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搬旧文]读《黎明踏浪号》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2008-02-15: http://grclnd.ycool.com/post.2829633.html

这是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写的。我很喜欢这本书。如今电影快要上映了(好像评价还不错)。我没有时间去重温这本书,但起码可以重温一下当时自己写的感受:

============

2-13
现在是晚上十点钟,我刚看完了《黎明踏浪号》的前十三章。如果继续向下读的话,我会忍不住一口气看完以至于不仅睡觉晚,而且不能保证好好欣赏。

由于语言浅易,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没有看过中文的书中我读得最投入的一本书了。书中的紧张情节其实照现在的标准非常的小儿科,但我读来却不自觉感到毛骨悚然;书中的欢笑场面,也有点stereo-type,但让我真心想笑。而且我似乎突然体会到了wxb所说的要懂得小说艺术,起码先得懂得开心。

前半部我最喜欢的情节,是新角色Pevensie家的cousin Eustace的转变。原先他只会抱怨,即使人家对他好好说话他都像憋了一股气一样。结果他经历了一个让人惊喜的转变。他的转变让我想到我自己。我不知如果我小时候就读过这本书,我会不会早就不是现在阴暗小人的样子呢?(到我这一把年纪再改性格真是累人那!)还是因为如今我正在努力摆脱阴暗小人的阴影,我 才会对这个转变这么共鸣呢?不过就像Aslan说的,没人能知道what might have been。同时我又不禁想,从LWW中的Edmund到这里的Eustace,刘老好像很懂得阴暗小孩的心理嘛,是不是他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

和LWW, PC相比,这本书更具童话色彩,也更多了一点轻松和幽默,甚至还有一点荒诞。一开始我有时候会想象书中的角色是电影演员的样子(但其实,我觉得他们目前很 不符合书中的形象),但是后来我完全忘记这件事,因为沉浸到故事中去了。一方面这本书的些许荒诞,它沉稳的英国奇幻风格,让我想到Alice in Wonderland;它的荣誉、君王概念又和LotR相似;另一方面,Neil Gaiman的儿童故事受C. S. Lewis的影响也很明显了:同样的童心、荒诞与幽默,只不过后者更加现代(还添加了漫画的影响)而已。

同时,书中的一些地方仍然引起了我对宗教的思考。(它们在引起我思考的同时,并没有影响我欣赏这本书童真、幽默的一面)。当看到下面这一段的时候,我感到震惊了:

Edmund问:虽然我看着你的时候,觉得应该相信你。但当我看着一个女巫的时候,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我怎么才能知道你是好人呢?
神秘女孩说:You can’t know. You can only believe, or not.

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以前其实是一直在这样的一个选择题中选择了not to believe,并且我觉得这个选择和我阴暗小人的本性有关。其实选择哪一个,都似乎同样地没道理。

我一直以为,没有什么能动摇我的宗教观。但我也明白,我会这样想是因为那是一种信仰。因此我很期盼有人能来动摇它。因为任何动摇的举动,都会要么使原来的信仰更坚固,要么找到better reason去信仰别的。我觉得,我现在似乎有理由从无神论转向不可知论。

2-15
昨晚我看完了这本书。其实也正如我预料的一样,这种探索新世界的故事的结尾很难。一方面你不能让英勇的主角轻易放弃,一方面又不能让新世界太让人失望。 结尾处Alsan对自己身份所说的那番话,其实毫无疑问表面作者就是意图Aslan是他的宗教中的那位人物。而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个结局,又不免感到有点 伤感,本希望Pevensie家的孩子们和凯斯宾王子的故事不这么快就结束。但这就是儿童时期读故事的感受,我很喜欢这种不希望它结束的感觉,说明我非常 享受读之前的整个故事……

如今我不禁对刘老大感兴趣。他写出了这么可爱的故事,那种童心,那种纯真与宁静,那种美好,都是那么的难得;同时,他还几次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虽然目前我决没有想要皈依他的基督教,但是他那种态度,显得如此真诚,比我见过的任何宣传基督教的人,都更令人起敬,更容易让人信服。

(P.S.:这套书的封面真真真好看~)

bookmark_border写给新的一年——2010年

2009-12-31: http://kate1138.blogbus.com/logs/55724417.html

貌似每年都在写害怕停滞不前。
我发现这里面提到没有读的书现在还是没有读。
这里面提到的目标完全没有进展,而且现在稍稍有了一点改变(变得现实一些了?)

========

和好友提起相约以后如果有空要一起学琴。现在工作了再也没有学生时代的空闲了,我才懂得抓紧时间。Big My Secret和我如今喜欢的巴赫完全是两个类型,BMS是极简主义作曲家Michael Nyman为了电影剧情创作的比较接近古典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曲,因此它的好处就是听起来很浪漫但弹起来并不难。

今年还学了游泳。学游泳的感想有一部分和弹琴重合。都是努力控制自己的身体。从紧张、手忙脚乱的状态中超脱,懂得去掌握水的规律,迎合它,然后就可以放松,如鱼得水。学游泳的另一个感想是我真体弱多病啊。我目前自由泳还不能从左侧呼吸,因为左手划水太无力了。

今年病假特别多。五月份的时候腰部扭伤,平躺了整整三天。腰伤那天我自己搭地铁回来,像个驼背的老人那样直不起身子。每一步都需要扶着,不管公共扶手和马路上的栏杆有多脏我也只能抓。我想到前两年有一次感冒请假一天,我很舒适很安定地在家慢慢重看了一遍《凯斯宾王子》。这样的心态现在没有了。而这两天我似乎得了甲流,反正出现了有史以来症状最奇怪的感冒,促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学会吐痰……^^b

