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工信部张峰:企业和用户正常跨境上网不受影响

财经网:

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80130/4401359.shtml

1月27日发布的《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的通知》将于3月31日正式实施。工信部张峰回答说:“这个《通知》主要的规范对象是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也没有国际通信业务经营资质的企业和个人,是指的这样一个群体来讲的,同时又租用了国际专线或者VPN违规开展跨境业务经营活动,主要是对这些进行规范。”

更多请见上面财经网原文。

另外,外交部发言人也回答了相关VPN的问题(or没有回答)。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55392

(原文内有外交部transcription链接。)

bookmark_border上海最后一家季风书园关闭

1月30日上海最后一家季风书园上图店关门。下面链接报导文章里有列一些fact:上图拒绝续约提供场地;店经理走遍上海租不到一家商铺,租金不是主要问题;去年印的纪念册印了200本后印刷商要撤回;最后一天忽然断电。然后再下面是推特链接的一张照片,照片来自豆瓣上的季风书店员工。

http://supchina.com/2018/01/31/goodbye-to-jifeng-patrons-gather-one-last-time-at-iconic-shanghai-bookstore/

https://twitter.com/kate1138/status/958360728020271104

我还记得,当年静安寺地铁站有一家季风书园。我第一份工作通勤路上会经过。周五经常会去逛一下。几年后再主意的时候,只有上图那边一家了。去上图总是会进去逛逛。去年听说要关门,进去买了两本书(那个以色列作家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然后被送了一张明信片和一个丑橘。

本来所有的出版物已经都是经过审查的了。他们慢慢压缩你,越缩越紧。

 

bookmark_borderNYT 文章:The Follower Factory

今天还读了一篇长文。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8/01/27/technology/social-media-bots.html

文章非常长,记者调查了出售follower的产业链。一些概括:

  • Devumi公司出售twitter follower,记者得到了客户的名单(好像没有说来历),其中有还不是特别红的演员、体育明星,有很多influencer,还有政治方面的人。(我会看到这篇就是因为fo的一些账号推荐这篇文,里面有XHNews。)
  • 记者采访了一些客户,很多人拒绝回应。有的人想看看是什么。有的人对购买的服务有一点误解。还有的人承认这是很不健康的产业。
  • 很多案例是接近广告的。也有很多案例则感觉很fraud。
  • 有的人专门经营网络营销影响力,和Amazon、Disney等大厂合作。
  • 还有一些Devumi客户的follower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有些批次的follower的注册时间和关注时间很接近。(文中没有提到数据来源)
  • 这些“水军账户”一部分是扒窃正常用户账号建立的,有bot来制造activity,然后bot可以关注客户账号、点赞和转帖。更大一部分是肉眼可分辨的无头像僵尸账号。Devumi的销售是保证前一定量的账号是前一种比较高级的,后一定量的是后一种比较弱的。
  • Twitter的注册不需要二次验证(我理解是不需要邮箱验证)。有的人认为Twitter的用户数下降,所以他们不愿严打假账户。
  • 像Devumi这样的销售商也是从各种bot制造者手里买来账号的
  • Devumi面临过自己的菲律宾前员工建立名字相似的公司抢夺客户
  • 文中还说这样的销售商不仅卖twitter的follower、点赞和转帖,还卖YouTube播放数、Soundcloud播放数,甚至LinkedIn的endorsement。

 

bookmark_border算是辞旧迎新吧

我已经好几年没写总结或展望了,因为人生进入了迷茫写不出来。

我的感情很明确,我知道我最想要什么。或者说我并不知道,因为我所知道的,似乎还不够清晰或具体,没法行动。每天就在应付上班的过程中过去了。

这几年来,我形成了很不好的习惯。没有动力做很多事。我可以怪罪很多外部的事情。但现在觉得怪罪任何事物,外部的也好自己的也好,都没有意义。只有自己作出一些行动来改变才有意义。当然,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助于行动。我不禁觉得曾经自己还有点行动力的时候,那点行动力来自对分析/怪罪这件事有无知的自信。

如今的我似乎丧失了专注的能力。如果股沟一下“如何专注”,会得到很多建议:减少环境中会分心的东西、制定目标、放松、番茄法、meditation等等。

我看,根本还是缺乏目标。曾经我会愿意为了获得认可而专注。我真正被吸引而专注的案例其实很少。所以我无法坚持,无法专注。

I’m still in the woods. I can’t see a path.

