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碎片:记一个理解障碍

昨晚看书看到这句话卡住了。往后看了一点,但是这个障碍一直让我很不爽。

As in tort, liability in the criminal law is occasionally strict, i.e. there are offences that can be committed without mens rea.

前文说,判定有罪既要有犯罪行为 actus reus,也要有犯罪意图 mens rea。为什么这里说判定有罪有时候是很严格的,然后又解释说,有时候没有犯罪意图也可以定罪呢?

刚才我终于明白了。这里说的不是判定犯罪的要求严格,而是对犯罪行为的严格。鉴于这本讲法律的书,用词一般都是很准确的,我觉得是我对 liability 这个词的认识不够。

—分界线—

最近一个想法是,所有的学习,有很大一部分在做的事情是把名词和物体/事件/概念/现象/规律等联系起来。The Meaning of Liff 的前言里 DNA 半开玩笑说,因为 “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门忘记要干什么了” 这件事没有一个名称,所以大家都以为这件事只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自己比一般人蠢。我觉得其实各种不同领域的学习的一部分,都是给 “走到厨房打开冰箱门忘记要干什么了” 起名字、记住名字,以便在深入讨论中可以结构清晰、意义明确。当然,怎样起名字、对需要谈论的对象进行分类和关联,也是学问。

—分界线—

我的脑子是不是有点活过来了?

—PS—

另外一个不相关的想法:有时候英文的文章里会夹杂几个法语,而很多专业书里英文里会夹杂拉丁语。我忽然觉得这和我们有时候夹杂几个英语是类似的。(我不是暗示这里有条鄙视链:))就是有些概念,我们想要把它和平常的东西区分开来。你说 mens rea 感觉就和 guilty mind 不一样。这样可以中立地讨论问题。英文里夹杂法语的时候则是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概念就是法语里有的,用它就能表达了,发明一个本土的词则比较麻烦。(当然我的概括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当我在英文里读到法语词的时候我一般都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也一般懒得搞清楚。😂)在我夹杂英文的时候这两种理由都有。当然,我夹杂英文根本没有这么正式,经常就是犯懒,想到什么写什么。

bookmark_borderThe Tunnel S1

最近迷上的演员是 Stephen Dillane,所以去看了这部剧。Bonus 是,上一个迷上的演员 James Frain 也出演了几集。

剧情容易让人觉得最终是一个出轨的故事,但实际上就像 Karl 最后说的那样,更是关于 Paloton 的。但是剧情给人这种感觉,是不是也该怪剧本没有足够强调 Paloton 和大反派的动机。我回想了一下,有点觉得最初的几条线索和最终的揭露关系有点远。我觉得一开始的几个谋杀感觉大反派的动机没有交待清楚。有几条线索索性只是 collateral damage。几个大谋杀好像只能用反派是神经病来解释。again,要是剧本这些线索做得更加 tight(联系到 Paloton 做的事情),那就完美了。

我的上述抱怨是减分项。但是这部剧的加分项太多了。Stephen Dillane 重新定义了我对“演技好”的认识。Karl 这个角色,和我之前看的他的别的角色完全不一样,不变的是他的每个动作、表情、台词都有戏,也完全不给你多戏的感觉。看了一些采访,感觉他本人是个非常直接的人,感觉他的表演全是他的有意选择。这个角色并不能说是考验演技的角色,但他把这个角色演得很 mesmerizing。

我看剧一般看的不是表演,为了一些剧本意图,或者一些别的细节,我可以接受很差的表演。一部剧光有好的表演是不够的。而这部剧的很多很多细节做得给我感觉很真,还有很多选择我特别喜欢,配得上演员的表演。

我喜欢对女主的处理。一般而言我对这种“不通人情只讲逻辑和规章”的人物类型是很拒绝的,这种角色通常摆出来都好像是给人 ogle at 的。比如说 TBBT 里的某个很受欢迎的角色。而当这个角色是个女性角色的时候,则更加感觉不尊重角色(“看那个怪女人啊!”)。Elise 的处理就很好。也并没有给她整套“女强人”对待。她有上级有下级,大家知道她的风格。她的上级 Olivier 是真的看重她,她的下级几个小朋友,则是对她有一点“我们老板有点变态“这种态度,感觉很亲切。Clémence Poésy 演得也很好。我喜欢她的造型感觉很真实(完全不像我上一部看的罪案剧 The Fix 里面的律师那样 glamorous)。她和 SD 对戏也很好看。最终的那段,“我儿子活着吗?” “是的。” 重复了很多遍,两人 deliver 台词的神态,一遍一遍地变化,简单的台词撑起了剧终的高潮。

Elise 和 Karl 的关系,则是经典的 polar opposite to friends 的类型,但剧里没有太过强调,一切都是就事论事,以破案为重。实际上 Karl 的随性和 Elise 的高能都发挥了作用。两大主角是异性,但完全只有友情和互相欣赏,这里做得非常到位,一点点暗示都没有,即使 Karl 的设定是花心渣男,他妻子得知合作的侦探是个年轻美女后提醒他不要越界、他儿子对 Elise 有点 crush 后说他嫉妒,但是都是很真实很正常的反应。这些写进剧本、演出来后真的给人感觉男女主角完全没有浪漫关系的嫌疑。然而看完剧后感受最深的还是男女主之间的关系,你感觉到的是,他们完全是尊重和欣赏对方的能力和人品。

我是不是喜欢这部剧对恐怖主义的描述呢?这里的恐怖分子(大反派),根源是当年调查接过政府项目的秘密组织后,认识到世界的黑暗,但无法继续深入调查因为被老板撤掉了(老板,也就是 Karl,也是获得上级命令)。我是挺喜欢这个设定的。但我觉得恐怖主义更加危险的地方在于对人的煽动,以及一报还一报的恶性循环。剧中有相关的情节,但是剧中相关的情节并没有被放在很根本的位置。

剧本里的那个记者,是比较负面的形象。大众对恐怖主义者的看法,有时候有点希望有人能 shake up the system。记者利用这种心理,glorify 里反派。这一点也写得很好。这个剧是2013年的,这种感觉最后越来越真,2016年实体化在了川普身上。剧中让儿子持这种观点,感觉也是安排得很好。作为父亲你怎么说服儿子呢?

我喜欢 Karl 和 Laura 的 interracial 的婚姻。和很厉害的女主是女人一样,这里对此也只字不提。你不要跟我说这是政治正确。这部剧正好有我最近的两个演员 crush,SD 和 James Frain。他们两个演员本身都结了 interracial 的婚,而且他们两个年纪都不小了,感觉婚姻很长久,小孩都老大了。所以 interracial 婚姻是现实中会遇见的,没必要提。演 Laura 的是 Angel Coulby,就是感觉和 SD 的年龄差距有点大。不过她真的是我心目中的人生赢家了,和我最喜欢的演员的前三位都有合作。

这部剧一半是法国角色,法国演员、说法语;一半是英国角色,英国演员。非常明显的是,法国角色的部分我理解得超级差,经常需要看完后重新拉一遍,把人名和脸认认清。一句法语念出来,我连里面的人名在哪里说到了都听不出来。而英国的这一边,因为演员大部分都是认识的,又是英语,就理解得多了一些。里面有 GOT 里演 Daario(好看的那个) 和 Benjen Stark 的演员,有 Keeley Hawes,还有最近看的一版 Emma 里的 Harriet 的演员。当然,Karl 的儿子是 Dunkirk 里的小哥,他妻子是 Merlin alumni。但是一到法国我就搞不清楚了。一开始我分不清 Elise 的上级和下级(都是黑色大胡子男),然后我分不清巨富 Alain Joubert 和被绑架的老兵(都是精瘦老男人),当他们说女议员的名字的时候我又不确定是不是在说巨富的妻子。

我看的这个版本居然顺序是错的,第三集放到了第五集的位置。我开始看第三集的时候发现我怎么跟不上啊,然后把前面两集重新看了一遍,把所有人物都记录了一下。结果看到第五集的时候发现我漏看了一集。我想,这种错误不太会再有了吧,结果第八集又跳过了,看完 finale 后再看的第八集 orz

s1e01 amused Karl 😉

bookmark_borderAngel Season 5 & B/A 完结

作为记录狂,我想起来我看 Angel / Buffy 两部剧的时候做了很详细的记录。下面是进度概括的截图。2017年4月开始看,254集电视剧,2020年8月看完了。BtVS 开始我中断了一年半,AtS 最后我又中断了一年,还蛮对称的。