我想我身体状态的低靡和我精神状态有关。观看自己的博客发现,十月份我忽然想到以前看到Panshin批评海因莱因的一个情节:人类遇到了比自己文明和科技发达很多的种族,人类踌躇满志地说,我要回去修炼一千年然后来与你比高低。Alexei Panshin评论说,更健康的姿态难道不应该是积极向高级的学习吗?我发现虽然我虽然现在理智上我仍能理解这种批评,但是感情上我做不到以前的那种达观。健康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参与比赛,对于一个好球要能够真心为对手喝彩,兴致勃勃地希望自己也能取得更高水平。而我现在完全没有心态。

今年第一次自己出远门(当然很幸运另一头有人接应~)。第一次现场的经历,非常完美,非常难忘。演唱会回来的第一个星期,我一直处于一种非常 cheerful的状态,睡觉也比本来睡得香。至今我有时仍能陷入那种心境中。那一晚我忘记了自己,无所顾忌地挥洒。这样的经历,似乎给了我力量面对杯具的现实。只不过现在它的影响渐渐有些淡化——但我不会轻易忘记的。我又想起小说《蝴蝶梦》中,年轻的女主角许愿说,如果能有一种发明,能像香水瓶储存香水一样储存记忆和感受,然后只要你打开那瓶子,it would be like living the moment all over again。如果真的能这样就好了。当我飘飘欲仙的时候,我感觉我明白了宇宙、生命及一切!

就像我早就得出结论的那样,越有能力深深痛苦,越有可能有profound的高兴。今年越阴暗,也越促使我appreciate美好。鼓起勇气去认识别人对我这个人来说是不可救药的难事。好在网络使这件事稍微难度降低了些。受到魔戒中文圈子的朋友们的真诚和美好的感染,我居然努力去拉拢一些喜欢 Doctor Who的朋友,妄想打造一个也许小一些但类似的圈子。这个念头也化作了一点点零碎的行动。

年初我啃完了罗素的自传。今年还托人买了绝版的《罗素:热烈的怀疑者》原书(只不过,我还没来得及看,唉)。对罗素的敬仰和惊叹早就是我的习惯了。年末我读了罗素的《悠闲颂》In Praise of Idleness。这本书和我原先以为的非常不一样。它大大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几乎可以和当年Conquest of Happiness的作用不相上下。我正在龟速地写读后感。(人累的时候没状态写,精神好的时候写了就不想停以至于影响睡眠= =)

今年延续去年对Douglas Adams的爱好,越了解他,就越惊叹越惊喜越敬仰。现在在读他去世后被整理出的一本书Salmon of Doubt,很喜欢这本书。但由于这本书的特点,我感觉我应该接受Stephen Fry的忠告,对这本书细嚼慢咽。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是Russell T. Davis的Doctor Who: The Writer’s Tale。这本书不仅满足我的fandom,还让我看到了RTD那creative的生活和思维,非常受激发。

今年还剪了短发,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目前感觉短发挺适合我的,应该会保持一阵。就是短发的时候总觉得头发长得快,经常得去剪……

今年是一大堆零零碎碎的行动的集合。但是我知道我的生活在总体上,是有问题的。这些零碎的行动并没有切中总体的大问题。实际上大问题是不能用零碎行动来attack的。有多少人因为身不由己而没时间精力条件探索这些严重的问题?在看到两位同样在工作的朋友向真心爱好的事业迈出一步之后,我感到很受激发(虽然我对其中的具体内容很茫然)。在看RTD的书的时候,我明白那种inspired的状态是最美好的,而我只能活一次所以虽然我知道我不配但我还是胆敢悄悄希望能拥有最好的。在了解DNA的时候发现,也许我喜欢这些那些,喜欢科幻喜欢技术和喜欢黑色幽默和喜欢巴赫喜欢DNA(Stephen Fry形容DNA的世界wise, provoking, benevolent, hilarious),这些random的喜好,也许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荒诞没联系。而在读了In Praise of Idleness之后我似乎明白我想要用我渺小的一生去做什么了。目前还只是大概的想法,但我一定得要抓住它发展它,不要因为没有精力和时间让它漏走—— 让它漏走还就等于让生命漏走。

2010年,也许我要第一次在现实中unashamed地承认自己理想的目标。我先要自己work out它,然后看看有什么可以在现实中去做的。

bookmark_border写给新的一年——2006年

(我究竟写过多少《写给新的一年》?天啊我是老年人><)

2005-12-31: http://grclnd.ycool.com/post.1024122.html#

=====

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岁末年初是总结和展望的好时机。我翻看了以前写的“写给新的一年”,感觉自己真的变了好多。

今年发生的personal的大事比较多,我觉得和以往相比,我的生活比较充实了一点。上半年过得比较动乱,下半年又过于introspective。家里发生的那么多事让我觉得无言以对。我带有一点resignation地感到,I have to live on my own alone. It’s better to spend your life in loneliness than in regret. 还发生了那件illusion破灭的伤心事,尽管现在我再想起这件事,已经没有原先那种强烈的agony了,我不禁觉得这种结局是best alternative:等到我自己fully accept myself之后我再去要求别人接受我吧,但是当初我要求那个我最希望来关心自己的人不要来联系我的时候,的确是心也碎了。暑假里和同学发生了一场冲突,直到现在,我也无法have peace with that matter,以至于整整一个学期都觉得到处都是敌意的目光。可是奇怪的是,有了这种感觉之后,我反而能和别人交流了。

