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搬旧文]CE电影不完全攻略

当时在巴巴变的图片链接全都失效了。如今我也不高兴找图来贴了。嗯就搬一下文字吧。

http://kate1138.blogbus.com/logs/37901845.html

===正文====

本文将是我为Doctor Who CN写的第一篇文。我想来谈谈CE,描述一下我看过的他的电影。由于我最喜欢他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很久,很多事情也有点记不得了。就随便说说吧……

Christopher Eccleston是很久以来本人很喜欢的一个演员。他于1964年出生于英国Salford的一个working class家庭。Salford离曼彻斯特很近,因此他的口音和来自曼彻斯特的导演Danny Boyle很相近。Chris的口音是他身上很明显的特点。我读到过他是曼联的球迷,曾经很想入选曼联踢球。我也读到过他小时候不怎么看Doctor Who,宁愿到外面去踢球。而我最近读到一个对David Tennant的采访,记者说,宣布11任Doctor Who的那一集Doctor Who Confidential的收视率超过了同时在播放的足球比赛,DT回答说,这是我们这些不踢球宁愿看古怪科幻剧的geek们的最终胜利啊!我当时看到这 段采访,就想起了CE踢球的事情。

从IMDb来看,他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方面的表演,都是从1990年以后开始的。他的表演风格很 intense,他高大的身材也给他一种很运动的风格,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能做得很用力。当然,这些表演的风格,也和他舞台剧表演的经历密切相关。他 曾经说过,他喜欢在剧院里表演多于电视剧,多于电影。

而他本人是个很private的人,很难捉摸。他很少有作品之外的节目,也很少在各 种场合出现。John Barrowman曾经说,片场外,他很少看到Chris,JB还开玩笑说,Chris在Heroes中扮演隐形人一定很开心,因为他本人就是安静、 private得恨不得能隐形的人。我觉得他身上不仅有energetic的运动风,也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倾向,这些特点,从他的表演中也能看出来。 Julie Gardner(Doctor Who前四季的制片人之一)在准备DW第二季的时候说,有了DT他们可以比较放心地加一些恐怖元素进入DW,因为对孩子们来说DT比CE更加亲切。

很 多人会知道或喜欢CE是因为Doctor Who。他在第一季非常成功之后的突然离开,也引来过很多议论。有很多传言说他和DW剧组不合。我虽然不大相信这种传言,但也有一丝害怕,因为 intense又内敛的人容易和人发生摩擦。他也从来没有出来辟谣过。但是,我最近在读Gary Russell的Doctor Who the Inside Story,发现其实他的离开是很早就决定了的。整个第一季规划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他要在季末的时候regenerate。而BBC和DW剧组也一直喜 欢对他们的决定进行保密,这就造成了CE的离去非常突然,让fans们不知所措。而如今,DW剧组很早就宣布了今年末DT离开的消息,我忍不住觉得他们也 意识到让Doctor regenerate这样的大事一直瞒着fans不好。

CE选片的口味也很没有规律。他的电影中不少是严肃的社会题材,不少是荒诞题材,还有一些科幻片和动作片。我读到过报道说他说过他不喜欢科幻和奇幻片,但是我非常怀疑这一点,因为他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作品。

我 追他的作品的时候,一般总是做好心理准备这些电影可能很小众或很怪异,并没有打算喜欢这些电影。而有些电影的确有点怪异让我难以喜欢,但是他的作品中,大 多数我还是非常赞赏的。让我有点惊奇的是,这些我赞赏的电影风格、题材各异,都是我个人兴趣的一些看似不大相关的角落。似乎我有很多理由相信,CE本人的 性格,和我十分相似啊……(被踢飞)

