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个。。。可以听的版本。前面一个自己也不忍心听。。。
Author: Kate
bookmark_borderWTC II #17 Prelude in A flat
自从看了某个视频的开头,我就深深迷上了这个曲子。迷它已经好多年了吧(起码有一年了)。最近开始不自量力地练的。
从来没有弹过这么长的曲子。这个曲子的特点就是,虽然不断重复,但是重复一直感觉不一样,害得你就想要听下去。
我弹一遍要七分钟。保持七分钟不出错我感觉是不可能地。不过现在很享受能够一遍遍弹下来地感觉。
另外,只有我这样孤独和大言不惭的人才会把那么雏形的录下来放在网上。
大家还是去看这个视频的开头吧:
bookmark_border新加坡之行
再不写要忘记了!演唱会部分已经写过,这篇写Marina Bay和动物园。
新加坡给我的感觉是,到处都有精巧的设计和安排。我想,著名的严格的法律,其实也是精巧设计安排的一个体现吧。闹市区和地铁人比较多,不过和上海没法比。去动物园一趟(下地铁后要搭乘半小时的公交车)的感觉是,环境保护做得太好了。
我最惊奇的是,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本地人种类非常复杂。有黄皮肤的,有白种人,还有很多黑黑的人,还有大热天从头到脚包裹严严实实的人。LP中说,新加坡74%的是华人,14%是马来人,9%是印度人。但华文的使用率比我想象的低。
还有个小小的疑惑,就是新加坡的地名,中英文很难对上。比如Orchard Road是乌节路(英文听上去给人感觉是个简朴整洁的地方,中文听上去是小商品市场,其实是商场林立的商业区);Chinatown的中文是牛车水……
在机场还有一件小事,那些不会说华文的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好(虽然他们的英文我很难听懂)。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打扫厕所的女人,我经过的时候对我泛起灿烂的微笑。Bless you! 这次出行匆忙,我都没有换好外币,就在机场换了。由于之前几次向工作人员交流,发现他们都不会说华文,所以换钱的地方我直接上来说了英文。结果柜台上的小姐会说中文,然后态度很恶劣。(也许是国内过来的吧。。。
首先是游客必须拍的照片:
Marina Bay上的一座桥。
晚上在Marina Bay边上闲逛,看见一座超大的Mall。走过这里的时候,心里想到的是:如今只有商业才能承担起这样宏伟的建筑。
夜色中的Marina Bay (很满意我的小11的夜景表现)。图中右边的三个楼,顶上就是著名的游泳池。
游泳池酒店,和一个碗……(到底怎样才能拍出黄昏的美呢
第二天晚上住的酒店,是我自己订的(前一天是小王姐姐订的)。携程当时给了我一个默认的选项,而我换了一家比默认地酒店便宜一些的酒店。直到入住,我才发现,我从没住过这么高级的酒店!这是一幢历史建筑。而我第一次被人称呼Ma’am……
离开酒店的时候,看见这么一个牌子。Joseph Conrad是罗素朋友和喜欢的小说家,是罗素第一个儿子的教父。这个牌子的大意是说,这个酒店所在的建筑,当年是邮局。而所有停靠的船只,都需要来这里报道。Joseph Conrad来过好几次东亚(来过中国,从罗素的描述看来,很多方面他对中国的理解,比罗素更准确),好多次都以新加坡为据点。他著名的小说Heart of Darkness,就是水手题材。
酒店夜景
去新加坡,就得去Orchard Road shopping。可是我也没什么想买的东西,就去了这个非常大的书店Kinokuniya。
一排罗素
除了有可以查询并打印书所在的位置的特别好的功能以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排Natural History的书架。(周围有一大堆地理、Zoology、科学书)顿时觉得很awe inspiring。
甚至还有架子陈列着矿石:
下面进入动物园。LP上说新加坡动物园是世界上最好的动物园。的确,动物园是让我得出“新加坡是精心设计的城市”的结论的主要原因。这里看得出被精心设计以使笼子这样的东西尽量减少。保证游客和动物的舒适和安全。
照片就不按照它们本来的顺序排列了……首先是我这次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犀牛……犀牛其实是濒危动物。DNA曾经为一个Save a Rhino组织宣传过。
动物园的东北边,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一个比上海还小的城市国家,竟然还有自然保护区!)。在临近那边的长颈鹿区域,经常有非常大的鸟飞来。下图是我多次尝试后唯一一张拍到鸟的照片。
这头狮子可以去演Frodo了。。。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小11把绿色都拍出来了!