今年看的新书不多,只看了星战的几本书。但是对一些以前看过的文章有了新的思考。给我比较多思考的文章有the art of unhappiness、Solitude of  Self、<罗素论人生>中的一些文章,还有照例我还是时不时会翻翻《我的精神家园》。前两天看的Anita Naik写的《Lazy Girl’s Guide to Health》中提到的一些很好的建议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感觉。今年看了一年的《电脑报》和《英语文摘》中,有很多我很喜欢的文章。

今年的思考可以完全分成两个方向:现实的和ideal的。前者代表要妥协、接受不能改变的东西;后者则指向虚无,指向不受束缚的理想。王小波说过:“一个人仅有此生是不足够的,他还要有诗意的世界。”现实是不可能美好的,你要学会接受它,但是又决不能忘记美好的东西:人的心胸,人想象的世界。我很早就听说了这个意思,但是今年我通过几部电影深深地明白了这个意思并且觉得:I can’t agree more。而在现实中,我要学会接受自己,要尊重自己的感情,不要一会儿纵容它,一会儿又非常后悔。

明年将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第21个年头。我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健康一点;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地找到自己的confidence;能忠于自己的感情,不要老是做后悔的事情;能够不要害怕,既不害怕别人,也不害怕自己,更不要害怕孤独,而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还要再耐心一点。我常常觉得,Nobody feels those feelings I feel most acutely. 要明白,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自己不能deny them。要忠于自己,而不是急于please others eagerly.

我再一次以罗素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新年感言:幸福源自建设性的工作。是啊,自怜和自我反省都不可以导致幸福。要用理智的思考得出对未来的期待,因为只有这样的期待,我才会真正期待它。

bookmark_border写给新的一年——2007年

2006-12-31: http://grclnd.ycool.com/post.2535199.html

======

一年一年过得真快啊。在岁末年初总结和展望的时刻,我突然想起了以前在《科幻世界》上看到的一件事(non-fiction):研究人员找来两组人做实验。一组人去看了十分钟电影片段,另一组人在外面等待。事后让两组人分别回忆并估计自己在这件事上花了多少时间。结果是,看电影的人估计的时间超过实际时间,而无所事事的人估计的时间则低于实际时间。

乍看之下,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我本以为无聊的时间会显得比较漫长,但是看了后面的分析后,我开始明白了。虽然在过这段时间的时候,充实的时光似乎过得很快,但是在回忆时,这段时间却会显得比较长;而无所事事的时光在回忆中由于没有内容来充实,反而会显得比较短。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多数人都觉得童年的时光比较漫长,因为那时世界上的一切都显得陌生而有趣,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比较认真,很多如今看来没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用来充实回忆;而长大后的我们总是带着bored的眼光看世界,上学、上班、开会,一切都显得那么无聊,每个学期结束都觉得没怎么发生过有意义的事情,仿佛刚开学的时光就在昨天。不外乎我们会感叹:一年一年过得真快!(插话:Breeze听到这件事后说,她宁愿在经历这段时间的时候感觉时间很长,而不愿让时间在回忆中显得很长,因此她希望日子无聊些,这样她的生命感觉起来就很长了。不知道她是开玩笑还是真mean it。据我观察,她很能适应无聊的时间,军训时候的无聊让我痛不欲生,但她却没怎么觉得……而她一直在各种方面都和我是相反人。)

言归正传,让我来回顾一下今年吧: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希望一直有一本在读的书了。从我在msn上列的书单来看,最早是从2月开始的。目前里面有九本书。(一整年才看了九本书?)其中三本是星战小说,两本是narnia的小说,两本关于罗素的书,剩下的两本是经典小说。(除了两本关于罗素的书,其它都是因为电影而去看的~~narnia的两本可能不算,但也和电影有很大关系。)对我比较有影响的是罗素传记(虽然这本书高中时读过)、雨果的Les Miserables、托马斯·哈代的Jude the Obscure。当然,给我最大思考的是罗素的Conquest of Happiness(虽然一直没能从头系统地开始读这本,但里面几乎所有的文章我都从别的途径读到过)。《无名的裘德》一书非常符合我对社会仇视的眼光,我也非常仰慕两个主角的intensity。给我更大震撼的是《悲惨世界》,让我对Humanity有了新的认识。而Conquest of Happiness则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和我各种思考联系在一起。另外,学校附近开了家书店叫做“罗素书店”,进去逛了几次,买了两本书:《罗素回忆录》(Portraits from Memory)、《西方的智慧》(Wisdom of the West)。前者介绍了BR认识的一些著名人士,像他的祖父(英国某任首相罗素)、他在剑桥的朋友维特根斯坦、怀特海等等。后者则比较期待,因为这本书好像是《西方哲学史》的简单版本。顺便提一下,我把《西方哲学史》做成了电子书,放在手机里了,但没什么机会看。因为我只会在坐公交车、上无聊的课时才会想起来看,但这种情况下很难看进这种书;而且我搞到的是中文版,把原先罗素的魅力去掉不少了。

我自己的生活方面,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的depression时期,但现在年终时,我坐在电脑前,还是十分possitive的。我感到有点后悔的是大学一直回避和人交往,结果四年没怎么交朋友,而老朋友也都沿着自己的路越走越远了。还有在对毕业后的打算方面,可能没有人比我更消极了吧。我对自己太宽容,总是允许自己拖拉,I need to be nudged out of the door!

