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unpopular opinions – feminism

前几天大家对 JK Rowling 的口诛笔伐看得我吓一跳。很多我喜欢的名人都出来讨伐她。稍微了解了一下事情。概述:JKR 在 twitter 上推荐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是要给来月经的人提供更好、更容易获得的卫生设施和产品;推荐语是:来月经的人?谁来告诉我一下有什么词可以概括?women?

看了很多批评她的人,不禁觉得为什么要对她这么生气?表面上看不出她是在反抗 trans activist,因为她肯定并不歧视 trans gender。但是研究了一下发现她和 trans activist 杠已经很久了,所以才会是现在这个场面。

我尽力理解了一下 JKR 的观点

  • 苏格兰正在通过法律,不需要动手术或者服药,只要承认自己是女性的生理男性就可以获得法律文件说自己是 trans woman。这会允许他们使用女洗手间什么的,加大对女性的威胁。
  • 为了 trans inclusive, 人们会避免使用女性这个词,这减弱了女性之间的 solidarity,更加削弱她们,阻止成为一股有政治力量的群体。
  • 为了 trans inclusive,人们会使用“来月经的人”或者“有外阴的人”来替代女性这个词,这对很多女性来说是 dehumanize

她说的另一个理由我不是很同意。她说做女人不易,现在女变男的人数比起十年前主要是男变女增加了很多。如果她自己晚生三十年,可能也会选择变性。这个理由很像“生孩子不容易,我当年生了,你为什么选择不生?” 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即使是做女人不容易),别人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都是值得尊重的。

但是上述三点我还是很同意的。我真不明白,女性占一半的人口,为什么永远排在弱势群体最底层,什么都可以超过她们。

但是我看了很多批评她的人的理由,我非常同意的一点是,女权也好,trans 权也好,都是从男权手下争取权利。女权不应该攻击 trans 来维护自己。(反之也一样。)

其他很聪明的批评我也看了很多。其中有一条 twitter 说,死亡圣器的开头,大家喝了 polyjuice potion 都变成了 Harry,赫敏说,Harry,你的视力太糟糕了。这一段里称赫敏为‘她’。然而既然 potion 改变了她的视力,肯定也改变了她的生殖器。但我们仍然称‘她’,因为语言是根据 identity 而不是生殖器。我觉得这个批评非常聪明有道理。但是我还是觉得它不真诚。

无独有偶,最近一个新闻是美国最高法院做了一个重要的判决。六十年代通过的 civil rights act 说要保护被雇佣的权利,不能因为种族、宗教信仰、性别(sex)、原籍来影响就业机会。最近的这个 Altitude Express, Inc. v. Zarda 裁决说这个法案保护的对象也包括 sexual orientation 和 sexual identity (也保护同性恋和变性人)。我听新闻的时候觉得,很好啊(没想到现在这么保守的最高法院会这么判决)。但是后来听 the Daily 里提到一句判决思路,我忽然 JKR 了。摘录一下维基百科上的:

An employer who fired an individual for being homosexual or transgender fires that person for traits or actions it would not have questioned in members of a different sex. Sex plays a necessary and undisguisable role in the decision, exactly what Title VII forbids. Those who adopted the Civil Rights Act might not have anticipated their work would lead to this particular result. But the limits of the drafters’ imagination supply no reason to ignore the law’s demands. Only the written word is the law, and all persons are entitled to its benefit.

我记得我听的 the Daily 的节目里说的是,假如你有一男一女两个员工,工作方面他们是一样的,他们的性对象都是男的,你没有理由开除那个男的。

我是不是太敏感了?为什么这里举例要拿女性做对比呢?为什么 trans 和 gay 要踩着女性获得权利呢??

不敢在社交媒体上这么说。但这是我真实的感受。而我真的并不是会歧视 trans 和 gay 的人。我最喜欢的作家是 gay。我和 JKR 的区别只是,她这方面 research 得比我多很多。所以大家这么骂她我很不同意。

bookmark_borderunpopular opinions – asoiaf – 意外喜欢 Stannis

之前我的 ASoS 日志就提到,Stannis 是这一遍重读意外很喜欢的角色。这个角色,第一遍读的时候一般不会有人喜欢吧。表面上他都是缺点,而且初看容易喜欢的角色,除了 Davos 以外,大家的利益和愿望都和他不一致。

我也不知是怎么醒悟的。最初的好感只是来自于有点喜欢他说话风格:不跟人客气,直截了当,no nonsense。可能让我真的审视他的 arc 的是下面这句 quote:

Lord Seaworth is a man of humble birth, but he reminded me of my duty, when all I could think of was my rights. I had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Davos said. I was trying to win the throne to save the kingdom, when I should have been trying to save the kingdom to win the throne.

