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北京之行-八达岭长城&misc

随便记录一下。去北京准备得比较仓促。虽然之前2个星期就准备去,但是拖延症&加班,直到去之前一周才做一些准备。为了周日晚上的活动,我准备周六去周一回。我不管到什么地方,到达的当天是不能活动的,肯定会没精力。出发前的晚上,下班回家忽然过敏大作,没有能够收拾行李,只能蜷缩在沙发上等症状过去。。。这个病得治。。。

由于是周日晚上的活动,我周日上午有时间玩一下。这是我第一次进京,只能选一个景点玩的话,基本没有纠结,选择长城。除了google地图我没用过别的地图。所以事先我把地图查好、截图下来放在evernote里(Evernote里好像会缓存一些note,可以离线查看。但是它没有保证都能离线看,没有缓存只能花流量看。Evernote Pro可以离线,它的一个卖点也是针对旅行的人的。)我查好地铁到酒店、地铁到八达岭长城、酒店到周日的会场的路线。

高铁上车可以不用取票,直接刷身份证。在车上坐了五个小时。下车后直奔售票处买交通卡,然后按照计划坐地铁。从地图来看出站后,按照西南方向走一段然后拐进酒店所在的路上走一点点就到了。但是出站后,我迷路了!首先辨认方向花了很久。路牌上没有标明方向!(第二天我才发现,路牌上是标有方向的,但是北京的路牌比较旧,我看到的好几块上面的字迹都消磨掉了。)综合各种线索终于按照正确的方向走去,行人可以走的路分成了上下两层。我选择走了上层,后来发现因此错过了可以酒店所在的路的拐角。我从隔壁的路进去,绕了一大圈,才终于走到。

酒店很舒服。一个人住很自在。很喜欢酒店的一个卖点——蓝牙音箱,并且和浴室里的音箱相连。边洗澡边唱歌更加爽了。

下面进入第二天去八达岭阶段。之前略做了功课,比如看了这篇:http://www.mafengwo.cn/i/737077.html 知道需要避开黑车,其实公交6元就可以到。有两种路线,坐城际铁路S2或者坐公交877路。我首选城际铁路,因为感觉比较靠谱而且不容易被黑车骗。S2路貌似班次很不固定。我按照这里(http://www.juiju.com/thread-7635-1-1.html)的班次来安排,希望能尽早去,中午左右回酒店略休息,晚上再投入重要活动。6:10的那班车我肯定赶不上,地铁貌似没那么早。我求8:34的那班。当我7:30在地铁上的时候,我意识到根据前面那个表8:34那趟车周日没有。于是我觉得9:02那趟车也行。当我八点左右到S2的车站的时候,那边聚集了一大堆人。栏杆上一个喇叭不停地播放:还没有上车的旅客,下一辆车是10:57。我胸闷,只好启用plan B,回头扎进地铁,改坐地铁到积水潭站,换乘877路。积水潭站出来我又分不清东西了。仔细看才发现路牌上淡淡的东西方向。找到方向后,朝东走去。路上显然好多人都是外地来北京要去八达岭的游客。看到一些公交站。在一个站牌下,有几个人在维持秩序,让去八达岭的游客排好队。我当时就有点疑虑,因为站牌看起来不太真。但是那几个维护秩序的人太像真的了。排队的人也都相信自己是在排877的队。我站到队伍末加入了。当时问那个人多久一班车,下一班几点。答曰40分钟一班,下一班还有20分钟。然后说,单程3小时(我心里疑虑一下好像和网上说的不一样啊)。后面来的人都被告知,今天有交通管制,没有1小时到达的快车,只有慢车。没办法,等呗。我掏出手机玩起了游戏。。。等了很久没见有车来,队伍却在向前移动。不少人嫌慢,就上了在旁等待的黑车。不久我就排到了队伍的前头。我又开始疑虑。前方等待的闽南口音大叔也有疑虑,但是他走到前面,看了看有877路的标志。旁边来了外国游客,认真地问,这里是877吗?大叔认真地回答:是。然后外国帅哥就排到后面去了。这时有人问黑车哥价钱,黑车哥说,比快车贵10元!快车65元,慢车45元。我明明记得877路时6元/12元的。我对前排大叔说,我怀疑这里不是真的车站,到周围转转去。结果,再向东几百米,有个大型的公交站,这里才是正规的877路。我犹豫要不要回去告诉那边等待的人们。但是我自己时间来不及了。。。过了一阵,大叔也找到这里来了。大叔说,那边的黑车哥看他不上黑车,就悄悄告诉他车站在这里。。。我说要不要回去告诉那边的人,大叔说:怎么可以?他们都是黑社会,会打死你的!我略汗。但我也的确没这个心思和时间。只不过外国帅哥的认真脸又浮现了一下。