下面我就来按照IMDb上的时间顺序讲一讲我看过的CE的电影吧……

Title: Let Him Have It
Role: Derek Bentley

Derek Bentley案件是影响英国司法界决定废除死刑的一起真实案件。Bentley因为年幼的时在德国空袭伦敦的时候头部受伤而智力低下。后来他认识了受美 国黑帮片影响的混混。最终他和一名叫做Christopher Craig的混迹街头的小流氓一起的时候,Craig开枪杀死了一名警察。在法庭上persecution方律师把Bentley列为同谋,但是,其实有 很多证据表明智力低下的Bentley并没有杀人的念头。最终,他被判死刑。而开枪的Craig由于当时年仅十六岁而被免除死刑。将近五十年后的1998 年,当时判决Bentley死刑的法庭才正式宣布当年的判决有误。而为这个平反奔波的Bentley的双亲和他的妹妹,都没有活到那一天。影片没有明说或 暗示为何当时官方要做出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我感到不可以理解因此在网上查找了一下。我只看到一种解释,那就是政治的需要。Bentley案件之后, 公众对于死刑产生了同情,后来不久就废除了死刑。

这部电影拍摄得非常平实,它存在的目的,似乎也只是一种接近纪录片的意义。

这是(IMDb上来看)Chris的第一部电影。当年他只有二十六岁。他一头金发看起来简直有点奶油小生的味道。他的表演非常到位,不输给任何演低智人、自闭症的知名演员。他的这个角色非常让人同情。

Title: Shallow Grave
Role: David Stephens

这 部电影的设定有点怪异。三个roomate发现他们的新roomate神秘地死了,留下一箱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会有的大量现钞。他们决定留下现钞而不向警 方报案。整个故事充满了怪异和讽刺。而我似乎没有怎么get,个人感觉有一点点pointless。这部电影总让我觉得是Danny Boyle在Trainspotting之前的热身。

我不得不(很艰难地)承认这部电影出彩的地方是Ewan McGregor的角色。只有那个角色比较有幽默感。Chris的角色则一直戴了副眼镜紧张兮兮nerd状,完全是弱者和无幽默感的样子。

Title: Jude
Role: Jude Fawley

改 编自Jude the Obscure,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求知、欲望、爱情和信仰的故事。Jude本来是个知识狭隘的年轻人。出生于乡间,他希望能成为 一个学者。但是穷苦的出生使他面对很多困难。自由活泼的Sue走进了他的视线,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和世界观,使他有力量主宰自己的生活。可是现实给他带来 一次次打击。因为Sue,他抛弃了愚昧的信仰,走入了自由思想,也有力地对残酷的现实进行顽抗。可是最后Sue的离开,对他是最重的一次打击……哈代的这 个惨绝人寰的故事非常非常的depressing,压抑而苦难。

哈代的悲惨故事让人对主角Jude感到无比同情。而Jude这个角色,我 感觉就像是专门为Chris写的。他有working class的tough,他身材瘦高,他的intense……而Sue这个角色也比较适合Kate Winslet:年轻而成熟,思想自由,活泼独立。这是第一部让我注意到Chris的电影,促使我去找他的别的片子来看。在此片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有这 样一个演员。尽管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我第一次看此片的时候还是觉得,作者是知道幸福的生活是如何的。Jude和Sue在集市上漫步,他们在海边嬉 戏,Jude回到Christminser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艰苦且不断受打击的两人争先恐后要向孩子们报告这个好消息……等等片段,被两位我最喜欢的 演员演的heart warming。而最初,Sue抢过Jude在读的诗集,念了Jude正在读的诗,气氛非常微妙,这时,Chris望着Sue的眼神……这个片刻是我被 Chris迷住的开始……

Title: Elizabeth
Role: Duke of Norfolk

这 部《伊丽莎白》也许是目前为止Chris作品中最著名的电影了。电影讲述了伊丽莎白女王如何登上王位和她在位早期的巩固统治的故事。片中主要的矛盾似乎 是,伊丽莎白的姐姐,也就是前任女王,是天主教徒,而伊丽莎白是新教徒。主要的反派Duke of Norfolk反对新教徒女王,他先怂恿前任女王处死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登基后,他还谋反。电影中两派的冲突似乎就停留在宗教信仰的表面上,我甚至没有看 懂反派是完全因为信仰不同,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反对女王……不过宗教和政治是联系在一起的吧……