我的前述日志里写:在逆境中还能按照原则行事,是我最敬佩的品质。

这两天我读了著名的 Wars and Politics of Ice and Fire 博客上的两篇关于 Stannis 的分析。一篇是从军事角度的分析;另一篇是引用别的人物的想法或说法来比较全面阐述人物性格的。前一篇的主要思想我本来就知道,因为该作者上过 Radio Westeros 讲这个内容。而我发现 RW 之后,比较想要仔细听的节目我是希望重读完成后再来听(比如 Jon 和 Arya 的我都没听),当时对 Stannis 无感,就把讲他的那期节目给听了。这个角色在粉丝群体中可能是比较 polerizing 的,而 WaPoIaF 的这两位作者可能是 fandom 里这个阵营里的。看完这两篇文章,我还想说两个我特别喜欢的 Stannis 的优点:

第一个是选择诤友。这个系列里,Davos 是最显然的一个诤友,他的建议曾让他坐牢。Stannis 可以很凶,但是他还是重用 Davos。现实中,我几乎没有诤友。很少有朋友认真对待我到愿意指出我的错误的。我看小说是想看什么?我想主要想看的一点是对现实的提炼,我的真切的感受可以以别的形式在小说中出现。我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我做的事情也无足轻重,别人没有什么 incentive 来纠正我。在小说中,人物做着大事,其中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聚拢一批好人,能看清楚事情,又有勇气有忠诚心提供真实建议。

另一个给 Stannis 诚实建议的人是 Jon。Jon 也是一直以来我最喜欢的角色。看 Jon 和 Stannis 的对戏我很满足。两个利益不完全 align、意识形态不太一致的人,一开始互相没有好感,但是都靠着原则改变了最初的判断,互相尊重(也许是不太情愿的尊重)。

第二个优点是是非分明。在读 Sansa 的一章里,她要和 Baelish 一起说谎说是 Marillion 害死了 Lysa。Sansa 当然很 upset。但是她试图 justify 自己:Marillion 不是好人,他曾试图强奸她。我觉得不管是喜欢 Sansa 也好,不喜欢 Sansa 也好,都不该认为这么想是对的。如果我喜欢 Sansa,更会希望她不要走上这条说谎 justify 自己的道路。反正当时我读到这里,忽然想到,Stannis 在这方面是模范,参见他砍了 Davos 的手指,但奖赏他骑士称号。真的,我坚信只有思路这样清楚,才能走得长远而不至于迷路。

我们看 asoiaf 的主要角色,都是 underdog 的经历:Jon, Tyrion, Dany, Arya 等等。从某些方面来说,Stannis 也是,他一直生活在两个兄弟的光环的阴影中。和前述人物的区别在于,他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封建领主,所以怜悯路线肯定不行。但是好多方面我是很同情他的。真的看不惯某些社会阶层的客气,只想直来直去戳穿他们的虚伪。因此很不受欢迎。

我最不满 Stannis 的一个方面,是他允许 R’hllor 宗教帮助他。而这其中,最糟的是刺杀 Renly。前述两篇文章都没有让我对这一点满意。也许 GRRM 的 agenda 就是不给你一个可以完全放开喜欢的角色。

Stannis 这个角色,也许并不 make good fiction (所以一部分粉丝很讨厌他)。但是从这个角度触动我的角色,好像是绝无仅有的。(因为你看书太少了啦!)其实我都不是很确定 GRRM 真的是这个思路。(你为什么要小人之心?)

bookmark_border我又变成短发了

留了两年的头发,长度最长的到肩胛骨。今天去剪掉了。短发的好处是:

  • 走路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风吹头皮。长发时我受不了头发就扎一个马尾然后盘起来,虽然脸很舒服但是天热后头皮一直流汗,然后洗头又很麻烦。这是我这次忽然剪发的主要原因。
  • 可以用发胶把额头的头发抹平,这样脸和扎马尾一样舒服。(不过我以前的经验来看,一个月后就很难抹平,除非用很多很多很多发胶。我的头发虽然又细又软,但是实际上很难改变它们本来的生长方向。)
  • 可以天天洗头,不费洗发水,不需要吹很久就会干。没有干也不会到处淌水。
  • 可以不用每次洗头吹干后就需要把我吹头发时呆的地方的地面吸一下。
  • 家里的吸尘器的头不会缠满头发(虽然缠满了其实不影响吸尘器工作。。)
  • 可以不用每天捡下水道口的头发!虽然捡一下我不是很介意,但是无法一下子捡干净,有头发在那里之后洗澡冲下来身体上的东西会聚集在下水道口,以至于需要不时清洁一下。我发现我的下水道从来没有堵住过,每次不下水都是过滤器上积聚了太多粘粘的脏东西。而短发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发生过。
  • 戴眼镜的时候不用担心眼镜脚挑出几缕头发破坏发型(我喜欢光光的脸)
  • 可以不用护发素了(哎,之前买的还没用完呢)。洗澡效率高好多,也节省水。
  • 可以抹发蜡发胶,诶?我要去下单奶奶灰发蜡。
  • 洗澡不用戴浴帽了。
  • 躺沙发的时候不用拆辫子(盘发)了!

