊!
A5-1 “Conviction”
W: Joss Whedon
D: Joss Whedon
R: 8/10
Set up一整季的感觉。有些细节感觉很convenient。比如上一季最后我很抓狂的“W&H到底想要干嘛“的问题。再比如Gunn角色的转变。提到了Cordy(还算有良心)。但是台词非常有趣所以看的时候可以忽略。开头有个长镜头花哨得连我都注意到了。
正好是仲秋节这一天看的这一集狼人。Nina。。给我感觉,坦白地说,有male gaze的感觉(她实在太好看了)。吃狼人的安排让我走神想到“中国人什么都吃”,把Nina端上来的时候我又想到以前有新闻说女模特身体当餐具的,这种夸张超现实的剧里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就不是夸张?这一集的感情线我也跟不上。好像说了Angel和队友的关系,但就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一下;Spike在干嘛,他到底说真痛苦还是装出来的,Fred有多上当,我都拿不准,更不知道如何反应。而Angel和Nina的bound,也很in your face。这时我忽然想到,什么时候开始,Angel这部剧不再是关于普通人的痛苦和持续斗争,而是关于这群人的特殊性了呢?想到这里我再去减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