在一个叫做flying house的地方,门口一张告示写着:“请不要把门开着太久,因为蝴蝶会逃走”。最怕蝴蝶的我,想象着门背后有一大堆蝴蝶等着飞出来,顿时不敢进去了。犹豫了很久没有人进出,我鼓足勇气才进去的。进去才发现,没有那么多蝴蝶啦!在里面看到了很多漂亮的鸟儿。那种走在小径上,忽然一个小动物横穿过去的感觉很棒。
Are you talking to me??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见蝙蝠……
这个的对面,就是自然保护区啦!
这是一种个头非常非常小,眼睛很大,像小鹿一样的漂亮小动物(忘记名字了)
企鹅必须养在隔着玻璃的空调房间里。下面这个牌子说,并不是所有的企鹅都生活在极地。有一种企鹅(并不是图中的非洲企鹅)甚至生活在赤道上。
白老虎!目前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数的白老虎,他们都是某一只白老虎的后代。另外,老虎只有亚洲有。而狮子只有在非洲有。(我第一次知道……
可爱的水獭
着是进动物园拍的第一张照片,走在桥上望见桥下有一条鳄鱼。
新加坡虽然小,但是短短两天半是绝对不够的。以后有机会再来:)
另外有机会见到花姐真高兴:)
bookmark_border7 years in Tibet
刚看完速记——
最近翻David Thewlis拍片表的时候,看到这部耳闻已久的电影的名字,耳边立刻想起了John Williams的配乐。(看IMDb上的trivia,发现当年(97年)另一部关于DL的电影,Martin Scorsese的Kundun的配乐是Phillip Glass,感想是wow, just wow……)
很着迷David Thewlis的略怪异的气质。
不知道JW是怎么involve到这部电影来的,导演又不是斯皮尔伯格。(需要做功课)
JW和马友友的另一部东方元素的配乐:Geisha,我就不是很喜欢。
高山的净化心灵的作用,我浅浅地体验过一回,是真的。我们这些不出远门看不见纯净高山的人,绝对是handicap。
如今我总有一种感觉,如果我接触了第一手材料,我一定能作出自己的判断。WXB鄙视过喜作判断的人。我想,追求第一手材料然后尽量保持心胸开阔地作判断,是解毒的办法。
以前读Dawkins的书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用在这里就是:我现在为了避免自己显得过于eager要支持某一方,采取中立态度,这看起来是一种decent的做法,但是,如果应该支持那一方而没有支持,那就不能把中立看作是decent的。
我知道很多我爱的人的立场。我知道如果我跟着他们的立场,这不尊重第一手材料原则。我也有怀疑,一个从小被奉为神明的人,很可能变得难以想象。
但我知道一点:即使他是为了私利(如果不是,我这样的假设也是很卑劣的。)而迎合西方,来倡导我看到的那些宽容和开阔的胸襟,那起码,他(起码这些电影和这些宣传)倡导的是比我周围世界更好的东西。
最近几年,我渐渐明白,我最希望为之出一点点力的事情。
有时候我会害怕我的人生就这样了。但是想一想就会明白,有那么多事情可以研究,可以努力去发现去reveal。
bookmark_borderPaul Simon 2013 @ Singapore
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参加Paul Simon演唱会现场。三月初接到好久不联系的小王姐姐的消息,问我有那么一场演唱会,去不去?当时距离演唱会只有二十天的时间了,要办理出国需要的手续,我一听就怕了。不过小王姐姐叫我放心,说签证还是比较容易办的。我看了一下各种手续所需时间,刚好够在出发前一两天拿到签证(如果不被拒签的话)。后来是在还没有拿到签证的情况下冒险买的机票。为的是这个我喜欢了十多年的歌手,这也许是我唯一的机会了。
3月22日晚上,我们顺利来到了演唱会所在地:Fort Canning Park。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露天festival式的音乐会。在Paul Simon之前演出的是Bonnie Raitt(我没有听说过),她有一个很有趣的键盘手老爷爷。
两场演出的间隙中,我们穿过人群,站在了离舞台很近的地方。舞台处于一个斜坡的底端,这样,后面的人就可以在高处看到演出了。回头望去,大家在星夜下,坐在草地上,喝着啤酒,看着演出。这样的场面很感染人。