我现在想不出来长发的好处了。是什么让我耐心留了两年的头发?我还记得我想留头发主要是看了 Buffy 之后东施心理又作祟。哦,Angel 最后一季我还没看完呢……

甚至有点想剃板寸。。。

Faith Lehane (Eliza Dushku) 我这次留长发的效颦对象
Abby Maitland (Hannah Spearritt) 我当年留短发的效颦对象
Celeste Bisme-Lyons (T’Nia Miller) 没有敢效颦她。但是真的好看的人就可以把头全部露出来啊!

bookmark_border碎片 2020

2020 年过去了快要一半,大家都在等着世界恢复正常。我想起了 H2G2 一句 quote:

We will be restoring normality just as soon as we are sure what is normal anyway.

然而世界的分裂并不是今年开始的,也不是2016年美国大选开始的,也不是2012年 he who must not be named 上台开始的,也不是 08 年金融危机开始的,肯定也不是我前一阵忽然倾向于认为的 911 事件开始的。挣扎和痛苦是人生存的一部分。我并不是要 justify 现在的可怕状态。但是糟糕状态下,想想这些,不要觉得现在我们经历的是 exceptional,咬咬牙,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挣扎。或者想想女性,在大多数人类文明中,自始至终无时无刻不处在挣扎中。除了 endure 和尽力改变能改变的,好像别无选择。

我现在的工作无意义得让我天天濒于绝望。同事没什么特别不好的,本质上都是还行的人。但是每天都要被他们的 snob 刺痛(虽然只是很正常的、任何地方都有的 snob)。要在这种地方混得好,就要不怕打断别人、牺牲自己的时间、下很多武断的结论。最后得到的是一种自我满足。我知道我处在的环境已经比绝大多数地方好很多很多了,但是每天甩在我脸前的技术 snob 仍然是造成我痛苦的很大根源。我们每天做的这些事背后,其实只是搬数据促成商业运作,虽然不至于对世界有害……任何谦虚和 unassuming 都会被当作无能。最近一直觉得 meritocracy 是有问题的。然而我目前经历的还不足以构成我脑中批判的那种 meritocracy。

我同事有时候聊起小孩入学问题,小孩课外班的事情,或者聊起出国旅游,买房买车什么的。他们过得这么好,这么兴致勃勃。我只能觉得,任何觉得可以全身心投入这些问题的人,都并不正常。我真的不是嫉妒。罗素说的那句 “One of the symptoms of an approaching nervous breakdown is the belief that one’s work is terribly important.” 可以扩大到任何 worldly 的事情上。

— 分界线 —

从大学的时候开始,我就发现我读通知书的理解力很低。现在几乎波及所有的中文文章。现在很多微信体、网红体我都可以怪这些文章的文体。官腔我更读不下去,可能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就是。网络用语我一开始是很看不懂,所以当年刚开始上网的时候我发现英文网站能读懂的比中文网站多,后来被迫主要活动于中文网站后,我开始对网络用语熟悉了,发现了很多时候网络语言很有表达力,然后网络用语开始为了逃避审查而变形,因为这些变形还是反映了审查,我大多数时候是跟得上的。然而现在我的中文理解力还是很低,可能因为我看的好的中文太少了。

我自己写的语言也没好到哪里去。最近我中英文夹杂的情况又严重了,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反正也就我自己看看。

bookmark_borderThe Clone Wars Finale

好久没有更新了。我欠一个 TCW 的记录。一直没有记录是因为,平心而论,我觉得这个 Finale 不怎么样。

TCW 当年是迪斯尼接管的时候砍掉做了 Rebels。现在因为人气太高,有机会回来做完最后一季。最后一季要做的是把故事推进到 Order 66,交待一下 TCW 的主角 Ahsoka 和 Rex 在 EP3 的时候在干啥。第七季一共12集,3个 arc,思路很清楚。第一个4集是 Rex、Anakin 和 Bad Batch 去救 Echo;第二个4集是 Ahsoka 和 Martez 姐妹在底层生存;第三个4集是 Ahsoka、Rex 帮助 Bo-Katan 去 Mandalore 抓 Maul,最后逃过 Order 66。我觉得这几个故事都是为了告别而写的,就有点流于自我感动。我们星战粉已经很容易自我感动了,不是很需要煽动。最好的效果是举重若轻,故事里很快很自然地发生过去,看的人可以想到很多。但是这里不是这样的。第一个故事是 Anakin 参与很多的一个,两人对话的抒情程度就感觉是为了告别而写的;Mortez 姐妹也感觉只是 plot device,直接借用星战的基本人物 type 炮制的。

Mortez 姐妹借用了 tcw 过去的一件事,说 Ziro the Hutt 逃跑时,有个绝地追他的时候把车 crash 了,她们的父母在那个事故中丧生。我回头看了那个 arc,没有看出来姐姐说的绿皮肤的绝地是谁。说实话我觉得整个 tcw 对 Jedi Order 的堕落探索得很浅。本来我不是很介意的,因为星战要说的就是很基本的故事。但是这四集里这个点被搬出来很多次,让人想多去想一想这个情节:星战里追车、crash 的场景很多,每次都是这么不管不顾的吗?不顾普通人的性命,这种堕落也太低级了吧?

