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AGoT pt1

Ch 0-9

本来我打算像当年看TCW的时候一样,每一章都记录一下提到的人、地方、事物。操作到第四章Daenerys的时候,大量地名人名,记下来感觉不现实也意义不大。所以目前打算看一点随便写一点记录和感想。

  1. Prologue
  2. Bran I
  3. Catelyn I
  4. Daenerys I
  5. Eddard I
  6. Jon I
  7. Catelyn II
  8. Arya I
  9. Bran II
  10. Tyrion I

第一本书一共有72章,另外还有prologue和appendix。所以我大概看9章发一篇小结好了。

这次重读我挺惊讶第一本书里就有很多和我印象很不一样的地方了。我是在看了电视剧第一季之后找书来看的。当时可能看第一本书的时候不仔细。

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提到的细节(地名、人名、历史事件、环境、宗教等等),我以为是后来才有的。比如Daenerys那一章,就提到了各大Essos地名:Tyrosh,Myr,Lys,Oohor等等她后来去的地方。在描述他们的家乡的时候,把Westeros整个讲了一遍。Bran的那一章里,就提到很多历史,因为Bran学了这些传说,向往成为骑士。

我第一遍读书的时候,印象很深的就是Jon和电视剧里不一样。他是个深思熟虑的早熟的孩子,和Robb对比鲜明。书里的Catelyn也和剧里不一样,书里她更加confrontational。虽然这让我喜欢她少了一些,但是却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了。她必须一直忍受着Jon的存在。如今我们一直在说strong women character,我觉得Catelyn这样的才高明。她乍看上去是贤妻良母,心里想着我还可以给老公生孩子,但她有强烈的动机。她说可以忍受Ned有私生子,但要带到家里来养是她受不了的。我觉得这让她这个角色显得特别的真实。剧里的另一处大改动是Ned去KL的决定。书里他不想去,而她要他去。我觉得书里也特别合理。Ned和Robert曾经是好友,所以他看不清Robert如今已经变了个人。Catelyn可以看清他不能不去。Ned说他如果拒绝了Robert,对方只会不高兴一星期,过后就又会跟你大大咧咧开玩笑了。这里Ned可能在自欺欺人。

当初刚开始看这个系列的时候,可能期待的只是传统奇幻。如今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厉害之处是视角多元,每个角色都有动机。你不可能站在一个立场上去判断一个人。这个特点,其实在prologue里就非常显著。Prologue里提到了三个Night’s Watch成员,给了他们不同的经历和性格,所以特别好理解他们在这场戏里各自的动机。你会特别讨厌Waymar Royce。然而,在他倒下前,从Will的角度来看,他又是很勇敢的。几年前我可能还无法接受在fiction里还要理解本来架起来准备讨厌的“反派”。现在我充分appreciate不要随便把人树立成反派。

那么说到反派,Viserys和Joffery有可取之处吗?我想不出来:)

另外一点是,角色的年龄,让人难以适应。Robb和Jon都是14岁,Theon是19岁,Sansa是11岁,Arya是9岁,Bran 7岁,Rickon 3岁。Eddard只有35岁。Joffery 12岁。我觉得他们都x 1.2就好了。。

bookmark_borderOnePlus 7 Pro使用感想

一加7 Pro用了半个月了。

最大的感想是外观太好看了。全屏+曲面屏,感觉字浮现在水面的样子,非常精致。它的卖点是90Hz刷新率的屏幕(一般都是60Hz),这我并没有感受到有什么特别的。

照片是iPhone拍的。。。(

然而完全全屏的代价是,自拍镜头是伸缩的。我本来觉得这个很好玩,玩过以后就没什么感觉了。另一个代价是——无处下手。捧着手机看kindle的时候,经常不小心触到屏幕。我看到很多报道说这个问题是bug,一加也推送了好几个针对这个问题的软件更新。也许是我理解错了,但我不觉得这是软件的问题。除非你把顶部做成只能看不能触屏的(那样又会有别的软件冲突吧),我觉得这是全屏设计的问题。我的手里还有iphone XR,官网的壳子套上后,四周都是保护着的,就没有地方给我误触(而且它的顶部有刘海,一加7P误触的重灾区是没有刘海的顶部)。

一加的相机也是一直被诟病。我这个人对相机没有什么要求的。但是用它自拍,拍出来是惨白的。一加也更新了相机的软件,好像稍微好了一些。但是感觉自动挡(我只会用自动挡)拍出来的还是没有iPhone好看。虽然硬件参数可能更高(?我都懒得确认了,真的对相机没兴趣)。另外我发现一加的自拍拍完后,保存的照片就是自拍镜头里看到的,而iPhone会镜像一下。我觉得iPhone的是正确的。