先说重点,也就是我喜欢这部剧的地方。季终结尾的方式和任何我看过的剧、电影(特别是这种超自然设定的)都不一样。还有前面 Angel 签字转让 Shanshu prophecy 的情节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想不出有别的什么剧本让我如此惊艳了,而这里只是点到为止。Angel 这部剧本身也有太多非常独特的地方。第一季里面他们救人后收钱,为了真的让受害者觉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有 agency。这些角度的想法,真的别的地方从来没有过,也让 Angel 这个超级英雄独一无二,他是姿态最低的英雄。他本来就是个鬼,永远在赎罪。

btvs/ats milestones

但是可能因为以前的电视剧每周在电视上播放,而不是现在我们对着电脑仔细琢磨,这部剧粗糙的地方也是非常水。Angel 这部剧的问题是,人物设定建了拆拆了建,结果人物的 arc 都被抹得很淡。Wesley 在隔壁剧里出场的时候是搞笑角色,后来编剧给他尝试了智慧、nerd、黑暗等等风格,Alexis Denisof 太厉害了全都能演。我本来不太喜欢 Wesley,看完第五季现在对他只有喜欢了。Gunn 的 arc 也是一直很不确定。这一季他的设定是非常 smart 的律师。因为得到这个能力的过程太轻松了,我只感觉他的设定是被推倒重来了。Fred,Lorne 和 Harmony 基本上是 one note 的角色。其实蛮可惜的。为了让 Fred 有变化,居然只能杀了她让她换一个身份回来。Cordelia 角色 arc 可能永远会是 Joss 被人诟病的把柄。她和 Angel 谈恋爱感觉是莫名其妙的,她的离开也是。而 Connor 在上一季里也越来越莫名其妙,这一季他出现了两次,我蛮喜欢他的重新设定的(see?和 Connor 相关的情节是 literally 重新设定了)。我觉得 Connor 真的蛮帅的,所以本来对他就可以迁就很多,而这里我很喜欢第五季的 Connor。只有 Angel 本人的主题是确定的。Angel 的主题是持续战斗,所以不需要很大的 arc 改变。而这个主题也是深得我心的。是我对成年的感受。第五季有2/3的集数我都很不满意。哦还有,我真的很烦 Andrew。隔壁剧的次要角色里,我就很喜欢 Jonathan。而 Andrew……厄!(and don’t get me started on Spike’s arc…)

Angel 这部剧的编剧里有几位特别喜欢探究 Angel 为什么战斗。主要是我喜欢的 Tim Minear。第五季没有他,但是有一位编剧 Jeffery Bell 给我感觉和 Minear 类似。越看 Angel 就越能让我辨识出我喜欢的 Firefly 里,很大部分是 Minear 的贡献。他和 Joss 的风格还是很有差异的。我想追一下他别的作品。

第五季里好多集看得我都懒得抱怨。从著名的 puppet 那一集开始,连续出现了一个高潮。但实际上,这里的高潮主要是 Fred 的死带来的。而我其实不喜欢编剧用杀角色的手段来勾起我们的情绪。我喜欢的反而是一些细节。比如 Eve 要躲避 Marcus Hamilton。看起来是个小女子要逃离会欺负她的壮汉,而最后终于守不住了,Hamilton 抓到了 Eve 之后,做的事情是让她签字把她的职位移交给他,顺便还有她的永生。这太 Angel 了,我好喜欢。另外,一个 demon 是一个议员(虽然隔壁剧里已经用过了市长),也感觉很棒。puppet 那一集里坏人吸小孩的灵魂是因为 innocent 的灵魂在地狱黑市很值钱。这些都是非常棒的 Angel 的设定。这部剧要是放到现在来写,这些荒诞设定更加密集一些,该会超级经典吧!这部剧里我喜欢的地方喜欢得很深。

下面是分集记录。虽然有很多喜欢的地方,但是没有一集是完美的。我最喜欢的可能是最后一集,主要是那个结尾我没想到。但是实际上最后一集的 set up 其实蛮仓促的。我有点纠结一方面没觉得那个齿轮组织有多厉害,另一方面又有点佩服一个最终 finale 没有过多的 delusion of grandeur,是不是特别厉害啊!

A5-1 “Conviction”

W: Joss Whedon

D: Joss Whedon

R: 8/10

Set up一整季的感觉。有些细节感觉很convenient。比如上一季最后我很抓狂的“W&H到底想要干嘛“的问题。再比如Gunn角色的转变。提到了Cordy(还算有良心)。但是台词非常有趣所以看的时候可以忽略。开头有个长镜头花哨得连我都注意到了。

虽然Gunn的转变感觉特别帅,而且变成律师后,感觉后面有很多可以参与更深讨论的潜力。但还是不免给我感觉原先set up起来的Gunn不够好,要删掉重来。这种感觉就像删掉了Doyle一样,我还是不太喜欢。

当W&H的特勤说话的时候,我在他说出的前一秒意识到他要说的是conviction。但我没有猜到Angel的回复是mercy。而当人家问他what happens to mercy? 他说you just saw the last of it. 不是很确定我明白他的意思。

这只是个开头吧,我觉得可以问很多问题,希望后面可以提到。

A5-2 “Just Rewards”

W: Story by: David Fury; Teleplay by: David Fury & Ben Edlund

D: James A. Contner

R: 6/10

这一集重点是Spike。然而Spike自从Buffy第六季开始我就一直对他感觉很有问题。我觉得走在好坏之间的路线不适合他。我觉得他还是做(有点无能的)反派最有魅力。这一集我完全无法共情他的困境和他的愿望。

A5-3 “Unleashed”

W: Sarah Fain & Elizabeth Craft

D: Marita Grabiak

R: 5/10

正好是仲秋节这一天看的这一集狼人。Nina。。给我感觉,坦白地说,有male gaze的感觉(她实在太好看了)。吃狼人的安排让我走神想到“中国人什么都吃”,把Nina端上来的时候我又想到以前有新闻说女模特身体当餐具的,这种夸张超现实的剧里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就不是夸张?这一集的感情线我也跟不上。好像说了Angel和队友的关系,但就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一下;Spike在干嘛,他到底说真痛苦还是装出来的,Fred有多上当,我都拿不准,更不知道如何反应。而Angel和Nina的bound,也很in your face。这时我忽然想到,什么时候开始,Angel这部剧不再是关于普通人的痛苦和持续斗争,而是关于这群人的特殊性了呢?想到这里我再去减一星。

A5-5 “Life of the Party”

W: Ben Edlund

D: Bill L. Norton

R: 6/10

问题来自 Lorne 的失眠。有一些有趣的对话。比如 Lorne 找 Angel 去参加派对的时候 Angel:I’m busy brooding。Lonre(看见电视在放球赛):你在看球赛!Angel: 是的但是我喜欢的队伍要输了!但是整集没有什么 substance。

A5-6 “The Cautionary Tale of Numero Cinco”

W: Jeffrey Bell

D: Jeffrey Bell

R: 9/10

墨西哥亡灵节背景。50年前的英雄。Angel 除怪,帮助人,同时找到自己。不仅仅是拿墨西哥元素当看点,而是把主题牢牢系在 Angel 自己的主题上。This is the best Angel.

如果 Shanshu prophecy 真的指的是 Spike 在 BTVS 最后的情节,我感觉也挺好的:)Angel is about continuous fighting.

A5-4 “Hell Bound”

W: Steven S. DeKnight

D: Steven S. DeKnight

R: 5/10

重拾起来看的时候漏了这一集。这一集基本上就是 jump scare 的恐怖片类型,稍微利用了一下我们对这些角色原来的感情。和“墨西哥数字兄弟”一样,反派和客串是一个 one off 的。但是相比之下这里的反派完全就是用来吓人的,对于主角有什么思考吗?哦还是有的,就是 Spike 的存在的意义,他是不是值得被拯救(我对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兴趣,BTVS 最后两季就是因为一部分在讨论 Buffy 爱不爱 Spike 而让我无法观看)。和在 BTVS 里一样,Spike 最后一刻选择牺牲自己(获得实体的机会)救了 Fred。可能我观感差主要还是来自我对 Spike 这个角色的无感吧。我只喜欢 BTVS s2, s4的 Spike。“变好“的 Spike 我从来没有 get。“Spike 坏坏的但其实是个情种(Drusilla)” mode 我可以喜欢。但是 Spike 感慨人生我就翻白眼。

看到 imdb 上大家的评分和我是相反的。看来这样写还是有很大市场的。Angel 这部剧里经常有一些非常击中到我的点,比如第一季里有一集是 Angel 要客户付钱,因为这是给受害者 agency 的好办法,在我看来这可以是 define Angel 的关键了(他和蝙蝠侠的根本区别是他从这一更深层次帮助受害人),但是那一集的评分也很低。我真讨厌这个世界。

