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这两天工作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难平静

这两天工作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难平静。

过年前最后一天(我买了五点半的电影票打算早走的,我知道过年前是最后能刷R1的时候)。下午三点的时候发现来了一个High priority的ticket,是一个中国cube的ETL挂在cube process上了,是比较基本的问题。我就先开了profiler看process的错误。很快发现是process measure group P的时候报了个numeric overflow bigint的错。然后我就想办法在那个partition找哪个数据的值超长了。看了一下P的view的定义,只看到一个column是bigint,再仔细一看这个column的定义,我记起来别的cube的这个column曾经也出过一样的错。这个column的设计本来就有点奇怪,把store_key, item_key和一个measure X的值concat起来(当中有2个0间隔)再转bigint。按照我们系统目前的store_key, item_key的位数来看,measure X只要超过两位数就会overflow。然而当时PM说,这个measure只能是0到5六个值。估计是开发看了这个需求,也没想过可能需要处理超长的效果。(去年11月的时候我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把这个问题给DEV,因为这样危险的设计在我看来很可怕。在和QA确认的时候才得知还有限制0到5这回事。)

当时我急着赶电影,我就回复了一下:“这和ticket XXX是一样的问题。X数据只能是0到5。可是现在我们有42002这么大的数据。请检查一下是不是又重复load了文件。我已经关闭了这个silo的ETL。”这一句重复的文件的猜测,是因为去年我检查这个问题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就顺便检查了一下数据源的历史记录,发现了重复的文件。实际上,这一次不一定是同样的原因造成数据过大。然而我想,是个operation(他们天天看数据,天天set up文件load)都会明白,接下来就该是他们去修复数据了。

春节值班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个ticket,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没有更新。我猜是因为没人看见我说我关了ETL,所以它没有继续报错,所以没人注意到这件事。于是我把ETL又开了。(我们的产品环境就是这么混乱。)

隔了几天我又值班,发现operation看到了这个ticket,然而第一个回复是(一个脑子比较僵硬的中国男operation):“我没有看到有重复文件,所以根XXX应该不是一样的问题,请再看看为什么cube process挂。”在我之前值班的开发同学M回复说:“为了跑过去,我已经从DB里删了数据,并且把删的数据存在了table_name_bak里。”这里的table_name是我们基本的measure group A。接下来,是operation老大吩咐美国的operation把坏的数据用正确的方法unload掉。

年后上班这个ticket仍没有解决,并且变成了urgent回到我头上,而问题还是原来那一个。不过加上了最近有过attribute变动,变成如果要process,是把所有partition都要process才能过去。这个cube属于之前中国特殊数据load,为了缩短上线时间,他们把这个retailer的数据全都做了redundant load,实际客户看到的数据只有我们load的数据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full process很慢。负责monitor新数据load的operation女生不知道这些,因为是周一ETL总体很忙,她无法在数据源unload数据。于是她一个劲催我也删一下数据嘛。

我的各种本能都告诉我不该在产品环境删数据。以前我的经理是BI开发的经理,如果他在我会跟他聊几句,肯定会避免发生接下来的事情。现在我的经理是APP开发经理,他的BI经验其实不多,我就没想跟他聊(实际上他虽然看所有的urgent ticket,但也并没有明白我实际上后来犯了个错)。

事实就是,我知道这是numeric overflow;我知道>5的数据都不对(进了cube也会因为dimension没有而不显示),虽然如果是8这样的值还不会造成overflow报错;operation一直在跟我强调过年值班的开发M同学删了数据后面就process进去了。“你看他那时回复的呀!”我有一种如果我不删数据,我就没有M同学有能力的压力。(实际上,M也是有技术但没有产品sense的人,在BI的方面,经验也是比我差一截。然而他是开发我是产品技术支持,而且他是男生,男生的无知自信对技术和产品sense差一些的人来说,就等于强大,不幸的是我们公司都是这样的人。)我还有一半的思绪在想如果要对这么大的表删数据,性能会不会很可怕。

结果我就按照M说的,把measure group A的不合法数据删了。

接下来是7小时的full process。

昨天早上上班的时候,我看到晚上的process挂了。我幡然醒悟:造成overflow的数据是measure group P的。P是从A算出来的。等于我删数据并没有帮助数据process成功,反而耽误了一天的时间。