一加的购买体验很让人捉急。两年多以前买的一加3T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一次购机。7P的消息出来后,我就盘算着要买。然后看见官网搞活动,可以把旧手机卖给爱回收,在活动期间一加还会另外给200元的优惠券(如果回收的手机是iPhone或一加的话)。我想在手机发布后看看大家的反应再买,心想不急啊。结果等我想买了才发现还真不容易。优惠券只能用来买手机,所以我必须先把一加3T卖了,两天之后就有了总共590元的优惠券。我这才发现并不是立刻可以买,要到周二才能买。到了那个周二发现又推迟了。我(一个没有微博的人)打开一加的新浪微博,没看到什么说明。再上一加国内官网的论坛看看有没有什么消息。1+7P的板块里,前4页看起来都是管理员置顶的刚买到的人兴奋地晒图的贴(时间都不是最新的,但也没有置顶标记)。4页以后才有正常的帖子。多数的帖子都是前一周发售第一时间下单的人还没收到货,大家在对比各自的地区和下单时间。有少数人是和我一样来看有没有消息下一次发售是什么时候。还有大量帖子是在抱怨有质量问题,看得胆寒。

没有一加手机的那几天,我一直在刷官网。后来收到短信说我的预约可以在某一天用一个邀请码买手机。短信说可以买中配或者高配的。到了那一天我输入邀请码后又跟我说只能买低配和中配的。而我一直想买高配的。结果点进去后还是可以买高配的,让人疑惑。本来以为我会像论坛里的人一样又要等一个多星期才能收获,没想到这次配货比较充足,两天就到货了。还好我本来的计划就是两个手机运作,已经买了最低配的iPhone XR在用。但是我的手机的heavy lifting是等着一加手机来承担的。我需要用它听podcast和spotify。结果就是好几周没听。

对了继续说使用。全面屏真的太好看。但是系统默认设置是下面还是有一排虚拟功能键,这就defeat the purpose了不是吗?然后我发现虚拟功能键是可以关掉的,可以换成手势。而这手势就和iOS的几乎一样了,就多了一个在右侧上滑是返回功能键。我特别依赖Android的返回键。不过不得不说,这里的手势不如iOS的好用,我经常误操作。第一个问题是从桌面上如果想要打开最近app,从底下上滑这个动作,这个位置和拉开app抽屉太接近了,以至于我有时候想要打开最近app的时候拉开了抽屉然后就在抽屉里找app了。另一个问题是有时候想要从中间上滑但操作有点偏离,就变成返回了。

一加的快充真的很快,感觉是iPhone充电时间的一半。但是必须用一加的转接头和连接线。我也喜欢虚拟指纹识别器。能不能把前置摄像头做成虚拟的啊?不过话说回来,指纹解锁体验,和iPhone的face ID相比,还是被比下去了。没想到face ID这么好用,你没感觉到有解锁这个动作。这也许就是iPhone的最大优势:真的有创意而且有高级的设计把创意做成可行的。而一加,我一直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意。它的优势就在于姿态特别humble,硬件配置那么高,价钱却那么好。系统软件和别家android的相比又比较简洁。我的1+3T刷过LineageOS和一个叫AOSiP的系统,感觉都没有一加的氧OS好看。(不过我觉得一加的氢OS现在已经非常难看了。。。)

如果只能选一加还是iPhone的话,我还是会选一加的。毕竟,便宜。(然而,我发现我买得起两个手机,iOS的安全性应该更好,最近的经历让我很paranoid,多花点钱让我感觉安全一些也好)低配的一加价格是iPhone的1/3,顶配的是1/2。而且,我现在更习惯用android了,因为大多数账号都是Google账号。最近几个月里配置了两个手机的我体验尤其深。在iPhone上要登陆Google账号,经常要等一个浏览器页面出来。但是在Android上好像就内置登陆了。还有一个小地方我更喜欢Android:在用一个app的时候,经常会点到什么网页链接,这时我会看看app里有没有“用浏览器打开”的选项。在iOS上,这意味着用safari打开,一个我用不惯的浏览器。有时候会有用chrome打开的选项。我想说的是,在iphone上做这件事,用浏览器打开后,回到原来的app上,还是开着那个网页,要找到返回键(这在ios上又不是统一的)。而在android上,一半用chrome打开后再回来,那个app就会退出原来的页面,你可以继续用那个app。不知为何,这个小小的一点不便,让我很介意:)

再说一句:这个手机刷氧OS的时候遇到了A/B Partition的问题,一开始我连custom recovery都装不上。搞了好久。

bookmark_borderAngel S4

5/11标记看过的。Buffy的第七季和Angel的第四季,我严格按照播出顺序看了。这两季我都前所未有地感情上很剥离。但是回头看自己的笔记,还能记起我最喜欢的一集是不太重要的Lorne被困赌场的那一集。我喜欢这种超自然的剧能够把善恶抽象出来说。那一集里赌场把客人的未来卖给Wolfram & Hart真是太有意思了。另外,倒数第二集我也打了满分。这一集基本上集中了我喜欢Angel这部剧的原因:他必须持续战斗。我们也一样。这两集都是我本来很不喜欢的编剧David Fury写的。