大家焦急的等待,看着老头乐队的布置。这次的乐队有8个人。两套鼓,很多的键盘手和吉他手,他们各自也偶尔演奏别的乐器(小号、萨克斯风、大提琴,和一些很怪异的打击乐器)。一边的架子上摆放了N多吉他。演出中老年人几乎每一首歌就换一把吉他@@
之前看了老年人前一站在台湾演出的曲目,发现SG时期的歌曲挺多。另外,我还有一种印象,他每次演唱会都会以Boy in the bubble或者The obvious child开始(这两首歌太适合开场了)。(我以前注意到Mika的每一场演出都以Relax take it easy开始,他怯场么?XD)不过这次,开场很惊喜地以Gumboots开始。整体上曲目都以节奏感的歌曲为主。
现在回忆起来,全场的泪点在Slip Sliding Away这首曲子。
Slip sliding away
Slip sliding away
You know the nearer your destination the more you slip sliding away
我以前一直不怎么喜欢这段歌词,认为这是随波逐流的意思。当晚听到这个曲子,想到我自己,从最初那个连CD背面的中文都看不懂的小孩,到收集到两张Paul Simon Anthology的CD仔细听每一首曲子,渐渐明白了Paul Simon这样一个人,他能在事业非常成功的时候,转而去做风格非常不一样的事情——只有真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才会有魄力作出这样的改变。而我也自认为我能体会他想要的转变:Graceland的那种沉稳和坚定的乐观。
世界上大概只有我一个人,最喜欢的两个歌手是PS和Mika吧。但是如今我忽然明白了我会喜欢Mika也绝不是偶然。他们两个,时代、风格、性格都那么迥异,但是我忽然明白了我喜欢他们的原因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而是在完全能体验悲伤的情况下,更深处还有积极的一面。Mika这边,他选择让自己放射出cheerfulness;SG之后的Paul Simon,特别是Graceland之后,快乐成为了一种沉淀。
“要懂得艺术,首先要懂得快乐。”
我很久没有听老头的歌。在决定去演唱会之后,我也只是拿出后期几张专辑来听,主要听的是91年中央公园演唱会那两张。这次的演唱会,唱到了几首我真的是好久好久没有听过的歌曲了,我惊讶地发现,重新翻出来,我对它们地记忆还是没有退却。
事后想来,我想起好多首我一直知道是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但这次没有被演唱。比如Born at the right time, the cool cool river等。但是老头的经典歌曲太多了,不可能都cover到。
-
Gumboots
-
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
-
So Beautiful or So What
-
Mother and Child Reunion
-
The Boy in the Bubble
-
Me and Julio Down by the Schoolyard
-
Slip Slidin’ Away
-
The Obvious Child
-
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 (Simon & Garfunkel song)
-
That Was Your Mother
-
Diamonds on the Soles of Her Shoes
-
Late in the EveningEncore:
-
The Sound of Silence (Simon & Garfunkel song) (solo acoustic)
-
Kodachrome / Gone at Last
-
You Can Call Me AlEncore 2:
-
Graceland
-
(Unknown)
图:
前排穿着SG T恤的帅哥(照片拍得象鬼一样。。
老年人的庞大乐队
近照
中途拉了一个正太上来:D
50年后的Sound of Silence (拍糊了
bookmark_borderHP 完结感想
看完后的感想是:情节太曲折了。线索太多太复杂了。而我的第一遍看就这样完成了。以后会重看,会先听一遍有声书。
整体上,最后一本书我给了五星。它给整个系列一个高潮的结尾。很多流行小说,写出来就是为了拍电影。但罗琳直到最后,仍然充满细节和构思。