我把这一点告诉了operation的女生,她还疑问:为什么M删了以后就process成功了呢?要么是M其实删了P的数据。如果要删P数据,鉴于它的计算逻辑非常复杂,如果暴力删数据会造成什么情况我说不清。我当时是觉得M一定是删了P的数据,因为他对P的逻辑肯定没有我熟悉,所以因为无知无畏而删是有可能的。后来仔细看超级长的ticket,我才发现更合理的解释是美国的opertaion当时unload掉了错误的数据(P会在ETL中重新计算一遍),只不过新的错误数据又来了。请operation按照正常的手法unload数据才是正确的做法,是我一开始的建议,但是在催促和担心自己看起来没有男开发一样的本事,再加上没有人来管我,我做了一个错误的操作。

现在,在我的坚持下,operation终于退回去修了数据,现在cube process终于跑过去了。

这个错误并没有引起任何关注。这件事的后果只是,本来delay了7天的数据多delay了一天。我的经理没发现我做错了,operation还没有来责怪我,我估计也不会。因为在我们其他的产品支持工程师里,比我这个错厉害很多的错多了去了。我一直在配合大家工作的同时,默默尽力坚持我的标准。这个错已经不是第一个让我觉得“啊,我现在怎么标准降低这么多啊?”的事件了。

一方面没受到指责,也更说明管理的混乱。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很难原谅自己犯了一个可以避免的错误。我从一开始对问题的鉴别,和对解决问题的建议都是正确的。我们公司的管理太fucked up才造成我从这么正确的起点开始都能走到错误的操作。

bookmark_borderMay the Force of Others Be with You

之前就觉得,Rebellion时期是星战最容易被人喜欢的时期。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因为大家更喜欢正传,R1和Rebels的作者进入这个时期,都发挥得超级好。

选择说这个时期的故事,显然目的之一是因为喜欢正传而想讲更多它的故事。所以某种意义上来看,简直可以说是为了致敬而致敬。然而电影的主线剧情却非常能站住脚,也许是这个时期的故事比较容易写。就像我在Rebels S1,2那篇日志里说的一样,只需要假设帝国非常强大,主角只管勇敢反抗就好了。我很喜欢Rebels动画片,然而它的20分钟一集的限制,导致他们无法把事情讲复杂。比如他们要去infiltrate一座帝国监狱,他们就能悄悄进到门口,灭了几个白兵,就进去了(然后发现inquisitor在里面。。。)而2个多小时的电影可以讲复杂得多的故事。首先,他们要听说有个帝国飞行员叛变了;第二步,他们要先去Wobani把Jyn救出来,一起去找Saw;第三步,要逃出Jedha,继续去Eadu找Galen;未能说服反抗联盟去Scarif偷死星plan,小队决定自己去打。最后一战也有很清晰的策略:要引开暴风兵;要告诉在近轨作战的义军援军攻打shield;为了传这条消息,Bodhi和地面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打开了通信;而太空站里,也是采用了不寻常的策略:一艘小船撞向引擎被灭的歼星舰(真实展现了hammerhead这个名字的作用),导致两艘歼星舰撞击坠向shield generator。。。这一切逻辑都很清晰。仔细想套路也没有出星战的“打shield generator、打droid controller、打main reactor”三大目标,然而剧情却很坚实。

整个主线故事引人入胜。主角crew里几个人,个个性格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可爱之处。这和Rebels一样,也能让人想到Firefly。(特别是,还有Alan Tudyk这个联系。I’m a leaf on the wind.)两个小时多的电影,我们认识了这些人:rebel veteran Cassian,出场手刃一个线人就是告诉你,这部电影不是童话般的星战,而是另一种风格,我们都在脑中脑补的残酷战争环境的星战;Jyn,虽然以罪犯身份出场,不愿意合作,但某种意义上来说比Cassian要更innocent和勇敢;Bodhi,叛变的帝国飞行员,典型的看似软弱,实际上只是他们的决心更坚定所以需要更多思考的那种人;Chirrut,疯僧类型的武士,对原力信仰坚定;和他相反的Baze,显然就和他一对了。最出彩的是K2,即使换了没有表情的机器人脸,Alan Tudyk的幽默感还是能散发出来,或者说,Alan的dry humor和sarcasm太适合这个角色了。我们看着这些个性不同的人,有摩擦有火花。看着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了各自不同的目标进入这个故事,加入战斗。看着他们的冒险和牺牲。在感情被煽到不行的时候——

