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读《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读这本书我有很多感想。不过由于我对这个领域(社会、经济、现代历史)所知太少,所以这一遍读肯定有好多没有领悟到地方。不知不觉,“想要理解这个世界”这个愿望,在我心里已经积累了很久很久了。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基本就是个萝卜,自己的坑之外的世界,能知道得很少。当然,我们可以读历史来知道自己眼前的世界之外的东西,但是对于左右着我们实际生活的当今世界,要去怎样理解,这真是个很不容易的话题。作为一个没有社会学素养的人,怎么看待各种实际问题?我们会受有目的地宣传影响(商业广告、政治宣传)。我一直觉得我对如今世界的理解是非常欠缺的。我不知道除了我和我认识到极少数人之外的人都是怎么想的,都在做什么,想要什么;我看不懂为何商业在现在的世界里有这么大的力量,金融业不产出什么价值,却能获益丰厚,在我眼里似乎是个天大的不公平……等等等等,我对当今世界有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书是以学者的角度来分析当今世界。它提到的一些专有名词“新左派”啦,“新资本主义”啦,我都一知半解。像读有很多很多生词的外文书一样,没法一个一个查明。在这样勉强的条件下,读了这本书我还是觉得很受益。

有两个细节印象最深:1. 现在的商业、经济金融里的一些用词,都是从军事用法借鉴来的。“战略”、“投资战役”。包括现在的企业管理,有些也是从军事上借鉴来的。于是,这些计算得失、想办法高效办事的高明办法,都是军事背景啊!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2. 作者在前言里提到,如今的世界,因为国际化、信息化的缘故,对人的要求是:a) 自如应对各种短期关系(因为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情况变少了)b) 不断更新转移到新技术领域 c) 不倚赖经验,敢于忘掉过去。这些要求其实是对人的某些方面是有伤害的,但是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无奈地接受。我读到这里感觉是顿悟了。我一下子看清了自己在这条路的位置:我在摸索,想要找出世界需要怎样的人。所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开眼界了啊!

有空要重新温习一遍。对于作者的其它书,我也有兴趣了。

bookmark_borderFinding Serenity

最近SFX的一个读者投票,选出了SF/F中最受欢迎的角色。第一名是Malcolm Reynolds。作为一个将近十年前在小银幕上面播了一季被砍的小剧,它压倒长期受欢迎的Doctor Who而获得第一,实在是非常感慨。于是想到把SFX采访Nathan Fillion的问题拿来做个问卷(必要的地方篡改一下问题……)。(这个偷问卷偷得……)

SFX:你(Mal Reynolds)赢得了最受欢迎SF/F Icon!
A:是啊,太好了!

SFX:过了这么多年,Mal Reynolds仍然这么受欢迎,你觉得怎样?
A:能够压倒现在正在热播的剧,这绝不是偶然的。(心里小声想:这就是经典……但又不想把“经典”这样俗套的帽子压在Firefly上。)

SFX:你觉得粉丝喜欢Mal哪一点?为何大家会喜欢他?
A:作为粉丝我想说,Mal代表了我的精神支柱!他是个永远不会被打倒的英雄,经历过最可怕的事情,却永远能站起来。对于中国的粉丝来说,反对中央集权的力量可能也会得到很多支持。
然而同时,Mal这个角色又融入了很多Nathan/Joss的幽默感。他们明察秋毫,却又有heart of gold。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达到的幽默感。

SFX:他会把坏人一脚踢到飞机引擎里,这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是他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却为他欢呼。
A:前面说过了,Heart of Gold。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Doctor这么做我肯定不会欢呼。两者level不一样。

SFX:Mal和你有多像?(这本来是采访Nathan的……
A:Mal是一个很多层次的人。他的intensity应该是和我本身比较像的一部分。现在可以说我变得有点像他了吧……最根本的,他是一个有强大内在力量的人。无论是他轻松的一面还是严肃的一面,都有内在力量的支持。

SFX:Malcolm击败第二名the Doctor,你对此怎么感觉?
A:长久以来我一直更爱Doctor。不过我也一直怀疑如果Firefly是一部仍然live的剧,同时水准基本没有下降的话,也许我喜欢Firefly会多于Doctor Who。Anyway,要我在这两者之间选择非常难。

SFX:粉丝们一直吵着要Firefly回来,你对此厌倦吗?
A:没有。(很奇怪它为何没有回来过= =不过随着时间越久它越不可能回来吧)
[这里Nathan Fillion的回答是:I’m not tired of it yet. I wonder when that will happen? Maybe 15, 25 years from now?]

SFX:如果没有被砍的话,你觉得Mal现在会在做什么?
A:和Inara吵架?

