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oom of One’s Own

之前读过 Orlando,然后试图读 Mrs. Dalloway 没有成功。前几天油管推荐了一个视频说这本书,我想非虚构、又是我有很多感想的女权主题,也许是我最好的 get 伍尔芙 的机会,所以一时冲动开读。开头进入的时候很困难,然后开始有点跟上。接着兑换了一个 Audible credit,里面有 Tilda Swinton 朗读的这本书。听书对进度和理解很有帮助(伍尔芙的句子我经常不能一下子判断结构,听 narration 可以从语气停顿什么的更多线索理解句子,另外很多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内容,听听 narration 就大致 get 一点意思,这种不求甚解的节奏很适合我文盲读书)。我超级喜欢 Swinton 的朗读,接下来要找找她还读过什么。这本书好多很有名很好的演员都读过,以后我还会回顾的。我最喜欢的朗读者可能是 Stephen Fry,喜欢他表演和叙述的平衡,他对语言掌控给人愉悦感。Swinton 在这方面毫不逊色。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朗读者是 James Frain,仅因为一本《海底两万里》,特别喜欢他说话时的一种细究语言的清晰感,Swinton 也给我这种感觉。所以她是两个我最喜欢的朗读者的结合,是我最新的最喜欢的朗读者了。

这本书的确掀开了伍尔芙的一角让我得以进入了一些她的世界,我的体验是,很值得。我所能理解的部分读来有顿悟有感触。但是仍然有超过一半的篇幅我无法进入。我的理解肯定更少。(比如我没有理解为什么一开始她说自己是 Mary。)

讲女性困境的就不多说了,这本书是经典。她说,你去看虚构作品和诗歌,里面全都是女性。但是你去看历史,里面根本没有女性。她说写作是困难的事,男人写作,世界对他的态度是无动于衷,女人写作的话,世界对她的态度是嘲笑。她说要是文学作品里的男人只以女人的对象存在,我们就没有哈姆雷特、李尔王、凯撒,只有安东尼和奥赛罗的一部分。她去图书馆研究女性写作这个话题,看了一些男人写的论文论证女人比男人弱,意识到这不是因为男人觉得女人弱,而是男人想要感觉自己强。她说要不是他们的妻子每天早晚把他们夸大两倍,他们无法殖民全世界。这些都是现在很熟悉的女权主义话题了。

我比较大的收获是她评论奥斯汀和勃朗特姐妹的部分。她说女人没有自己的书房,这些早期女作家都在客厅里写作,很容易被打断,写小说对专注要求低一些,所以她们都写小说。但是艾米莉勃朗特的才华更适合写诗和drama。(这里我有点觉得她把诗歌排在小说之上。后来她也说到她更注重 comtemplative 相对于 naturalist 小说家。)她说夏洛特勃朗特的才华被她的愤怒阻碍了,她的角色不再是角色而是她自己。”she will never get her genius expressed whole and entire.” 这里她提了几次她心目中写作就是把作家心里的作品不阻拦地写出来,但是其中有大大小小的障碍。然后我觉得她能透过作品看出作品里没有显示出来的作者的才华太厉害了。她说奥斯汀和莎士比亚一样,才华没有受到阻碍地表达出来了。她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她看不出奥斯汀的作品如果去除了对女性的限制还能怎样 improve。

我懵懵懂懂地感觉,我似乎还可以从这些评论里推测出,我所懂的文学和伍尔芙的(真正的)文学是有偏差的。比如我觉得,认为奥斯汀如果有更好的条件的话没有 improve 的空间,是因为伍尔芙看重的是另一些方面。在我看来,奥斯汀小说最深的方面是,人物以原则来应对世界。奥斯汀小说里的 happy ending 都是对有原则又理解世界的角色的奖励。如果她有男人一样的条件,可以专心写作,写出来的会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也许不会以 happy ending 来奖励原则,而是更加 spiritual 的结局。如果她的小说是那样的的话,大家也许会觉得更厉害。但奥斯汀就是那个特别的存在。伍尔芙说夏洛特勃朗特需要应对世界,因此有愤怒有需要证明自己。在我看来奥斯汀也是应对世界的结果。她的聪明和人格的完整,让她能应对她的世界。这体现在了她的作品里,甚至让伍尔芙觉得她的才华都被执行了。给我的感觉是伍尔芙觉得奥斯汀的才华没有超出社会对她的限制,但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不过伍尔芙的态度肯定比我的宽容,也许我小人之心了。

那么这些评论让我想到伍尔芙自己。我觉得她是有在追求一种文学上的目标的,这本书里的一些评论就可以看出一些思路。而她对女性处境看得这么清楚,人又肯定是很敏感,肯定对女性受到的限制感受很深。但她没有轻易被愤怒打败,从她的文字里感受不到她在应对,我觉得是那种追求给她力量抵御愤怒。至于文学追求是什么,我就说不清,我只感觉是她心里想要写的作品要写出来,但是我确实不知道怎样是好的文学。而且我还觉得,伍尔芙能看清女性的处境,也是因为她有更高的追求,让她能抽离地看待世界。