877路车次比较多,等待的队伍移动比较快。上了877路,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下车后又是坑爹的地方:车站处都是卖套票的。我仔细看了每个排着长队买票的窗口,看上去都不是登长城门票的售票处。记得网上说买票要到里面,所以我没打算在车站的地方就能买票。然后我又找了较久的路,找到了“步行登长城”的指示牌,跟着它走了很久,在一大排纪念品商店的中间,是小小的入口。入口进去是围着很多小商铺的走道(很像上海火车站南北广场之间的通道orz),这里有个窗口写着“团体登记处”。一位游客在问里面爱理不理的工作人员是不是在这里买票(从公交车站步行过来已经很多路了)。从通道出来,再走一大段上坡路,才到了真正的登长城入口,这里有卖票的。成人票40元。

八达岭长城的入口是在两段长城之间,南段比较短。这时已经不早了,我决定放弃北段。入口处人很多,我本能地走得比较快不想挤在人多的地方。一口气爬了一小段上坡,已经上气不接下气。接下来人不算多,我缓慢地前进。这个季节,周围很多桃花类的花开得一片片,非常美。

通常旅游我不喜欢爬山。但是我只是不喜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南方的山感觉只是一些障碍物或者危险而已。北方的山不负我的期待,连绵不绝,层次丰富。南方的山是阻碍,北方的山是辽阔的高原。

我比较早地离开了景区,向S2小火车走去。路上不断有指示牌所以没有走错。但是呢,这条路不适合行人走,其中必须横穿马路。很多人一开始就穿过去了,我犹豫了之后,就一直只能走阴暗小道。到最后我还是横穿马路才到达车站。对于小火车我还要吐槽:我一点不到左右到达车站,看见大厅屏幕上说一下班车时13:20的,放心排进队伍。到了一点十分的时候,队伍前头开始放行。可是在我之前还有二三十人的时候停止了放行。这意味着我上不了1:20的车?!接下来就是三点的车啊。我焦急想知道真相,但是排在弯弯绕的队伍很里面,工作人员在很远的地方无法询问。我性格也是不喜欢招惹太多注意。周围人说还是会放行的。结果他们没说错,快到点的时候,我们这拨人也被放上了车。放行后大家都撒开腿就冲。。。上车后发现已经没有座位。于是我在座位间隙席地而坐。小火车开的时间似乎还比公交车长一些。如果有人要去长城,做功课的时候看见这篇,我推荐坐877路。

回到酒店已经四点了,我累得不行。又接到朋友的短信,多数影迷已经在现场等了一天了,而我到傍晚还没过去!我赶紧出门。。。

见面会也超级耗体力。但是见面会给我打了鸡血,晚上倒基本不累。我决定虽然绕路但还是坐地铁回去。我手里拿着刚签名过的书看了起来。结果就是在一个换乘处乘错了方向,导致最后一个换乘没有赶上末班车!我在芍药居站出站,悲凉地发现这里又是一个没有行人的立交马路,鲜有出租车经过!旁边错过末班车的人们都在跟朋友打电话,陆陆续续都走光了,还是没见到出租车。我手机电量只有14%了。咬牙开了流量查了叫车电话(还是要学用打车软件啊),打了电话。同时又不断张望。经过2辆出租车,其中一辆说他不能开到三元桥,另一辆根本不理会我上窜下跳的扬招。我等不到叫车的回应,已经打算走回去了。到哪里我的脚力都是最坚定的后盾。心里慌慌的,因为第一天白天情况下我都迷路,这黑夜在完全陌生的地方。。。我再次开流量查询了回去的路线(前一天晚上下载了高德地图),地图显示要走37分钟。我正按照地图指示开始走呢,出租车公司发来短信说没有应单的。然后手机从9%立刻变成了关机。我懵了,对这个地方玩完全没有方向感,没有地图无法走到的。我沿着路走走希望能走到热闹一点的地方。走了一段后,来了一辆出租车。旁边一位大哥也扬招了这辆车。我哭诉说(没有真的哭。。)我手机也没电了,完全不认识路,能不能拼车。发现顺路也能带,还把我误认为是学生不愿收我的钱。于是我终于到达了认识的地方。三元桥地铁站还算热闹。这边也有不少待客的出租车。可是我已经用不着它们啦。