然后这一集整体,我大概80%的时间都在被动地赶剧情。剧情实在是比较狗血,扭转得有点懵。Faith的客串很喜欢。喜欢她能打Connor(否则只有魔鬼和Angel可以打他很无聊)。然后,说要拜服在谁的脚下,那非Gina Torres莫属了。(很喜欢这一季Gina Torres在Angel压轴,而Nathan Fillon则去了Buffy。)

A4-1 “Deep Down”

  • W: Steven S. DeKnight
  • D: Terrence O’Hara
  • 7/10
  • 这一集,仔细想想我好像都没get。。。
  • 上一季里Wesley和大家的分道扬镳我就不get。我可以get Angel生气(at a stretch),但完全不理解Gunn为什么这么反对Wesley。Fred是比较倾向于和解的,但是处理的效果是她并不觉得如此反对Wesley在原则上有错。
  • 那么这一集里Wesley去救Angel,却并不想回归,是为什么?(他的动机是什么?)他睡Lilah是为什么?Lilah睡他是为什么?Lilah本来是想招募Wesley的。目前看来两人都没有在这段关系里得到什么实质(或者也许Wesley能开小船是因为有W&H资助?)
  • 说到Lilah,我觉得Linwood那段戏也很没来头。他的戏忽然就很dramatic,和之前Holland Manners的威胁一点也不能比。他羞辱Lilah也很低级。然而Lilah赢得这场争斗也很简单。感觉很没意思。
  • Lorne为什么先是找不到人(因为如果他在场,Connor的谎言就要揭穿了),然后又忽然回归了(?)
  • Gunn和Fred还是很在线。但写得很模式化,就是两人有不同观点,他俩的对话来延续剧情。一开始有点讨厌把Fred写成同情Connor的caricature。最后她电击Connor的地方扳回了不少。
  • Justine本来就一直没有塑造好。她明明帮忙封装好了Angel,这里却要帮忙再把他捞上来,反正感觉很假。但Wesley最后扔下一句话给她,我觉得她这条线就这样了结了的话也够了。
  • Angel,完全是演得好了。
  • 最后想说,我最受不了的是撒谎。Connor撒谎了三个月。然而我目前还蛮喜欢他的。主要因为。。。写了这么一大堆其实我就想说,我觉得Connor演员很帅!

A4-2 “Ground State”

  • W: Mere Smith
  • D: Michael Grossman
  • 8/10
  • 前半大部分看得都没兴趣。但是最后Angel和Gwen的对话挺有意思的。相当于Angel帮助Gwen少杀了一个人(仔细想这个原则也挺flimsy的)。我特别喜欢这种把原则放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故事。Angel的原则则是,救人。
  • 但是围绕这个高潮的很多细节都让人没兴趣。
  • 不知道Wesley现在的动机都是什么。Wesley和Lilah意外很搭。本来用这部剧来探索这种复杂关系很有意思。然而这里我搞不清两人的动机。希望以后能解释。

A4-3 “The House Always Wins”

  • W: David Fury
  • D: Marita Grabiak
  • 10/10
  • of course that’s what happened to Lorne!! 我觉得这一集超好看。整个构思就非常棒:一个用黑魔法吸走赌客前途拿去卖的黑心赌场(他们当然会把Angel的前途卖给W&H)。这个meta非常棒。而且整集里所有的角色(Angel, Lorne, Fred, Gunn)都很有意思,各自性格都很有特点。
  • 要挑缺点的话我觉得最后对Angel为什么在那种状态下会变脸加入打架的解释有点弱(你在维护你朋友的未来,这不是任何人能夺走的)。但至少编剧试图解释了,我可以配合接受。但想到上一季我最喜欢的那集”Billy”里面对Angel为什么没被Billy感染的解释,相比之下这里的解释层次有点低。但这是高要求了。
  • 开头Lorne演唱会太棒了啊!!
  • 另外,感觉很多culture reference我都没get。。。

A4-4 “Slouching Toward Bethlehem”

  • W: Jeffrey Bell
  • D: Skip Schoolnik
  • 7/10
  • I must say I’m developing a crush on Connor. 虽然到目前为止他的设定很松垮。为什么呢?隔壁剧里Xander说了一次谎,我就讨厌他很久。这里Connor说了三个月的谎,而且还要active地演戏,我居然还有点喜欢他?也许就是颜值的作用吧。忽略他的动机的松垮和说谎的历史,他摆起这部剧的brooding派头来还是很迷人的。
  • 不喜欢的一点是Cordy回归失忆这个trick没有meta,让人无法投入。也许之后会说的,但目前就感觉是没故事了硬编故事。另外,没有Connor帮助Cordy就不能逃离酒店吗??W&H的人一直埋伏在酒店门口吗?
  • 也不喜欢Lorne不肯告诉大家看见了什么。我就理解为他自己也不太清楚吧。都在潜意识里。
  • 还有一点,本来W&H里的勾心斗角我一点兴趣也没有。现在加入了Wesley,我忽然兴趣百倍了。