SFX:作为Browncoat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A:看到很多人和我一样喜爱Firefly。如果一个人说,我也喜欢星战,我基本上不能单凭这句话确定这个人是怎样的。但是如果谁说,我超爱Firefly,我会觉得很会心。

SFX:最后跟大家说一句话?
A:Keep flying, stay shiny.

bookmark_border读后感: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

偶尔发现表弟在看《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34854/)我拿来翻了一下,然后决定抢来读完。

这本书的作者樋口泰行,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松下当焊接员(似乎比我们通常认为的焊接员要有技术含量一些……),随后决定去美国读MBA,回国后在松下效力不久,跳槽去了咨询公司,然后在苹果日本当销售,再之后进入了康柏,康柏被惠普收购后不久,他担任了惠普日本的总裁。这本书是他总结自己工作经历的感想而写的。描述了他的这一职业历程,以及每一阶段的感想。

他的工作感想,当然比我的彻底、深入得多。不过读来有很多想法其实和我在四年工作中学到的相似。(其实是我这个人读什么都只能读到自己想到过或者隐约想到过的东西……)现在记录一下合上书我还很有印象的几点。

突破闭塞的环境。这是最初这本书抓到我的地方。这位作者最初是技术人员,后来跨入了管理行业,现在管理着惠普这家技术公司。所以他的思路和我的很合拍。我感觉我现在就处在他所说的需要突破闭塞的环境,扩展视野的阶段。从他的经历来看,自己孜孜不倦地努力,获得了有经验的前辈的赏识和理解,所以得到了去读MBA的建议。

市场和销售高于技术。现实中遇到的人,往往是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比较高。这造成了我之前会以为技术高于市场和销售。其实在商业的环境中,要有市场和销售,技术才有意义。樋口泰行当上管理人员之后,做的重要事情就是让客户端的需求更畅通地传入内部,引导研发。

企业文化。一年前我跳槽来到了现在的公司,最初对于“企业文化”的强调我是不太放在心上的。本书的描述让我明白了,企业原本也是人推动创建起来的,这个人(比如松下的创始者松下某某),希望能够达成一些事情,那么,要把他的目标传达给所有的雇员,目标得以实现的几率才会变大。本书提到松下,和后来的惠普的企业文化中,都有一条是,承担社会责任,要为社会做贡献,保护环境等。读到的时候我心里是一阵感动。

与不同的人真诚交流。世界上的多数人可能不会帮助自己,甚至阻碍自己。这样的人,我一直奉行的观点是,一定有办法处理好的。即使没有办法处理好,也会有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但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绝不要做自己看不起的事情,要与人为善。

一个好的老板会帮助手下的员工成长。这是我对自己前任老板最大的疑惑。虽然他有把自己价值观强加给我们的专制嫌疑,但是他的出发点是把自己认为是好的部分传授给我们。我以前一直不能理解,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对待自己的员工。读本书之后我似乎有点明白了。或者与其说是明白了,不如说是被作者的热情感染了。他认为总裁的工作就是要给员工创造好好发挥和成长的机会。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发出最大的价值,公司才能最大地得益。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日式的励志气氛。文字中也能看出作者的诚恳和热情。书的最后他总结的现代人才的标准。第一:热情与干劲;第二:责任心;第三:合作精神;第四:效率感。效率感是我认为很必要而自己目前很缺乏的方面。

=======
PS: 前一阵读了《新资本主义的文化》的开头,正好讲到了如今的社会对某些类别的才能特别重视,这其实是带来一些负面作用的:)

bookmark_border关于思维方式的思考

前两天读到了《阿西莫夫:关于思维方式的思考》这篇文章[链接]。发现我很赞同他说的,其实人没有聪明与否的区别,只有多样性区别。那篇文章中,阿西莫夫否定了各种智力测试。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觉得有些人聪明,有些人愚钝的直观感受。有些人遇到不熟悉的环境和事物,能够很快领悟要点,而有些人会比较慢。作为比较慢的一员,我一直在寻找证明自己不笨的理由:) 原文中阿西莫夫指出的几点被看作是聪明的证明的理由:“第一,善于积累知识性的东西;第二,记住这些东西;第三,一经需要,迅速想起这些东西。”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只是一台计算机的特征。

最近读神书《GEB》中,读到“跳出系统”的概念,让我感到,似乎能够审视自己的行为、思维的能力,才标志了智能。不过智能,当你对它有了一些定义,然后觉得应该照着去做之后,又会失去灵性。(这是不又是一个strange loop呢:))我又想到H2G2第二本里,宇宙的统治者的描述。

这样的想法,乍看下来会很快达到虚无,但实际上是积极的。虚无的消极主义者会认为,因为任何一种标准都是有伤智慧的,所以放弃所有的标准,什么都是虚无(神马都是浮云)。与此不同,我们认为的智慧是愿意积极地投入进去,而“任何一种标准都是有伤智慧的”这样的knowledge是让我们保持humble的有力原因。

实际生活中,很多因素影响着一个人掌握情况、积累知识、调用知识……等等的能力。经常被打笨孩子标记的人,也许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比一般人多一些惊慌和放弃,造成他们越来越像自己的标签。对于聪明人也是一种累赘,需要maintain聪明的名誉,或者觉得聪明了不用谦虚……

所以说我很喜欢有点愚笨的自己。

我也深深知道,自己看任何书,经常只能看见自己(当时)在想的问题。也许我误解了阿西莫夫的重点。

所以最后我又想起罗素回答“什么是智慧”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智慧的首要因素是sense of propor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