在酒店激动到两点多才睡。周一中午11点的火车,也不能睡太晚。还有个问题是我没有查过退公交卡的车站在哪里。第一天买公交卡的地方贴着车站名,但是要在地铁路线图里找到这些站然后决定一个最优路线还是需要略看一下的。结果多亏携程地图第一天给我推荐了绕路的路线,我对退卡车站列表里的角门西站有印象。然后看到它离火车南站很近,那就是它了。第二天早上九点一刻出发(竟然还遇到上班高峰),成功完成了退卡和登上火车。

人激动就会话痨。

bookmark_border希腊人

The Greeks
by Humphrey Kitto

看完好久了,很喜欢这本书,想好好写读后感。但是一直做不到。本着“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的原则,就贴读的时候的一点点记录吧:

先听一遍Revenge of the Sith的最后一段。

如果我说,向往城邦制度,它好,它是理想。我的理由是什么?是雅典辉煌的各方面成就?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回归古希腊的历史。可是我不喜欢用结果来肯定,这本质上是功利主义。我也决不同意有什么传统,会永远成为后世的模范。然而这种想法,何尝不是一种希腊精神?这里陷入了strange loop。

从另一个结果来看,雅典的城邦制度其实只存在了一百年的时间。你可以说它衰落了。雅典被极权的斯巴达打败,而希腊城邦又都被亚历山大征服。摘抄书中第八章的原话:“你也许可以认为它(雅典的城邦制度)已经失败了,但如果要说你的这个判断正确的话,那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行,即这更多的是人类天性能力方面的失败,而不是作为一种政治体制的失败。”我们已经习惯了认为政治体制应该防止因为人天性而犯的错造成很大的害处。法律需要‘假设当权者是坏人然后防止他做坏事’。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人的天性的问题,需要用规则来纠正,而不是从自身来努力改善天性,那不是可悲吗?

如果我们不从结果来看,那么什么是雅典城邦?我能做的任何概括肯定都是脆弱的。但在读完书很久的现在,我想得到的就是,一切都源自希腊人对‘人’这个属性里要自带自由的含义。Barbarian这个词原本没有贬义,只是指不会说希腊语的人。东方虽然有更古老的文明、更奢华的丝绸、更精致的艺术,希腊人能欣赏那些,但他们仍然是barbarian,关键是他们都是帝王的下属,而不是为自己活着的自由人。

之前读《逃避自由》里,我还怀疑弗洛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的定义就是带有自由这个说法感到怀疑。但是读了希腊人,这个idea click了。我还需要从理智上来想一想它站得住的理由,尽量不要顾及《希腊人》给我带来心潮澎湃的感觉。

Utopia:读罗素对柏拉图的评价,觉得他去设想理想国挺天真的。但是生活在雅典正在没落的辉煌下,目睹斯巴达人的效率,做不到restrain自己真是情有可原。

 

bookmark_border电梯

楼里三部电梯,运力不够。每天上班高峰的时候会排队到门外。过年前一部电梯还坏了,到现在似乎还没修好,等电梯变得更加艰难。我早上一般赶在高峰前到达,最近几天遇到这样的问题:坏掉的电梯前面围着护栏,表示还是坏的。但是它参与运行。好几次遇到等电梯的时候坏的电梯在一楼,好的电梯不下来。叫物业的人来,也不了了之。上班高峰的时候,谁也无心跟物业搞清楚。