其实我对 Spike 角色本身没有任何反感。他很性感(特别是现在 Angel 的颜值实在需要忍耐)。他和任何人都容易擦出火花。但是剧本动不动就装深沉,没有必要。

A5-7 “Lineage”

W: Drew Goddard

D: Jefferson Kibbee

R: 7/10

挖掘 Wesley 的过去挺好的。就是他爸爸为什么对他有偏见(是不是真的对他有偏见)总感觉交待得不够。Alexis Denisof 太帅了。他为什么没有演 007。现在美漫超级英雄都是英国演员演,007 让美国演员演吧!XD

A5-8 “Destiny”

W: David Fury & Steven S. DeKnight

D: Skip Schoolnik

R: 6/10

Angel Spike rivalry. 我没太大兴趣。故事也没怎么拔高,就是打架。Spike 为什么要抢 Angel 的 prophecy?他说既有真的想要当英雄又有想要和 Angel 抢。我不 get 前者。Spike 就算其实是好鬼,也是那种 “哦 Angel 不在我们上哪找 vampire with a soul 来完成使命呢?哦对了好像只有我了啊?“ 这样才会当英雄的类型。

打架场面我一度调到2倍速播放,然后想起来我可以直接拉进度条((

A5-9 “Harm’s Way”

W: Elizabeth Craft & Sarah Fain

D: Vern Gillum

R: 8/10

Harmony central 的一集。不错的。(这样对待这个角色是可以的,但是其余角色就不可以了。)

A5-10 “Soul Purpose”

W: Brent Fletcher

D: David Boreanaz

R: 7/10

Angel 出现幻觉。我不喜欢这种看点是计中计的。太 elaborate 了吧!而且靠的还是 Angel Spike rivalry。

A5-11 “Damage”

W: Steven S. DeKnight & Drew Goddard

D: Jefferson Kibbee

R: 4/10

这一集,哎,我觉得意图是一方面 Spike 要面对自己的罪恶,一方面 Angel 是悲剧英雄(被人错怪),也许还有一方面是 set up Dana 这个角色以后再出现。但是!我觉得做得好差啊!最差的一点是,最后一群 Slayer 出现劫持了 Dana。我他爹的最讨厌这种编剧,为了悬疑而舍弃原则。你有十几个 Slayer 在那里,却用 Andrew 做她们的发言人??!而且这些新手 Slayer 都是这样的吗?让 Angel 他们做事,最后抢了成果?Buffy 不会这样的。Slayer 不仅是会打的美少女,更是有同情心有领导力的人,起码 Giles 培养的 Slayer 一定是这样的。这一集的编剧觉得有了隔壁剧的联系我们就会高兴坏了,不动脑子了吗?我一直最喜欢 BTVS 的一点是这部剧真心把女主角当作最重要的,没想到居然这里还是将十几个 Slayer 让位于 Andrew。你请不到 Faith、Kennedy 或 Felicia Day 来客串的话可以理解,但剧本肯定有办法弥补的(比如塑造一个新的 Slayer,或者给这些最后出场的 Slayer 一条暗线)。Andrew 做配角我不介意,但是他真的没那么有趣。他给我的感觉就像 Sheldon 给我的感觉一样,有点烦人。

这个做作的剧本之后,Angel 的苦难(不被人理解)也显得很做作。而 Spike 有没有反省自己的罪恶呢?吸血鬼得到灵魂后,唯一能做的就是无尽的悔改。这条路线 Angel 一直在走,我想不出 Spike 能走一条不一样的路能让我承认他是和 Angel 一样的英雄。

A5-12 “You’re Welcome”

W: David Fury

D: David Fury

R: 7/10

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Cordy 的结局也许是剧情外因素,不解释好我也不想不满了。

A5-13 “Why We Fight”

W: Drew Goddard & Steven S. DeKnight

D: Terrence O’Hara

R: 6/10

剧本写得不好。Angel 第一次没有 stake Lawson,看了 Lawson 布下的人质后就可以 stake 他了。这个剧本写得太潦草了吧!然后 Lawson 有一点点 soul,这又是什么设定?Angel 转变的吸血鬼都有一点点灵魂?二战的设定也没有好好利用。Spike 什么时候发现 Angelus 已经变好了也没说清。都很无聊。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个标题。

这一集开头找 Angel 的军官中一个叫 Petrie,一个叫 Fury。连起名字都不高兴起了,直接用别的编剧的名字。

任何一个客串演员颜值都比 Angel 高。我不是存心要做外貌党的。这一集客串 Lawson 的演员好帅,适合演吸血鬼。可是化妆也没有好好发挥一下,他是人是鬼的时候看起来没区别,演起来也没什么区别。

A5-14 “Smile Time”

W: Story by: Joss Whedon & Ben Edlund, Teleplay by: Ben Edlund

D: Ben Edlund

R: 8/10

忽然就撞见了puppet这一集,期待还蛮高的,可能错在我的期待了。这一集虽然蛮可爱的,但感觉没有什么深意。而且我不喜欢 Nina 就这样又出来了。平时没她的事,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当潜在女朋友。我发现我最不喜欢的 romance 故事就是这种,剧本搬出一方完全是为了另一方。这部剧当然一直在塑造 Angel,但是没怎么重视过 Nina。而且 Angel 前不久还在和 Cordy 谈恋爱呢。

剧本我最喜欢的地方是 puppet demon 吸小孩灵魂的理由:这些灵魂是100%纯洁的,所以在地狱黑市上很值钱。这个逻辑(虽然加在这里很 convenient)非常 Angel 剧特色了。让我想到上一季里我很喜欢的一集上 Lorne 被抓到赌场里,被 W&H 利用其超能力来看客人的前途,然后 W&H 拿去卖钱。可惜这种很有意思的设定太少了啊!

另外 David Fury 又客串了。他还蛮会演戏的:)

A5-15 “A Hole in the World”

W: Joss Whedon

D: Joss Whedon

R: 9/10

从 Jenny,Angel 到 Joyce,再到 Wash,Joss 是杀了很多角色来虐我们。其实我不是很喜欢编剧下杀手锏,因为我更想看的是角色们各自发展的 arc。Angel 这部剧的一大问题是,角色的 arc 都没怎么成立,大家都半途转变。Wesley 从开场的搞笑角色变成了第四季的黑暗角色;Doyle 半途夭折;Cordy 跟 Angel 谈起了恋爱;Gunn 从街头斗士变成了西装律师。这部剧的人物 arc 都不行。Fred 呢,也感觉没什么 arc。所以这么死了,我只感觉哦前一集她和 Wes 终于确定关系就是为了立刻虐我们一下,这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也太短了吧,编剧?

我唯一喜欢的,是 Fred 的死,对 Gunn 的可能的影响。啊我的天。也许 Gunn 的 arc 还能有救。

Wes 好帅啊。我依稀记得从 btvs 开始我就很不喜欢这个角色。但是我一直觉得这位演员什么都可以演的,剧本让他演尴尬、pompus、搞笑、nerd、黑暗,各种流派都甩给他过了,他都能轻松胜任。而且他好帅啊!在 Angel 的颜值完全不够的时候,只能靠他和 Gunn 来拯救了。

写死角色真的对我没有什么好作用。我最喜欢的剧《年年》里 Danny 的死,也是让我有点抽离。

对了 Knox 也很可爱。他是 Firefly 里的 Tracy,也是让人心疼又想揍的角色:)对了他也演了 BTVS,一个和 Buffy 谈心的吸血鬼。他好像是为数没几个的三个剧都演过的演员。我还能想到的有 Buffy 301 里那个人,是 Firefly 第一集里的 Lawrance Dobson,他也演了 Angel。

A5-16 “Shells”

W: Steven S. DeKnight

D: Steven S. DeKnight

R: 9/10

这一集处理上一集的后果,也挺好看的。开头 Wesley 太棒了,没有犹豫就向 Illyria 下杀手,而脸颊上还挂着眼泪,天啊他好棒。Gunn 的情节也没有退缩,但我很失望他没有主动承认。Wes 和 Illryia 讨论人类活着的寄托那段,简直可以和第二季中 Angel 和 Kate 的讨论媲美了。但是真的想一下还是逊色不少。

A5-17 “Underneath”