A4-5 “Supersymmetry”

  • W: Elizabeth Craft & Sarah Fain
  • D: Bill L. Norton
  • 7/10
  • 这一集有点狗血。
  • 我觉得Fred线转变有点突兀,原来Fred并不是我想的Willow式的人物(超级明理体恤)。而Gunn,啊!!!!他说要是你这么做我就会失去你,这时我超级动心,天啊Gunn也是一团sunshine。但是转眼就。。。!!!我觉得后面这个twist,跟这一集的别的地方很矛盾。Fred跟Wesley说喜欢Gunn是因为他做不到杀人复仇,然而他为了Fred做到了。这说Fred低估了他吗?本来觉得他俩是互相了解的完美情侣啊。那么现在Fred还能喜欢他吗?
  • 想到Wesley可能一直喜欢Fred,就有点心碎。
  • Connor竟然hit on Cordelia。虽然我特别喜欢Cordelia,但是到现在给她的配对我对不喜欢,从Xander开始。感觉她还是和Harmony比较配(???

A4-6 “Spin the Bottle”

  • W: Joss Whedon
  • D: Joss Whedon
  • 8/10
  • 这一集好好玩哦!因为跟着这些人物那么久,大家的转变都印象很深,所以这样设定(抽去一段回忆)感觉很有意思。然而,我个人感觉不喜欢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不说别的,这一集的重头戏说角色回到过去状态后,性格转变的对比特别强烈。我觉得这部剧的一个缺点是好像不是很确定大家的性格该是怎样的,感觉很不consistent。所以这么挑出来主要说这件事,也蛮有魄力的。
  • 最明显的一个转变是Cordy。这一集里有非常棒的mean girl Cordy的台词(嘲讽Fred),看得让人非常怀念。说实话,后来跟Angel闹drama的Cordy,我还是很不get。我还是更喜欢直来直去的Cordy。这样的人,有了上一季给她的超能力后,感觉没有好好地探索。
  • 另外一个明显的转变是Wesley。真是多亏了Alexis Denisof什么都能演啊!这回他变回了那个搞笑的Wesley,我以前讨厌他的情绪又历历在目了。但是这一集开头还没变的时候,Gunn问他为什么变成这样了,他说,因为我被人割了喉,被所有朋友抛弃了。这时我又是非常心疼他。
  • 其他人,Gunn其实性格一直没怎么变过。而Fred历史还太短,就在上一集变过,所以没什么对比的感觉。
  • 至于最重要的Angel,我们之前对他过去的设定,我都没觉得有意思过,都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一集是第一次让我对他的过去有感觉,比以前那么多古装戏都有效。(这里还拿他没有爱尔兰口音开玩笑,可是你脑子状态回到过去后,口音不会变回去吗?)而且,这里拿他和Connor对比,我也觉得很有效。真的,高大上的Angel,如果不是高到一定程度的话,是没有这种有点邪痞角色有效的。(我觉得Firefly里,Mal就是一直结合Angel的两种状态,所以效果就很好。)
  • 我的批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挖掘一下Angel和Connor的关系。这一集里做了一些,但感觉还很不过瘾。Cordy和Wesley的性格转变也是。
  • Angel和Buffy这两部剧做得最好的时候,是本周的问题和这个问题带来的角色性格、关系的发展两条线索同时探索的。我觉得Joss的好多集,包括Hush, OMWF都有这个问题,就是外来威胁太明显仅是一个set up。这一点做得更好的比如Something Blue里,至少外来威胁是Willow不小心施的魔法,大家还genuine去找这个问题。这方面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让主角去打怪。比如The Replacement里,也是一个一次性的魔鬼,但最后Buffy去打了怪兽。不过说实话,set up反派,这两部剧一直有点弱。然而也不能这么方便啊!
  • 另外一个问题,我真的不喜欢Fred和Cordy都注意自己胸的大小。之前Cordy说,我知道某某街上所有鞋子品牌,止步在这个程度的话,我还能接受。
  • 还有点遗憾的是,上一集里Gunn做了那样的事,这一集里本来他回忆起来后可以有一点点处理哪件事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如果那件事只用来做这一集魔法走样的原因,那我会很失望的。(是的我现在真的没什么信心。)
  • 啊,再说一句,我觉得Connor很帅啊!看他和Angel毫无保留地打架感觉很爽啊。而且他打不过Angel的设定也很对的。
  • 最后说一句,Lorne真的很棒。虽然这里只是那他当plot device,但还是那么有魅力。

A4-7 “Apocalypse, Nowish”

  • W: Steven S. DeKnight
  • D: Vern Gillum
  • 6/10
  • 整集的台词都好低幼?I love you. I should have stopped it. It was too strong…
  • 最后好无聊哦。
  • 大家颜值都很好看就是了。除了Angel。。。

A4-8 “Habeas Corpses”

  • W: Jeffrey Bell
  • D: Skip Schoolnik
  • 8/10
  • I like everything except the love triangle here.
  • 哦Gavin好惨哦。。。

A4-9 “Long Day’s Journey”

  • W: Mere Smith
  • D: Terrence O’Hara
  • 8/10
  • 哦!这一季的arc可能很有趣呢!