看 Finale 之前,我已经设想过很多次 Rex 的 66 芯片是什么情况下被拿掉的。整个 TCW 的一个主题是绝地对克隆人的影响。Rex 作为 Anakin 的小队长,受 Anakin 的影响很深,变得比较有主见。也许 66 对他的影响造成了他精神分裂?反正剧中的拿芯片情节让我很失望。另外,The Mandalorian 里提到的 Night of a thousand tears 和那个大武器,都没有出现在 Siege of Mandalore 里啊?

我喜欢的 TCW,是克隆人的兄弟情义,是 Anakin,Ahsoka 和 Obi-wan 的拌嘴。我喜欢的 TCW,是对前传时代银河系的描绘:Mon Cala 的王位继承、Geonosis 的 hive mind、发生在 Rodia 的阴谋、Onderon 的反叛军、在 Seperatist 联盟和银河共和国之间做选择的星球、Ryloth 上机器人军队用平民做肉盾、Pantora 的年轻女议员对抗分离组织阴谋…… TCW 太丰富了,一个光为了给主角一个感人结局而写的结局根本无法给到我我记忆中的那个 TCW。

在看 Finale 之前我重看了一遍 EP3。虽然前传电影还是那么 cringe worthy,但是,但是现在看居然有一种现实的感觉。做梦也没想到过,星战居然给人如此现实的感觉。如今的现实和 EP3 一样,无尽的黑暗还在前头,我们要像 Obi-Wan 那样 endure。

bookmark_borderASoIaF reread – ASoS

五一放假期间自我放飞一口气把系列中最长的小说读掉一大半。这两天也是晚上不干事躺沙发继续,终于读完了这一本。所以后半本书我没有停下来记录,又感觉变成了追剧情。(然而我以前记的笔记我自己又不怎么看。)实际上,这遍重读和以前第一次读的感觉很不一样,以前那才叫真的只追剧情(当时看完了电视剧第一季,很想知道后续情节)。这次我一边读一边在听 Davos’ Fingers,三个主持人里有两个是星战粉,我意识到(剥离追剧情这个需求后)看 ASoIaF 的乐趣其实和星战一样,就是咀嚼里面的细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星战的细节明明松垮很多,而 ASoIaF 的细节精致,才是真正的给 theory 爱好者的场地。然而我还是觉得琢磨两者的感觉很像。

读完第三本书 A Storm of Swords 回头想,会觉得好像重头的剧情都在这本书里啊?这样说是不是有点 ‘我只需要吃最后一个包子就可以饱了’ 的嫌疑?

我最喜欢的角色还是 Jon。可能因为他的故事还是比较传统的 ‘挣扎的正派主角’ 路线。我超喜欢他第一次见 Mance Rayder 的时候,被问为什么要背叛 Night’s Watch。他一方面在犹豫不知怎么回答的时候先让 Mance 讲他的故事,另一方面,最后他的回答也是非常 charismatic。这说明他很会看人,自己也很有气场。书里他和 Yigrette 的情节,是不是这个系列里唯一的 explicit 的浪漫关系?反正我很喜欢。我也喜欢她最后也是接受他们是敌人关系。最浪漫的临死台词不是 “你背叛了我” 而是 “这是你说的城堡吗?”。哎反正,我特别喜欢这个系列里的一些野人。

相对而言我有一点不喜欢的地方是,Jon 第二次被派去和 Mance 谈判的时候,他处于一个两难的处境:他的任务是暗杀。这个两难的问题,故事里并没有给 Jon 自主解决,而是 Stannis 忽然冲进来夺走了 Jon 的 agency。我小人之心怀疑是 GRRM 想不出来怎么解决了。另一方面,Jon 对 Stannis 的 offer 是怎么决定的,我读的时候也是捶桌以为又是把他的决定权拿走了。当选 Lord Commander 之后,他肯定是要留下来的,是不是应该让他先出于原则得到留下来的决定?但是 Davos’ Fingers 说,在回去吃饭前,Jon 已经达到了一个决定,只不过书里没有明说。他们觉得他是决定留下的。我听了以后再想一想,比较同意的。这个选择,一方面是 Jon 一直想要的东西:得到正名,成为 Winterfell 的继承人,统领北方,让野人到墙这一边来发展 the Gift 一带的经济和防御。但是这个选择的代价是,背离自己的誓言,甚至 Old Gods。如果他得到 Winterfell 的条件是里面的 Wierwood 必须砍掉,那是不是本末倒置了?我期待作者写他决定就算必须在恶毒小人的统领下,也不能背叛誓言、抛弃父亲的宗教。然后他得到一个 reward,就是成为了 commander。我这样一写下来,发现我的期待太俗套了。