电影的最后简直是切入了EP4。我们看到了OT里没看到过的Darth Vader毫不费力全灭一堆义军士兵,我们看到了Tantive IV熟悉的白色走廊,我们看到了白色袍子的那个人,而她竟然转过身来了……这里可能是有点太fan service了,然而世界上的movie goer应该大部分都对EP4很熟悉。Rogue One的主线里人物全部牺牲,换来的是EP4 A New Hope。看完Rogue One已经一个星期了,然而一想到牺牲和希望这种组合,还是能引起我全情投入,热泪盈眶。

整个星战系列,我的最爱一直是EP4。我没想到我还可以更爱EP4。然而Rogue One却做到了给EP4加深层次和背景……

和这个主线相比,所有的reference都只是bonus。我觉得Rogue One应该是非星战粉很容易进入的一道门。它用一个节奏张弛有度、情节条理清晰的故事,强烈地传输了星战的那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那种纯粹和投入。

当然在新电影里看见我们熟悉的东西是一种特别激动的体验。由于目前我在看Rebels动画片,所以对Rebels的reference特别在意。我一刷的时候有几个地方看到太激动以至于都一段时间没看清/听清电影在说什么。一个地方是Jyn第一次被带到Yavin IV的时候,谈话最后,Bail Organa从阴影里走出来。另一个地方是主角们第二次回到Yavin IV,开完大会之后广播里在喊General Syndulla。后来看到有人说,镜头第三次回到Yavin IV,通讯员冲出来找Mon Mothma的时候,可以看见Chopper。每一场空战我都在满屏幕搜寻Ghost的踪迹。这个时候我们的Ghost crew在哪里呢?

可能是3D很难看清背景里的东西的关系,我看了几遍都没看清Chopper。下面是官网上给出的图

rogueone-chopper

细节彩蛋的作用应该是这样的:一眼认出会很开心;如果本来不了解,但因为主线而喜欢电影然后多了解电影和相关的,越了解多越惊叹各种联系。我对一切snob深恶痛绝,对彩蛋snob也很敏感。Rogue One的彩蛋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但是它更大的优点是它是一个好看和令人感动的故事。世界上有很多人并没有那么into星战,如果星战出了一部好电影如Rogue One,我更希望本来不感冒的人也能来分享同样的心情,而不是在他们面前得意我知道多少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给R1挑刺:

Prologue里Saw刚来救Jyn,进入正片第一个镜头是Jyn在帝国监狱里。直到后来Jyn在Yavin IV回答Cassian问话的时候我们才确定她没有在帝国监狱长大。

来到Eadu要保持低空飞行,U Wing撞击了石头之后,在驾驶座后方指挥的Bodhi向后倒了,按照惯性他应该向前倒的,但那样的话就不好看了。(这个goof是我向IMDb提交的第一个内容。看看会不会通过吧:)

在Mustafar,Vader的头盔脖子处特别显眼,好像和以前见过的不一样。

为什么Cassian没有在义军联盟会议上?他毕竟是负责这个情报项目的主管啊。

Prologue里,我们先看到妈妈带着Jyn来到山后,地上都是黑色的土。然后我们看到Jyn埋伏在草丛里,目睹了妈妈被杀。可以理解为Lyra回到家门口那边的时候,小Jyn偷偷跟过来了。然而如果Jyn当时在那么近的地方的话,death trooper没搜到她感觉很不可信。

Bodhi被触手怪折磨之后,飞行员护目镜还是好好地戴在头上。[更新:Ultimate Visual Guide里说这个眼镜是修理飞船的时候用的。]

开头Cassian和线人会面,提到叛逃帝国的飞行员和他的消息的情报的时候,线人说话声音太大了啊。(Cassian干掉他的又一理由。)

去Eadu的路上,Jyn说了Galen埋下的死星弱点,Cassian说他不能冒险把这个消息传输给Alliance,因为他们已经在帝国地盘深处。可是Cassian刚刚和Yavin IV通话过。可以理解为之前的通话措辞含蓄所以可以不用顾虑;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就在这么点时间差的时候移动到了无法和Yavin IV通话的地方。但是总觉得刚通话过立刻又说通话很冒险,太突兀了。