不是所有的总结展望都要结束在upbeat上,也不是所有的人生都能圆满。收起我的骄傲,直面自己的失败和懦弱,也许还能获得一点平常心。

bookmark_borderLuke

摘抄一下这段评论: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花痴袭人(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037945/

有些观众说,卢克不会变的咩?他从前英明神武,现在懦弱顽愚,不可以咩?

不可以。有些故事中的有些人物,是不能这样处理的。他可以有性格发展,但是必须符合主要人设。卢克在《绝地归来》时,已经成长为勇敢坚毅的绝地武士,同时一如既往地热血善良,到了老来却退缩无为,这让人非常不解。如果有充分具体地呈现,解释他为什么会这样,那我还有可能去理解接受。问题是完全没有啊。

最重要的是,卢克作为星战电影宇宙的第一主角(他的第一主角地位,就像《魔戒》第一主角佛罗多一样,意思是,没有他,故事就不会存在。),他承载着引领理想的符号作用,所以,他不可以变成与原来的人设完全相反的性格。

不然你试试改变甘道夫的主设定,改变Spock的主设定,改变福尔摩斯的主设定?

看到花姐的这段文字后,我忽然质疑起了我自己为什么没做到这么理直气壮。

今天想到了。其实我心里一直明白。

甘道夫的主设定是睿智,Spock的主设定是理性,福尔摩斯的主设定是观察和推理。人们对这些的接受,比对勇敢和善良接受得更彻底。而这是Luke的主设定。扪心自问,勇敢和善良才是更接近我们、更激励人的品质。

今天又看了一遍Empire Strikes Back,好久没有看了。说到Luke我总是想着Tatooine上那个美好的少年。但是今天看到他决定离开Dagobah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Yoda和Obi-Wan希望他能不顾Leia,Han,Chewie受苦,for the greater good。而Luke的行动则是否定了旧绝地的选择。Luke在自己极端弱势的情况下去挑战Vader,保护他的是他的纯良和勇气。虽然星战的剧本总显得很crude,给我带来类似感觉的是哈利波特第一本最后Harry去挑战伏地魔附体的老师。保护Harry的正是他的勇敢和纯洁。JKR写得更巧妙,而老卢写的总是太直接,然而这两个的意思是一样的。

大家觉得可以改变Luke(包括我虽然觉得不可以这样改变,但我表达出来却不够理直气壮,还要摆好多例子说他是怎样的),是因为大家轻视勇敢和善良——Luke的品质。

这样一想,一方面又更心寒了一些,另一方面又多理解了一些星战对我的意义。

bookmark_border基地边缘

看完快速记一下自己的感想。

前几本《基地》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统计学心理学的科幻点。这到后来逐渐让位于心理控制技术(技能)了。对此我还有点失落的。

自从《第二基地》开始,我就对各种人物的动机感觉很难确定。谢顿计划的束缚力越来越小,是我喜欢的科幻点,也是让我混乱的地方。

不过这本最后三方发言的地方,虽然形式直白得很傻,还是让我看得很清楚,同时觉得都很persuasive。我当时放下书预测了一下(要么盖娅,要么有更聪明的办法),结果预测准确(没有更巧妙的办法,感觉略失望)。

bookmark_borderThe Last Jedi的问题

关于这部电影有各种各样不一致的评论,估计没人可以否认观众对它的评价比较分裂。这其中比较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1)要多看几遍,第二遍会比第一遍好看的。2)看之前带着自己的期望去看很可能会失望。

====剧透警戒:如果没看过电影,继续读会被剧透====

我是星战粉,非常想要喜欢和维护所有星战的内容。然而平心而论,1)“你不喜欢是因为你看的遍数不够多”这不能是任何电影不好看的借口。2)星战是一个系列,观众自然会有期待。怪星战粉“你想多了”很不厚道。更何况,很多的期待都是上一部电影set up的。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因为二刷的时候还是没有接受这个Luke,所以我还没达到“在接受了电影之后二刷会感觉好一些”的境界。我怕是永远也达不到了。因为The Last Jedi这部电影,让我去想我为什么是一个星战粉,想来想去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是我爱OT的Luke。