这部电影虽然有我最喜欢的演员 们:Chris,Cate Blanchett和Geoffery Rush,但是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Cate的表演一如既往有女王的大气。但是Geoffery Rush没有幽默感的角色使他完全没有了一丝魅力。而Chris扮演的正是主要的反派Duke of Norfolk,他一如既往地很intense,很投入,但是,由于我看不出这个角色背后的动机,在我眼里他做的,不过是穿着华丽的服装利用身高优势很 man地走来走去,或者利用他舞台剧念台词打下的基础,有气势地朗读台词……

Title: eXistenZ
Role: Seminar Leader

eXistenZ 是大卫·柯南伯格在1999年的一部虚拟现实题材的科幻电影。这部电影简直可以说就是《黑客帝国》的文艺片版本。不过它的ambition比Matrix 要小很多。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它让我非常之惊讶,所以我就不在这里简述情节了。电影的情节让人惊异,它的视觉设计也很独特,和一般光鲜的科幻设计风 格很不一样。总之这是一部绝对值得一看的有趣的电影。

而……Chris在哪里?这部电影里Chris的角色非常非常小,就是一个龙套,台 词比David Tennant在Jude中要多一些,还写了一行字。(我发现他的字迹也是我喜欢的那种嘛><)因为角色太小,他的表演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电 影的两位主角,一个是才貌双全的Jennifer Jason Leigh,一个是疑似花瓶的Jude Law,两位的表现都很不错。

Title: Gone in Sixty Seconds
Role: Raymond Calitri

这 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飞车片,主演是Nicholas Cage和Angelina Jolie。其它则还有一众脸熟的美国演员。故事么也是典型的好莱坞大俗套:金盆洗手的偷车高手Memphis Raines,决心要好好过日子不再干危险的事。结果不懂事的弟弟大胆接单去偷车,结果没有成功而被可怕的大boss绑架了。为了救弟弟Memphis Raines被大boss逼迫要在几天内偷五十辆名车。他为了亲情只好去做这笔交易……

囧……
这是我开始喜欢Chris的一部电 影,因为我第一次发现Chris不仅能担当严肃的角色,还能这么轻松好笑……Chris扮演的是可怕的欧洲来的大老板Raymond Calitri。他的表演邪恶得好笑……比如他打电话用满不在乎的口气威胁主角的朋友,说偷不满他单子上的车他就要杀Raines兄弟,说完后还很怪异地 朝电话筒里加了一句:it never rains but pours。最后他和一个警察互相持枪对峙,警察苦口婆心教导说,我是一个人民公仆,你如果开枪杀了我,你就完了。Calitri带着天真的表情说,不, 如果我开枪杀你,是你才完了。让我忍不住捧腹大笑。Chris尽管表面上可以非常energetic,但是身上有一种很impersonal的内敛。这种 特点,很适合演这种恶俗的剧本中的反派。不过我看到过Chris说,他再也不想参与这种美国人抓一个欧洲人来演反派的事情了。

本片中Chris的造型也非常有型。男主角Nicholas Cage和Chris是同年,但是看起来Chris年轻有型多了。

Title: The Invisible Circus
Role: Wolf

这 部电影,围绕的是浪漫而又高尚的Civil Rights Movement。故事讲了妹妹Pheobe有一个自由而radical的姐姐Faith。Faith随男友去了欧洲,积投身于极左的政治运动,但是一年 后自杀身亡。妹妹长大后决定去欧洲重走Faith的路线,想要理解姐姐为何会自杀。她找到了姐姐的男友Wolf,在寻找姐姐的心路的过程中,也爱上了 Wolf。可是这条路对她来说,最后会不会也是自杀?

