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球人我见过梵高的作品的样子。但是我不懂欣赏。看了Vincent and the Doctor之后,忽然梵高的作品中我心中活了起来。他笔下金色的麦田,夕阳下蓝色和黄色相间的田野,他画的室内的灯光一圈圈的光线。他的作品和一般的那些色彩厚重、技法规整的油画是多么不同啊!是怎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创造出了它们?我那么多感触都是由Doctor Who的一个剧本引发,这个剧本并不是一个可靠的信息源。但是要不是同样的感动激发了Richard Curtis,这个剧本怎么会强烈地散发着这种感动呢?
有一种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叫做痛苦挣扎的艺术家。通常提起这样的模式,人们总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如今在我看来,人活在世界上,需要靠一些illusion才能保持“正常”。俗人相信金钱名利,或者追求享乐。也有矫情的人沉浸在矫情中。凡人都多多少少按照不同比例地沾有这些。他们也享受着小小的幸福和快乐,感受着无奈和痛苦。但是,真正敏感、正直的心灵不能容忍这些。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体会到最美好的美。因此幸福和痛苦是相连的。正如Curtis的剧本里写的:每个生命都是a pile of good things and a pile of bad things,积极的方面不会减轻痛苦,然而反过来,真正的美好也不会因为痛苦和黑暗而degrade。
人多多少少都具有那种敏感和正直的艺术家气质。世界上也有很多艺术家。但有时候艺术家会沉迷于表现痛苦,这其实也是一条弯路。
我理解中让我感动不已的梵高,是最诚实地在美好和痛苦之间挣扎的一个人物。生机勃勃的光彩,和绝望的黑暗,一直存在于他的画作和经历中。
我去读了Irving Stone写的梵高传,主要因为1)我希望了解一下梵高的生平;2)这本书的原名Lust For Life让我觉得很贴切。我对这本小说有两点严重的不满。
一个是我看不出小说形式的价值何在。小说本是一种艺术手段,但是这本书为了靠近史实也就无法发挥。但要通过这本小说去了解真实的梵高,又让人不放心。这位作者看起来是一位谦虚、传统的人,他的经历看起来挺顺当,他的妻子是一位编辑,他们一直合作,关系和睦。作者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对挣扎,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写入了小说,我觉得对梵高是一种降级。
另一个不满的地方是,我前文所述的那种挣扎和美好,作者并没有写出来。的确作者写了很多痛苦,也写了梵高受激发天天发奋作画,但是我看起来总觉得是隔靴搔痒。比如说,梵高在比利时见识了艰苦的矿工。一开始梵高希望用基督教给他们带去慰籍,他也把自己的钱和物品分享给矿工,自己几乎和矿工同样艰苦。但是宗教的力量显然敌不过经济利益。最好梵高的教职也被解除了。这其实是一个disillusion的过程,对于年轻的梵高来说一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一开始他看到艰苦的矿工很不忍心,投入大量心血要帮助他们。可是后来他还是住在那些人中间,就能忍受自己的不作为了吗?我觉得作者这里的处理太简陋了,特别是在他很煽情地写了梵高如何帮助矿工之后……再一个例子是梵高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精神病状况。梵高作画的巅峰期是他开始患精神病的时期。这里如果能仅仅摆出一些真实的事件,再加上各种医学解释就好了。这是梵高最神秘的地方,看着作者impose上去的对话、心理描写等等,我觉得有点不妥。
但是这位作者显然是受了梵高的激发。他为了写这本书作了很多功课,拜访了健在的认识梵高本人的人,重访了梵高去过的地方,阅读了他的信件。作者的出发点很好,努力也很诚恳。
当然,我也只是把自己的理解impose上去。我相信这位了不起的人物真实的挣扎和最深的美好体验,是我无法想象的,也肯定比我的复杂许多。但是,这本书似乎连我的体验都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