A4-10 “Awakening”

  • W: David Fury & Steven S. DeKnight
  • D: James A. Contner
  • 8/10
  • 整个一集都在想,哦,这不行。我已经想好了为什么Cordelia和Angel这么不对了,因为Cordelia不是这样用的。但是到最后,原来这一集套了这么一个框在外面。好吧,我可以买账。

A4-11 “Soulless”

  • W: Elizabeth Craft & Sarah Fain
  • D: Sean Astin
  • 8/10
  • Angelus is always fascinating. 整集剧情太少了。但DB但表演足以sell it.

A4-12 “Calvary”

  • W: Jeffrey Bell & Steven S. DeKnight & Mere Smith
  • D: Bill L. Norton
  • 8/10
  • 纯在追故事线,已经不想和故事逻辑理论了。Lorne判断出错、Cordelia的vision,这些感觉后面都会解释。但我觉得不会很信服。

A4-13 “Salvage”

  • W: David Fury
  • D: Jefferson Kibbee
  • 9/10
  • Faith!!!
  • 另外,我真的需要前情提要,否则根本看不懂。
  • Faith一来,所有人的dynamic都变了。让人赏心悦目。
  • I kind of ship Faith and Connor…

A4-14 “Release”

  • W: Steven S. DeKnight & Elizabeth Craft & Sarah Fain
  • D: James A. Contner
  • 8/10
  • 有一点失望对Faith的挖掘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如今的Wesley竟然变成这样了。他俩注定不能成为watcher/slayer组合。
  • Connor is a sweetheart…

A4-15 “Orpheus”

  • W: Mere Smith
  • D: Terrence O’Hara
  • 9/10
  • 喜欢这一集里的所有人!喜欢Willow客串毫无违和,跟Fred一拍即合。I’m seeing someone. Oh!! give me Willow x Fred嘛!Willow跟Wesley太多extra textual vibe(Wesley对谁都没说,就对Willow说了我把Justine用铁链拴在衣柜里)。喜欢Lorne对Faith唱歌,天啊他太甜了。喜欢Faith和所有人的关系。Faith和Gunn拍一下手,Faith打Connor,Faith和Angelus,Faith和Angel。她真是百搭女孩。
  • 然而梦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并没有设计得很有道理。还有Cordy。。。唉下一集Faith就要走了,感觉Angel这边又要进入沉闷期。

A4-16 “Players”

  • W: Jeffrey Bell & Elizabeth Craft & Sarah Fain
  • D: Michael Grossman
  • 7/10
  • 追剧情。。其它感觉没什么意义。Gunn和Gwen很帅。

A4-17 “Inside Out”

  • W: Steven S. DeKnight
  • D: Steven S. DeKnight
  • 6/10
  • 抓马了一整集。(Connor再美也看不下去,最后出现了。。。也不能补救

A4-18 “Shiny Happy People”

  • W: Elizabeth Craft & Sarah Fain
  • D: Marita Grabiak
  • 8/10
  • 这一集的故事蛮有趣的,把Fred置于这样的处境之前没出现过。而Gina Torres的气质也特别适合这个角色。就是觉得这一季这样串,目前给我感觉是之前发生的事情没个说法。而Jasmine选择Connor作“父亲”,也不得不让我想到River Song的奇奇怪怪时间线。
  • 另外,我一直以为Sam Witwer客串是第五季呢!结果他忽然出现了!然后被打了!然后毁容了!哦。。这么小的一个角色他演起来当然是绰绰有余的。他这幅尊容不演个重要一点的吸血鬼真是浪费了。。。(实际上他好像是在美版的Being Human里演了吸血鬼。。)

A4-19 “The Magic Bullet”

  • W: Jeffrey Bell
  • D: Jeffrey Bell
  • 9/10
  • 所谓的女神气质,就是这样的。(想一想可能这一季Angel的反派是Gina,Buffy的反派是Nathan?)
  • 对于这条故事线,我只有一个抱怨,那就是好像之前的所有故事线都被放弃了。这条故事线本身我还是很喜欢的。我也喜欢这一集把Fred拿出来。(我觉得说不通的一点是John Stoller怎么被感染的?)
  • Jasmine的出现,让Angel和Connor一起欢乐地唱歌,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对了。。:)

A4-20 “Sacrifice”

  • W: Ben Edlund
  • D: David Straiton
  • 8/10
  • 上一集陈设新问题的过程很有趣。接下来要follow up总是难度高一些。我觉得这一集做得还是很聪明的,介绍了一些新的人物,回到打怪的情节上。