W: Elizabeth Craft & Sarah Fain

D: Skip Schoolnik

R: 8/10

缺点是 Angel 他们忽然注意力从 Illryia 身上转移,去找 Lindsay,感觉不是很服气。Adam Baldwin 来客串。结果搞了半天最终他找到 Eve 让她签字,这里太 Angel 了,好喜欢。Lindsay 的地狱也不错。(让我想到 Christian Kane 要是演了 Riley,他完全可以做到的,也许隔壁剧的走向就不一样了。)

A5-18 “Origin”

W: Drew Goddard

D: Terrence O’Hara

R: 8/10

我本来就喜欢 Connor。现在这个 Connor 也喜欢。可以说是更喜欢了。这一集中规中矩,因为 Connor 的缘故给个高分。

A5-19 “Time Bomb”

W: Ben Edlund

D: Vern Gillum

R: 7/10

时间线错乱的现象很酷炫,但是到最后的解释很让人失望:就是 Illyria 死前能量爆炸产生的。至于她为什么会爆炸好像没有说。Angel 最后说 she might make the team,加上看前面某一集的花絮里说 Joss 有一天和 Alexis 和 Amy 一起读莎士比亚的时候忽然决定要杀死 Fred,让 Amy 可以演一个不一样的角色。那么看到这一集感觉就是,经过几集折腾后,Illyria 取代了 Fred。说实话 Fred 太甜了我觉得有点单调。但是现在这么一转也觉得只是为了 Illyria 而变出这些情节的,人物 arc 不够。Illyria 救 Gunn 只是为了让 Angel team 欠她吗?她的爆炸是不是 senior partner 作怪?最后还结束在一个 cliffhanger 上。Angel 为什么同意让怀孕女子签字呢?哦对了,这一集唯一我比较喜欢的说 Gunn 决心不让怀孕妈妈 make a deal with demon。

A5-20 “The Girl in Question”

W: Steven S. DeKnight & Drew Goddard

D: David Greenwalt

R: 5/10

后半季到目前为止几乎都很好看,但是这一集忽然不好看了。非常 Angel 的设定没有了。Angel 和 Spike 去追 Buffy,他们的工作也不想做了。是不是一有 Andrew 出现剧本就低龄化。Fred 这边的事情也不好玩。Wesley 能做到忠于自己爱过的 Fred,但是做不到对她父母诚实。这番探索感觉没什么意义。

A5-21 “Power Play”

W: David Fury

D: James A. Contner

R: 6/10

set up finale 的一集。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前面的 set up 太少了,Angel 的变化很突兀。即使忽略这个问题,这个剧本也不是很好看,很多都是靠台词解释。Lindsay 解释,Angel 解释。解释到最后,是一个不算太复杂的计谋。计谋不是我看这部剧的原因。

A5-22 “Not Fade Away”

W: Jeffrey Bell & Joss Whedon

D: Jeffrey Bell

R: 10/10

Wow I like this ending. I’m not wrong about what Angel is about.

bookmark_border发泄空虚的更新

早上没有动力起来。先拿起手机随意下了一单,用买东西来满足自己。这是不对的。

在垃圾房关门前下去倒了垃圾。垃圾分类和定时倒垃圾后,我坐电梯的频率变高了。而且现在每天都要为湿垃圾准备容器。总觉得垃圾分类后我的 carbon footprint 变大了。

吃完早饭,想了一下还是不想继续中断一周的 BuJo。这不重要。

看了一下半个月前写的这个月想做的事情,和上个月的是一样的。那我是不是应该做一点事情呢?一周一次的打扫我昨天已经做了,所以现在不是行动力最低的时候。

在网上自我欣赏了一下自己的言论。开了空调准备开始做点正事。能够止住自己不继续刷 SNS,可能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家都不更新db了,时间线上没什么更新,而不是因为我有毅力停止。

不想学习不想看书。结果打开电脑工作了一会儿。厌恶自己。除了工作就没有事情了?我不是一直抱怨工作日没有时间做任何事吗?为什么休息日还工作呢。写完给客户解释数据的邮件,决定不当场发送。搜了一下 outlook 怎样定时发送,定在了明天早上发送。

我还可以继续看剧。但是看剧实际上也是空虚的。也不在我的想要完成的事情的列表上。

搜了一下怎样 motivate 自己。看了油管上搜索结果靠前而且时长不长的一个视频。里面说如果一个人觉得结果可以靠自己行动来改变的话,就会比较有 motivation。🤔 嗯,这个世界太糟糕了不是我能改变的。天气越来越热,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整个世界的 illiberal 崩塌,我们国家的越来越危险。。。这些问题是不是我自己没有意志力和行动力的借口?这些问题的确一直在脑中。

我希望我的父母能快乐一些。但是十岁到二十岁没有教育的他们这一代,我没有办法让他们感受到我真的觉得快乐的东西。我也不想为世界增添下一代。

我还可以怪 PMS,看了一下日期,差不多是 PMS 的时候。

bookmark_border十年后再试图看沙丘

依然无法 get,但是多了一点想法。

  • 沙丘这本书整体上从头到尾我都要忍受。所以忍受那个时代科幻的女性形象在全程忍受下并不显得很费力。然而小说的最后一段话里 Lady Jessica 对 Chani 说 Princess Irulan:”Paul 和她结婚只是为了政治,她将永远体验不到爱人的温柔。据说她喜欢文学,希望她能在那个方面找到慰藉。”因为是最后一段话,我放松了警惕,然后看完书后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后,所以我有点震惊这段话的残忍。另外关于政治联姻的事情,如果联姻不能生育继承人,那政治联姻还有什么意义?(还是说大贵族的 eugenics 都是 Bene Gesserit 内定好的?)
  • 那么继续说女性形象。Lady Jessica 所代表的 Bene Gesserit 就是把自己当作生育机器。不过当然,她们还可以选择生男生女,她们是有一定的选择权的。为什么她们的繁殖方案各大贵族都愿意配合呢?这方面并没有说得很清楚。
  • Fremen 里挑战失败的男性的妻子儿女都要属于战胜方的。战胜方可以决定把妻子当作仆人还是爱人。厄,屏住不要呕吐,忽略吧忽略吧。
  • 以前看到 RTD 说他对沙丘印象很深,因为是他第一次看到虚构作品里的 gay。但是你随便一想,一个 gay character 是一个扁平的反派……好吧 RTD 没有被冒犯到我就不说了。
  • 十年前我看书的时候,还不知道有 Jihad 这件事。这里还有皇帝的名字,都是非常直白的中东名词。哦看了GR上面的评论,沙丘盛产供应全世界的香料,也和中东的石油很相似。
  • 我,不喜欢,禅宗超能力。很多地方说星战是借鉴了沙丘。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好像从没看到老卢直接说过,而我是看了不少老卢采访的)。沙丘里禅宗超能力,其实和绝地的能力一样都感觉很禅宗。区别是绝地的能力是定义比较清楚的:能隔空移物,躲避子弹,超强弹跳,mind trick(有时候不管用)。沙丘里 Jessica 超能力,让人读她心理活动的时候完全失去了对情节的兴趣,只感觉她知道这些、能做这些,都是作者说了算而已。而 Paul 的超能力一步一步觉醒,也看不到逻辑,没有 payoff。他是语言中的救世主,最后发现,他真的是那么厉害。
  • 让沙丘变成绿洲这件事,有点让人想起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我记忆中我做梦哭着醒来只有一次,是梦中看纪录片说地球的,最后地球变成了一个沙漠星球。后面几本书我没看过。看了一下 wiki,原来变绿洲的野心实现了,花了几千年的时间。但是 Fremen 是那么无私、齐心协力的一个团体,我看地球没有希望的。

bookmark_border一个略 random 的更新

今天看到新闻说李开复评论美国规定抖音必须出售他们的美国业务:

谷歌退出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不过环境和规则是很清楚的:1)中国对于想进入中国的外国互联网公司需要如何符合法律法规,描述的非常清楚(合资公司、ICP证、服务器在中国、内容等)。愿意守这些法律法规的可以申请。谷歌就是这样进来了。2)当谷歌后来觉得不愿意守这些法律的时候,它就决定退出了。3)美国处理TikTok并没有给出需要做什么才能继续运营,对于美国对它的控诉也没有提出任何证据,强迫收购+只给45天+还要收中间费,这些都是和谷歌不可比,更是不可思议的。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是看到有人贴了这个,评论说,这种说法简直是环球屎报的话术。不知多少是由于这个推荐语的影响,我第一反应也是生气。How to avoid foolish opinions 里面罗素也说,当一件事特别符合你的 self esteem,就要加以小心。其实这可以应用到所有引发情绪的情况下。这里引发了我的愤怒。

我单线程的脑子最近的主题是怎样做判断。一件好事不能洗刷一件坏事,那么同样的,一件坏事不代表国家调换后发生的类似的事情是正义的。股沟被 CCP 逼退是坏事,不代表抖音被美国逼退是好事。李开复说的需要有规则是有道理的。虽然他用来对比的规则是流氓规则。真正可以讨论的问题是,流氓规则和没有规则哪个好?