我希望在新年里,我能:
-过得充实,像孩子一样认真(我现在已经很认真了,但还不够!)
-认真读书,我是说read books而不是上学的意思
-Develop罗素说的那种orderly mind
-勇敢一些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不是在说陈词滥调,我这方面真的很缺乏)
-做自己的心能接受的事(Jean Valjean的教导)

Happy New Year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写“写给新的一年”时没有提到wxb~~明年将是他逝世十周年啊!)

bookmark_border写给新的一年——2008年

2007-12-31: http://grclnd.ycool.com/post.2802929.html

======

又到了岁末年初,进行回顾和展望的时候。今年可谓发生了很多事情。我本科毕业了,顺利进入了我梦想的工作,同时,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看前几年的“写给新的一年”,我甚至对有些地方有点羞愧……

翻了翻日记,上半年到处随手记录着自己投简历的地方,有些地方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感到心寒,如果我真的成了XXX商贸的绘图员会怎么样?如果我真的去了那报社会怎样?如果我去了飞机研究院又会怎样……我感到非常非常的幸运最后落到了现在的工作上,和那么优秀的一批人一起,我真不配是他们中的一员……我要珍惜这一切,并尽力用同样的量来回报别人。有一天我看到一位同事skype签名档变成了“we succeed by helping others to success.”我切身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我不能想像还有更适合我的工作了……

然而prepare我让我能appreciate这里的好处的,是一段时间以来possitive的趋向。我想像,这种趋向是从我高三的时候开始的,只不过,还在学校里的时候,需要改变自己的motive还不够强烈。尽管我也认识到,光读书一点用也没有,但是家长和老师都想convince我的确如此,那么惰性就占了上风。这半年来我离开了学校,体验到的感动比整个大学四年都多。今年是星战三十周年,这一组电影,用电影的方式,敲开了我的心灵,使我正式走向possitive的道路,尽管要改变从小养成的阴暗小人的性格是很难的,但我也相信,经过更多困难得到的,比天生就有的更可靠,更不易丢失。因此也要感谢我最亲爱的cyber朋友们,你们让我感到我并不是不可救药,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最纯粹的;还要感谢我大学室友,Breeze,Aphra和 Lyson/Pholgea,你们和我是非常非常不一样的人,但是你们能容忍我,还带我去旅行。

今年我想保持读书习惯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但是看的书却还是很少。这是因为,我常常不在读书的心情中。上半年详细地记录了那本罗素传记每一章的读后感(但还没有贴全),读了一些科幻世界上的小说;下半年连科幻世界也不买了。不过年末的时候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看了罗素的《西方的智慧》,我觉得读书方面,将是我明年需要改进的地方之一。

总之,我第一次对刚过去的一年感到有点满足。我曾说过,我人生的目标是能在死之前,能像罗素那样说:This has been my life. I would love to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red me. 我第一次感到达到这个目标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一切,全都应该归功于我的工作,和我的朋友们。几年之前,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cynic,而现在,我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激。我像以前一样看到这个世界的可悲之处,看到what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但是我看这个世界的态度不一样了,我希望我能为改善这个世界作一点点贡献,而首先,我希望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

在对自己方面,我最希望的是,能develop一种orderly的mind,因为我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惰性使得我不论是看书还是工作,效率都有点低。另外,罗素早就向我展示了宽容和Intense并不是不能并存,尽管我从没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我发现自己已经走在这条道路上了。最后,我还希望明年,我能向改变自己使自己向善于表达的方面迈进一步。

bookmark_border写给新的一年——2009年

2009-01-01: http://kate1138.blogbus.com/logs/33270961.html

=====

我们一直听说“定型”这个词,感觉就是一个成年人应该的状态。而我从小就害怕这个状态。我深深我唯一希望其定型的部分是视力,可是它一直在无止境下跌。我 觉得在我现在这样一个年龄,应该做一个决定:我希望我永远不要定型(除了视力最好明天就给我定型)。我们工作,并不是为了某一天能坐到一个舒适的位子轻松 挣钱。我们学习和精神生活也是如此。以前我希望改变的原因是,只有改变才可能带走目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现在我觉得,要因为喜欢做一件事而做它。要因为喜 欢工作而工作,挣钱只是附属产品;要因为喜欢改变而改变,解决了现有烦恼也只是附属品。

2008年对我来说不是个好年。工作上有点陷入困 境,个人生活的各方面也停滞不前。除了去了次杭州,没有去过别的地方,也没有做过任何大事,连看电影也少了很多。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绝大部分时间都围绕 着工作。但是有多少个小时我坐在电脑前慌张或者昏昏欲睡?I need to go home and re-think my life。如果我不想办法专心有效地做事的话,任何事都做不好。

有一天老板对我说,你不是做得好了,你只是做得久了。这评论是对我最大的打击。而2008年我就是这样的:我害怕停滞,却不积极改变。

但 是话说回来,任何困难都只是个让你客服它的机会。我已经很幸运了,如果有“命运”或者“造物主”的话,我认为他对我已经非常好了。我知道我目前的各种困难 的根源是什么。不论是理解他人有困难啊,看书看得慢而没效率啊等等,都是由于我纵容自己放松。本来我是没有毅力去改变的,困难的作用就是促使你去做些什 么。Every obstacle is an opportunity in disguise.