A4-21 “Peace Out”

  • W: David Fury
  • D: Jefferson Kibbee
  • 10/10
  • 哇!这一集里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比我预先猜测的深刻。本来最让人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Connor沾过血之后,还选择服从Jasmine,这是因为血对他没用,还是因为Jasmine是他的选择。没想到,这一集给出的答案是,他一直看得见Jasmine的真面目,一直是他的选择。忽然,相比之下我们对Jasmine的判断真是肤浅啊!她长得像Gina Torres,我们就都倾倒了。
  • 而另一方面,Jasmine带来的世界真的很有吸引力。爱与和平。dystopia的经典主题。
  • 一个很喜欢的细节是,Jasmine失败后,Angel还提出给她机会一起帮助世界。这个Angel是Doctor了。(本来就一直觉得A/B两部剧和DW有点像。当然,RTD是受BTVS影响的。)
  •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三次重新强调了这部剧的主题:Angel的战斗是持续的,以及他为什么而战。
    • 第一次是在他在外星球打架的时候,那个多嘴的guardian说Angel现在是为了Connor而战
    • 第二次是Connor独白的时候抱怨Angel希望世界大乱这样他才能一直战斗
    • 第三次是Angel和Jasmine打架的时候,Angel强调没人可以设计完美的世界,每个人都需要有从错误中学习、用自己意志做选择的机会。
  • 这一集基本上就是我为什么喜欢Angel这部剧的原因的展示了。
  • 挑刺是各种设定有时候感觉不能太认真。。。

A4-22 “Home”

  • W: Tim Minear
  • D: Tim Minear
  • 8/10
  • 我最喜欢的尾灯编剧压轴。但是我觉得这一集作为finale,它最重要的substance都在上一集里(Connor的状态)。这一集主要作用是为下一季做设定?
  • 这一集的看点是,这些人为了什么能够出卖自己给W&H。我们只看到了Angel为了Connor,不仅卖了自己,还卖了队友,卖了Connor。我觉得是和上一集的主旨相反的。没想到这一季结束在一个我不喜欢的Angel上。
  • 这一集最让人动容的是Wesley烧合约。(如果那个方法可行,Lilah自己不会烧吗)
  • 其他人的线索感觉都没说清楚。且看下一季。。。
  • 另外我觉得这一集的主要矛盾有一个大问题,就是W&H的offer背后,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只字不提,也没人问?

bookmark_borderBtVS S7

(这周我每天都会发日志,我已经排了超过5个想发的话题了,虽然基本上都还没写。)看了一下在豆瓣标记的时间是5/17,正好在博客下线的时候。

看了一下,第七季我没有一集打了10分。最后两集看完后我都没有记笔记。我觉得,Riley真的是毁了这部剧(。。不是):他没有被多数人接受后,这部剧就走在Spuffy不归路上了。实际上我们想看的是Buffy的成长,她的困难,她的感动,她的教训,她周围的人对她的理解和信任。如果Riley能被写好留下来的话,后面这几季会好看很多吧(我在想什么,任何一个Buffy粉看到我这样想都会把我开除粉籍的)。

然而最后一季的Buffy,她的朋友们的arc不再有趣:Willow变黑情节本来我就不太接受,她回来后又开始有点小不自信。而第四季第五季的成熟Willow、前3季的胆小Willow都更有趣。本来即使是她最胆小的时候,你都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这是Willow的魅力。第六第七季的Willow没有了我喜欢的特质。Xander我本来就不够喜欢,Anya更是一直漏洞百出的一个角色。这一季的Giles的线索是Buffy已经out grow他的教导了。我不是很确定这个point有没有make好(意思就是不够好)。勉强一个可以和她势均力敌的是我最爱的Faith。然而我真的不喜欢Faith和Buffy被写成竞争关系。而且在这个份上,Faith本人也没什么arc,这里让她挑了一下Buffy的重担,但是她学会做leader了吗?故事说得也不清楚。

我喜欢的BtVS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是精致的剧本、感人又好笑的剧情和台词。这部剧每一季的主题都不太一样。第一季是establish这个模式:一个打怪的高中生;第二季是Angel/Angelus爱恨;第三季是高中毕业;第四季是Buffy vs establishment;第五季是牺牲;第六季是在人间。那么第七季呢?好吧,就是literally的女权主义立场。我喜欢Joss创作出的这些女性角色,但是更好的时候是你事后在想,嗯,这个剧里的几个女性都很不一样啊!