今天早上,又发生了这样的事。跟物业说的时候,坏的电梯上去了。下来的时候,里面走出来一个人。她发现自己从围着围栏的电梯里走出来,必定被吓到了,就质问物业的人。那人就撤走了围栏。大家问他,这个电梯是好的还是坏的?他说,是好的啊,快上快上。后面来的人看到运气好正好有电梯,就鱼贯而入了。而我们这批在前面等的人,都没敢上。。。中午出来,发现那部电梯又被围上,停在了顶楼。

对于这种工作态度,我真是憎恶痛绝。更揪心的是,这种态度真的很普遍。

bookmark_border科幻世界译文版 2014.12 – 雨果奖作品专辑

雨果奖完整列表:
总体的感受是:
1. 每年都评奖其实有点太频繁了,没有那么多好的来竞争和得奖
2. 这么多篇里只有两篇是获奖的,为什么《科幻世界》没有收best short story得奖的?
3. 很多中短篇都是系列,那么不要求中短篇有独立性?
4. 还有就是,我对科幻世界译文版收录的完整性不信任。

 

 

魔魇独角兽 Equoid

by Charles Stross
Best Novella 获奖
8/10
幽默感,是拉近读者的好办法。很喜欢这篇的怪异和幽默。颠覆独角兽的设定也很聪明有趣。悬疑也引人入胜。对各个角色也各有各的有趣之处。作者感觉非常的老道。
对于致敬的Lovecraft我不太了解。本篇的风格的诡异、血腥应该是继承自他。我觉得这里的血腥不sick,而是很带感。

卡铎的屠夫 The Butcher of Khardov

by Dan Wells
Best Novella 提名
1/10
带着’为什么有人会写这么无聊的故事’的不可思议感,读完了这篇。全是俗套,而且俗的精神也是让人无法好感的那种:一个生来特别强壮、特别能打,还有那个蒸汽朋克风格的世界设定里的特别的功能的男人,其实内心是善良的。他最擅长的是武力,恰恰是他的真爱的女人无法接受的。为了生存和保护爱人他被人利用,又打打杀杀,最后……酿成悲剧?
故事的结构是来回穿插的。作者的技巧说明他不是新手。
略搜索了一下。这个故事来自Warmachine的桌游的设定。主要为了这个游戏里的一个国家里的一个英雄写的。这么精美、背景设定复杂,竟然是桌游。

星舰牧师的助手 The Chaplain’s Assistant

星舰牧师的遗产 The Chaplain’s Legacy

by Brad Torgersen
Best Novella 提名
7/10
一个想法是,读了前三篇,全都有背景:Equoid和本篇都是系列小说中的一部;而屠夫那篇是游戏番外故事。中篇小说,对于独立性是不是没有要求?
再讲回这篇本身。看了一点点,我就小人之心地想到了结局。读完后,被结局煽到了,但其实没有超出我的预计。在星际航行的未来,还有人笃信宗教,这一点我十分不信。还好故事的主角,虽然是牧师的助手,但好像无法深信宗教。同时,故事的视角比较小,所以还可读。未来的宗教如果带上自我怀疑的色彩,那我还会抗拒吗?其实我也挺恼怒作者似乎把所有对未知的哲思都称为宗教,这里面如果有理性的成份,就该称为哲学而不是宗教。
还有,如果要探索不信宗教、甚至难以理解有人会信教的人,不用假设一种外星人,找个中国人就行了、找我就行了。
稍微股沟了一下,作者是摩门教徒。我感到很惊讶。我对摩门教没有认识(只知道一夫多妻?和之前Yann给我们看的音乐剧片段,而当时我也完全没有get到笑点)。然后发现Orson Scott Card和《暮光之城》的作者都是摩门教徒。其实对摩门教的正确的认识是,它是基督教的一个比较新的分支吧。
不针对摩门教。我仍然不能理解一个任何教的比较正统的教徒能够在思想上有很高的成就。
另外,故事的本身我还是挺喜欢的,也喜欢这篇里,宗教意味底下的open mind的感觉。但故事的设定并不是没有疏漏的,作者需要更长时间来develop这个故事。我也有点好奇所谓的牧师本人是怎样的。不过也许作者的另一篇The Chaplain’s War会非常的preachy。