Stannis 是重读以后意外喜欢的角色。也许是因为我昨天刚读了最后几章,而他在这几章里在一个高点。以前只觉得他很 bitter,很不招人喜欢。但是他北上的决定,不正是我最敬佩的品质——在危急中还能按照原则行事——吗?我也很喜欢他经常说话思路很清楚,结果效果是很 dry。我们为什么总是希望从领导者身上看到值得爱戴的特质?我们不需要爱国王,所以我现在忽然觉得 Stannis 是我最支持的王座竞争者。而且别的不说,他能重用 Davos 是他的 credit。

这本书新的 POV 角色之一是 Sam。我也非常喜欢 Sam。Again,可能也是和最后几章里他大放异彩有关。Sam 打异鬼的地方我反而没那么喜欢。但是他看见了普选事态的危险,意识到他必须做一些事情,然后鼓起勇气去和看上去很凶的另两个城堡的头领谈话。这个我完全能够代入。而且真的,和第一本书的名言 “人只有在害怕的时候才能勇敢” 有点不一样,实际上我们这样懦弱的人,在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才会显示出勇气。

另一个新 POV 角色是 Jaime。Jaime 是受欢迎的角色里我比较讨厌的。之前在 Fleabag 的日志里我也提到,这种 ‘他虽然做了不少坏事,但他本质上是个好人啊’ 的 pitch 我听也不想听。虽然一路上看他能发现 Brienne 的优点感觉还挺好的,但是另一方面你一想,一定要像 Brienne 这样又坚定又纯洁又勇敢又有能力,才能获得 Jaime 的 grudging 的肯定,他配 judge 吗?另外他说他是为了保护君临城的百姓不被烧掉才弑君的,这番话在我看来总感觉是 self justification。不过一部作品写成这样,我已经把角色当作真人在那里下判断了。然后 Jaime 的最后一章是把 Oathkeeper 给了 Brienne,这一段我看着挺感动的,简直有一种 Jon 的章节的感觉。

Daenerys 也是这遍重读好感上升很多的角色。可能是之前读的时候对她的这条线很不耐烦。仔细读一直到这本书她的 learning curve 还是很陡的(下一本书大概就不好说了)。我喜欢 Qarth 的富商想要和她结婚或者买她的龙。虽然她当时需要的就是他提供的船,但是她没有把龙卖给他,她说一头龙是世界上所有龙的三分之一,他应该拿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船来买。我本来没很明确意识到她的行动的思路:得到兵力和船去征服 Westeros。但是耐下心来看,她的决定说明她是个 leader。她能团结和处理手下的不同的人:自私的 Jorah,有所保留的 Barristan,单纯的 Strong Belwas,忠诚的 Unsullied,狡猾的 Daario。她听取他们的意见,但自己最后做决定。

Arya 的故事线我也很喜欢。Arya 一直很有思路,尽力想要达到自己想要的。她聪明、resourceful,又很会看人。这本书的最后她捅了 the Tickler 的时候说 how many how many how many 这里写得太生动了,让人想起她还是个孩子。另外这本书是 Gendrya 的高潮了。我觉得他俩自然而然形成的忠诚关系,纯洁得让人心痛。然而两人的散伙也非常现实。虽然看了很多 fanfic 来纵容幻想,但是到头来还是最喜欢 canon 里这样。

说到写小孩,Bran 的章节我也很喜欢读。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逃出 Winterfell 后在讨论接下来去哪里。一开始他们争吵不休,Bran 想去北方忠臣的城堡,Jojen 不让他去。吵到最后,Meera 说,你是我们的 prince,最终是你来决定的。你说什么我们都会照做,所以你要小心下决定哦。Bran 最后做了去北方的决定。我好喜欢这样写,一方面他们是孩子气,但是另一方面,又是有能力做重大决定的。Bran 他们在北方赶路的时候选择往树林里走。好几次让我感觉像 LOTR。比如北方山里人,Bran 他们看不见,但是 Summer 有时候会看见。然后有一天下雨,他们进洞躲雨,里面就有一个 Liddle 在烤火,然后他们交谈了一下。这些北方山里人给我感觉是 LOTR 里的精灵,肯定是知道很多但不告诉你,默默看着你赶路。他们到了 Nightfort 那段,Hodor 往井里扔石头,也和 LOTR 里一模一样。

本来就不喜欢,重读让我更不喜欢了的角色是 Sansa。当然我们不该对她要求太高。这本书我还是没看出来她的优点在哪里。她的善良的地方也不是真的善良,而是有虚伪的成分在里面(虽然是个人大概都是吧)。她的逃离也不是她自主做到的,她的故事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没有 agency 的典范,你可以说是写实:在父权社会里一个女孩子只能这样。我以前说过有时候那种依附于父权社会的女性角色让我非常讨厌(BtVS Family 那一集里 Amy Adams 的角色)。Sansa 是在逆境中,可以想像如果是顺境,她会是那种角色(AGoT 的开头的确可以 confirm)。她目前在逆境中,是受害者,然后还是完全没有叛逆的想法,让人受不了。而且她真的是有机会的。她可以让 Sandor 帮她,也可以和 Tyrion 合伙。但是她就是让外表蒙蔽自己。