这是一部很美的片子,因为民权运动和(我说的那一部分)极左分子是很美很高尚的。 Cameron Diaz扮演的极左的姐姐Faith,非常有灵气。而妹妹则代表了温婉。Faith信仰坚定,意志坚强,又活力四射,非常浪漫。而妹妹则更关心周围的人, 代表了柔美的爱。我很喜欢电影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均衡地展示了两者的美。

Chris扮演的是Wolf,虽然是最重要的男主角,但是不免有点陪衬的感觉。他的极左造型——长发——好像不适合他,让他看起来有点老。不过当妹妹来找他的时候,他是一头清爽的短发,虽然有点大叔气……

Title: The Others
Role: Charles Stewart

我一般不会喜欢鬼魂啊什么的惊悚片。但是这部《小岛惊魂》却很独特。整部影片完全没有graphic的地方,却仍能吓人吓得丝丝入扣,而最后的结局也很不寻常。主演Nichole Kidman和孩子们和仆人们都很不错。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惊悚片。

是我看过的第一部Chris的电影。只是当初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他扮演女主角的丈夫,短暂而神秘地出现了一会儿又离开了。表演很到位。

Title: I Am Dina
Role: Leo Zhukovsky

这 又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小众电影。它的题材和风格类似于Jane Campion的The Piano,但是比The Piano要epic,有更大的视角。由于小时候不小心造成了自己母亲在悲惨的事故中死去,Dina的性格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父亲对她冷淡,她在仆 人的手里长大,性格狂野。而家教老师用大提琴敲开了她紧闭的心灵。长大后她很美丽,很激情地拉大提琴,但是她的性格很古怪而强硬,让人畏惧。父亲把她嫁给 了一个有钱的老男人,不通人情的她并不懂得爱,和她比较亲密的只有她家的马厩男孩。后来她的老丈夫被她折磨后去世。她和丈夫的继子Niels因为财产和很 多其它的事物而产生分歧。另外,出现了俄国人Leo,他冲进大火救人的情景使Dina回忆起小时候她引起的灾难,Leo第一次使她不再留恋死人的世界。而 Leo又是个来历很深的人,他的事业是俄国革命。他和有钱人的儿子Niels产生分歧。Dina发现Niels和女仆的奸情,还发现并没收他为了移民美国 而存的私房钱,Niels顿时没有了生活的希望,自杀身亡。后来,Dina得知Leo要回俄国去革命,不愿留在她的身旁,她开枪杀死了Leo。就这样,所 有她恨的人都被她逼死了,而她爱的人也被她杀死了。Dina野蛮而古怪,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角色。

Chris扮演的,是狂野的Dina唯一 爱上的人Leo。他的energy,他的intense,包括他的有型,都使这一点很让人信服。这部电影里还有我很喜欢的男演员Mads Mikkelsen,他扮演Niels。两位迷人的男演员还有共同的戏份。这部电影非常美丽而有激情。整个cast基本上是些北欧国家的演员,也不乏法国 知名的老牌明星杰拉德·的帕迪约(扮演可怜的老丈夫)。讲的倒是英语……Chris在其中无论是魅力还是演技都不输给任何欧洲明星,哦除了女主角……为了 表现他是俄国人,他说话的口音比平时要夸张一些。

Title: Revengers Tragedy
Role: Vindici

这 是一部极其极其极其怪异的电影。剧本改编自十七世纪一位作者的舞台剧剧本。而所谓的改编,做得极其诡异。电影把故事搬到了现代背景,人物打扮和举止有一种 朋克的风格。电影开头放credit的时候,画面还是太空场景。片中经常穿插着有点像监视镜头的画面,给人一种1984的感觉。然而,人物的台词,又是古 代的语言,像是朗诵莎士比亚,造成一种非常非常奇怪的感觉。电影的情节是Chris扮演的男主角Vindici复仇的故事,复仇的对象是一个有很多儿子的 Duke。他的目的是把他们家全都灭口。整个复仇的过程很阴险不堪。最后的结局参见片名。

这部电影的情节很夸张,似有似无。但是表现手法非常大胆。看完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对假正经肆无忌惮的讽刺。这是一部挺有趣的先锋影片。

本片中还有一些熟悉的优秀英国演员。扮演邪恶好色的老Duke的,是老Derek Jacobi,一开始看到他扮演这样的角色,还真不习惯……扮演Duke的一个儿子的,是Marc Warren,表演夸张而怪异。