世界已经倒退到只有这两种选择了是吗?


就是好久没更新了。今天看到很少更新的小伙伴都更新了博客,忽然想要效颦一下。最近状态好差,没有行动力。七月只看完一本书,不仅是非常短的书,而且我还没有看得足够仔细。除了“从今天开始重新做人”以外好像没有别的办法。问题就是我每天都在这么对自己说。

bookmark_border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

我最近脑力不济,can’t string two thoughts together. 所以继续低质量地看书和记录。本来因为想在看剧前重读小说,读完小说又觉得 Revisited 很短可以用来标记凑数。结果这个很短的 essay 集子我读的进展很慢很慢。现在意识流地记录一点。

整个二十世纪是不是大家都在喊叫世界要完了。然后现在二十一世纪了,终于真的完蛋了。赫胥黎1932年的小说和1958年的 Revisited 里的悲观预料很多成真了。Revisited 里很多内容让人无法相信不是在描述现在。他说:我们西方人运气好,有机会可以实验一下 self government,但是现在不幸的是这个机会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拿走。他要是看到川普的美国……也许每代人都有 ‘good old days’ 的 illusion,比如我属于中国发达城市千禧年一代,就怀念我们成长时期不那么管制的年代。也许这并不是人类年纪大以后总会有的怀旧,而是人类真的每一代都在后退?至少看看赫胥黎时代的美国,再看看现在的美国,民主理想是倒退了吧?也许今年十一月大选后会不同?

但我看书的时候还想到一个地方,居然感觉是进步。和书本身想表达的事情没有关系。以前的书,再好,也总是对女性的态度需要读者忍住(有极少数例外)。读 Revisited 里面一段说到,广告商利用女性的几乎 universal 的想要取悦异性的倾向……我第一反应是,以前很多女性有这种倾向是因为永远出于 male gaze 下。BNW 小说里的女性,和很多经典科幻小说一样,没法看。我忽然想到,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实际上是进步的证据。

上面扯远了。赫胥黎在 BNWR 里说到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看了很多。我现在没有脑力去一一评价。随便说一些。他说的 over population 造成的饥荒问题,我以前听过看过一些分析说马尔萨斯低估了科技带来的食物生产增长。不过那种担心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赫胥黎说的,医疗和一些别的改善带来人生命的保障,却降低了质量,比如很多无法存活下来的残疾现在能存活下来了,降低了 gene pool 的质量。这个问题我在读 Haben 的书的时候已经有了答案。我觉得像 Haben 这样的人学习我们常人没有的技能用以生存,增加了人类能解决的问题的 diversity。(Y 说,你不能这样实用主义地判断残疾人的好坏。我无法反驳他,但我想说的是这里是正好实用主义和先于实用主义的原则吻合了,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结论。当然这个理由也没有更深的原则支持。)赫胥黎说的美国人的 IQ 在下降。我搜了一下 Our World in Data 网站上面好像不是这样的。我不清楚是不是因为时间段很不一样,还是解读数据角度不一样。

赫胥黎说的各种手段的 propaganda 则和现在一模一样。他说的极权主义国家的 propaganda 手段很对(但是有一点点 caricature?)。人在压力和恐惧下是很容易受影响。回想我喝茶的经历,的确很符合连续恐吓(我当时下班过去被连续教育了五小时,到十一点、十二点回家)。他说的民主国家的 propaganda、商业广告什么的,很想把我之前看的 Predictably Irrational 给他看。:)

他后面说的 chemical induced persuation 和 催眠什么的,我不清楚多可靠。对于药物使用的 controversy 我一直没有研究。书里引用的研究我总觉得现在有更好的研究了,就看得很不仔细,也不是很有兴趣判断结论是否可靠。

他说的现在的政客 appeal not to reason, not to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but to passion and prejudice. 这不仅是在说我们这种从没学会理性的社会,而且也是在说现在的美国。书里一开始的地方有引用杰弗逊说的人类的理性,然后说现在发现人类根本不是十八世纪哲学家认为的理性生物。我不由地想,是不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根本前提假设(个人的理性和尊严)就是不成立的,所以美国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欧洲大概也会变成这个样子。而我们就更没有希望了。现在感觉真的是很悲观。

那么我的问题是,所谓的 “小粉红” 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无疑,是受了 appeal to unreason, passion & prejucide 的 propaganda。嗯,写下来问题后发现这题好简单。)

书的最后两篇文章试图提出建议,我感觉这两篇的效果非常 unsatisfying。但这不是作者的问题。

bookmark_borderBrave New World (2020 series)

最近重读这本书也是为了预热这部剧。所以目前我还保持着看过 Alden Ehrenreich 所有作品(除了短片、客串一集的电视剧,客串没名字角色,和一部 imdb 上只有 26 个打分的电影)的纪录(你前面的条件也太多了吧)。我是非常喜欢他的一种过去时代的气质,还有虽然履历表很短,其实很有 range 的演技。然而这部剧里,虽然他在认认真真地演,但由于剧本差,看到后面我都不想看到他了。9 集里好大的篇幅在谈恋爱,也没有怎么进行 everyone belongs to everyone else 的讨论,恋人就变成了一对一的,就上演恋爱中的猜忌,看得让人翻白眼。

这部剧的编剧真的很失败。我觉得编剧的失败还影响到了别的方面,人物思路有时候不清楚,前后转变突兀。这部剧的结局和原著是相反的,这其实不要紧,如果“新世界”立起来了,再打倒,也算是很好的戏剧改编了。问题是我觉得剧中没有立起来。并没有通过剧情(甚至也没怎么通过台词)来解释新世界是怎么运作的,优生学的执行,幼儿的 conditioning,control by manipulation,都没有怎么强调。原著的新世界是很健壮的,入侵一个野人的结果是最后野人自杀了。新世界和野人世界各有长短。原著的经典之处在于预言了我们现在的世界。而这个 fiction 改编,根本不如现实世界荒诞。

这看剧之前我看到演员表里 world controller 和 Helmholtz Waston 都被改编成女性角色了。开始看这部剧之后发现 Lenina 和 Linda 都改得合理了。这其实是很多科幻小说都需要的改编。但是我不满意 Helm 变成女性后,重要性下降了,Bernard 的可以进行深入交谈的朋友这个角色的一部分被 Henry Foster 取代了。而 Foster 这个角色本来是无数完美新世界公民的一个,这书中根本没有重要性。所以编剧是不是还是潜意识觉得要深入交流(而不是谈恋爱)一定要男性角色之间才能进行。

说到和 Helm 交流,原著中是野人之前发现了一本莎士比亚,发现莎士比亚的作品道出了他无法自己 articulate 的情感。到了新世界,他和负责宣传的 Helm 交流心得,Helm 的结论是莎士比亚是宣传天才。这个情节被野人跟新世界的普通人讲故事取代了,这个改编也是降低了很多。另外这个戏也让我觉得 Alden 的演技缺点是 deliver 台词。我觉得他蛮缺乏用语言影响人的 charisma。

这部剧唯一能看的是未来感设计。现在的很多大片都是带有科幻元素的,设计都是花里胡哨的。我特别喜欢一种设计,以 Gattaca 和 THX1138 为代表。不知道这种设计有没有专业名称。这部剧比前述两个电影的设计要花哨一些,但我觉得还是属于这个我最喜欢的类别的。我想了一下好像是觉得我喜欢的是简约设计用在 communal 大建筑里。比如 Epsilon 的食堂。给出前面两个电影的例子后想起,不知这种设计总是用在 dystopia 剧情的设计里是不是偶然。而我喜欢这种设计是不是和我喜欢 dystopia fiction 是挂钩的。

这部剧的 augmented reality 设计也很棒。可惜科技的方便之处没有做得更好。隐形眼镜仅有两个作用:看别人的等级和把看到的东西上传分享,任何人都可以看。明明有机会设计更多我们为什么依赖这些科技的细节的。

还有嗑 soma 的装置为什么声音这么响。

可是 9 集里好大的篇幅都在三角恋,真的不好看。三个主要演员我都很喜欢。视觉设计也好看。剧本糟到什么程度才让这部剧这么难看的?