2009年好运!我会努力改变自己,工作、爱好、思考,还要更多时间关心家人和朋友。一切都需要更有效率。

======

  • “处于一种对身心有益的内心不宁静的状态”
    :)
    09年加油~一切会越来越好的~
    回复guardian说:
    啊……这句话概括得太灵了!!!守卫你真了解我><
    2009-01-04 11:07:57
    guardian | 发表于2009-01-04 10:13:41 [回复]

bookmark_border2010圣诞特别篇A Christmas Carol观后感

Christmas Special

嗯,我的感想是Moff就是和RTD相反。RTD写的special我普遍不喜欢。不过这次Moff的我感到很惊喜,第五季以来是我最全心全意的满分。

-Doctor一开始对不肯合作还凶神恶煞的老头说Merry Christmas,我就觉得好惊喜!
-很高兴这次是个情感的故事,RTD喜欢在这种场合写“动作片”,但是RTD是个三流的动作片编剧啊!
-900 years of time and space, never met anyone unimportant.
-Doctor通过房间里的椅子朝向什么的,一下子看穿了老头,这段太sherlock了……
-老头年轻时好帅啊!!
-Amy说:he was trying to make you a nicer person. He was trying to do it nicely. 这可以说是这个故事的概括了吧!是的所有的恶人背后都是有一些原因的。Doctor可以回到过去,undo那些缠绕人类的事情——可以吗可以吗?Doctor你研究一下,然后就可以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misery都去除了啊!
-老头说,I would never have known her if the doctor had not changed my life to suit his own. 我觉得这是非常犀利大胆的台词。可惜没有后续的台词来justify。
-觉得音乐的结合很好。嗯。

不满的地方:
-Doctor为什么要让那姑娘出来死?他自己有sonic,弄个共振还不容易么?(我想像如果是RTD会让Doctor遇到些困难,危急关头老头坚持让自己的爱人出来牺牲……以显示他变好了~)
-Amy和Rory只有尖叫的份……

片尾预告片看起来很不错!(我喜欢Ood……)

bookmark_border[搬旧文]CE电影不完全攻略

当时在巴巴变的图片链接全都失效了。如今我也不高兴找图来贴了。嗯就搬一下文字吧。

http://kate1138.blogbus.com/logs/37901845.html

===正文====

本文将是我为Doctor Who CN写的第一篇文。我想来谈谈CE,描述一下我看过的他的电影。由于我最喜欢他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很久,很多事情也有点记不得了。就随便说说吧……

Christopher Eccleston是很久以来本人很喜欢的一个演员。他于1964年出生于英国Salford的一个working class家庭。Salford离曼彻斯特很近,因此他的口音和来自曼彻斯特的导演Danny Boyle很相近。Chris的口音是他身上很明显的特点。我读到过他是曼联的球迷,曾经很想入选曼联踢球。我也读到过他小时候不怎么看Doctor Who,宁愿到外面去踢球。而我最近读到一个对David Tennant的采访,记者说,宣布11任Doctor Who的那一集Doctor Who Confidential的收视率超过了同时在播放的足球比赛,DT回答说,这是我们这些不踢球宁愿看古怪科幻剧的geek们的最终胜利啊!我当时看到这 段采访,就想起了CE踢球的事情。

从IMDb来看,他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方面的表演,都是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他的表演风格很 intense,他高大的身材也给他一种很运动的风格,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能做得很用力。当然,这些表演的风格,也和他舞台剧表演的经历密切相关。他 曾经说过,他喜欢在剧院里表演多于电视剧,多于电影。

而他本人是个很private的人,很难捉摸。他很少有作品之外的节目,也很少在各 种场合出现。John Barrowman曾经说,片场外,他很少看到Chris,JB还开玩笑说,Chris在Heroes中扮演隐形人一定很开心,因为他本人就是安静、 private得恨不得能隐形的人。我觉得他身上不仅有energetic的运动风,也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倾向,这些特点,从他的表演中也能看出来。 Julie Gardner(Doctor Who前四季的制片人之一)在准备DW第二季的时候说,有了DT他们可以比较放心地加一些恐怖元素进入DW,因为对孩子们来说DT比CE更加亲切。

很 多人会知道或喜欢CE是因为Doctor Who。他在第一季非常成功之后的突然离开,也引来过很多议论。有很多传言说他和DW剧组不合。我虽然不大相信这种传言,但也有一丝害怕,因为 intense又内敛的人容易和人发生摩擦。他也从来没有出来辟谣过。但是,我最近在读Gary Russell的Doctor Who the Inside Story,发现其实他的离开是很早就决定了的。整个第一季规划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他要在季末的时候regenerate。而BBC和DW剧组也一直喜 欢对他们的决定进行保密,这就造成了CE的离去非常突然,让fans们不知所措。而如今,DW剧组很早就宣布了今年末DT离开的消息,我忍不住觉得他们也 意识到让Doctor regenerate这样的大事一直瞒着fans不好。

CE选片的口味也很没有规律。他的电影中不少是严肃的社会题材,不少是荒诞题材,还有一些科幻片和动作片。我读到过报道说他说过他不喜欢科幻和奇幻片,但是我非常怀疑这一点,因为他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作品。

我 追他的作品的时候,一般总是做好心理准备这些电影可能很小众或很怪异,并没有打算喜欢这些电影。而有些电影的确有点怪异让我难以喜欢,但是他的作品中,大 多数我还是非常赞赏的。让我有点惊奇的是,这些我赞赏的电影风格、题材各异,都是我个人兴趣的一些看似不大相关的角落。似乎我有很多理由相信,CE本人的 性格,和我十分相似啊……(被踢飞)