Chris扮演的是复仇的主角,完全就是一个因为爱人被害,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人。他夸张地朗诵着着舞台剧台词,举止一如既往潇洒,能邪恶能悲悯,还能在一秒钟内切换。本片的港台译名是“型仔复仇记”,是不是也被Chris的有型impress到了呢……

Title: 28 Days Later…
Role: Major Henry West

Danny Boyle的惊变二十八天,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不过我对它的后半部也不是最满意。讲述了名叫Rage的病毒侵害了整个英国之后,仅有的幸存者不得不面 临僵尸人的威胁的恐怖生活。世界末日题材,往往能让人突然从别的角度考虑问题。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四个人开车去寻找军方设置的据点。路上空无一人,草地一如 既往地缤纷,音乐平静而又凄美,但是在黑暗的角落里,潜伏着致命的危险。然而当他们终于到达了军队据点,以为得到了军人的保护的时候,却面临了另一种危 险。我非常喜欢剧本里这样的转折。另外,把病毒设定为Rage的设计也很令人赞叹……

Chris在片中扮演了军队的首领,又是一个反派角色。他一副军人腔很到位。本片的主演Cillian Murphy是我很欣赏的一位演员。不过,剧本和导演遮盖了演员的魅力。

—-
呼…… 以上就是本人看过的CE的电影。其实本来还打算看2007年的Dark Is Rising。那是一部如今奇幻浪潮中失败的跟风之作,讲了一个男孩其实是某种骑士/其它什么组织中最后一个成员,而黑暗势力正准备入侵。CE扮演的是大 反派。我当时看了个开头并没有耐心看下去。奇怪的是,本人的老爸居然在在线视频网站上看过这部电影,他的评价是,CE演的反派,在一开始一直很得意很自 傲,直到最后被小男孩给干掉了。

2008年的New Orlenans, Mon Amour貌似并不准备大规模发行。两位主角的名字叫Hyde和Dr. Jekyll。对于这对名字的背景,我一无所知。

2009年CE有两部大制作电影:讲述女飞行员的故事的Amelia。Chris扮演女主角的同事。另一部是漫画改编动作片G. I. Joe。片中他的角色似乎也挺重要。

===2010-12补充===

Amelia这部片,我以平均1.5倍速看的。故事非常不engaging。但风景很美。CE扮演的好像是Amelia的navigator,和她并肩飞行,最后和她一起下落不明。但是他是电影中Amelia周围的三个男人中最不重要的一个。这部片我还有一个印象就是CE貌似在学美国南部口音。

G. I. Joe是一部比较失败的商业片。我只想说,CE的气质和这样的电影真是格格不入。

bookmark_bordermy interpretation

最近在读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每天看一篇多一点点,看完记一点点@@
不过想把今天这段贴到这里来希望有更多人看到=v=

第三篇Over-organization……
前两篇讲到人口过剩会导致极权zf。极权当然是不好的,本来以为这篇over-organization不会有什么新的东西。没想到!!!!

一开始讲的是,科技使得很大的权力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成为可能的事情。这似乎是极权的另一条路(而不光是人口过剩)。这一点我很同意。(啊我觉得读书最有感触的时候,是这本书confirm了我心中一些模糊的点。)

然后说,在under developed的国家里,极权很可能表现得很明显。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则表现为少数人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控制别人的方法也很subtle,是manipulate而不是用武力来force。

美国的founding fathers之一的thomas Jefferson的理想国是由一个个self governing的个体组成的。(这个目标到底是不是一个高尚的目标呢?)但是如今的世界,never have so many been manipulated so much by so few. 读到这里我放下书倒抽一口气。

后面立刻还有更让我惊讶的!
作者立刻就开始考察这种世界里的人。他说,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是,有很多不适应的痛苦症状。为什么呢?
Where there are symptoms there is conflict, and conflict always indicates that the forces o life which strive for integration and happiness are still fighting.