火星的宇航员女士 The Lady Astronaut of Mars

by Mary Robinette Kowal
Best Novelette 获奖
6/10
关于探索的热情和个人年老的非常老套的煽情。

等待的群星 The Waiting Stars

by Aliette de Bodard
Best Novelette 提名
2/10
这一篇还是2013年星云奖获奖。不知多少是翻译的问题,反正我觉得文体非常自怜,让人读起来没劲。略看了几眼原文(http://aliettedebodard.com/short-stories/the-waiting-stars/),没能辨别出原文是不是也带有这种气息。不过看到这里面的名字是越南风格。那么,故事的preachy意义也更加明显了。

海豹女妖的故事是讲给失败者听的 Selkie Stories Are for Losers

by Sofia Samatar
Best Short Story 提名
8/10
和前一篇相比,这一篇非常没有架子,非常率性,从头说到尾。很喜欢。

雷沙革村的读墨人 The Ink Readers of Doi Saket

by Thomas Olde Heuvelt
Best Short Story 提名
7/10
前面《等待的群星》是越南风,这篇则是设定在泰国。所以说现在西方不盛行中国风了,而是换着东亚国家来流行?(典型的自我中心想法哈哈。)这一篇娓娓道来,埋藏着小幽默小哲思。如果景象让我更喜欢就完美了。可是关于民间&佛的描述都让我喜欢不起来(小时候旅游参观寺庙的后果)。还有就是,科幻/幻想点几乎可以忽略。

bookmark_border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三部曲落幕了。所有喜爱指环王和电影的粉丝们都多多少少精分了。我多年前的一个暑假在家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了别人的Fellowship of the Ring的碟,迷上了这个系列。指环王系列对我而言最难喜爱的地方是它到后来的怀念过去的基调。因此,读原著之后,我更喜欢的是霍比特人,喜欢它略荒诞的风格。而《霍比特人》要拍电影,很早就说要拍两部,我就感到这一次还是在走epic路线,不是我的菜。说实话,Return of the King就给我一点点自我放纵的感觉。不过那时的自我放纵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受人爱戴的系列,那么出众的成就,到最后deserve一些放纵。然而再开一个系列来继续放纵,我一开始就很不看好。系列延伸成三部,更让我觉得不祥。前两部我看得都挺失望的。没想到最后一部我看着来了精神,也想跟着放纵了。
电影着重培养了观众对矮人的感情(相比之下,读原著的时候,我只感受到Thorin很有帝王派头,什么事情都有矮人小兵帮他做;而矮人们真的很爱珍宝和打造珍宝;Bombor很贪吃;Kili和Fili是小孩。但是都是以’异乡人’的态度来描写的。真的有sense的只有Bilbo。不过我读原著显然理解不够,后面会说到)。话说回来,观众对矮人有感情(主要是Thorin, Kili)了之后,电影还要拍出他们战死的场景,这个很虐心,甚至影响了我欣赏打仗场面,因为我知道他们会死的,也许就是下一刻,就算他们暂时取得上风,还是可能下一秒就挂。电影里Thorin的死,给人一种’Thorin可以不死的’的错觉。
Could-have-s:
– Legolas:我觉得如果他的戏和魔戒三部曲一样,是镇静潇洒的点缀,那样会更好,迷他的粉丝会继续want more欲罢不能。精灵的寿命很长,对一时的战争会有一种出世感会比较耐人寻味。
– 三角恋:如果Kili和Tauriel的感情戏,如果只是一点点暗示的话会更好,也更符合逻辑。
– Alfrid。不说了。其实后面都不好笑了。
– Martin Freeman:之前觉得他生来就是演Bilbo的。后来对他好感暴降。他自带的’囧光环’未免太过了。之前听他读《银河系漫游指南》有声书的时候就很失望他。
不过呢,电影还是促使我回去了一下中土世界。经过友邻的指点,我回去复习了《魔戒》的附录。电影里加出来的白道会的情节,是有原著基础的。好吧,书是先写霍比特人,而电影是先有魔戒,电影多涉及背景也是可以理解。以及我现在都决定读《宝钻》了。(话说《附录》不是故事,很多地方读起来很枯燥。我当年大概觉得宝钻也会枯燥所以没有读。)
这两天在读豆瓣上一篇科普文章(文章很长,读了很久都没有读完),说’雅利安人’的来龙去脉。(http://www.douban.com/note/205320843/)想到人种和’比较语言学’在西方那么有影响,托老自己又是语言学家,他的虚构历史中有那么多的’人种’的观点和当时的学术背景肯定是有联系的。
回到电影上来。我想起星战前传三部曲,它简单的剧情和雷人的对白,受到的批评多很多。然而我却很喜欢。因为卢卡斯没有照搬自己过去成功的路线: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而是想要展示他心目中的想象力的世界。。。而霍比特人三部曲,应该比星战前传好看很多,但走不出自己原来的路数。