bookmark_border最近一年左右看的没在博客上记录的片

我习惯在豆瓣的截图相册里随便记录我看片的想法。毕竟(我的博客没人看)看完顺手标记很方便,可以说十年前的豆瓣可以满足我的大部分上网需要了。但是现在豆瓣没法用,在上面图方便,想记录还得靠自己,因为豆瓣随时会删掉。

douban = 都 ban。

Where the Heart Is (2000)

当年的 rom com,看得我五味杂陈。

先是 Ashley Judd 的角色,对女主倾诉说,为什么这些男人可以这么对我们?想到演员是受害者的韦恩斯坦事件,只能觉得这种剧本和现实相比真是太无力了。
然而后面有一段是她对女主说,你妈妈丢了你,你男友抛弃你,这不是因为你垃圾,而是他们垃圾。这个台词又让人觉得,不论事情多复杂,有些原则是同样深刻的。。

Natalie Portman 本人一直散发着睿智,没想到演一个没文化的少女妈妈演得那么好。是不是南方口音自带没文化属性(我自己面壁去。。。)。

想起友邻对 Crazy Rich Asians 的评论说,如今 rom com 女主角都要是NYU的教授了。不禁又觉得以前的 rom com 好真诚,没有架子。然而呢,这个片表现某些阶层的少女妈妈的问题又表现得挺肤浅的。。让人纠结。

因为喜欢上演员就会想看 ta 演的浪漫主角,因为这个需求而看的片总是让人提心吊胆,经常有点尴尬。。James Frain 似乎年轻时也演过几个浪漫主角(因为他很好看啊)。看这个片我无法投入喜欢他,虽然他年轻时真的太好看了。我意识到我喜欢的不是颜值,而是他 deliver 台词的一种特殊气质。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2007)

继续追 James Frain 的片,看了以前为了 CE 而看过的 Elizabeth。JF 在里面演了西班牙大使?造型比较奇特,爆炸卷发和浓黑的眼影。和 CE 还同台出镜,气场被 CE 碾压(毕竟 CE 是主要反派)。然后顺便看了这部续集(有我喜欢的 Abbie Cornish)。

这两部的剧情实在太水了,没有思路,只有自我感动。

The Orville Season 2

剧本几乎一直幼稚得尴尬。剧情、设定和科技元素也都超级幼稚。但是诚恳得让人心疼。。一种美国式的简单理想。其实 SW 和 ST 都是这种简单理想打动人,但是现在的新剧本应该要有变化才行吧?然而又觉得如今的世界再强调一些基本道理居然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这个剧的剧本讲道理并不 persuasive。

这个剧真的很符合老 TOS 给我的感觉了。后面会说到 ST Discovery,味道完全不一样。

我最喜欢的一集是和机器人谈恋爱那集。开头心里想,我的天啊,这是小学三年级编出来的故事吗?救命啊。。。可是后面居然让 romance work 了。我也不懂为什么。而且最后关于 romance 的结论居然还蛮深刻的。。。这和 TOS 也是一模一样的。。。披着科幻的外衣做美国主流思想的宣传。一切都好和谐。(其实这一集的宗旨是不要去找 LaMarr 和 Melloy 这俩地球直男要 relationship advice 吧 _(:3TZ)_

我对重头戏 EP8,9 “Identity” 的评价:这个剧啊!!!剧本实在是不给力。 这是好像第一个两集一个故事的,是重头戏。而且CGI的钱好像都用在这两集上了。话说,故事要怎样写才好?可以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新故事,但大多数故事都是把已经被讲过的故事用自己的着重或者重新理解或者重新组合元素讲出来。科幻经常讲的就是已有的故事、经典的故事。这两集把机器人、sentient being主题、奴役、敌对势力化作友邻等等故事揉捏了一遍,没有一个主题讲好了。可是问题是,为什么我还挺爱看的???这里甚至连咀嚼细节的乐趣都没有。这两集里好几次奥维尔号被打了,我就在想你们会不会提一句上一集里新升级的shield——没有!这一集一上来我就惊讶了,原来奥维尔号可以在地表降落的,你怎么知道Kaylon上面有可以给你停靠的装置的?同样符号化讲故事的,有很多星战故事。但是克隆人战争20分钟一集都可以把故事讲得更有针对性,而且world building更有趣。(((

第12集奥威尔号大幅的种族的女性地位实在太低(大幅的儿子其实是出生后就安排变性的,上一季有讲),有些女性逃离了他们星球,还要躲避同族的追杀。被奥威尔号发现后,船长安排他们去 Planetary Union 讲理。虽然剧情仍然是那么幼稚,但听着女代表的讲话我还是流泪了。Episodes like this is what I come to this series for.

最后的 alternative universe 其实挺没新意的。但是不搞搞这些,是不是就不能号称自己是现代美剧了。

Vigo: Passion for Life (1998)

传记片,传主是一个很年轻就去世了的早期电影导演。有才华有激情的艺术家 trope。这一部可以说也是浪漫主角,但是不尴尬,有点偏执的艺术家,比较适合 James Frain 演。他实在太好看了。。。他现在也很好看,但年轻时真的好看到让人昏迷,感觉多看他一眼都是在纵欲……女主也很好看。喜欢看好看的男男女女恋爱是人之常情(( 艺术家传记我一般都会觉得太diva受不了。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叙事也不太好,没有说得很清楚。传记主29岁就去世了,那么年轻,还有很多人生的包袱。看了一下他父亲的介绍,其实可以有很多故事可以说的。但是我觉得剧本没说好。他的作品因为他父亲的缘故而遭剪刀。审查这个话题我个人感觉编剧对此的理解很肤浅。

Everybody’s Fine (2009)

这个电影蛮感人的。讲述亲情挺真实又不煽情。好久没看这种电影了。所有的演员都选得好合适。比如甜过头的Drew Barrymore在这里就特别合适。。(她盆友一出场我就想多了,结果不是我想多了,我的 gaydar 有时候还是存在的)Sam Rockwell也真的是戏神了。。主要是为了看James Frain的,他出场两次,加起来1分钟,credit里排第7个,是不是很划算啊?

TRON: Legacy (2010)

考虑到前作是八十年代初的,这部电影让我联想到的别的电影可能都是受它影响过的。黑客帝国 + ready player one / wreck it ralph 。可惜的是这个片,除了视觉效果以外,就没有自己的distictive voice。在讨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方面并没有很深刻。在真人参与游戏方面也只投入了一半。这两种掺合在一起,我就没法正脸对待‘追求完美带来极权社会’的哲学意义了。因为剧本也感觉是半心半意。你吃不准它是想投入一下参与打游戏这件事,还是投入讲Kevin的选择。到后面我的手指又伸向了倍速播放按键,结果发现已经是1.3倍速在放了。。。

但是非常非常喜欢视觉设计。喜欢Kevin隐居的住所(和2001太空漫游的一样)。能这么zen地宅着干嘛还要回去呢(。。(话说暗示回去要 tackle 软件公司的问题,也是没怎么说,有点annoying。哦还有为什么没人告诉我 Cillian Murphy 来客串了。。另外 Olivia Wilde 真好看啊。。而且她的眼睛,好能表达。演一个AI真的没有比她在这里的更好的了。对了话说 ISO 到底是什么感觉也没说清楚。。。

看这部片还是为了追 James Frain 的电影。这里他演了一个反派喽啰。完全没有战斗力,也没有反派charisma,也没有用到他的颜值(别人化妆+穿戏服后都更好看了,他化妆后 dehuman 了。。)。就是有一两个地方有点滑稽,但我怀疑如果不是我特别注意他是不是一般会注意不到。。。

Bert & Dickie (2012)

这部的主演是 Matt Smith。Matt 的腔调永远是那个样,是不是说明其实这样不算是好演员?但是还是喜欢Matt,他好可爱哦。Matt 的队友的老婆是 Lucy Saxon 的演员。。。然后两个运动员的姓氏怎么这么像,给我造成一定的困扰。片子就是奥运应景主旋律片,讨论的内容当然深刻不起来。看着这些演员都还是很认真地在演简直有点尴尬。。。

James Frain 在这里演的是。。感觉算是教练?反正他的角色选了这个 team,参与训练。但是每次(次数大于等于5吧)都只有一句话,跟着就扭头就走。到最后决赛上场前,也是刚说了一句,Dickie 说我们知道的,他也是就扭头就走了。。不过这里他的表演是 intense 路线。训斥队员、激将法、提建议等等,都非常凶。其实蛮适合他演的。他特别擅长用语言压倒你。

Contagion (2011)