下面我就来按照IMDb上的时间顺序讲一讲我看过的CE的电影吧……

Title: Let Him Have It
Role: Derek Bentley

Derek Bentley案件是影响英国司法界决定废除死刑的一起真实案件。Bentley因为年幼的时在德国空袭伦敦的时候头部受伤而智力低下。后来他认识了受美 国黑帮片影响的混混。最终他和一名叫做Christopher Craig的混迹街头的小流氓一起的时候,Craig开枪杀死了一名警察。在法庭上persecution方律师把Bentley列为同谋,但是,其实有 很多证据表明智力低下的Bentley并没有杀人的念头。最终,他被判死刑。而开枪的Craig由于当时年仅十六岁而被免除死刑。将近五十年后的1998 年,当时判决Bentley死刑的法庭才正式宣布当年的判决有误。而为这个平反奔波的Bentley的双亲和他的妹妹,都没有活到那一天。影片没有明说或 暗示为何当时官方要做出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我感到不可以理解因此在网上查找了一下。我只看到一种解释,那就是政治的需要。Bentley案件之后, 公众对于死刑产生了同情,后来不久就废除了死刑。

这部电影拍摄得非常平实,它存在的目的,似乎也只是一种接近纪录片的意义。

这是(IMDb上来看)Chris的第一部电影。当年他只有二十六岁。他一头金发看起来简直有点奶油小生的味道。他的表演非常到位,不输给任何演低智人、自闭症的知名演员。他的这个角色非常让人同情。

Title: Shallow Grave
Role: David Stephens

这 部电影的设定有点怪异。三个roomate发现他们的新roomate神秘地死了,留下一箱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会有的大量现钞。他们决定留下现钞而不向警 方报案。整个故事充满了怪异和讽刺。而我似乎没有怎么get,个人感觉有一点点pointless。这部电影总让我觉得是Danny Boyle在Trainspotting之前的热身。

我不得不(很艰难地)承认这部电影出彩的地方是Ewan McGregor的角色。只有那个角色比较有幽默感。Chris的角色则一直戴了副眼镜紧张兮兮nerd状,完全是弱者和无幽默感的样子。

Title: Jude
Role: Jude Fawley

改 编自Jude the Obscure,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求知、欲望、爱情和信仰的故事。Jude本来是个知识狭隘的年轻人。出生于乡间,他希望能成为 一个学者。但是穷苦的出生使他面对很多困难。自由活泼的Sue走进了他的视线,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和世界观,使他有力量主宰自己的生活。可是现实给他带来 一次次打击。因为Sue,他抛弃了愚昧的信仰,走入了自由思想,也有力地对残酷的现实进行顽抗。可是最后Sue的离开,对他是最重的一次打击……哈代的这 个惨绝人寰的故事非常非常的depressing,压抑而苦难。

哈代的悲惨故事让人对主角Jude感到无比同情。而Jude这个角色,我 感觉就像是专门为Chris写的。他有working class的tough,他身材瘦高,他的intense……而Sue这个角色也比较适合Kate Winslet:年轻而成熟,思想自由,活泼独立。这是第一部让我注意到Chris的电影,促使我去找他的别的片子来看。在此片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有这 样一个演员。尽管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我第一次看此片的时候还是觉得,作者是知道幸福的生活是如何的。Jude和Sue在集市上漫步,他们在海边嬉 戏,Jude回到Christminser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艰苦且不断受打击的两人争先恐后要向孩子们报告这个好消息……等等片段,被两位我最喜欢的 演员演的heart warming。而最初,Sue抢过Jude在读的诗集,念了Jude正在读的诗,气氛非常微妙,这时,Chris望着Sue的眼神……这个片刻是我被 Chris迷住的开始……

Title: Elizabeth
Role: Duke of Norfolk

这 部《伊丽莎白》也许是目前为止Chris作品中最著名的电影了。电影讲述了伊丽莎白女王如何登上王位和她在位早期的巩固统治的故事。片中主要的矛盾似乎 是,伊丽莎白的姐姐,也就是前任女王,是天主教徒,而伊丽莎白是新教徒。主要的反派Duke of Norfolk反对新教徒女王,他先怂恿前任女王处死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登基后,他还谋反。电影中两派的冲突似乎就停留在宗教信仰的表面上,我甚至没有看 懂反派是完全因为信仰不同,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反对女王……不过宗教和政治是联系在一起的吧……

这部电影虽然有我最喜欢的演员 们:Chris,Cate Blanchett和Geoffery Rush,但是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Cate的表演一如既往有女王的大气。但是Geoffery Rush没有幽默感的角色使他完全没有了一丝魅力。而Chris扮演的正是主要的反派Duke of Norfolk,他一如既往地很intense,很投入,但是,由于我看不出这个角色背后的动机,在我眼里他做的,不过是穿着华丽的服装利用身高优势很 man地走来走去,或者利用他舞台剧念台词打下的基础,有气势地朗读台词……

Title: eXistenZ
Role: Seminar Leader

eXistenZ 是大卫·柯南伯格在1999年的一部虚拟现实题材的科幻电影。这部电影简直可以说就是《黑客帝国》的文艺片版本。不过它的ambition比Matrix 要小很多。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它让我非常之惊讶,所以我就不在这里简述情节了。电影的情节让人惊异,它的视觉设计也很独特,和一般光鲜的科幻设计风 格很不一样。总之这是一部绝对值得一看的有趣的电影。