bookmark_borderThe Remains of the Day

小时候看过电影,但没有留下印象。
对于管家这个职业,我的感想是《唐顿庄园》第一季第一集里Matthrew对指派给他的男仆说的话:你不觉得valet这个职业对于成年男子来说优点可笑吗?不过话说回来,我自己的职业从某些角度来说也很可笑。但在我看来不管怎样,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肯定是可贵的。看这种故事总觉得它的意图是:如今的世界虽然有如今的好处,但是失去了原来踏踏实实的心态是很可惜的。然而,我觉得对这种情况的向往,同时也是求太平求舒心的懦弱。这是我对这本书的本质的看法。
我也很欣赏’工匠精神’。过去的年代里,要把事情做好,就是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但是科技发达后,’工匠精神’就不再是手工保证所有的盘子刀叉都擦得铮亮,而是(比如说)研制出耐用而容易清洁的餐具。这样,所有的人都能过上体面健康有尊严的生活。(现在说起这个让我尊敬的词,就不得不想到罗永浩,好难受。)
书中花了很多篇幅说道’dignity’。这也让我觉得挺好笑。有尊严的人并不是老是想着’我要有尊严’。如果他能总结为‘无论发生什么紧急惊讶的事情,都要镇定妥善应对’,我会更加欣赏。
比’dignity’更加可笑的是他对’banter’的各种考虑。虽然这种有条不紊的训练自己的态度还是很值得赞赏的。最后得出结论是,能够和人开玩笑,是key to warmth of life。我恰好是同意这个观点的。
‘我’服务的Lord Darlington,明显是一位在一战后支持绥靖政策的英国贵族。这里的观点是,虽然事后看起来很明显绥靖政策是不对的,但是事后对Lord Darlington的很多谴责也是过分的。在政治活动中,总是有很多片面化,的确需要解毒。罗素在一战前是和平主义者,在一战后则和当时的和平主义者分道扬镳,真是没有人能比他更头脑清晰。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人家推荐这篇文:你到底有多顺从。要多质疑自己工作的目的,即使代价是无法精心打造自己的工作,也比无心服务于坏事强。书里多次说到感觉自己在为世界大事出微薄之力,这只是因为有地位很高的客人来访,带来这种感觉太正常不过了,没必要多强调。
相反的,我非常喜欢书里的Miss Kenton。她也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的professional,但是她更懂得质疑,也更会开玩笑。如果她结婚的部分原因真的是为了惹恼Stevens,这也是很容易犯的错误。还有那种‘忽然发现自己结婚了’的感觉。这就带到另一个话题: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对于工作的女性来说,自古以来都是难题,在这里对于Stevens来说也是。

bookmark_borderThe Force Awakens Trailer

记录一下想法。

开头是Tatooine。非常proper。旁白说的是’there has been an awakening’。是什么醒过来了?是Jedi/Sith?从Ewok之战之后,的确只有Luke一个人继承了Force。所以,应该是指会使用Force的人开始觉醒了?

vlcsnap-2014-11-29-12h11m32s185

 