因为这不是一本谈论个人幸福的书,不是self-help类型的书,所以读到这段非常惊讶。继而是感动。我几乎要流泪了。

bookmark_border刚读完速写感想!

在没有看前言,和后面的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的情况下,先速写一下我的感受。

以前一直不能理解1984为何能算是科幻小说——那气氛那么严肃、那内容那么沉重,太容易让我想到我周围的现实,所以很难想像是科幻小说。不过Brave New World像科幻我就比较能理解了。这两本书相比之下,1984偏向于政治,而BNW偏向于……哲学。我粗略地关心了一下,George Orwell之所以写得那么偏向于政治,其实是因为他的经历和布尔什维克有关系。那么,如果赫胥黎有哲学背景我不会觉得奇怪。小说的最后,是一段John和Controller之间的对话,那对话完全就是在探讨哲学。后来在维基上读到,连罗素当年也觉得这本书是受了自己的影响……(很期待研究一下罗素对这本书的看法啊啊)

其实我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见解,但是非常想提前宣泄一下。因为这本书最后的主题,就是我一直以来体会最深的一件事,那就是:要幸福,不能靠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求。要靠一定的effort,甚至要靠痛苦。痛苦越深,才越有能力感知幸福。我说这样的话,不是因为我赞成禁欲什么的,没有必要去追求刻意的痛苦。

故事的靠后的部分,三个主要人物和controller畅谈一番,主要谈论了科学、艺术和宗教。科学和艺术部分,和我的世界观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我也会那样选择,但是那种认识,是一样的。)宗教方面,我还需要细想一下。作者的意图隐藏在他的人物背后,有点看不清楚。但是如果赫胥黎是信基督教的,我也不会觉得太吃惊。John最后的隐居,和自我惩罚,折射着基督教的影子,而且我完全能感受他背后的动机。……仔细想一下,啊不,我感觉作者是不信教的。

他们在讨论各种选择的时候,的确是用着罗素的哲学:道德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如果你相信一个人做某件事是degrading的,那是因为你相信他degrading from的那件事是好的。而你完全也可以采用另一套体系,这些标准的选取采用,是完全random的。而之所以我们会认为某些事情是不好的,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受这样的观点影响了,现实中那些丝丝入扣的言传身教,和小说里的睡梦condition,其实是一样的。

我喜欢这样的哲学,因为它带来一种open mind。而我忽然发现,这其实就是那些出色的科幻小说的哲学:open mind地接受一种完全新奇的假设。(为什么我喜欢科幻和我喜欢的哲学也能套在一起?)

另外,小说中的人名也很值得玩味。(我希望在BNW Revisited中作者能够出面解读一下……)Bernard Marx,显然让人想到马克思;Lenina让人想到列宁;小说中的Ford,是不是在暗喻发明了mass production的那位福特;而Ford有时候又被说成Freud,那应该是指弗洛伊德……其他人物的名字选取也非常奇特,让我感觉似乎也有指代。

bookmark_border2010年阅读

今年自己生活比较动乱。下面列表里读完的有18本(去年是25本也没多很多)。科幻小说6本(两个是h2g2);Jane Austen 6本;non-fiction 4本;还有两本不知如何分类的小说。

1月:
The God Delusion – Richard Dawkins

2月:
Changing Planes – Ursula Le Guin(重读英文的)
And Another Thing – Eoin Colfer

3月:
香水 – 帕·聚斯金德

4月:
The Writer’s Tale – Russell T. Davies

5月:
海伯利安 – 丹·西蒙斯
Pride and Prejudice – Jane Austen
听了一遍Stephen Fry读的H2G2第一本

6月:
Power – Bertrand Russell(没读完TT)

7月:
管风琴手记 – 马慧元(没读完TT)
Salmon of Doubt – Douglas Adams(没读完TT)
渴望生活 – 欧文·斯通
Left Hand of Darkness – Ursula Le Guin(放弃,读中文先orz)
索拉里斯星 –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8月:
Music Theory for Dummies
Northanger Abbey – Jane Austen

9月:
Mansfield Park – Jane Austen
管理沟通指南 – 玛丽·亨特
Sense and Sensibility – Jane Austen