而……Chris在哪里?这部电影里Chris的角色非常非常小,就是一个龙套,台 词比David Tennant在Jude中要多一些,还写了一行字。(我发现他的字迹也是我喜欢的那种嘛><)因为角色太小,他的表演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电 影的两位主角,一个是才貌双全的Jennifer Jason Leigh,一个是疑似花瓶的Jude Law,两位的表现都很不错。

Title: Gone in Sixty Seconds
Role: Raymond Calitri

这 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飞车片,主演是Nicholas Cage和Angelina Jolie。其它则还有一众脸熟的美国演员。故事么也是典型的好莱坞大俗套:金盆洗手的偷车高手Memphis Raines,决心要好好过日子不再干危险的事。结果不懂事的弟弟大胆接单去偷车,结果没有成功而被可怕的大boss绑架了。为了救弟弟Memphis Raines被大boss逼迫要在几天内偷五十辆名车。他为了亲情只好去做这笔交易……

囧……
这是我开始喜欢Chris的一部电 影,因为我第一次发现Chris不仅能担当严肃的角色,还能这么轻松好笑……Chris扮演的是可怕的欧洲来的大老板Raymond Calitri。他的表演邪恶得好笑……比如他打电话用满不在乎的口气威胁主角的朋友,说偷不满他单子上的车他就要杀Raines兄弟,说完后还很怪异地 朝电话筒里加了一句:it never rains but pours。最后他和一个警察互相持枪对峙,警察苦口婆心教导说,我是一个人民公仆,你如果开枪杀了我,你就完了。Calitri带着天真的表情说,不, 如果我开枪杀你,是你才完了。让我忍不住捧腹大笑。Chris尽管表面上可以非常energetic,但是身上有一种很impersonal的内敛。这种 特点,很适合演这种恶俗的剧本中的反派。不过我看到过Chris说,他再也不想参与这种美国人抓一个欧洲人来演反派的事情了。

本片中Chris的造型也非常有型。男主角Nicholas Cage和Chris是同年,但是看起来Chris年轻有型多了。

Title: The Invisible Circus
Role: Wolf

这 部电影,围绕的是浪漫而又高尚的Civil Rights Movement。故事讲了妹妹Pheobe有一个自由而radical的姐姐Faith。Faith随男友去了欧洲,积投身于极左的政治运动,但是一年 后自杀身亡。妹妹长大后决定去欧洲重走Faith的路线,想要理解姐姐为何会自杀。她找到了姐姐的男友Wolf,在寻找姐姐的心路的过程中,也爱上了 Wolf。可是这条路对她来说,最后会不会也是自杀?

这是一部很美的片子,因为民权运动和(我说的那一部分)极左分子是很美很高尚的。 Cameron Diaz扮演的极左的姐姐Faith,非常有灵气。而妹妹则代表了温婉。Faith信仰坚定,意志坚强,又活力四射,非常浪漫。而妹妹则更关心周围的人, 代表了柔美的爱。我很喜欢电影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均衡地展示了两者的美。

Chris扮演的是Wolf,虽然是最重要的男主角,但是不免有点陪衬的感觉。他的极左造型——长发——好像不适合他,让他看起来有点老。不过当妹妹来找他的时候,他是一头清爽的短发,虽然有点大叔气……

Title: The Others
Role: Charles Stewart

我一般不会喜欢鬼魂啊什么的惊悚片。但是这部《小岛惊魂》却很独特。整部影片完全没有graphic的地方,却仍能吓人吓得丝丝入扣,而最后的结局也很不寻常。主演Nichole Kidman和孩子们和仆人们都很不错。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惊悚片。

是我看过的第一部Chris的电影。只是当初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他扮演女主角的丈夫,短暂而神秘地出现了一会儿又离开了。表演很到位。

Title: I Am Dina
Role: Leo Zhukovsky

这 又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小众电影。它的题材和风格类似于Jane Campion的The Piano,但是比The Piano要epic,有更大的视角。由于小时候不小心造成了自己母亲在悲惨的事故中死去,Dina的性格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父亲对她冷淡,她在仆 人的手里长大,性格狂野。而家教老师用大提琴敲开了她紧闭的心灵。长大后她很美丽,很激情地拉大提琴,但是她的性格很古怪而强硬,让人畏惧。父亲把她嫁给 了一个有钱的老男人,不通人情的她并不懂得爱,和她比较亲密的只有她家的马厩男孩。后来她的老丈夫被她折磨后去世。她和丈夫的继子Niels因为财产和很 多其它的事物而产生分歧。另外,出现了俄国人Leo,他冲进大火救人的情景使Dina回忆起小时候她引起的灾难,Leo第一次使她不再留恋死人的世界。而 Leo又是个来历很深的人,他的事业是俄国革命。他和有钱人的儿子Niels产生分歧。Dina发现Niels和女仆的奸情,还发现并没收他为了移民美国 而存的私房钱,Niels顿时没有了生活的希望,自杀身亡。后来,Dina得知Leo要回俄国去革命,不愿留在她的身旁,她开枪杀死了Leo。就这样,所 有她恨的人都被她逼死了,而她爱的人也被她杀死了。Dina野蛮而古怪,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角色。

Chris扮演的,是狂野的Dina唯一 爱上的人Leo。他的energy,他的intense,包括他的有型,都使这一点很让人信服。这部电影里还有我很喜欢的男演员Mads Mikkelsen,他扮演Niels。两位迷人的男演员还有共同的戏份。这部电影非常美丽而有激情。整个cast基本上是些北欧国家的演员,也不乏法国 知名的老牌明星杰拉德·的帕迪约(扮演可怜的老丈夫)。讲的倒是英语……Chris在其中无论是魅力还是演技都不输给任何欧洲明星,哦除了女主角……为了 表现他是俄国人,他说话的口音比平时要夸张一些。

