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昨天去上图借书。在等书被送下来的时候,我看了那里的天平社区摄影展。社区本来就有非常美的环境和很有韵味的老建筑,照片很好看。但是,比照片更美的是每张照片下面的标签的字迹。

我当时就震惊了。如果真的能从一个人的字迹来辨认人,那么我忽然看见了我初中/高中的地理老师何美珑。当年我对他有过很长时间的crush(我初中和高中在同一个校园里)。他温和的举止给人好印象,但远不及他惊艳的字迹给人一种非常有才华的感觉。

现在想来,对他本人,我似乎没有任何了解。我几乎没有跟他单独谈话过(我从来不是那种追着老师提问的学生)。但我几乎可以肯定他当年对我应该是有印象的。有一次被他冷不丁课堂上喊起来问道“分水岭”是什么,我完全不记得课本上是怎么说的了,就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了一下,当时我有点焦虑但又觉得何老师很理解甚至比较赞赏这样。我还记得高三毕业前,何老师问了我填了什么志愿,我当时第一志愿是复旦微电子。老师听了后有点担心我的分数不够。

我一直很喜欢地理,不是因为暗恋老师。从小我就担心淡水被用完。现在我也非常讨厌不物尽其用。(我也一直很喜欢历史,可是略一涉入,就发现历史是opinion的战场,有点讨厌。)当年地理课上有每个学生轮流讲一个topic的活动。我很用心地准备了南水北调的话题(但当年完全不知道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觉得老师也看出了我和别的同学的那种应付了事的态度不同。我讲完后他说,认真准备的同学在给大家分享的同时,自己也学到得最多。有可能这只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套话。

周末翻出了我以前的物品,希望能找到初中的时候何老师写的一个奖状(关于这个奖状,我想起了当时语文老师调侃我:“我写也不可以吗?你一定要何老师写对吧?”)。可惜没找到。刚才我股沟了很久,也很失望没有找到何老师的书法。

下面是那天在图书馆的摄影展里拍下的照片。仔细地看和回忆,我觉得似乎和记忆中何老师地字不太一样了。特别是最下面那张里的“丽”,何老师的风格应该会把左下的竖线写成这个字的支柱。可能练习这样秀丽的字体的人,都会看起来有点相似吧。

calligraphy1 calligraphy2 calligraphy3

 

这两天我想到:书法一直是非常打动我的东西。我的回忆已经记不起这和何老师有多大关系了。但我一直更喜欢比较刚劲的字。我特别喜欢柳体。

我一直的印象是,练字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大成分是落后的教育的借口——喜欢强调学生需要苦练。但我的确一直没有怀疑过积累对练字的重要性(因为现在不写字了啊)。

我在很多方面是比较偏向民族虚无主义的。但是书法一直让我觉得很敬畏。

我意识到,很久以前我一直觉得读王小波是我人生的界线。如今我又觉得2005年是我的界线。我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回忆那之前的事情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