不带头盔的暴风兵,非常的不合适。或者说故事会给特定的暴风兵一些性格?这位应该是之前宣布过的一位卡司:John Boyega

vlcsnap-2014-11-29-12h13m05s253

This is not the droid you are looking for. 头部是R2类型的太空维修机器人。E7是时间顺序上所有已有电影之后的电影。机器人或者飞船有所改造的话是合理的。从背景来看,是used universe风格。

vlcsnap-2014-11-29-12h14m37s138

带上头盔的暴风兵。头盔很闪亮。

vlcsnap-2014-11-29-12h15m04s163

暴风兵出动了。

vlcsnap-2014-11-29-12h15m38s152

演员Daisy Ridley,看上去是一个厉害的年轻女孩,所以可能是主角。她是Han和Leia的女儿吗?这个交通工具也和最早Luke使用的sand speeder相似(颜色和圆角。。。)。。。

vlcsnap-2014-11-29-12h16m11s88

暴风兵的设计看上去只是update,反抗军的制服和头盔则有比较大的变化。这个角色是谁?还只是Wedge Antilles那样的不知名的飞行员?反正不像是期待的Domhnall Gleeson

 

vlcsnap-2014-11-29-12h17m26s50

战斗模式的X-Wing在水面上飞行。看不太清楚和原来的设计上有多大变化?没有看见座驾后方的维修机器人。还有,这是一个已知的,还是一个从没有在电影里出现过的星球?

vlcsnap-2014-11-29-12h18m20s103

电影将要在冬天上映。。。(为什么第一反应是这个。)在Darth Sidious和Darth Vader告终之后,还有黑暗的Sith力量存在,不知电影会不会给出足够好的解释。光剑的设计很可怕。感觉是不能落了Darth Maul的风头。。。有过了两头的光剑,为了表现Sith的奇葩必须设计出这样的光剑。另外,光剑的光也有不同,不是原来那种日光灯形式,而更接近火焰。可惜预告片里没有出现Jedi的光剑。

vlcsnap-2014-11-29-12h18m37s14

旁白是’the Dark Side, and the Light’。很不习惯听到’the light side’。随着light side,和主题音乐一起出现的是千年隼号。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在这个关头更合适出现的是一位Jedi,或者X Wing。千年隼号在蓝天下飞行也不是没见过。想到这里想起的是,我们会不会再一次看见Millennium Falcon进入Hyperspace的视觉效果,如果会的话,会怎样update那种效果。

vlcsnap-2014-11-29-12h19m25s229

看起来千年隼号又在Tatooine,和TIE fighter干上了。等一等,TIE Fighter,这是在打帝国吗?

vlcsnap-2014-11-29-12h20m01s129

 

 

 

标题插在了logo的中间,我觉得挺有失美感的。

vlcsnap-2014-11-29-13h19m48s117

vlcsnap-2014-11-29-13h06m05s80

 

这个预告片其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容。还是在打Sith,打帝国?所有期待看的演员都完全没有出现。我可以想象老Luke会是老Obi Wan的风格。但是我不能想象老Han是什么效果。正传三部曲是Luke的旅程,前传三部曲是Anakin的旅程。不知道后传三部曲是谁的旅程。也许都不会是原来的那种风格。很好奇会是怎样的,现在一无所知的感觉有点奇妙。

正传和前传,分别是两个时代想象力的前沿。从预告片来看,看不出后传能延续这个传统。

总的来说很振奋。

bookmark_borderInterstellar

看到一则花絮说Christopher Nolan希望这部片和他原来的风格不一样,拍成’golden age of the blockbuster’。Blockbuster如今并不缺少,Nolan自己拍过不少。但是golden age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我理解。回想起看电影的时候的激动感受,其实多数元素在别的电影里已经有了。让这部电影如此击中我的,其实是那种黄金时代科幻的感觉——使用黄金时代这个词我很不负责任,但我想表达的是这种感觉:我一直记得小时候爸爸跟我讲他半夜里看央视六频道放的一个科幻电影(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电影,但这种情节应该不少见,所以很难确切知道是什么电影),说科学家去探索火星,准备好在飞船上呆好多年。其中出了一个事故,造成一个宇航员永远地在宇宙自由运动。一个人面对着宇宙孤独地痛苦地死去,这是一种什么感受,当时震撼了我好久。为了讲科幻故事,很多科幻选择不去纠结hyperspace,warp的科学依据,这一点带来了很多了不起的想象和故事,但是也没有了小时候我翻《十万个为什么》的那种敬畏的感觉。最接近这种感觉的,是Arthur C. Clarke。几年前的一部电影Sunshine,也有这种感觉。