在Eadu,Galen他们开大会,非要在大雨中开,还要在可以被狙击手打到的地方开,真是太不要命了。U-Wing降落的地方,离开会的平台还很远,但是Jyn和Cassian都很快爬到了那边,不愧是爬梯高手,这项技能后来也很有用。而Chirrut和Baze,他们停靠的位置,一开始感觉挺远的。然而后面有Baze击倒开门走向平台的一大队白兵的镜头,Baze的武器应该不是远程狙击武器,所以他也爬到了附近?这场战斗的布局感觉有点交代不清或者太巧合了。

Rebels紧接着R1的一集Ghosts of Geonosis里,Saw出场了。这时他还没有R1里伤得那么惨。而这时已经距离R1挺近了(官网说2年),所以Jyn应该已经和Saw分离了。所以严格来说Jyn在R1里在Jedha见到Saw的时候,应该比较惊讶他变成这个样子了才对。

除了Mustafar,每个星球都有文字标识地名。感觉字体可以更加星战一点。。。(他们不是有那种类似Aurebesh的英文字体吗?)

女性角色有点少。也许是为了贴合EP4。如果是的话,我感觉没必要。

下面是一些不是挑刺的想法:

在看TCW里Onderon那几集的时候,我是被煽到了的。虽然当时对Saw这个角色没有什么感觉。R1里看到Saw准备赴死的时候,脑中忽然响起了”For Onderon!”,把自己煽了一回。TCW [截图1] [截图2]。

Mon Mothma一开始对Jyn说,要找你爸爸,然后return him to the Senate for testimony。顿时就在想Senate后来解散了。。。

在Scarif,Jyn穿了类似于TIE飞行员的服装,背上有两把剑一样的东西。可惜没看到这东西怎么用的,感觉会很酷炫。[更新:刷2D的时候看清楚了这个制服是交通指挥员的。背上两根东西是发光指挥用的。。。]

在一个podcast里听到的:Jyn的妈妈Lyra的腰带下有一块红色的布,而Chirrut的服装也有腰带一下有红色的布。会不会和信仰绝地有关。[更新:Ultimate Visual Guide里说了是有关系的。]

K2太Alan Tudyk了。好多好多台词,说得跟Wash太像了。比如“I can blend in, I’m an imperial droid, this is an imperial occupied city.”这句和“I can be tough, I’m a semi-muscular man”语气真的一模一样。

另外,好多预告片的场景都没有出现在电影里。。。

Tarkin和年轻的Leia——星战一直在提高电影制作技术的标准。而我们,是在Carrie Fisher去世后看到年轻的公主意外出场,看见希望的同时,又意外惆怅。

bookmark_borderRogue One 一刷第一印象

short answer: 太好看了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Save the Rebellion. Save the Hope.

GENERAL SYNDULLA!!!!!!!! This is either Hera or Cham. I bet it’s Hera. Because the Ghost is there as well!

这个电影让我吃饱了ref的糖,但是丝毫不腻。

K-2SO is the best droid ever.

Krennic如果是被Vader掐死的就更好了。被死星炸死也太惨了。

不要有男女主角最后一起炸死,而是都在拯救微小的希望的路上一个一个倒下了,那样更壮烈。

时间紧凑的情况下,交待了那么多个主要人物,感觉还行。Jyn的转变略略略略小突兀。Saw的极端也没交待得特别有深度。Cassian一上来就果断执行了一个动作,好像要提醒我们这是一部比较成人化的星战哦,但后来有点故意给人感觉是要和对Galen的任务做对比。Baze和Chirrut则只是被Cassian描述了一下是temple guard(不是那个temple guard)的背景。

What did it feel like to be on Alderaan?

bookmark_border写在看 Rogue One 之前

虽然我还没看Rogue One,但这篇可能还是含有剧透。所以先放个警戒线。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I REBEL!!

是的,我应该是已经被剧透了。第一次被透是豆瓣上新增的一个关注者。我去ta的页面上看是否值得回关的时候,看见了ta的 R1 短评剧透。(我迅速移开目光。)

第二次被剧透是格瓦拉APP。买完电影票之后,APP上显示了一些影院信息。在我最不提防的时候看见了这个:

r1spoiler

保持三周不被剧透,对于一个在社交网络上内容基本都是星战的人来说,看来是不可能的。被透了以后我明白了所谓的 R1 剧透,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非常传统意义的剧透。而我之前,都在担心细微的剧透,因为即使是那些,我也希望能从电影里看出来,而不是事先知道。