让我再扯远一点。我一直的困惑是我看不懂文学。我看不进莎士比亚(这一点就可以说明我看不懂文学)。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明白自己,于是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我看不进莎士比亚;我不喜欢大多数音乐剧;我看不了舞台剧;我看不懂诗歌;我受不了流行歌曲歌词。我现在感觉这些好像是同一件事。前一阵我在图书馆借了《唐诗三百首》看。我曾经很喜欢唐诗。现在看到这样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或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或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或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仍然觉得这些图景是很美的。但是要从诗歌里延伸一些感情,比如《将进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我现在只觉得,你怎么就有万古愁了,说来听听?我现在对诗引发的情绪都有点鄙夷,这不是因为我现在是个麻木不仁的中年人,相反,我有更深的愁,你喝几口酒引发的感触可以一边去了,你知道女人一直受到的压迫吗?你知道世界系统性层层压迫吗?

音乐剧、舞台剧、诗歌、流行歌曲歌词,都默认引发我的 “你哪来的万古愁” 的感想。但是我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我最近痴迷克伦威尔这个人物,因为他的那种真的想要和不同意见的人商讨的态度,没有一个人物或者作品给我同样的共鸣。还有他会得到 “我要和上帝的所有子民一起受难” 这种结论(虽然得到这种结论的人不少),也是让我非常感动的(即使他是男性,他是中上层阶级,他是殖民者,都是我现在最愁的问题的另一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我的共情和同情留给表达 humble 的人),也许可以说我的感情是很宗教的。我的另外一个超级喜欢的作品是 Panshin 的 Rite of Passage(八月份了,我又想起来这本书),因为它的主题是改变自己的已有见解。没有任何别的作品是这个我最喜欢的主题。这些是我心里最深的感情,诗歌、舞台剧好像不太可能以它们为主题。

我对大家说的文学的理解一直欠缺。罗素喜欢雪莱和康拉德,这也是罗素身上我最不理解的方面。另外我想到,刚看完的奥威尔的 A Clergyman’s Daughter 里有一章是剧本形式。奥威尔写的东西的主题我肯定是有感情的,但是剧本形式我还是看不进,所以我前面的感想可能都是错的。:)

那么回到伍尔芙,我还想说三件事。

这本书后面还是有不少我无法看懂的,因为我的知识太少。后面印象比较深的是最后她说,她设想的莎士比亚的妹妹,没能写出莎士比亚,但是她还通过我们活着。前面评论女性作家的时候也说了好多次大家不仅是自己,而且是之前作家的延续。我记得我小时候在罗素的 How to grow old 里面读到这种 “共同的生命” 的说法,我一直在试图体验领会。伍尔芙最后提起来,感觉非常理所当然,我觉得她的境界很高。(我觉得这也是因为,她知道什么是更高的,所以不让应对世界产生的恶影响自己。)

还想说的是,有些女权主义者会强调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干嘛干嘛,想要淡化男女之别。但是伍尔芙后面说,好多作品需要女性化的方面也需要男性化的方面。她说莎士比亚、雪莱(还有一堆,都是比较早期的)是无性的,米尔顿是有一点过于偏男性的(我最近对他的名字很注意因为他也出现在克伦威尔的历史里),现代的作者,她说普鲁斯特是男性成分比较少的。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她说的是 social construct 下的男性女性。(所以我是淡化男女之分的女权主义者。)

最后还想说一点是伍尔芙写作形式,“意识流” 风格。我看有人评论说,她的文体是邀请你进入她的世界,带你经历。我只能从理论上推测一下,因为我被邀请了却还是进不去。这本书,她从自己的 research 过程开始写。其实我也是很赞成记录思路的。我自己就在 flomo 上一直记录。这种做法的好处,我能看到的是,使她说的东西不至于教条。她说的内容不是以一些结论给你的。(这个世界这么喜欢教条,她能这么有名我感觉是奇迹。)但是意识流总让人感觉有点没有执行作家应该做的事情:把内容组织好。我理想中的博客,是把我意识流记录的东西组织好写下来(因此经常变成 bullet points,比我好的作者可以没有这个问题,比如刚才我是回头想了一下我还有3个 point 没说)。因为我非常自恋,所以我会希望最后所有的点都写下来了。我想知道伍尔芙的意识流,到底是不是真实记录她的想法过程?如果是,那么作者的工作不应该是把人们线性的思路提炼然后用好的组织或者表达写出来吗?如果不是,那她是用什么标准和思路去编辑意识流的呢?看这本书,在我能跟上的那些部分,我经常有看了想记录的冲动,因为我的体验就是,刚才我脑子里开过了一条 train of though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