10月:
Persuasion – Jane Austen
Hitchhicker’s Guid to the Galaxy – Dauglas Adams(重读)

11月:
东京塔 – 利利·弗兰克
Emma – Jane Austen

现在的日子是一周一周地过的,我不敢对明年的阅读提什么要求……要学会在忙碌中挤时间就是了……

bookmark_borderCemetery Junction

今天看到豆瓣上的一个活动,就想截这部电影的图上传。但是我发现有好多喜欢+感动的时刻,于是就做成一篇博客吧。

Throw you heart in front of you and run ahead to catch it.

她看见他请她妈妈跳舞

I wish we took the holiday after all.

跳舞的Bruce

Oh, it was 1964. The last time your father said thank you for a cup of tea.

Don’t know why we ran so hard. There’s another train in an hour. 🙂

bookmark_border2010娱乐盘点

今年上半年,我记录看片的excel文件损坏。我回顾了的IMDb投票记录(还好这个列表默认按照投票时间排序,而毫无疑问今年看的第一部是DW的谢幕篇End of Time),和我自己的看片Log,(以后就记录在那里吧)。以下从今年新看过的电影里选出(今年看的电影比较少。。。):

最佳电影/剧集:
Cemetery Junction

今年看的电影中,无疑这部Cemetery Junction最贴近我的内心。
候选:
Doctor Who: Vincent and the Doctor
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Alice (2009)
Doctor Who: The End of Time

最佳女演员:
Kate Hudson – Almost Famous
导演说她是free spirit……
候选:
Carey Mulligan – An Education
Kate Winslet – Revolutionary Road
Felicity Jones – Cemetery Junction, Northanger Abbey

最佳男演员:Matt Smith – Doctor Who
候选:
Colin Morgan – Merlin
Leonardo DiCaprio – Revolutionary Road
Ben Whishaw – Brideshead Revisited

Sexiest Woman: Carey Mulligan – An Education, Northanger Abbey
候选:
Kate Hudson – Almost Famous
Karen Gillian – Doctor Who
Rachel Hurd-Wood – Perfume, Dorian Gray
Emma Watson –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Talulah Riley – The Boat that Rocked
Hayley Atwell – Brideshead Revisited
Chloe Moretz – Kick-Ass

Sexiest Man: Mika

选这张照片,因为你看那眼神!
候选:
Matt Bellamy
Matt Smith – Doctor Who
Tom Hughes – Cemetery Junction
Ben Whishaw – Brideshead Revisited, Bright Star, Perfume
Colin Morgan – Merlin
Eoin Macken – Merlin (Gwaine)
J. J. Field – Northanger Abbey
Rupert Penry-Jones – Persuasion
Aaron Johnson – Kick-Ass
Benedict Cumberbatch – Sherlock

bookmark_border27

我对自己是不是聪明有很深刻的怀疑。我不想承认自己不聪明,所以总是在寻找相反的证据。但是我也不能忽略我不聪明的论据。看看我父母就知道,我应该不是很聪明。小时候我算术成绩非常差。任何那种看谁聪明先回答的事情都轮不上我。

作为不是很聪明的人,我觉得(并且希望不是因为我这样希望才这样觉得)人聪明与否不仅和天生的智力有关,更和后天的习惯有关。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可以顾及到很多方面,也许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是可以知道得更多。而没有全局观的人,则可以保持humble。相反,很多聪明的人,喜欢停留在他们熟悉的领域里,maintain他们聪明的声誉,反而不利于他们。