我想知道 Rogue One 里会不会有 Rebels 的 reference。某一款预告片中我们已经看见了一艘船起码是型号和 Ghost 一样。如果到时候可以确认是 Ghost,甚至确认 Ghost crew 幸存到了 EP4 前夜;

我想知道 Rogue One 如何 tie-in 到 OT,让我们在大荧幕上看一眼 Alderaan,或者看一眼帝国时代的 Coruscant。也许我们还可以看到皇帝解散议会;

看到一个上映前演员的采访,其中一个问题是 Rogue One 里有没有公主,回答是 this is getting dangerous。这个回答可以有各种可能性。但是公主,是义军的希望;

Catalyst 里说死星是在 Geonosis 的 obit 上造的。Rebels S2 里提到一句 Geonosis 的虫子都死了。而 Rebels S3 接下来两集的标题是 Ghosts of Geonosis。一切都指向 Rebels S3 接下来会有 Rogue One 内容(而不用担心 R1 剧透);

也许 Galen Erso 这个角色能解释为什么 EP4 里死星有弱点;

漫长的等待就要结束啦!!

另外,今天忽然发现好几年前买的 iPad 被我命名为了 R1,还拼错了。。。

apple_device

bookmark_borderargparse

读完Python官方教程modules一章之后,我以为我可以开始写script了。然而我不知道怎么给script传参数。同事写的例子里面,是拿了一个config module把参数从另一个文件里读出来。可是我想何必呢,处理命令行参数的技能总是要的,我很惊讶基本教程里没有。搜索了一下才知道,argparse是后来进入canon的module。

argparse的官方教程的时候我很糊涂。介绍了positional argment之后介绍了optional argument,然后就没了。难道positional argument对应的不是named argument吗?我搜了一会儿才发现,官方虽然把optional argument都当作named argument来操作,甚至可以加一个required=true的限制,但是在打印帮助的时候required=true的参数还是打印在了optional argument里

我们到底有没有理解错Python设计者的原意啊。。。(大概不是为在命令行调用设计的,我经验太少不知道script语言除了命令行调用还可以怎么用。Python号称可以和别的程序语言结合用很灵活的。

bookmark_borderShada

能看到新的 DNA 的文字,我想我应该激动爆了。这本里很多 DNA 语言。比如开头:

At the age of five, Skagra decided emphatically that God did not exist. This revelation tends to make most people in the universe who have it react in one of two ways – with relief or with despair. Only Skagra responded to it by thinking, Wait a second. That means there’s a situation vacant.

比如 Chirs 忽然发现自己要毕业了:

He had been a member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e generation that was going to change everything, for ever and completely.

For heaven’s sake, in a few months it was going to be the 1980s. The 1980s were clearly far in the future and they had no business turning up until he was ready.

说到 Cambridge:

Unlike the Academy on Gallifrey, this was a fresh, vibrant place of learning, the most ancient of the colleges a mere eight hundred years old.

说到纸币和 Coronation Street:

The Matriarch wore a crown, suggesting a type-B monarchy, which was presumably something to do with this important street where coronations were so regularly performed.

说到古怪的 college potter:

She loved it when he was out-eccentricked.

还有自行车(直接想到 Salmon of Doubt 里 DNA 来到中国后写的一篇文章):

In fact, thought Chris, it was very hard to ring a bicycle bell angrily. However hard you tinged it, it sounded bright and cherry.

我超爱 DNA 的非常特别的 wit。

但是读这本书我激动不起来,最多莞尔一笑。多少是因为这本书本身节奏有点慢(大概是老 DW 剧本来就是很慢;然而 DNA 会把慢的地方填满wit。)?多少是因为我现在不太喜欢 Doctor Who 了?多少是因为追不上读书会节奏我现在读书总是在想是在完成任务(然而没有读书会我大概更不会读书了;还有潜意识里觉得要追上星战新 canon 的书也给我加上了压力。)?

我喜欢 DNA 和喜欢 DW 一直是分开的,发现它们有联系很惊喜,但是老是把它们扯在一起有点厌倦。对于两次拍 Dirk Gently 电视剧我也是抗拒的。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小心眼?