直到最后我都没有接受Spuffy。我不喜欢这里的Buffy把她的爱像奖品一样奖励给Spike。我不知道她爱不爱Spike。我不是说Riley比Spike好,我只是觉得Riley角色的思路很清楚,他有很多缺点,给他一个成长的路线,让他被Buffy激励,会是更好看的故事。但是Spike的变化,要触及很多world building的设定,这又不是这部剧擅长的。

B7-1 “Lessons”

  • W: Joss Whedon
  • D: David Solomon
  • 9/10
  • 最后一季的开篇是个非常grand的statement。和前情回顾相比,真的感觉我喜欢的那个Buffy整个第六季都没在场,直到这一季回来了。
  • 这一集给人感觉非常自信。抛出问题,解决当前危险,留下疑问。介绍几下和主线没关系的人物的进展。最后所有的反派都走一遍感觉有点自我感动,但不令人生厌,因为跟着这个剧看了这么久,真的感情已经很强烈了。
  • 忽然想起来,这时候已经没人在上大学了。我为什么在想这个。。。
  • 另外也在想Buffy一开始说的要记住谁手中掌握有power的意义。对于Dawn来说,她没有power,就得转身逃跑吗?记得”Checkpoint”里Buffy就明白她掌握着power。也许这个主题之后还会回顾。
  • 最开头伊斯坦布尔那场戏,虽然看似完全没有联系,但感觉还是很让人紧张。然后整集说了好几次“一切都是有联系的”。因为叙事非常自信,所以这些细节都让人想细细咀嚼。

B7-2 “Beneath You”

  • W: Douglas Petrie
  • D: Nick Marck
  • 8/10
  • 这一集在讲“本周鬼怪是Anya变出来的”这个剧情的时候非常自信,一瞬间就达到了。但我觉得在讲Spike的状态的时候给我感觉不太自信。比如Xander重复他不喜欢Spike重复得太多了,他应该知道Buffy能保护自己,我觉得更好的做法应该是Xander就对Buffy说一句你要小心之类的话就可以了。Anya在酒吧里抓住Spike说我看到你了这段也很over the top。
  • 另外”from beneath you”这个线索,希望是后面会继续说。这一集里感觉不太完整。
  • 关于灵魂:这个世界里,还原一个灵魂,是这个人/鬼本来的灵魂吗?我倾向于认为是的。Spike的灵魂应该就和Angel的不同。(这里他说”the spark”本来就一直在我身体里,这是什么意思?)这个系列里,Angel变鬼之前的形象是个没良心的浪子,而Spike变鬼之前是个有点天真的诗人。鬼混几百年之后,Angelus就变成了享受施暴的鬼;而Spike变成了寻欢作乐的鬼。还原灵魂之后,Angel变成了苦大仇深的赎罪者;期待看Spike变成了什么(目前感觉他还没稳定下来。。)
  • 关于Spike:Spike是为了Buffy而重获灵魂的。这一集讨论的范围是,他回来后到底想不想让Buffy知道。Anya要戳穿他的时候他还打了她。但是他应该是想让她知道的。。。算了,看在他神智不清的情况下,不求解释了。
  • (这部剧的规律是,谁是Buffy的love interest谁就必须脱)

B7-3 “Same Time, Same Place”

  • W: Jane Espenson
  • D: James A. Contner
  • 8/10
  • 这一集蛮好的。就是内容有点少,整集有点拖沓。比较巧妙的只有Spike在同时跟Willow,Buffy和Xander说话。这样利用Spike的疯癫状态很棒。
  • Dawn中毒之后大家对她的态度也很off,不够紧张。Anya对事情的紧急程度的判断本来也一直很迷。这里undo了她上一季最后可以瞬移的剧情规则,感觉做得很笨拙。
  • 吃皮和挖眼睛感觉过于刺激了啊。。。

B7-4 “Help”

  • W: Rebecca Rand Kirshner
  • D: Rick Rosenthal
  • 5/10
  • 本来打6分只是因为想想似乎有更差的剧集我也是打了6分。但是作为第七季的一集应该要求更高一些,而且写完下面那堆我有点生气了。之前第二季有一集Reptile Boy就是男生抓女生做牺牲品的,剧情略幼稚,但我觉得还比这一集完整一些。这一集甚至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调查不让人感兴趣;Cassie还没法让人感情上有太多投入;Buffy没有帮上忙不是不可以,但她从中明白了什么吗?一般很糟糕的剧本我都可以猜猜作者是想干什么、干失败了,或者我讨厌作者干成功的事情。这一集要我猜我也猜不出作者在说什么。勉强猜一下,我觉得作者是想抒情和subvert expectation(你正觉得Buffy saved the day?哈哈看!没想到吧?)。如果是的话,这两个剧本特点都是我最讨厌的。
  • 对了,排在“没有讲好故事就直奔抒情”和“为了反转而反转”之后,我最讨厌的是动用各种元素也没讲好故事。这里Cassie有的先知能力都没怎么解释,也没好好用。
  • 越想越气。。改4分了。为什么大家讨厌只想have fun的Beer Bad?为什么大家嫌弃第一第二季很多故事有点幼稚?至少人家有fun和有完整的故事。而这种做作的剧本如今横行大部分流行电影,戳到我的愤怒点了。

B7-5 “Selfless”

