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球人我见过梵高的作品的样子。但是我不懂欣赏。看了Vincent and the Doctor之后,忽然梵高的作品中我心中活了起来。他笔下金色的麦田,夕阳下蓝色和黄色相间的田野,他画的室内的灯光一圈圈的光线。他的作品和一般的那些色彩厚重、技法规整的油画是多么不同啊!是怎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创造出了它们?我那么多感触都是由Doctor Who的一个剧本引发,这个剧本并不是一个可靠的信息源。但是要不是同样的感动激发了Richard Curtis,这个剧本怎么会强烈地散发着这种感动呢?
有一种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叫做痛苦挣扎的艺术家。通常提起这样的模式,人们总是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如今在我看来,人活在世界上,需要靠一些illusion才能保持“正常”。俗人相信金钱名利,或者追求享乐。也有矫情的人沉浸在矫情中。凡人都多多少少按照不同比例地沾有这些。他们也享受着小小的幸福和快乐,感受着无奈和痛苦。但是,真正敏感、正直的心灵不能容忍这些。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体会到最美好的美。因此幸福和痛苦是相连的。正如Curtis的剧本里写的:每个生命都是a pile of good things and a pile of bad things,积极的方面不会减轻痛苦,然而反过来,真正的美好也不会因为痛苦和黑暗而degrade。
人多多少少都具有那种敏感和正直的艺术家气质。世界上也有很多艺术家。但有时候艺术家会沉迷于表现痛苦,这其实也是一条弯路。
我理解中让我感动不已的梵高,是最诚实地在美好和痛苦之间挣扎的一个人物。生机勃勃的光彩,和绝望的黑暗,一直存在于他的画作和经历中。
我去读了Irving Stone写的梵高传,主要因为1)我希望了解一下梵高的生平;2)这本书的原名Lust For Life让我觉得很贴切。我对这本小说有两点严重的不满。
一个是我看不出小说形式的价值何在。小说本是一种艺术手段,但是这本书为了靠近史实也就无法发挥。但要通过这本小说去了解真实的梵高,又让人不放心。这位作者看起来是一位谦虚、传统的人,他的经历看起来挺顺当,他的妻子是一位编辑,他们一直合作,关系和睦。作者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对挣扎,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写入了小说,我觉得对梵高是一种降级。
另一个不满的地方是,我前文所述的那种挣扎和美好,作者并没有写出来。的确作者写了很多痛苦,也写了梵高受激发天天发奋作画,但是我看起来总觉得是隔靴搔痒。比如说,梵高在比利时见识了艰苦的矿工。一开始梵高希望用基督教给他们带去慰籍,他也把自己的钱和物品分享给矿工,自己几乎和矿工同样艰苦。但是宗教的力量显然敌不过经济利益。最好梵高的教职也被解除了。这其实是一个disillusion的过程,对于年轻的梵高来说一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一开始他看到艰苦的矿工很不忍心,投入大量心血要帮助他们。可是后来他还是住在那些人中间,就能忍受自己的不作为了吗?我觉得作者这里的处理太简陋了,特别是在他很煽情地写了梵高如何帮助矿工之后……再一个例子是梵高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精神病状况。梵高作画的巅峰期是他开始患精神病的时期。这里如果能仅仅摆出一些真实的事件,再加上各种医学解释就好了。这是梵高最神秘的地方,看着作者impose上去的对话、心理描写等等,我觉得有点不妥。
但是这位作者显然是受了梵高的激发。他为了写这本书作了很多功课,拜访了健在的认识梵高本人的人,重访了梵高去过的地方,阅读了他的信件。作者的出发点很好,努力也很诚恳。
当然,我也只是把自己的理解impose上去。我相信这位了不起的人物真实的挣扎和最深的美好体验,是我无法想象的,也肯定比我的复杂许多。但是,这本书似乎连我的体验都达不到。
看这本传记还不如看那集《Doctor Who》,这就是结论吧?