看完后回味,觉得很难接受Dumbledore的“黑历史”和复杂的计划。现在我有点想不清楚到底哪些情节是他设计好的,哪些是出乎他意料的。说到黑历史,高大全如Dumbledore,看到他年轻时的另一面,这本来可以是塑造人物的好手法。可是,他年轻时会以“for the greater good”为口号,这一点只让我觉得人物形象和性格前后不连贯。他有没有因为妹妹的遭遇而恨麻瓜呢?如果妹妹的死,和他后来的对不同“人种”的宽容,有更直接的联系,那我会觉得这个幡然改变丰富了Dumbledore的形象。可惜这个情节我不太满意。
Dumbledore的计划复杂过头,这也是我很不能接受的。Snape问的那句:“你保护Harry就是为了他能在合适的时候牺牲吗?”Dumbledore没有正面回答,而我作为读者,也想不出该怎样为他回答。
Snape的回忆里,紧接着的有Dumbledore要求他把Harry离开Dursley家的日期泄露给伏地魔,并且要求他,为了取得伏地魔的完全信任,要act your part,这个要求,夺走了Mad-eye的生命,也George Weasley的一只耳朵。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危及信任自己的人的性命的事情,让我觉得很不耻。
Snape完全圣人化了。这也不是我非常喜欢的(汗)。我觉得作者在和我作对,不让我把喜欢的角色喜欢到底,讨厌的角色讨厌到底:)
作为一个儿童读物,死掉这么多角色,真的是合法的么?!Dobby死掉的时候真的很伤心,他又不是什么强大的人物,而是大家的好朋友。Lupin和Tonks的情节,勾起了我好久没有燃烧的大叔控。他们的死,都没有被描述到。至此,Harry的父辈那一群人,全都死掉了。还有Fred的死。。。
想来当初Sirius的死,一定让很多小朋友难以接受。
“千面英雄”里,少年成长为英雄的途中,一条定律是父辈的离开。可惜Harry没有给我特别多的感动。前三本书里,Harry的出挑写得一点也不过分。但后来,我越来越难以接受Harry了。除了最后他的自我牺牲很让人感动以外,他经常过于impulsive,不是我喜欢的。而他的自我牺牲给我的感动,也很standard,完全不可以和之前Dumbledore的一些言语给我带来的感动相比。
就这样,HP系列读完了。我还重看了一遍整个系列电影。情节上电影比书差多了,难怪我当初没看进去。
bookmark_border[搬旧文] 喜欢Paul Simon的心路历程
最近Google Reader关闭的消息,很多评论认为SNS取代了博客的需要,造成了RSS订阅博客减少而趋于灭亡。(当然RSS还可以用来订阅新闻,也可以由SNS取代……)
我要勤写博客来表达我的不同意。
上周末去新加坡看了Paul Simon的一场演唱会。有很多东西要写。但现在没时间写。不过,把这篇旧的博客搬来是有意义的。这篇博客写了也差不多有十年了。现在看来觉得写得挺傻的。不过,还是不作任何改动而搬上来吧:)
我这个人活了还没到三十年,其中有二十年是Paul Simon的歌迷。他是我人生的背景音乐。
------------------
和很多人一样,我喜欢PS是从喜欢SG开始的。最早听到他们的一首歌,是Sound of Silence那还是日本人翻唱的呢。记得那时我们家刚买音响时,有人送我妈两盘CD,名叫“无尽的爱”,里面是管弦乐队演奏的欧美老歌。我记得我当初最喜欢的两首歌是SOS和Careless Whispers。那时才大约7,8岁的我根本不知道它的创作者是PS,更不知道,90年时候,正值事业巅峰时期的他,在他的Born at the right time tour中,来到过广州,踏上过我所在国家的国土。现在我最喜欢的PS也就是在那个时间,刚发行了Rhythm of the Saints,他的声音在那时也是最好听的……(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日记,现在我最喜欢的PS是在Capeman时期;而他的声音,我觉得是越来越好听)
言归正传。当时我唯一的线索就是写在歌名“寂静之声”后面的“毕业生”(还是繁体的,我过了好久才认得那个繁体的毕字)。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何时发现“毕业生”是指一部电影叫做“The Graduates”,而SOS是它的主题曲。一直到初中,很流行一套叫《疯狂英语》的电影原声录音带。我还记得我犹犹豫豫地在徐家汇交大旁的昂立书店里从架子上拿下这套磁带。当时那里有很多电影原声磁带。当时我面对着满满一书架的心仪之物,心里非常激动!可是我没有$$把想要的都买下来……现在我对这种东西当然是看不上了,我把当年苦心积虑收集的一堆磁带送人后,心里感到很轻松。