那么先不说Luke。

首先,TLJ聚焦在Rey和Kylo的角色发展上,其他角色的发展几乎没有。用一个星战播客的主持人说的:they are more used than developed。想一想,真的是如此。

Finn在TFA时想做的是逃跑和救Rey。猜猜TLJ里他在做什么?没错,还是逃跑和救Rey。To be fair,他在Crait上决定要牺牲自己了,算是有一点点发展吧。

Poe的人物倒退了。上一部里Poe,black leader,是个比较合格的指挥官。这一部里他先是无视Leia的直接命令,牺牲了一大队bomber去炸First Order的dreadnought。直到Leia训斥他之前他还毫无悔恨。然后他进行了一场mutany。然而他们的计划还是失败了。他犯了这么多错,究竟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然后,我们只看到Leia和Holdo相视一笑,都表示好喜欢Poe。对不起,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Poe。Oscar Isaac看得出来演戏很卖力。然而这一部里他跳来跳去旺盛的精力只让我感到很烦。而他曾是我过去两年的演员crush。

那么话说回来,重头戏Rey和Kylo的角色发展得如何呢?

Rey,上了几节大师课,拯救Kylo失败,知道了自己身世。

Kylo,还是在挣扎,还是没变白,杀了Snoke成为supreme leader。

“Rey是nobody,惊不惊喜?不惊喜?那你是太势利了!成为强大原力使用者并不需要你是天行者家族的,多么正能量的信号啊!”

对不起,我认为更加不势利的做法是把非force user的故事讲好,见上文。话说回来,官方tease了我们两年的Rey的身世,现在来告诉我你想多了,这样做厚道吗?TLJ里很多所谓的转折,都是这种“你这样想的吗?嘿嘿给你个意外!”这样的为了plot twist而twist的感觉。我相信大多数星战粉丝都能接受Rey是nobody。然而直到这部电影的一半,她的身世还是一个卖点:我们跟着Rey下到洞穴里,期待看到她身世的揭秘。。。你再想一想,如果她早就知道父母是nobody(Kylo说其实你心里早就知道),或者她并没有理由认为自己父母是什么特别的人物,而她一直在Jakku等父母、离开了Jakku还是最想要了解他们是谁,是不是显得很自恋?(还有,TFA时Rey没有last name好像是为了隐藏她的身世。那么现在Rey是不是就没个last name了?)

除开身世,Rey本身的角色发展也很有限。大部分时间Rey在fix天行者家族的人,围着Luke和Kylo转。她劝说Luke回来,收她为徒弟;她想要拯救Kylo Ren。她这个被标为女性主角的角色,还是免不了要围着男人转。为什么?因为编剧和导演对她的定位不清楚。她是nobody这个决定显然是TFA定稿之后做的。然而Kylo Ren的挣扎却能拍很多,因为他的过去至少部分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Snoke是怎么开始影响他的),以至于Rey这个所谓的主角都要围绕他转。

从很多Rian Johnson的采访中我们得知,写TLJ剧本时Lucasfilm对他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这个人物我们已经想好了是这样的”的要求。你叫这个creative freedom,但我认为这是story group对这些新角色没有长久打算的表现。我们看到的任何好的系列故事——本来的星战、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等等——都是作者对人物有长期打算的前提下写的。

再说Snoke。“你对Snoke没解释背景就挂了不满,是因为你读了太多理论。”

我对Snoke挂掉的失望不是因为他的背景没解释,而是他的死不如OT里皇帝的死那么有意义。OT里皇帝也只是个符号,完全没有背景。皇帝操纵Vader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但是皇帝的死是Anakin的复活,也是Luke展示他光明面力量的时刻。我们不关心皇帝的过去,前提是Luke和Vader当前的故事足够吸引我们。而且,George Lucas的星战卖点是mythology,这是TFA开始就没了的,我也不想要求能有。