DNA 的 irrelevant wit,不想去太解构它。它是个宝藏。它大概是 In Praise of Idleness 里说的那种 mind state 的结果。

bookmark_borderfeminism rant

因为还没看到 Rogue One,所以没法看新闻,没法刷汤,但心思又完全离不开星战。所以我开始把 Tosche Station Radio 的往期节目从 Rebels 开播的时候开始听。今天听到了102期 Where’s Hera ,忽然 touched a nerve。

这个 podcast 的两位主持人和不时来客串的嘉宾,经常会夹杂 feminism rant。然而这一期节目他们说完了一些新闻之后,用整一集 podcast 来抱怨当时推出的 Rebels 玩具里,没有 Hera。在和嘉宾讨论完之后,主持人 Nanci 又提到当时迪斯尼或孩之宝的市场人士说,他们推出了一些 EP7 的玩具,目标是 5 – 12 岁的男孩。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认为“星球大战”是给男孩子们看的而没在意过。听着 Nanci 讲她中学的时候是学校里的 Star Wars girl——一个稀奇的人,说着喜欢星战的女生直到有了互联网才明白自己不是怪人,我顿时心里一酸。你要说现在有互联网、作为一个喜欢星战的女生也没问题,但是我们的 marketing 还是告诉孩子(的家长)说:这些玩具是男孩子的,难道我们不需要抱怨 gender representation 的问题?Nanci 说一个朋友的儿子因为穿着 Frozen 的衣服在学校里被人嘲笑。男孩子不能喜欢 Frozen 吗?你不觉得很心酸吗?(顺便说一句,Frozen 没有 Moana 好。)

TFA 之后,我就一直觉得相关产品都是 Kylo Ren 标识不太对。这可以一部分用“星战总是反派最拉风”来解释。在 Rogue One 的红地毯上,Kathleen Kennedy 回答主持人提问“你觉得接连两部电影主角都是女性怎么样?”的时候回答说,她希望将来我们都不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了。大概可以理解为,即使 executive 在推动进步,市场部的人总是走在进步的最后头,因为需要迎合市场,也就是,遵循这个社会最慢的步伐。

让我特别心酸的是,如果我早一点开始喜欢星战,我一定会是个更好的人,或者说,我是更好的人的年数会多一点。

另外一些我超爱 Tosche Station Radio 的原因:
> 他们让我意识到 Rebels 让我想到 Firefly 我不是一个人!
> 他们不是超级 Maul 粉,也不是 Boba Fett 粉。
> 他们叫 BC “whitest guy who has to be everywhere” 哈哈哈哈说的太妙了。很好地表达了我对他的受欢迎程度厌烦(但并没有特别讨厌演员)的感觉 😀

bookmark_border芙蓉镇

既然今天登陆了博客,就顺便记一下前几天看的《芙蓉镇》吧。这是一部1986年谢晋导演的电影。因为忽然被他R1的海报帅到,我为了看姜文而去看的。我对国产电影是比较回避的。在我真的关注电影开始,就基本不看国产电影。后来破例看了一下大家都交口称赞的《霸王别姬》,被其中的超级自恋情绪恶心坏了,所以连这种口碑很好的国产电影也不看。

《芙蓉镇》是八十年代的。而《霸王别姬》是1993年的。我觉得后者已经有一种要装给外国人看的气势。可能这种风潮八十年代还没有。(我知道捧一部电影不需要踩别人,我只是描述一下我自己的联想而已。)

没想到,我超级喜欢《芙蓉镇》。从刘晓庆演的芙蓉姐的角度,看了文革时期的村庄的变迁,和对她自己生活的影响。很多方面让我想到《乱世佳人》。

让《芙蓉镇》tick的,是县里来的干部李国香。她现在荣登我最痛恨的反派榜前三名。另外两名是哈利波特里的Umbridge,和 Quills里Michael Caine演的医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用堂而皇之的语言压力歪曲事实,造成残酷的不公平。哎,想想就想哭。

李国香的遭遇也挺说明那个时代的(?)。在文革初,她也被阶级斗争了。但她pulled strings,掌权之后,和献媚讨好的猥琐男勾结。后者又是另一种人,文革后成了疯子。

虽然电影已经让人非常愤恨,但现实肯定更加残酷。电影的后半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姜文扮演的男主秦书田。。。我完全没有想到他可以这么迷人。从他对被批斗的李国香说,“你也是人。”,到后来他教胡玉音cope with life。他的超脱潇洒同时又不乏热情,真的太完美了。(所以fiction毕竟是fiction啊。。。

