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三部曲落幕了。所有喜爱指环王和电影的粉丝们都多多少少精分了。我多年前的一个暑假在家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了别人的Fellowship of the Ring的碟,迷上了这个系列。指环王系列对我而言最难喜爱的地方是它到后来的怀念过去的基调。因此,读原著之后,我更喜欢的是霍比特人,喜欢它略荒诞的风格。而《霍比特人》要拍电影,很早就说要拍两部,我就感到这一次还是在走epic路线,不是我的菜。说实话,Return of the King就给我一点点自我放纵的感觉。不过那时的自我放纵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受人爱戴的系列,那么出众的成就,到最后deserve一些放纵。然而再开一个系列来继续放纵,我一开始就很不看好。系列延伸成三部,更让我觉得不祥。前两部我看得都挺失望的。没想到最后一部我看着来了精神,也想跟着放纵了。
电影着重培养了观众对矮人的感情(相比之下,读原著的时候,我只感受到Thorin很有帝王派头,什么事情都有矮人小兵帮他做;而矮人们真的很爱珍宝和打造珍宝;Bombor很贪吃;Kili和Fili是小孩。但是都是以’异乡人’的态度来描写的。真的有sense的只有Bilbo。不过我读原著显然理解不够,后面会说到)。话说回来,观众对矮人有感情(主要是Thorin, Kili)了之后,电影还要拍出他们战死的场景,这个很虐心,甚至影响了我欣赏打仗场面,因为我知道他们会死的,也许就是下一刻,就算他们暂时取得上风,还是可能下一秒就挂。电影里Thorin的死,给人一种’Thorin可以不死的’的错觉。
Could-have-s:
– Legolas:我觉得如果他的戏和魔戒三部曲一样,是镇静潇洒的点缀,那样会更好,迷他的粉丝会继续want more欲罢不能。精灵的寿命很长,对一时的战争会有一种出世感会比较耐人寻味。
– 三角恋:如果Kili和Tauriel的感情戏,如果只是一点点暗示的话会更好,也更符合逻辑。
– Alfrid。不说了。其实后面都不好笑了。
– Martin Freeman:之前觉得他生来就是演Bilbo的。后来对他好感暴降。他自带的’囧光环’未免太过了。之前听他读《银河系漫游指南》有声书的时候就很失望他。
不过呢,电影还是促使我回去了一下中土世界。经过友邻的指点,我回去复习了《魔戒》的附录。电影里加出来的白道会的情节,是有原著基础的。好吧,书是先写霍比特人,而电影是先有魔戒,电影多涉及背景也是可以理解。以及我现在都决定读《宝钻》了。(话说《附录》不是故事,很多地方读起来很枯燥。我当年大概觉得宝钻也会枯燥所以没有读。)
这两天在读豆瓣上一篇科普文章(文章很长,读了很久都没有读完),说’雅利安人’的来龙去脉。(http://www.douban.com/note/205320843/)想到人种和’比较语言学’在西方那么有影响,托老自己又是语言学家,他的虚构历史中有那么多的’人种’的观点和当时的学术背景肯定是有联系的。
回到电影上来。我想起星战前传三部曲,它简单的剧情和雷人的对白,受到的批评多很多。然而我却很喜欢。因为卢卡斯没有照搬自己过去成功的路线: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而是想要展示他心目中的想象力的世界。。。而霍比特人三部曲,应该比星战前传好看很多,但走不出自己原来的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