Rey和Kylo则不一样。Snoke的死,除了给Kylo留下supreme leader位置的空缺,就好像没了别的意义(就连Snoke促成的ForceTime也还能继续)。四十年前的电影也许可以程式化,但如今电影的叙事不一样了。我们现在看到Snoke肯定希望对他了解多一些。我不用知道他是不是Darth Plagueis。但是他的伤痕累累是怎么回事?他对Kylo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是First Order这个军事组织的最高领袖(知道这一点的话,我们还可以对Kylo现在的处境知道更多)?如果说,坚持他是Darth Plagueis然后很失望是活该那我还可以理解。但对这些问题抱有疑问、没得到解答就看到角色被杀掉了而觉得失望,是很正常的啊。

那么再来说我无论如何无法原谅的地方——Luke角色的毁灭。

很多喜欢The Last Jedi的人说,你带着太多期望去看电影,如果没有按照你的期望走就会失望。我对Luke的期望是:他是一个带来希望的、起码是正直有责任心的人。我不觉得这是想太多使然,相反,我觉得这是老三部的基础设定。Yoda和Obi-Wan期待Luke干掉Vader,然而Luke说不。他在皇帝和Vader面前丢掉武器的那一刻,是他领悟到了绝地武士精髓的一刻。Luke有强大的原力,最根本在于这一点。尽管年轻时他很冲动,他被逼之下选择了不攻击的绝地之道,这也是老三部的主旨。我觉得我对Luke的期望并不过分。

在The Last Jedi里,Rey找到的Luke,情绪像青春期的孩子。“不,你不理解我,你不懂,我不能教你,你快走开!让我静静等死!”然后我们发现Luke这幅样子是因为——哦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点——他曾经动念头要杀Ben Solo,造成Ben记恨而转投黑暗面。电影里闪回的这个场景里,Luke在Ben睡梦中点亮了光剑。

我想起了另一个我同样热爱的系列里的台词:

Simon Tam: How do I know you wouldn’t kill me in my sleep?
Malcolm Reynolds: If I wanted to kill you, you would be awake, you would be armed and facing me.

在敌人睡梦中动手,踩穿了我的底线。不要说一个领悟了绝地之道的人,一个一般的正直有原则的人都不会这样做。

况且,Ben Solo当时不是敌人。他是家庭成员,他是学生。即使没有这些身份,他也还是个孩子。

更况且,Ben Solo涉足黑暗面有Vader深吗?

这不是拯救了Vader的Luke Skywalker。这是Jake Skywalker

我看到的不少喜欢TLJ的星战粉说,你要接受Luke会犯错啊。 He’s only human. Would you consider killing baby Hitler? 好的,退一步说我接受这是一时松动而犯的错。那么,他有没有从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有没有试图挽回自己的错误造成的问题,像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普通人会做的那样?没有,not in freaking many years!

从访谈和各种网上粉丝的讨论来看,RJ的思路是,Luke犯了错,然后他选择仍然是扔掉武器——停止训练绝地,the Jedi must end。那么Luke最后说,I will not be the last Jedi。即使是这种思路,他过去十几年的隐居选择仍然是错的。