重读让我对红色婚礼有预备,因此有点 detached。五一那几天我是想着就把红色婚礼看完吧,结果一路追追过了紫色婚礼。其实这遍看我有一点点觉得这样更好。你想象一下要是 Robb 和 Arya 都按照原先的承诺,和 Frey 结婚了,我感觉会是另一种悲剧。对了,Catelyn 也是越想越好感下降的角色。这本书的最后 Sansa 到了 Eyrie,写到了 Lysa 是怎样溺爱儿子的。在 Jon 的章节里有提到 Jon 和 Robb 一起学习,每次有 Jon 超过 Robb 的时候,Cat 就很生气,which strikes me as similar to Lysa with Robert。当然,Cat 还是比 Lysa 好一万倍的。本来想说也许因为老公是很正派的人很重要,然后一想 Jon Arryn 应该也是很好的人。所以结论是老公不能太老。

读这个系列的一个困难是,当你开始读一个 POV 的时候需要进入一下角色。然而当你读完一个 POV 的时候很不想出来。不同的 POV 是很不同的文体。其实还是应该慢慢看。接下来我会按照 A Feast with Dragons 的顺序读下面两本书,尽量不要 binge 了。

bookmark_borderbabbling 4/29/20

最近 Spotify 反应很慢,点开一个专辑要黑屏很久,就算列表出现,点一首歌开始播放也要很久。最近我是习惯听马太福音,点不开烦躁中,我点了几下 Olafsson 的演奏。什么也播不出来,把手机扔在一边开始工作。过了一阵,忽然响起了钢琴。好久没有听了,重拾忽然很受震动。听到 bwv 528 那首,忽然很想哭,但这是自怜。“我们对音乐的理解还停留在生理反应上”。“有些东西让人舍不得老,舍不得死”,舍不得放弃,但也让我绝望。希望和绝望是正相关的,这是我的体验。

但首先,我必须停止平时 consume 我的情绪:自卑、焦虑。

bookmark_borderThe Handmaid’s Tale

这本书是 audible 活动时买的,没有买文字版,完全听的。朗读是 Clare Danes,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

侧重说女性问题的 dystopian 小说,本以为会非常击中我,没想到并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全靠听的,因而 get 得不够。

我的一个抱怨是,这个以把‘女性生育自主完全被剥夺’问题推向极端为设定的幻想小说里,对女主人公服务的达官贵人家庭里 commander 的描述是比较正面的(尽管他好像是这个世界的 architect 之一),而对他妻子是很敌意的。书中还有好几个有点正面的男性角色(Nick)。也许这个批评不够公平。克制苛刻看待女性的这个思潮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书里管教 handmaid 的 aunts 那种“女人欺负女人更厉害”现在已经很不流行了。不过书里的 point 是,任何压迫的政权,都有利用被压迫的人去压迫别人,那样很高效。我总觉得这个问题是那时的书有一点点落后的女权观造成的。不过豆瓣友邻跟我说,这是因为书是以 Offred 的角度写的,是unreliable narrative,表明 Offred 并不是激进分子,只是一个挺普通的人而已。

这个小说的叙事是双线进行的,主人公到晚上或者别的情况下,会回忆过去。但是读者要是想通过这些回忆来理解这个世界是怎样变成这样的,那是会失望的。也许我的这个批评仍然是不公平的。1984 里,也没有就‘世界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给出让人满意的回答。1984 里,Winston 只是记不得多少过去的样子。但是 1984 里,有 thought police,让主人公记不得过去的问题感觉很合理。The Handmaid’s Tale 里,也有不能信任任何人的压抑,但通过主人公的回忆给出的世界的变化过程,我就感觉很不满足。也许是因为这里促成转变的是基督教,我比较不熟悉宗教的感觉。但是我很熟悉 communism 的感觉。

书里有时候有一些细节写得会抓住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完全没有可靠证据证明有人在反抗的时候:“I believe in the resistance as I believe there can be no light without shadow; or rather, no shadow unless there is also light.”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她回忆自己的前夫 Luke。有一天女性都不能持有财产了,她的储蓄只能她丈夫领取。她发现自己完全依靠他之后,爱情也变味了。“他有没有很享受我这样完全依赖他呢?”

bookmark_borderPredictably Irrational

上个月有一次 Audible 搞活动,一个 credit 可以在一个 pool 里兑换两本书。我浏览了一下,看见这本书的朗读者是 Simon Jones,而且在去年偶然看见的一个书单里,就决定读/听一下。这个广播的作者我当时是第一次看见,但是有时候别人谈起一些东西的口气会奇怪地给我一激灵。(当年就是BBS上看见人家说了很普通的一句而去看Firefly的。)

结果这个 audible 版本显然是基于一个老一点的版本的。kindle版的书里多出来两章。刚才我把多出来的后一章 The Cycle of Distrust 看完了。现在我脑子里有几个看这一章的联想,就写一下吧:

这一章里写 public trust 是和自然资源一样的 common good。大家都适度取用可以,但是如果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占便宜,那么渐渐地这个资源就没有了。看到强生公司的泰诺召回事件,我的一个感想是,泰诺那个例子里我感觉并不是长期 vs 短期利益,而是短期 vs. 超短期的问题,停产、召回和销毁是超短期利益损害,而他们已经有短期利益损害了:市场占有率下降,股价跌。另一个感想是,都说中国社会缺乏信任,我好像想到一个解释了:信任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即使是建立在合约上的信任);而中国的市场经济程度低,因此信任的好处没有显示出来。另外,书里说强生公司处理泰诺的事件是危机应对的教科书,后来很少有做得这么好的企业,面对危机的时候要公开透明、牺牲一些利益。这让我想到现在的世界应对新冠病毒,中国和美国政府都是完全反面的教材。

还有一个联想,就是 Russian style misinformation 其实就是攻击和消耗 public trust 这个 common good 啊!这样一想是不是很有道理?

再说说书里前面的例子里有一个是和我关心的问题有关的。在讲 social norms 的一章里,作者说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 social norms(比如商业公司会宣传说我们就像你家人一样)。作者做的实验里,人们经常愿意无偿帮助人,但是给很小一笔钱他们会觉得不值甚至被冒犯到,这是因为给钱了就切换到市场 norms 模式。在这一章里的联想应用里,有一个例子是关于 green house gas cap 的。现在有一种说法(也是我本来同意的),需要允许不同国家 trade 他们的 emission budget。这样有能力更多减少排放的国家可以有偿更多减少排放,从而给有能力的人 incentive 让他们去做到。但是这本书的结论是,不允许 trade 的话,可以让 social norms 更好地 work。作者没有说一定要不允许 trade,但是这个立场我之前没有想过。我还是没有被说服,因为我觉得现在国际社会的 social norms 聊胜于无,不达成指标也没人能管。这个反驳是建立在对方的前提上的。

另一个想说的 case 是,在第二章里,作者先说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结论是我们对价格的判断是很不靠谱的,并不是经济学模型里那样,价格可以根据 supply 和 demand 很客观地得出。我们经常会被一个 anchor 影响。这个结论我不是很奇怪。不过其中一个推论我有点诧异,不过感觉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对价格的判断其实是很 irrational 的,我们很容易低估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的价格,所以社会中的一些基础需求,比如教育、医疗、水电等,不能放给市场来调配。这里我有很顿悟的感觉呢!然而不给市场,就只有政府一个选项了吗?换一个思路,能不能让这些重要基础设施被市场炒起来,就像钻石一样呢?

这本书的问题是,看完后觉得知道了很多anecdote,总感觉差一口气。也许是行为经济学还没到达可以 meta 出一些结论的地步?另外我又觉得,我们目前有这么多不理智的行为,通过这种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然后就可以纠正。比如我就很自大地觉得书里有些不理智的行为在我这里比较轻。不过,认为自己没有不理智也是书里预测了的。(陷入了怪圈。)

还想说一句,因为我脑子是单线程的。之前觉得 Haben 那本书让我看到我们可以得益于状况不一样的人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本书的作者说,他开始想这些问题是因为他年轻时有一次出了事故,全身2/3重度烧伤,然后住院了很久,后续去医院治疗了好几年。这个经历让他开始从旁人的角度观察人的行为。(这个角度感觉有点H2G2,从外星人角度看地球人的荒谬,所以 Simon Jones 读得很适合:)

下面是每一章的例子稍微记一点。

Ch 1 The Truth about Relativity

  • 经济学人的广告,web版$59,print版$125,web+print版$125
    • 我们往往不知道怎么比,所以会去在两个可比的选项里选
    • 给学生测试-三个选项和两个选项
  • 好看的人脸扭曲对比A-, A & B
  • extrapolate / application
    • 工资保密(&CEO工资公开的意外效果)

Ch 2 The Fallacy of Supply and Demand

  • 价格 anchor (ID号的后两位)
  • Starbucks break into market – 强调不同
  • Extrapolate
    • 质疑自己的习惯
    • 传统经济学的 supply & demand 模型不精确 → 特别是在很基础的服务上面(教育、医疗、基建),我们容易把对自己很重要的东西以很低的价钱卖掉。
      • 我总觉得这些是需要纠正的东西。需要更多研究,需要普及知识etc。

Ch 3 The Cost of Zero Cost

  • Chocolate experiment
    • Lindt 0.15, Kisses $0.01 – 75% Lindt
    • Lindt 0.14, Kisses 0 – 69% Kisses
  • free $10 Amazon coupon or pay $8 for 20$ Amazon coupon?
  • Free shipping if you buy 2 books
  • museum free day
  • free of calories!

Ch 4 The Cost of Social Norms

  • 实验:画圈圈。付钱
  • 帮助邻居
  • 公益律师
  • 家长没有按时接孩子。无罚款→罚款→取消罚款
  • 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
  •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
  • Open source software
  • potential application
    • education

Ch 5 The Power of a Free Cookie

  • 同事分享自制饼干:一块钱一个vs.免费 – 考虑别人
  • 吃掉最后一个寿司:独食or with friends
  • Application
    • Cap or trade – green house gas limit budget / goal
    • 像列营养成分一样要求产品都标识公司的environmental impact (中国能效标识有用吗?)