以前要我承认自己不聪明,并且得到上述结论,是很难的。我觉得现在的转变的原因是,我对自己越来越接受了,所以不需要依靠别人来说我聪明。

=====
一个公司的实质,其实只是使一大堆人一起来做一件事。什么领导决策啊、项目流程啊、管理方法啊,都是围绕着“一大堆人一起来做一件事”的。我们从小被学校教育要认真听话,造成了现在无法透过公司的规定、同事的眼光、上级的旨意来明白本质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总是只有商业、经济利益才能驱使一大堆人做一件事呢?商业在如今的社会的力量真是太强了。

bookmark_border耳机的一些唠叨

一直以为自己不会鉴别音质,在买我的PX100之前,在网上读到评论说它的音质好我都没有在意。我的耳朵好像不适应大多数耳塞式耳机,选择买PX100是因为看中它可折叠的设计。买来后我也没有好好用,经常任它的线胡乱卷着。前一个星期天接口处的线忽然断了!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我过了1.5个没有PX100的星期。起先,我想用我的iPod原装耳机替代。原装耳机的形状非常不适合我的耳朵,不管我怎么塞它都很容易掉下来。而且我惊奇地发现,经过PX100的熏陶,我对音质居然有了要求,明显觉得原装耳机对某些音色的表现力很不够。

可是森海塞尔在上海没有维修点。纠结了一星期,我还是决定让做电工的老爸给焊一下。(之前觉得在保修期内,最好还是请专业修耳机的人来修,我也不知自己焊线会不会对音质有影响。所以就没有交给老爸。)今天爸爸回家来,不仅带着修好的耳机,还带着他同事的一副巨大的魔声Beats Studio耳机(注:我没有搞清楚这幅耳机是不是正版的)。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强大的耳机,迫不及待地戴起来试听。这耳机一罩在耳朵上,就几乎听不见外面的声音了,音乐响起来之后就可以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我天天戴着PX100走在喧嚣的大街上的时候,有时候几乎完全听不见耳机内的声音)不过我还是发现,这幅强大的耳机音质没有我小巧的PX100好。虽然它隔绝了外部的声音,但是在安静环境下还是PX100的效果更真实。我开始有点理解网上对于PX100的评论,说它的低音效果好了。

PX100第一代目前已经停产了,当时我买的价格是260(黑色,白色的要贵一些),而现在的PX100第二代似乎很贵,新蛋上白色的要580。

虽然现在上班不能听音乐了,但是终于可以把Mika亲切的声音、巴赫的钢琴曲、巴赫的声乐曲、各种准备听的巴赫、各种电影音乐、各种流行音乐,和各种audio book带在身边了!

bookmark_border又好看又深刻,而且让人总是挂念着的书

http://i.mtime.com/huaxiren/blog/5185995/index-1.html

对我来说,符合这个标准的书也许少过十本,也许多过。让我一边想一边答,答到哪里算哪里,先想起来的排在前面:

1. 银河系漫游指南 – DNA
2. 征服幸福 – 罗素
是伴随我整个十几岁时期的书,如果现在的我有什么优点,那很可能是因为这本书。
3. The Writer’s Tale – RTD
(重用一下我以前说的一句话)RTD这个死胖子,我恨不得把他的心挖出来贴在我怀里……
4. The Salmon of Doubt – DNA
虽然只是我最近正在读的书,但是这本书字字句句都是珍宝,已经可以是我最爱的书了。
5. Rite of Passage – Alexei Panshin
这是我最近几年读过的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了。写得很流畅,读起来很入迷,内容非常贴近我的内心。
6. 我的精神家园 – WXB
回顾我到目前为止的心路历程,当中可以看到很多转折。但是最重大的一个肯定是围绕着《我的精神家园》的。
7. 变化的位面 – Ursula Le Guin
9. In Praise of Idleness – 罗素
这本书是近两年对我世界观影响最大的书了
10. Alice in Wonderland – Lewis Carroll

下面的一些书,各自都有它们伟大的地方,但相对来说没有上面列的一些书切中我心中的某个点。

11. 悲惨世界
一部伟大的小说,很动情地洞悉了社会,也是宽容、人性的赞歌
12. Jane Austen
13. J. R. R. Tolkien和C. S. Lewis
英式风格的奇幻一直扎根在我心里
14. Arthur C. Clarke
15. Rebecca – Daphne du Maurier
16. Bill Bryson
看过几本他的游记,印象非常的深刻。手边有几本他的书一直想看下去呢(也就是说还没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