除了以上的主要人物的问题,还有无数小问题。

  • Phasma——TFA中过度宣传然后出场时间非常少的角色——TLJ对她的宣传力度不减,你以为她这一部会崛起?哈哈哈,她出场五分钟,然后,挂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如果戴着破头盔摔进火焰里,然后船在太空中毁坏了,这种情况下还没挂。。。)
  • Vice Admiral Holdo为什么要隐瞒计划?Poe能stage mutiny说明船上不少人也有这个疑问。因为我补洞的星战粉习惯还在,我脑补的是有人叛逃(前面Rose和Finn的对话里提到)所以公开信息有危险。然而Leia醒来后立刻就可以告诉Poe这个保密计划。
  • 说到Resistance command,Admiral Ackbar!!!死得那么低调,要不是后来网上读到我根本想不到。他是退休后被Leia返聘的veteran,然而这一部里除了被炸出天际外,他的戏份只有在舰桥上执行Leia的命令。
  • 一刷的时候我非常出戏的时刻:Poe怎么跟Maz那么熟?TFA里他和Maz完全没有交集。另外有网友指出TFA最终BB8投影完整地图的时候Rey和Poe两人都在房间里,相隔一点点距离站着。然而TLJ里专门拍了他俩互相介绍的一幕。
  • Canto Bight的剧情,没起到什么作用。这部电影一边说是打破之前星战电影的规律,一边还是硬加进去一个cantina substitute。Finn到了赌场怎么就被吸引了呢?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还是很突兀。赌场里那么多外星人,没有一个Twi’lek或Rodian?赌场里都是有钱人,看来外星人在FO的压迫下过得很好嘛。Resistance里就没有几个外星人。哦当然,FO不尊重外星人而Resistance比较inclusive是我们粉丝想多了。
  • Knights of Ren呢?
  • 很多人指出主要的大戏slow chase很不合理。旗舰dreadnaught级别跑得慢,那么他们还有的歼星舰呢?也可以超空间跳跃到前方去呀?我的抱怨还有,后来才意识到Snoke也在那艘dreadnaught上。让他待在一艘船上slow chase,还显得Snoke很弱。
  • Leia的原力自救。过了这么多年我们终于看到Leia使用原力了,本来是很有意义的时刻。我不懂视觉效果为什么做得这么尴尬。
  • Over hyped Porgs。自从七月份发布的一支幕后宣传片里出现了porg,大家都被它萌到了。然后电影里除了卖萌没有任何作用。如果前期没有这么多hype可能还可以接受。
  • Rey砸到了caretaker的手推车之后,为什么完全不道歉。
  • 对了,我不能接受Luke明确说Jedi是religion。如果说上一部里Lor San Tekka是属于相信原力的宗教组织,或者Rogue One里Guardians of the Whills是宗教,都感觉是合适的。但是绝地组织,如果要用我们世界的“宗教”一词来限制,感觉很不对。
  • 木偶Yoda——迪斯尼的后传很嫌弃前传的样子,这次Yoda出场必须弄个木偶的。剧情上,1)不是说旧共的绝地大错特错了吗,还搬Yoda出来干嘛?2)Luke都快要圆寂了还需要Yoda指导,更加削弱了。
  • Benicio Del Toro的角色DJ毫无意义。

最后再来列举一些优点:

  • Adam Driver的表演
  • Snoke throne room的打斗,太好看了。很多人最喜欢最后Kylo接过光剑直戳Praetorian Guard的脸。我最喜欢前面一幕里Rey被锁住然后她松手重新接起光剑继续战斗。
  • Holdo的自杀式袭击。这个视觉效果还没有人用过。(Rebels动画里有类似的逃脱场景;Rogue One里有歼星舰相撞的。我觉得这个场景是两者的结合。)
  • 很多人批评电影里的笑话太多了。有一些幽默的台词我还是很喜欢的。最喜欢的一句是Luke回答R2说:This is sacred island, watch your language。(当然开场的mother joke太过了。。)
  • 开头空战的视觉效果很棒。我好像不记得看到过近景是星舰炮口的视角
  • Leia的旗舰叫做Raddus——Rogue One里牺牲的Mon Calamari将领的名字
  • Hux考虑射杀Kylo,不过没把握到时机
  • Rose——没想到我会喜欢Rose。本以为她是制片方为了representation问题而加入的亚裔。而实际上,完全是演员自己的charisma,让她和Finn那条线不至于不可信得离谱。

那么作文最后再总结一下TLJ在我看来的问题:

  • 人物发展弱
  • 披着Rey主角的皮,实际上是Kylo主角
  • 编剧对角色没有长远打算
  • 很多转折有为了转折而转折的嫌疑
  • 各种不合理的细节
  • Luke

看完电影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最初几天简直觉得受了精神打击(谢谢小伙伴听我抱怨,缓解了我的情绪)。我还是希望要是TLJ不存在,Luke仍然是我心中那个理想,可以继续激励我自己。

bookmark_borderthe last Jedi 一刷感想 (完全剧透

为防止我博客不太可能有的rss订阅者被剧透,先打码。

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

再见了Luke!

我本不期待他们能交待一个让我满意的Luke隐居的理由。没想到本片中对 Luke / Ben Solo的过去的交待竟然这么错。鉴于Rian Johnson给了Luke这样一个比较美的结局,我觉得他还是是很尊重Luke这个角色的。然而Luke confront Ben怎么可以是这样的呢?