Ch 6 The Influence of Arousal

  • 实验:回答问卷 under arousal
  • Dr. Jekyll and Mr. Hyde
  • Application: safe sex, safe driving

Ch 7 The Problem of Procrastination and Self-Control

  • 实验:三个班级,1. 自定deadline 2. dictate deadline 3. 没有deadline(全部论文可以最后交)。结果2最好,3最差
  • 上述最可行的是1
  • application
    • health care 定期体检
    • savings
    • 自动发邮件给配偶的信用卡

Ch 8 The High Price of Ownership

  • 实验:抢票成功者卖票报价远高于没有抢到票的人买票的报价
  • anecdote:
    • 去中国领养孩子,总是完美配对
    • online auction – we feel ownership before we own it
    • marketing:
      • 广告是虚拟ownership
      • 试用
      • 30 day money back guarantee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Ch 9 Keeping Doors Open

  • 破釜沉舟
  • anecdote: 学生不知道选哪个专业,觉得应该两个专业的课都上
  • 实验:
    • 点击门获得random奖金的程序,每个门的奖金范围不一样。点击数有限。
      • 实验对象很快找到报酬最高的门
    • 门一段时间不点击会消失
      • 实验对象牺牲高报酬的门的点击也要保持门不消失
    • 告知实验对象每个门的报酬范围
      • 实验对象还是喜欢保持门不消失
    • 门会消失但还可以激活
      • 实验对象还是喜欢保持门不消失
  • 弗洛姆:选择太多 escape from freedom
  • 现实中,有的门关得太慢了,我们没有发现它们正在关闭。(比如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 在两个相机中选一个花了很多精力,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Ch 10 The Effect of Expectations

  • 实验:赠送两种啤酒,一种是百威啤酒,一种是百威啤酒加一点醋
    • 在不告知前试吃,多数人喜欢加醋的
    • 在告知后,多数人喜欢commercial brand
  • 实验:试吃咖啡,提供奶糖等添加物,还有一些不寻常的添加物
    • 在不寻常的添加物的容器非常精美的情况下,大家对咖啡的评价会高一些,虽然没有人加那些添加物
  • 实验:asian american woman
    • 测试前给她们看和性别相关的内容,数学测试成绩差一些
    • 测试前给她们看种族相关的内容,数学测试成绩好一些

Ch 11 The Power of Price

  • placebo operation (和以前的mummy powder有什么区别)
  • Imperial Dynasty的19.95刀烤肉比Wong’s Noodle Shop的10.95刀的烤肉好吃
  • 实验:
    • 告诉试验者来测试止痛片。告诉试验者止痛片的预定价格对止痛片的效果有影响。实际上两种止痛片都是VC片而已
  • 历史上的royal touch治病

Ch 12 The Cycle of Distrust

  • 实验:在学校free money摆摊
  • public trust 游戏:你和其他三个人每人被发$10,每次可以把一部分钱交出来,这部分钱会x2然后平分给所有人
  • 实验:
    • control group: 给一些statement让参加者选可信度。100%可信。(“太阳是黄色的“,”骆驼比狗大“)
    • 换一批参加者,语句换成P&G说太阳是黄色的,民主党说骆驼比狗大。结果认为不可信的高很多
  • 实验:试听音响,两组人读brochure,一个是音响的maker,一个是杂志。结果读了杂志评测的人评价高很多,愿意付的钱也多。我们对企业的不信任会影响first hand experience

Ch 13 The Context of Our Character, Part 1

  • 实验:15分钟回答50道题目,然后每道答对的题奖励10 cents。
    • control group – 32.6
    • group 1: 答完题后发答案,自己统计答对数量,最后把答卷一起交上来 – 36.2
    • group 2: 和上面一样,但是答卷不需要交上来,答卷粉碎掉 – 35.9
    • group 3: 和上面一样,自己从钱罐里取钱 – 36.1
    • 结论:when tempted to cheat, the participants didn’t seem to be as influenced by the risk of being caught as one might think.
  • 实验:在做测试前要求测试者试着写一下10 commandments(有用)
  • extrapolate: 医生、律师的行业宣誓

Ch 14 The Context of Our Character, part 2

  • 实验:在学生宿舍公共冰箱里放可乐,三天内被拿完了。但是在冰箱里放纸币,三天内没有被拿。
  • 实验:做题拿钱。自己披卷报分数拿钱 vs 自己披卷报分数拿token到几米之外的地方换钱
    • control group: 3.5
    • 自己披卷: 6.2
    • 自己披卷拿token换钱: 9.4

Ch 15 Beer and Free Lunches

  • 实验:一桌人public点单,倾向于点不一样的东西。第一个人的satisfaction比较高。private点单(每个人一份单子在上面写),每个人的satisfaction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