我们基本上是跟着胡玉音的角度经历了文革。她原先起早摸黑干活,得到了村民的喜爱,又积累了财富。然而一瞬间就可以被夺走。她经历了那么多冤情,然而电影的最后还结束在文革结束那种对未来有很好的期望的节奏上。对比当今,简直觉得羡慕。。。哎。。。

如果我对这部电影有不满的地方,那就是,文革对人的摧残电影表现得肯定不够。除了可以夺走你的劳动果实、当众羞辱你以外,那个时代还有物质匮乏(吃不饱)和精神枷锁(不能读书)。但是要求一部电影还要犀利揭示这些,特别是在它在自己的范围内已经做得那么好的情况下,未免要求太过了。

bookmark_borderCatalyst: A Rogue One Novel

看完简短说一下感受:

首先非常喜欢从Erso一家和他们接触到的各种人的角度来写克隆人战争和帝国时期的过渡。虽然Erso一家不是普通人,但是他们在Vallt星球的同事和当地军队,还是比较nobody的。之前我写过星战世界的职业种类非常少,每次都要从一个不同的农场娃/走私犯/绝地/军官等的角度写银河系,他们的角度已经看了无数遍了,要写新很难。

Galen和他妻子Lyra的职业都是新的。Galen是科学家,Lyra是探险家。一上来我很不喜欢Galen这种天才科学家stereotype。。星战就是stereotype的堆积,然而我只喜欢少年英雄sterotype。我对科学家stereotype很反感。我对Orsen Krennic则挺满意。野心勃勃的帝国军官他并不是第一个,但是他的resourcefulness和他看人玩人的技巧则很有看头。最后协助Erso一家逃跑的,是他和Tarkin的rivalry,这一点没什么新意。想到EP4里Tarkin是死星的总管,大概那个时候Krennic已经被解决了,我竟然觉得有点可惜。

Galen是坚持不参加军事项目的科学家,却促成了最大的军事项目。这里面全是Orsen对他的操纵。可以说略牵强也可以理解为Orsen特别会玩人。我对在星战中引进科学家这件事还是不太能接受。书里还鼓起勇气直面“用科学的方法来解析绝地的力量”的问题。Lyra是爱好自然的探险家,她觉得她能感知原力。(现实也是这样,我们可以把transcending的体验归功于原力,或者上帝。)她对丈夫研究Kyber crystal这件事持保留态度。

如果是在现实,我是支持用科学来解析所有mythology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和科学一起进步的智慧,否则就会有原子弹爆炸这样的事情。对了书里研制死星和现实里研制核武器的parallel太明显了。吸引科学家的是未知,然而科学家无法控制科研成果被军事化。再说回来,在星战宇宙里,我是否支持用科学来解析mythology呢?EU里绝地是有科学分支的。一部分的我想要科技发展由绝地承担,但另一部分的我又不喜欢这种以有没有原力来区分人的做法。这本书里是这样的:Galen是好人,他想研究kyber crystal。Lyra也是好人,她revere绝地和原力。最终Galen研究了很久之后得出结论说绝地他们守护Kyber crystal的力量是正确和明智的。我觉得这个写法很predictable。这是个很重要的题材我不指望在星战小说里读到让我满意的。

对了,Orsen为了吸引Galen,有一次拿了一盒Kyber Crystal来给他。从这些crystal的大小来看,它们应该都是光剑水晶。我觉得这里太creepy了。

—和R1相关:

Jyn是在克隆人战争时期出生的,她大概比Luke, Leia, Ezra他们大2岁。她爸爸叫她stardust。

书里没有R1预告片里妈妈给Jyn一个水晶的镜头。

Jyn小时候认识Saw。

书结束的时候死星的关键武器并没有完成,而Galen应该也不会再被忽悠去搞了吧?然而预告片里Galen sent a transmission to Rebellion,我一直默认是他在帝国研究所里。。

预告片里又有一次试用武器。

Tarkin出现得很多,很难想象R1里面会没有他。。。

搞一个死星就那么困难——除了要忽悠Galen,Orsen还要调度各种资源。那么第二个死星的时候。。。Orsen还在吗?或者,死星1那么快就被炸了,是不是Orsen的设计很糟糕然后被撤职了(如果他还活着的话)。

死星是Geonosis上的虫子们造的。后来呢?Rebels S2里有提到一句说虫子都死了。。。

Palpatine的副手Mas Amedda,之前都没注意到过他有性格。书里面给了他一些让人讨厌的性格,但没怎么给他mo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