再次言归正传。我听了Graduates中的那些歌后,深深深深地喜欢上了“西蒙与加丰科”。他们的嗓音,就像我后来在哪里看到的一个叫“颜峻”的人点评的那样“象是在我们耳边细语”。每个人成长时,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以至于走上不同的心路历程,对世界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我们寝室有个人很喜欢日本。虽然我对日本的文化了解得很少,但是我可以体会。因为我喜欢欧美的程度和方式和她喜欢日本差不多:我是从喜欢欧美的流行文化开始了解并痴迷于欧美文化的。我一开始喜欢英国电影,特别是古代题材的,喜欢那种优雅与高贵。如今,我对美国文化比较了解(特别是那次上了那个老师的课之后 – MANY, MANY THANKS TO HIM)我当时收集的好几套疯狂英语可以说是我爱上英语、英美文化的开始。最初的2套——《音乐之声》和《毕业生》对我意义非凡。我对美国的兴趣就是从毕业生开始的。虽然该电影从来不是我心中的TOP10,但那种60年代美国的氛围,很早就扎根于我心中: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s
这段歌词用来形容我这个情况非常好
回过头来讲SG。这部电影让我深深爱上了Simon & Garfunkel。正因为如此,我从来不像部分和我一样喜欢Paul Simon solo的人那样不喜欢Garfunkel。I respect SG as part of my beloved Paul.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够在20岁的时候做出像他们那样终生难忘的事啊!当时我非常渴望能多听一些他们的歌。一个同学告诉我,他们的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很好听。有一天我偶尔竟然在电视上看到PS演唱这首歌In his later style。
高中以后,我有了电脑,可以上网了。网络成为我搜集英美文化的主要渠道。当时我比较痴迷的是电影和电影明星吧。刚上网我对国内网站上的网络用语很不熟悉,看论坛根本看不懂。那时我看英文网站比看中文的要理解得多,所以我就养成了去英文网站的习惯。(以至于后来我注册易趣是在英文ebay上注册的,然后发现怎么也无法通过认证lol)当时国外网站还有可以免费下载音乐文件的,我在一个叫sing365的网站上下载了botw和a hazy shade of winter。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立即成为我最喜欢的歌。我记得那时我如果心情不好,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黑暗中一边听这首歌一边流泪(Grrrrr,我怎么也会这样!)
这之后,我对SG还是PS的喜欢止步不前了。直到我和我们寝室的同学在卓越也不知道是贝塔斯曼的销售目录上发现一盘SG的合集和一套2CD的PS Anthology
她决定买SG的,我买了另两盘。这三张碟,使我系统地听了一遍PS写过的歌。我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也是我最ADMIRE他的一点),他的Style一直在变。最初,我不大喜欢他后期的歌,但后来,My top songs逐渐偏向他后期的歌。我清晰地感到一种成长的感觉。
我真正成为PS的fan是从我分清PS和SG开始的。从那之后,我在网上了解了他很多。一次看到一个采访中他说(大意如此):“多数人认为我和Garfunkel分开是一个大错,因为G的声音是SG成功的关键。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分开,因为我不想再制作和以前一样的音乐了。”是啊,我是无法想象他们要是真的如很多SG fans所愿,一直没有分开,一直唱那种伤感纯情的歌的话,人们肯定早就厌倦了。
那之后,PS的solo风格也几经变化。Never to repeat himself也许成了他的座右铭吧。从70年代的folk rock风格到80年代的南非音乐、巴西音乐到90年代的中美洲音乐,我每次听到他的新风格,都感到惊喜,并且对他的这种变化的风格更加admire。
至于我自己,从那以来,我还为很多别的事crazy而分过心。但是每次我把注意力回到Paul 和他的音乐这里,I find myself STILL CRAZY!!