Title: Revengers Tragedy
Role: Vindici

这 是一部极其极其极其怪异的电影。剧本改编自十七世纪一位作者的舞台剧剧本。而所谓的改编,做得极其诡异。电影把故事搬到了现代背景,人物打扮和举止有一种 朋克的风格。电影开头放credit的时候,画面还是太空场景。片中经常穿插着有点像监视镜头的画面,给人一种1984的感觉。然而,人物的台词,又是古 代的语言,像是朗诵莎士比亚,造成一种非常非常奇怪的感觉。电影的情节是Chris扮演的男主角Vindici复仇的故事,复仇的对象是一个有很多儿子的 Duke。他的目的是把他们家全都灭口。整个复仇的过程很阴险不堪。最后的结局参见片名。

这部电影的情节很夸张,似有似无。但是表现手法非常大胆。看完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对假正经肆无忌惮的讽刺。这是一部挺有趣的先锋影片。

本片中还有一些熟悉的优秀英国演员。扮演邪恶好色的老Duke的,是老Derek Jacobi,一开始看到他扮演这样的角色,还真不习惯……扮演Duke的一个儿子的,是Marc Warren,表演夸张而怪异。

Chris扮演的是复仇的主角,完全就是一个因为爱人被害,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人。他夸张地朗诵着着舞台剧台词,举止一如既往潇洒,能邪恶能悲悯,还能在一秒钟内切换。本片的港台译名是“型仔复仇记”,是不是也被Chris的有型impress到了呢……

Title: 28 Days Later…
Role: Major Henry West

Danny Boyle的惊变二十八天,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不过我对它的后半部也不是最满意。讲述了名叫Rage的病毒侵害了整个英国之后,仅有的幸存者不得不面 临僵尸人的威胁的恐怖生活。世界末日题材,往往能让人突然从别的角度考虑问题。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四个人开车去寻找军方设置的据点。路上空无一人,草地一如 既往地缤纷,音乐平静而又凄美,但是在黑暗的角落里,潜伏着致命的危险。然而当他们终于到达了军队据点,以为得到了军人的保护的时候,却面临了另一种危 险。我非常喜欢剧本里这样的转折。另外,把病毒设定为Rage的设计也很令人赞叹……

Chris在片中扮演了军队的首领,又是一个反派角色。他一副军人腔很到位。本片的主演Cillian Murphy是我很欣赏的一位演员。不过,剧本和导演遮盖了演员的魅力。

—-
呼…… 以上就是本人看过的CE的电影。其实本来还打算看2007年的Dark Is Rising。那是一部如今奇幻浪潮中失败的跟风之作,讲了一个男孩其实是某种骑士/其它什么组织中最后一个成员,而黑暗势力正准备入侵。CE扮演的是大 反派。我当时看了个开头并没有耐心看下去。奇怪的是,本人的老爸居然在在线视频网站上看过这部电影,他的评价是,CE演的反派,在一开始一直很得意很自 傲,直到最后被小男孩给干掉了。

2008年的New Orlenans, Mon Amour貌似并不准备大规模发行。两位主角的名字叫Hyde和Dr. Jekyll。对于这对名字的背景,我一无所知。

2009年CE有两部大制作电影:讲述女飞行员的故事的Amelia。Chris扮演女主角的同事。另一部是漫画改编动作片G. I. Joe。片中他的角色似乎也挺重要。

===2010-12补充===

Amelia这部片,我以平均1.5倍速看的。故事非常不engaging。但风景很美。CE扮演的好像是Amelia的navigator,和她并肩飞行,最后和她一起下落不明。但是他是电影中Amelia周围的三个男人中最不重要的一个。这部片我还有一个印象就是CE貌似在学美国南部口音。

G. I. Joe是一部比较失败的商业片。我只想说,CE的气质和这样的电影真是格格不入。

bookmark_bordermy interpretation

最近在读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每天看一篇多一点点,看完记一点点@@
不过想把今天这段贴到这里来希望有更多人看到=v=

第三篇Over-organization……
前两篇讲到人口过剩会导致极权zf。极权当然是不好的,本来以为这篇over-organization不会有什么新的东西。没想到!!!!

一开始讲的是,科技使得很大的权力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成为可能的事情。这似乎是极权的另一条路(而不光是人口过剩)。这一点我很同意。(啊我觉得读书最有感触的时候,是这本书confirm了我心中一些模糊的点。)

然后说,在under developed的国家里,极权很可能表现得很明显。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则表现为少数人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控制别人的方法也很subtle,是manipulate而不是用武力来force。

美国的founding fathers之一的thomas Jefferson的理想国是由一个个self governing的个体组成的。(这个目标到底是不是一个高尚的目标呢?)但是如今的世界,never have so many been manipulated so much by so few. 读到这里我放下书倒抽一口气。

后面立刻还有更让我惊讶的!
作者立刻就开始考察这种世界里的人。他说,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是,有很多不适应的痛苦症状。为什么呢?
Where there are symptoms there is conflict, and conflict always indicates that the forces o life which strive for integration and happiness are still fighting.

因为这不是一本谈论个人幸福的书,不是self-help类型的书,所以读到这段非常惊讶。继而是感动。我几乎要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