Luke是在Ben睡梦中试图动手的吗???Luke,这个redeem了Vader的人,他最懂扭转一个人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光明面,首先自己要先看到对方的光明面。我不相信当时Ben被Snoke侵蚀得比Vader被皇帝操纵得更深。至少电影没有努力向我传达这一点。即使他已经被彻底转变,在敌人睡梦中试图动手,根本不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能做出的举动。(他和Kylo叙述的两个版本略有不一样,但都是Ben在睡眠中,而Luke点亮了光剑。Luke的版本中他又熄灭了光剑,然而即使这样我还是对他很失望。我拒绝接受这样的Luke。)

Simon Tam问Malcolm Reynolds说,我怎么知道你不会在我睡觉时杀了我?Mal回答:if I want to kill you, you would be awake, you would be armed and facing me.

我心中的那个在面对皇帝和Vader时能扔掉自己的光剑的Luke,才是我一直爱的Luke。而Luke是我心中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老三部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是前传三部的悲剧史诗英雄主义,都在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都能让人感到深刻的mythology。

我本不期待新电影系列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本来只期待有普通娱乐大片的感动。然而,这部电影,如果不是星战也许我会更不喜欢?除去我对Luke过去的交待的不满,我还有很多抱怨。

那就先来说说我的新男神演的Poe Dameron。上一部里Leia给了他重要任务,我们觉得他是是Luke的cocky pilot分身,同时也是一个够格的指挥官。这一部里编剧决定毁一下他。先是牺牲了一大队bomber炸一艘dreadnaught。这是Ezra Bridger都不会做的事。而Poe并不是一个没有经验、只想邀功的指挥官。牺牲这么多bomber他竟然一点也没有悔恨的意思,还造成舰桥被击中,Leia重伤、Ackbar及其他指挥官被炸飞。[二刷纠正:舰桥被击中并不是Poe的锅。]Poe的指挥水平忽然比上一部弱了。接下来,他偷偷派Finn和Rose去执行成功希望很小的任务。(Rose啊这是害了你姐姐的人啊!)然后他抢过指挥权,然而他的计划还是没成功。角色犯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从错误中得到了什么吗?甚至影片都不屑表现他有反思或者悔恨的时候,反而是Leia和Holdo相视一笑表示都很喜欢Poe。对不起,我可一点也不喜欢这个Poe。他算是TFA里唯一可能成为我迷恋的角色了,也毁了。

另外一个大抱怨是Snoke。这个角色并没有立起来过,现在就这样被干掉了。他是什么种族?他的伤痕累累是什么情况?他是Sith吗?他是怎么蛊惑Kylo Ren的?我们不得而知。老三部里,皇帝也是很抽象的存在,出场次数也不多。但皇帝的死是Anakin的复活,也是Luke展示他光明面的力量的时刻,那一刻是resolution。更不要说前传和克隆人战争给Palpatine建立的虚伪形象。Palpatine的确是纯的单薄的恶,但他能担当mythology中的恶的符号。Snoke的死,我只感到了WTF。

那么再说Rey。Rey这样的主角,是at the mercy of观众脑补动力的。Luke和Anakin严格来说也是纯粹到单薄的形象。她有没有天行者家族血统加持,这一点从TFA第一支预告片开始就在tease我们。”who are you?” “I’m no one.”。下一支预告片是Luke说,”the force is strong in my family… You have the power, too.”。TFA里Rey一直在等待父母回来找她,Maz说你等的人不在过去而在前方,她说,Luke Skywalker… 这一部里揭晓Rey真的是nobody,我能理解这种选择,但我不理解为什么要tease那么多。my patience with her is wearing thin. 如果说,像Luke那样的既让我代入又让我爱慕的角色不会有第二个了,不该这样要求Rey,那至少,Rey不像我看的一般的电影的主角的平均水平那样让我感动。随便举一些我最近看过的电影的主角:Coco 里的Miguel、银翼杀手里的K,都比Rey是更好的角色。她听说Kylo的过去后吼Luke:“他并没有完全转向黑暗面,是你为他作了决定!”这句话是很对的。然而她自己从一开始因为Han Solo的死而对Ben发怒,到想要拯救他,这个转变如果不是因为Daisy演得很真诚,好像是很难接受的。