PS的专辑Graceland,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和PS的音乐风格一样,我第一次从伤感中完全走出来。高三那一年,when the GRACELAND album grew in my heart,是我过过的最快乐的时光。那一年我认识了我最value的朋友,并在其影响下,第一次变得有点豁达、快乐和沉稳。对于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我第一次能够把伤感真正地藏得看不见。就像GRACELAND一样。
PS的歌,就象是我迄今为止人生的背景音乐。早期我像SG那样伤感,后来我像GRACELAND那样欢快(现在我明显已经进入了Capeman时期hoho)。真希望我能够生活在美国的60年代,(我一直很向往Civil rights movements),那样才能真正让PS的歌伴随我一生。
bookmark_borderHP 4&5
4好像都没有写就去读了5,我读得太快了,有点负罪感。现在几乎记不得对4有什么感想了,只记得4的时候Harry还没那么让人感到讨厌。另外,虽然我看过全套HP电影,但因为完全没看懂/没好好看电影,电影基本上没有对我读书造成剧透,除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当年火焰杯的电影是为了看David Tennant而看的,所以我一直记得贯穿整个故事,Barty Crouchy Jr.把自己变作了Mad Eye Moody。。。
4和5的长度是前三本书的两倍。。。但好看程度是前三本书的一半。啊,现在记起来了,读4的时候我一直在想,Harry,Ron和Hermione三个人经过三年的紧密的友谊,为什么会在4里面一直在为各种事情闹别扭,这点很讨厌。Ron觉得自己被Harry的光环遮蔽了,他们和好后又为找不到女伴参加舞会而烦恼……同时,Triwizard Tournament+舞会这个设定让人觉得很做作……不过,整体上除了他不肯主动和Ron和好之外,我没怎么讨厌Harry。Harry水底救人的事情我还觉得挺感动的。
没想到到了凤凰社,Harry的性格真是让人无语。一开始在家收不到邮件,但后来来到Weasley家和大家团聚后,就开始发小脾气。。。回到学校发现被那个可怕的女人占领了,他也不知道收敛一些,反而几次三番惹祸。。。发现自己父亲当年不是自己想象的完人之后大受打击,不顾风头正紧大闹学校为的就是和Sirius谈心几句。。。最让人恼火的是,他一直最尊敬的人:Dumbledore,Sirius,Lupin,都几次跟他强调要好好跟着Snape学习那个闭心术,可是他就是忽略,甚至还对Hermione撒谎。。。
以前朋友说过,HP系列的走向,作者受到粉丝的影响太多了。我可以想象Alan Rickman的粉丝的影响,让作者想要洗白Snape。前几本书里的Snape小心眼、不公正到了我很鄙视的程度。但是,如果只是Dumbledore信任他、他只是伪装着恨Harry什么的,我可以接受。。这本书里,Harry性格那么糟糕,我都要同情Snape了。
凤凰社整本书我基本没有过什么感动。希望后面的两本会好些……另外,不要再变长了!!
bookmark_borderAn Unexpected Journey as expected.
就像往常一样,SFX的评论(特别是Dave Golder)和我想说的很相近。
魔戒系列对我来说是重要的系列。我很理解剧组多年后重聚,想要拍得更多更美更丰富的愿望。他们也deserve稍稍self indulgence一下。但是如果《霍比特人》能拍得收敛一些的话,我会更喜欢。其实听说电影会不止一部的时候,我已经预料到不可能期待down to earth的改编了。
但即使是添加那么多背景镜头的故事,其实有些地方的选择还是可以改变一下的。“地上有个洞,洞里住着一个霍比特人……”竟然不是开头。而开头矮人的历史完全可以放在之后让大家慢慢地了解的。
Bilbo一开始是被忽悠进来,后来慢慢产生genuine的motive。这本来是非常好的剧情。可惜我不喜欢他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一点。从orc地洞里逃出来的时候他表白了一下;最后被老鹰救到山顶的时候又表白了一下。。。
昨天和朋友提到这部电影。然后又说到我最近在狂读哈利波特系列,朋友告诫我说,哈利波特系列只有前三本好看,后面太黑暗了。然后,朋友补充了一句:前三本像霍比特人,后面像魔戒。这句话很说明问题。
说了这么多,多年后能重回中土世界,还是很激动人心的。片头放电影公司的logo的时候,音乐是Gollum’s Song,心里感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