啊……作为不负责任的人最不喜欢下结论|||我不知别人读会不会体验到我没有发现的地方|||
不过我认为,DW是抓了精神不注重史实,而这本书起码可以了解他的大致生平=v=
传记作者本来就不是自传,要求别太高。
好的艺术品不需要去懂得欣赏,只要能带给观者感动。我不信在你完全不了解凡高前,没有被他的画感动过。
姐姐你快去看世博,荷兰馆里有一根梵高的头发~~
也许只是传记的角度不同吧。
我也是看了这集dw,才开始有点领悟到梵高作品的美,尤其是躺地上望着星空流成油画的时候,以前不理解的那种画法才真正触动了我。
kate阿姨听过《vincent》没?我只听过原版和王若琳唱的版本,都非常好听,歌词也很美。
撇开绝望,我们可以欣赏梵高体验生命的方式,和他留给我们的欣赏这世界的一种视角。
我突然想起来,林夕也写过一首说梵高的歌叫《画意》
“百病贫困仍然无悔
未曾卖过仍旧画画
只是为了呈现世间光明
来叫开心可散发
无视血色苍白
忘掉过得萧煞
色彩鲜暖全是自发”
“看一个人的命或者悲惨
他到临终仍肯画
仍然贡献世间
看他看长夜星空
那种灿烂显得世间太苍白”
看,林夕的词还是很贴合DW那集的精神的
Vincent有好几个版本的
如果对Josh有兴趣可以听听他的版本,我觉得不错
我觉得可看的传记作者通常身份有几种:自传(虽然可能会有些矫饰,但自己写自己还是比较真实的),和被立传者有很大精神共鸣的人(这是最关键的,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的一生,而不是仅仅像考证一般地去描述事件,如罗素写米开朗琪罗),和立传者共同生活且亲密无间的人(如波伏娃写萨特),当然,有些好玩的类似小八卦的传记还得咱们平凡人才写的出……最烦一板一眼的老爷子死心眼学者写那些牛X人的传记了……
@@哇忽然好多评论!
@薰:可能是我带着许多对感动的期待进去看然后失望了吧=v=这本书看起来还是很经典的。小说题材的历史/传记貌似是这位作者发明的~Amazon上的rating也很高~不过我好像比较赞同上面最差的一篇评论,觉得这小说不够overwhelming……^^b
另外你也知道我很迟钝的。可能我也没有仔细看过他的画~
@Shane:我想拔一根头发放在它旁边……不对……下面的地板上吧
@CE:我听到过那首歌也~但不知是谁唱的~恩我去找找歌词……
是的是的,这集DW里痛苦地自杀一直埋伏在前头,却强调了美好的一面,好让人感动><
@折雨:哇林夕写的词也好美!而且就是我要说的意思!!你看梵高激发了那么多人><
这是谁唱的啊?我想听听~
然后,我想起一开始看这一集的时候一点也不喜欢orz
@虫子:啊我喜欢Josh Groban,我去找来听!
@别处:嘿嘿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这位作者其实也不是那种姿态很高的学者。我只是觉得他对痛苦和美好的体验不够深刻,写不到火候~
你说什么罗素写米开朗基罗?罗素有些过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这本书的作者Irving Stone倒好像写过米开朗基罗……不确定哦,好像看到过说,他写了好几个艺术家的说~
《画意》是王菀之的第一张专辑里的歌,词曲唱都很好
http://www.xiami.com/song/148104
“我理解中让我感动不已的梵高,是最诚实地在美好和痛苦之间挣扎的一个人物。生机勃勃的光彩,和绝望的黑暗,一直存在于他的画作和经历中。”
看了这篇想起以前喜欢洛尔迦……同时有生之甜蜜和死之黑暗的作品才最fascinating吧:)
……那个,我笔误……罗曼罗兰……>_<
其实,我最喜欢的读的是书信……不过,通常得等到死后……
哦哦……这个人写过贝多芬传好像很有名~
啊……理解~
我很想读读梵高的书信~
这边有很全的书信和画,我准备看看^^
http://www.vggallery.com/
啊……这首歌唱出来就觉得好像有点刻意呢^^(我很挑剔别理我|||)
哈哈,我自我欣赏重读自己写的文,好喜欢你引用的这句orz
啊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位,google了一下是诗人啊^^你好像读很多诗呢,真厉害^^
啊……这首歌唱出来就觉得好像有点刻意呢^^(我很挑剔别理我|||
————————————————
恩!因为除了我挑出来的那几句以外,还有很多世俗的成分。
一大堆钱不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