我承认,Vice Admiral Holdo塑造得不错。但是是建立在毁我Poe的基础上的。削弱我的积极性。

那么我觉得,唯一不毁(因为已经无法再降级)的角色是Kylo。他在转变时还是个孩子,所以更应该迁怒于Luke,这又是我不想做的事。只能脑补是Snoke的锅。电影并没有意来给我们展示更多的Snoke干了什么,导致我们脑补很累。也许,我将不再bother。Adam Driver很棒。我已不再bother质疑谋杀还能被redeem。

Leia,我们看到她原力自救了。然而那一幕的视觉效果做得好差。感觉ILM的人是不是雷到愣住了才会做成这样。。

最后,让我们回到Luke。Luke的结局,除了对原力的运用超出了以前的既定范围,其它地方我还是满意的。写到这里,细想实质上的满意,又有点想不出,好像主要是画面的满意,以及他像Obi-Wan和Yoda一样化作了虚无与原力合一。他的最后,告诫了Kylo:kill me in anger and I’ll be with you forever. 接下来,拯救Kylo的任务就交给Rey了。你以为后转三部是关于Rey的?错,是关于拯救Kylo的。Han没有做到,Luke没有做到,Leia大概没有机会做了,只能靠Rey,所以她是主角。

哦对了,Luke有说类似:you think I am the last Jedi, then you are wrong. 所以标题是red herring。

再见了Luke,最纯洁、勇敢,最有希望的少年!

对了还有,Phasma。。算了不说了。

又想起一件事必须提一下:这一部里明确说”the Jedi religion”我也觉得是inappropriate。它的确是一个religion,然而不用我们世界的词去形容可以不限定它。而且,上一部里Lor San Tekka属于一个信仰原力的组织,那种叫做religion还比较合适。

bookmark_border基地3:第二基地

等数据跑完的时候我来记一下前两周看完的基地3。

基地2解决了基地1似乎暗示的与我世界观不符的一点:未来社会的发展已经被谢顿预测好了。那么基地3更彻底地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谢顿的预测开始偏离,他的计划也面临破产的危险。之前涉及到科幻点统计预测和个人自由意志,那么这本涉及到了心理干涉和自由意志。对于非第一基地&非第二基地的人来说,他们对第二基地有敌意因为它负责实现谢顿计划,也就是保证第一基地会建立第二帝国;对于第一基地的人来说,他们有的人开始懒得努力,仰赖第二基地来护航,另一部分人也讨厌第二基地,因为感觉自己没有了自由意志。

这里的讨论是可以很有意思的。然而这本书的悬疑色彩在我看来削弱了科幻讨论。(我对悬疑有多大偏见啊。)也许阿西莫夫assume他的读者太聪明了,可以在被“第二基地在哪里”的悬疑牵着走的时候还能对科幻点思路清楚。我对各方各自的incentive就经常搞不清(有些也是最后才揭示的)。最初,主角父亲组建的秘密小组想要找到第二基地然后去除它的影响,于是我就不明白他们对于谢顿计划是怎么想的。最终发现,这里面各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是推理小说,那么在最后之前的证据足以让读者猜出来吗?)

所以我有点想在继续读之前,至少读一本推理小说,以便读后面的书的时候可以区分推理成分和科幻成分。

另外,對於《第二基地》我也有個批評(也許以後會被推翻):我不覺得物理科技和心理學科學分開發展。人類知識的全部,應該最終是相輔相成、一起發展的。

一個無關的:最近由于读阿西莫夫,我忽然对七八十年代的科幻scene非常怀念。那个年代Arthur C. Clarke能把冷战美苏军备竞赛写成人类在未知面前忘记了争吵。而如今这个全世界都有点灰暗的年代,以前的那种乐观,现在想想都觉得心痛。那毕竟是时代的烙印,也许永远无法重现。我们要做的是按下现在的烙印,不知以后会怎样回想。在这个情绪下,我点开了Spotify里Star Trek Beyond里Night on Yorktown来听,然后被那种情绪吸引住了。12月应该是星战的月份,我却陷入了一阵ST的情绪无法自拔,必须去油管看别人的transcription然后挖下来自己弹来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