1月30日看的这部电影。起因是看到网上有个人要解释传染病的 R0 系数的意思,用的就是这里面 Kate Winslet 讲解的片段。

在这个时候看这个片,里面涉及到好多真实的东西:个人悲剧、隔离工作、innovation和管理的矛盾、恐慌、阴谋论、物资短缺、暴力等等,感觉太真实了。如果在以前看可能会觉得太平淡不够着重任何一条故事线,但是现在看只感觉谢谢编导没有着重什么,现实已经太可怕了。这个时候个人太无力了(也许,不增加对周围人的威胁是这个阶段个人能做到的最好的事?)。这个时候只能靠科学家(通常是政府资助的机构)来研制疫苗。人类不合作信任就无法生存了。另外想说 Jude Law 的口音是怎么回事,一边说着美国公民一边英国口音 unchecked,而不像 Kate 和 Jenifer Ehle 完全是美国口音。。

上面这段是我当时的记录。昨天听了今年四月的一期 Wittertainment,里面 Mark 问,你最近有没有重看过 Contagion 这部电影。Simon 说,没有。当年我记得还挺喜欢的,但是现在,我看不出来为什么要看一个和现实一模一样的虚构作品。

Last Christmas (2019)

其实剧透我感觉大家肯定能比我快看出来,连我都感觉出来了。剧本的意思我都懂,但其实感觉很多地方还没有 earn 到我们的理解。不过最后的message还是那么wholesome,吸一点还是有益的,就是前面不要那么多尴尬就好了。

家庭的问题,化大到社会问题,大家都是一团mess。不知为何我心里又想起那句歌词:I’ll be there as soon as I can, but I’m busy mending broken pieces, pieces of the life I have before. 不要等你把自己的过去修好了再来释放善意吧,因为那样的话永远没有机会了。

然而这里涉及的无家可归者的问题、种族问题,都挺 caricature 的。杨紫琼的角色为什么 dial up to 11,尴尬死了。Emilia Clarke 太可爱了。Emma Thompson 也太厉害了,给自己写了这么奇怪的角色:)Henry Golding 很帅,而且很适合演这个角色(翻译:他适合演花瓶。非常纯美的花瓶)。不禁想到,以前很多时候他的角色是性转的,一个女鬼给男主鼓励什么的……最近总是看到我感觉在以前的话会是性转的故事,感觉挺好的。包括两个拌嘴的警察,在以前的话肯定是两个男的。

另外看了 imdb 的花絮,这个剧本灵感来自 Last Christmas 这首歌,而歌曲的作者曾经也志愿帮助过无家可归者,然后他因为心脏问题在2016年圣诞节去世。

Emma. (2020)

这,每个角色都是 caricature。。。尴尬地看完了。还有除了女主大家都不够好看(((这版 Mr. Knightley 外貌太平庸了,气质也一般,但是综合居然给我感觉是几个版本里比较好的。忽然在想这个故事其实可以很适应现代口味的。Emma 和 Harriet 的关系、Emma 和 Jane 的关系,都可以拍得很有意思的。

Emma 聪明自信,擅于观察人,是有点 snob 的嫌疑。这部片把她的 snob dial up to 11,其实是很有失原著精神的。Jane Austen 的女主们,再任性,其实都是很通情达理的。

Sunshine (1999)

完全没听说过这个电影,追 James Frain 的片追到的。本来看有三小时就一直不想看。但是看了以后感觉这个故事太好了,昨晚看到一半强行去睡觉,今天过来看完。。。这个片卡司很大牌了。Ralph Fiennes 一个人演了三代人。James 演了他第一代的角色的弟弟。(Mark Strong 演了第二代角色的哥哥。。)Jennifer Ehle 演了第一代的妻子,角色老了以后由另一个非常神似的演员演,看花絮才知道是 Ehle 的妈妈,怪不得两人的微笑一模一样。Rachel Weisz 也只是短暂地演了第二代的一个角色。他们一家人,其实第一代的兄弟俩只是性格有点不一样,但是一个是保皇党,一个是共产党。(是不是那个时候他们只有这两种选择?)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还有一层困境。到了第二代,主角成了爱国者,然后成为了奥运冠军。然而环境动向有变,他没有接受去美国的邀请,最后越来越恶化死在了集中营里。而哥哥一家也被杀。战后他们家的幸存者只有 Valerie 和第三代的儿子 Ivan。Ivan 是 Fiennes 演的三代人里唯一一个左派了,但是他也做得过分(或者说是身不由己),然后政治动向造成他成为受迫害的一方。这一切都过去后。。。哎,我们人类还要重蹈覆辙。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三代人史诗片(虽然完全没有史诗级别的大镜头什么的,写下这个词才意识到这个词已经被大片占用了,有什么词能概况这种剧本本身的大视角呢?)。

很喜欢 Jennifer Ehle 会笑的眼睛。虽然 Ralph Fiennes 的脸(和身体)贯穿全片,但是看完会想念的是 Valerie 的微笑。Fiennes 虽然很棒,演三个角色各有不同,第一代有点禁欲的款也很迷人。但是他念台词太 reserve 了,有一次爆发演得很棒,但是旁白念得好平淡。Weisz 真的是又好看到爆又超会演戏。

James Frain 也丝毫不逊色。我觉得这个角色挺适合他的,他就是有一股邪气,这里用来演想要推翻一切的左派,挺合适的。而且,我就喜欢听他念台词。这里他只演了三分之一(第一代)的片长,但是他的角色是在二战后死的,和老年的 Valerie 团聚了一下。

Star Trek: Discovery Season 1 (2017)

发现号有了 infinite improbability 引擎 (H2G2),飞到哪里不确定这在 ST 宇宙没有实用性,所以需要一个太空 purrgil (SW Rebels) 来导航……这个剧有几个瞬间我有点佩服编剧对女主不吝惜什么都给她,真的不是所有编剧都能不暴露自己其实对男性角色更有兴趣的。我当然在说星战后传,即便只是“同事羡慕嫉妒她、爸爸对不起她、船长选择她”等等低级尴尬的设定,我似乎感觉也比星战后传假的女主好(我不是有意拿两家来敌对的,就是两家都烂所以好像可以相提并论)。但是剧本真的不值得推敲。好像卖点就是最后几集的转折,所以又是耍聪明剧本,实则毫无神韵。就看看好看的男男女女穿制服吧!杨紫琼真的很帅,女主也很帅,那个 admiral 也很帅。爸爸也很帅(为了看他而打开这部剧的),但是一有爸爸的剧情就尴尬无比。第一次有一个剧本让我不想看到让我打开这部剧的目想看的演员的戏。

我觉得瓦肯人的设定,真的不能细究。TOS 里船长的 humanity 可以超越纯理智,其实 Spock 代表理智只是很抽象的存在,没有 Kirk 光有 Spock 的话根本不能看。这部剧的女主的看点就是她的瓦肯教育,剧本死在起跑线上了。然而为了看爸爸也许我还是会打开第二季的。

James Frain 真的是生来就是可以演瓦肯人的。他是不是直接长了瓦肯耳朵啊?

The Crown Season 1 (2016)

这个剧剧本感觉没有思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传主很多都在世所以放不开手脚。看这个剧是期待看一些 propaganda(女王如何一路带领大家走过来的),和看喜欢的演员(Matt Smith)。或者呢,也可以把王室八卦娱乐化也可以。但是这两条路线都抖抖嚯嚯地走了两步,都不好看。

你仔细想,女王的困难是,要好好对待家人和要做state leader的矛盾。无论是妹妹的结婚对象的问题,还是老公的职业因为她成为女王而夭折了,变成整天玩乐(?),甚至有时候必须离开英国,和孩子们分别一段时间,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君主就不会存在。另外,在统治方面,主要还是政府在作为,女王实际上也做不了什么。

之前看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是终身制,这个机制让一些人可以above politics,是定下来解决选举制的一些问题的。伊丽莎白二世在起到这种稳定作用方面可能是挺厉害的?但是剧本没有写出来这方面。之前听去年圣诞节女王的讲话,感觉现在这个世界上,讲这些基本的道理和鼓励都很难得,还蛮感动的。所以我觉得讲女王的剧可以有真的东西写的。然而这个剧的剧本很petty。我小人之心一下,感觉这个剧没有真正的情绪驱动,只有掩饰不住的拍拍垃圾倾向和极其肤浅的 nationalist 自豪感。