 

Interstellar这部电影,将古老的’敬畏系’科幻,和很多现在的元素联系在一起,多了可看性(上面讲到的我爸看过的电影,很可能是道具简陋、情节简单的电影)。真真切切完成了Nolan的’golden age of the blockbuster’的指导精神。所以接下来我来列举一下我的联想和一些吐槽。当然很多貌似也是Nolan自己也提到的受别人影响的。

> time vortex – 看完电影我第一个感受是,没看过Doctor Who的人会觉得这里的点子很新鲜:)

> 鸡生蛋蛋生鸡循环 – 《时光倒流七十年》也好,Blink也好,All You Zombies也好。这个点总是难以解释。Cooper认为自己被选中,Cooper后来发现做’选择’的人是他自己;Sally Sparrow的同伴记录下Sally和DVD里Doctor的对话,Sally最后把讲话稿给了Doctor;年老的女人给男人一块金表,男人回到过去把金表给年轻女人。这种循环还是让我有点不舒服。当然我愿意接受科幻中幻想的部分。

> 机器人的personality –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设计出Marvin这样的机器人,还是有幽默感的机器人好。原本我觉得TARS太丑,结果看到他在水上的运动后,好感度暴增。

> Cooper station – 圆柱形的设计——天上是另一个地。这个设计在DW第八季最后意识上传到的球体里也有出现。我想说这个太像Rendezvous with Rama了。那个圆柱其实就是Cooper station!

> 因为环境问题带来饥荒,人类便不再探索太空 – 这个概念也不久前在DW S8 – Kill the Moon里出现。Kill the Moon里面显得是convenient writing。而这里却让人想起著名的“世界上有挨饿的孩子我们为什么还要花大笔钱在宇宙探索”的信件。

 

一些科学

> 比较表 – 这个表可以计日期吗?比较日期才比较有用吧。还有我一直没想通时间变化会不会在手表里体现的问题

> spin – Mann的爆炸引起的旋转,恰好在沿轴自转,这个不太可能。如果拍成Cooper的shuttle追着Endurance并模拟它的自转和运动,会更加惊险。

> 发现Cooper的几率 – 这是2的电话号码次方:1的级别的概率

> 用摩斯码来传递信息 – 首先沙尘暴堆积成条形码,其实可以用手机扫描一下(喂);摩斯码附在手表的指针运动上,这个信息很容易误读或丢失呀。相比很多别的科技的发展,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点不够先进。

 

一些细节和零星想法和吐槽

> 收割机为什么都去了同一个地方?开头的印度无人机提供了能源,然后呢?无人机能够飞十年,太厉害了。

> 变节的Mann博士,和老Brand教授 – 我觉得这里有一些不很必要的drama。真的很难想象老Brand教授带着这个秘密活了大半辈子,我觉得他会比Mann更加发疯。

> 最后Cooper遁入五维宇宙 – 这个时候,从角色的心理来说,他应该是已经准备好去死了?电影并没有拍出来。是我理解错了还是编剧忽略了?

> 科学发现 – Murph和Brand教授的发现,取决于黑洞里的资料/测量。assuming这个就是Cooper最后通过手表指针传递的信息,我还是略嫌这里有点过了。当然要表现科学发现真的很难。前两天看的关于图灵的话剧就是如此。对于这种已经过去了的发现,都真的很难用娱乐用电影的手法来表现。

> 电影是2D的,很好。

> 电影有些地方的节奏有点慢。

> 环境问题。。。我觉得电影缺少了保护环境的主题。。。

 

电影的最大泪点,是Dylan Thomas的这首诗。光读不行,需要听Michael Cain这样的人来念才能感受。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