给三星里两星都是 Claire Foy 的。她演得太好了。别的演员也都很不错。丘吉尔的形态动作好传神,但是剧本很肤浅。女王妹妹也挺可爱的。Matt 还是老样子,他好像演什么都一个样子,(但是我喜欢)。另外,Jeremy Northam 演什么都让我有点莫名讨厌,虽然他 not hard on the eye,但总觉得他的气质很虚伪。这部剧里他演丘吉尔的继任,但是他的造型感觉可以直接演斯大林。(虽然我觉得他没那个演技。。)

Perfect Sense (2011)

可能如果以前看的话只会冲着末日背景谈恋爱去看。今年再来看就感觉不一样。不是很想标签 sci-fi,这种直接叫 speculative fiction 更合适吧。以前可能会觉得 speculative 是杞人忧天。但是现在现实这么荒诞又觉得一本正经 speculate 很有必要,再猛一些吧。剧中最后旁白说,发现冰河世纪动物化石的胃里有未消化的草,说明冰河世纪来得是比较突然的。对这一句我一下子有很多反驳和疑问。所以觉得这种剧本还是需要更会掌控的作者来写。比如我很喜欢的 Alex Garland,哦不,他已经写过类似的末日文艺/类型片了。我一直自称喜欢看末日主题,但是以前看的都是希望看到在末日背景下提炼出更纯的感想,然后冲着希望过去的,现在想想,以前的这种期待和口味太天真了。

现在看这一部其实感觉很好看,缓慢的节奏我完全没有倍速播放。Ewan 和 Eva 都很好看也很有戏,两人的笑容让人融化,试探、争吵什么的也都很让人入戏。猜火车里的一个演员在这里也很好看。这一部居然还有 Dennis Lawson,终于看到叔侄俩同台了。

看皇冠的时候看到一个画家感觉很眼熟,查了一下居然是 Stannis 的演员 Stephen Dillane 所以找来这部片看一眼。感觉他有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气质略有意思。

有一个场景是男女主看马路小提琴手表演。她最后开始拉的一段是马太福音里的。(我超喜欢的一段音乐)

想起来加一句。。。电影里后来大家发现别的感官也在丧失,有的人提早开始训练盲人技能。这又让我想到看 Haben 的书的时候想到残疾人的经历是拓宽人类解决问题能力的渠道,可以就此写科幻,但我又不喜欢这种实用主义。

还有一个想法是,失去嗅觉也是COVID-19的症状之一。

这几天打开了一个康塔塔来听,发现上述马太福音旋律在一个康塔塔里也有。。。

Firelight (1997)

呃,我换了一个大叔演员追。

本来是做好准备放纵一下,屏住忍受落后的女性角色的。结果其实还好。教女孩认字是为了以后生活束缚下还要有精神世界。就是最后那个剧情结局起来不太够。但是剧本里 firelight,还有女主想要吼叫等等几个地方点得很好,为什么现在我们进化到无法再写和拍这样的剧本了呢?现在只有尴尬的rom com,或者各种充满 delusion of grandeur 的剧情片。这是我新喜欢上的大叔的浪漫角色片。我觉得他的气质真的蛮特别的。在最近喜欢上的一系列演员中,这位的浪漫角色片算是不太尴尬。满意了!

苏菲玛索好看。就是这部片里她能笑的机会太少了。她一笑,观众就感受到了爱情……(然后后面不笑的时候都是禁欲系也挺好的((

然后发现里面演妻子的姐妹的演员很眼熟,一看是王冠里的辛普森夫人。

Hamilton 官摄

我仍然是世界上仅有的100个感受不到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音乐剧的观众。Rap 不是我的菜。LMM 肯定是个很棒的人,但是他唱歌真的不好听。别的演员都唱得很好听,三姐妹唱歌都很好听。剧情也让我很鸡皮疙瘩。感觉在 glorify 渣男。或者说,感觉剧本在回避一个重要问题:决斗真的是不好的,无法解决问题,有时候损失又太大。

不过这一遍跟着字幕看,感觉理解了之前没 get 到的 Hamilton 到底在经济方面厉害在哪里。可能是经济体团结变大,美国 credit 变好,最终现在美元是世界货币可能就是他的功劳(这是我脑补的,我为什么还是没有研究一下?)。

最喜欢英王的那首歌。用情歌的技俩写出了 PUA 的效果,很符合这部剧的需要。

John Adams (2008)

实际上看这部剧是为了追 Stephen Dillane 的片。但是这个时候看正好有和 Hamilton 有相关。

这个剧的场景、服饰都做得很好看。不过我觉得这种假发太难看了,我从来就不会欣赏((

男主演得很好。Laura Linney 也一直很棒(就是她有点贤妻sterotype)。

但是我不太喜欢剧本。第一集说他为英国士兵辩护的写得很清楚。但是后面几集的战争、congress、独立宣言,都很难明白剧中人物的思路。然后我去看了维基百科学习了一下,后面几集忽然就容易懂了。所以剧本可能还是比较依靠美国观众在学校里学过的东西。看完维基百科后看剧,感觉剧本在一个一个点点到。光依靠剧本,经常一个事情没说清楚,都没注意到话题转移了。

最近碰巧独立日看了汉密尔顿和这部剧,有点相关的。稍微了解了一下以后,感觉 John Adams 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很丰满。他是比较保守的一个人。其实在革命中很需要这样的人。感觉他很坚持自己思路,有时候有一些很怪异的见解,有时候又很 grumpy。豆瓣友邻评论说,他最初给英国士兵打官司胜诉,民众还选他,双方都值得拥有对方。我觉得这样的人物放到现在就没办法实现了。

这部剧的主题曲好听,一看作曲是 Merlin 的作曲 Rob Lane。这么多年过去了,Merlin 的剧情几乎记不起来了。但是主题曲我还能立刻哼出来。。。

Stephen Dillane 为什么念台词总是有一种很不情愿的感觉。这部剧里他实在是太帅了。他们在法国的那段里,有几次他露出了微笑,没想过气质有点怪异的他微笑起来这么迷人。但是他演的 Jefferson,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作者,我以为应该更有点哲学家气质才比较符合我的期待。剧中给我有点怪怪的感觉。

The Fix (2019)

看这部剧的战线拉得很长。当中断了两次,每次都是几个月。一开始我是每周一集追的,还蛮期待看破案结局的。但是断了以后却没有特别想继续看的感觉。最后是为了能看完标记而重新打开的,然后拾起来看又看得比较津津有味。到最后我觉得各个人物的戏都挺合理的。作者 juggle 这么多人物做得挺好了(还是说这是好莱坞编剧基本功?)。

本来只觉得编剧作为OJ Simpson案的控方律师,写这个是不是想把自己过去的失败用yy来弥补。但实际上当中还是有很多感觉很真实又意外的情感,真的是浸淫过这件事的人写出来的。这个剧的10集几乎一直在转折,然而并没有给我‘为了转折而转折’的感觉。本来编剧的身份让我觉得怪怪的。如果安排剧里面的嫌疑人有罪,会感觉是对自己当年的失败的弥补(然而她应该在控诉方面做到没有遗憾,而不是通过写一个 fiction 来弥补),如果安排无罪,又感觉是对现实中那个案子的奇怪反应。结果最后的安排很巧妙,我感觉很惊艳了。不过我看剧比较少。

话说回来,最终的结局我是不满意的。最近在想的一件事是,人和世界这么复杂,要按照原则行事。一件好事不能抵消以前的坏事,反之亦然。不坚持这个原则的话,人只会越来越糊涂。因此这个剧的结局我很想提出异议(虽然也很理解,而且最后这样安排,所有人物都很 humanize 了,我总体上还是 approve)。

这个剧里最喜欢的角色是 CJ,真的什么活都是她干的,太可靠了。

本来看这部剧是因为 Marc Blucas。他一个快五十岁的人了,为什么还是一张娃娃脸,永远演 supportive 男盆友。他的演技有没有好一些呢?反正他还是只能演和本色非常接近的角色。因为他现在主要在自家农场生活,instagram 上都是他小孩在农场上玩、他家的农场动物、他自己修房子什么的。因此他现在演的角色还得是个农场 cowboy。

对了,之前看了他有出现的一集 Castle。又是一个很适合他演的角色。这一集的关键可能是让 Marc Blucas 展示他独有的nice。。。他专业演“看上去是个完美男友但还是和女友闹别扭,不过其实实际上他本质上是个大好人”这个类型。这是为什么?因为人类文化里并没有配得上他的外貌那样纯好的男人是吧?

那一集 Castle 里还有 Phil LaMarr,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当然还有 Nathan Fillion,两大whedonverse男主(你夸张了Riley的地位)同台演出,两个都是我的心头好 <3 (两个人都老了但还是都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