  • W: Drew Goddard
  • D: David Solomon
  • 7/10
  • 打了高分(本来准备打8分,写完感想后改7分),因为我觉得里面的讨论还是值得想的。实际上我不是很喜欢这一集。风格有点突变。然而实际上好笑又感人似乎已经不是现在BtVS的风格了?
  • 我觉得值得想的问题是Buffy的决策。我很喜欢这里提到她早就设想过如果必须杀死Anya的情况了。我觉得这里如果加上一点点剧情,确认Anya真的没救了的话会更好。尽管之前也有一次是Anya变出的怪兽,我觉得要是他们就提一句那一次的事情,再得出结论会更好。因为这一集里我们看到Anya有反悔,那么Buffy不给她机会需要更多理由支持Buffy。
  • 在讨论杀Anya的时候,我一直想到之前杀Angel的事情,后来点到了。但给我的感觉这一集消费之前建立的东西多于这一集贡献出的内容。这一集的结局,也没有掌握在Buffy手里,这一点很讨厌。这一集能消费之前建立的东西,正是因为之前一直把重中之重放在Buffy身上。所有的主动权和艰难选择都在她身上,这是这部剧最棒的地方。然而这一集的结局是掌握在D’Hoffryn手上。
  • 至于Anya这一边。。唉Anya的设定漏洞百出不能完全怪这一集。我先想问一个问题:在北欧小镇上的闪回里,Anya想要和邻人分享兔子。后来她促成了俄国革命。那么第五季里那个资本主义Anya是怎么形成的?
  • Anya的另一矛盾是,她的专长是为女性复仇男性。我觉得严格来说,这是一个降低女性主动性的职业。你就想一想,这个剧里我们喜欢的那些女性角色,有没有谁如果受了Anya的帮助我们不会少喜欢她一点?有一集是Dawn受了Halfrek的帮助,然后她就学乖了,再也不在陌生人面前轻易说I wish。
  • 而且Anya的另一个问题是她的设定就是爱Xander。这也是一个降低女性角色主动性的设定。当然这不能怪这一集。
  • 这一集里的Spike场景很棒。但和主线没有关系。哈哈我是喜欢Spike和Buffy之间的电力但还不接受Spuffy的观众。因为如果要让Buffy接受Spike,请给个好理由吧!目前我只可以接受Spike幻觉中的Buffy对他有温存。
  • 最后再说一句,啊!第二季结尾让我万分不爽的Xander的隐瞒,在这里被提及了。那个出于自私的隐瞒,不仅是欺骗了Buffy,还欺骗的Willow。这里就这么提到了一下,还是没有给出什么resolution。而且,我以前还没怎么想到Buffy听了Xander的话之后,就一直以为Willow也完全不体谅她对Angel的感情。啊啊啊我对Xander好生气!!

B7-6 “Him”

  • W: Drew Z. Greenberg
  • D: Michael Gershman
  • 7/10
  • Love spells are not as good as last time.

B7-7 “Conversations with Dead People”

  • W: Jane Espenson & Drew Goddard
  • D: Nick Marck
  • 6/10
  • 打分的时候看到这一集在imdb是高分。然而我可能是没看懂。我觉得这一集没有情节不算,而且探讨的内容也都是和我以前理解的不一致。
  • Joyce对Dawn说,when things go bad, Buffy is not going to choose you. 字面意思我肯定不同意的。也许之后会反转揭晓。即使如此,目前这样也是标题党嫌疑。
  • Willow这边。。。我是非常不喜欢Cassie这个角色。而且这整个一集下来,也不知道她俩在说什么。
  • Jonathan??!!?!?!?
  • 好了,最不满的是,为了让Buffy来个这样的独白,居然让她跟吸血鬼谈心一整集。。。如果谈心内容很有意义那还可以justify这个安排。然而。。。???果然第六季开始的Buffy本人已经不是让我喜欢的那个角色了吗???真的没有一个正面角色能有力量坚持到底吗?
    • 我本来不觉得Buffy有superiority complex。当然,这里编剧明说了,那就是我错了。那么我只能不喜欢有superiority complex的Buffy。
      • 我觉得Buffy和Angel是完整的完美恋情了。
      • Buffy和Riley是他不够好。她比他好并不代表她有superiority complex。
      • Buffy和Spike我还没明白是什么。。。
    • 就算她有superiority,那么说明了什么?让Buffy和那个鬼聊了一整集(期间还把Dawn置于危险之中),就跟我说这些?是想说她就是唯一的chosen one,所以必须孤独?好的那么然后呢?孤独的主题,很不适合这样端出来。如果想说她的孤独的话,我觉得还不如第六季开头她无法和朋友们聊天,只能跟Spike聊。强调Slayer身份方面,也不如探索first slayer的地方。

B7-8 “Sleeper”

  • W: David Fury & Jane Espenson
  • D: Alan J. Levi
  • 7/10
  • 这一集还是不知道在说什么。。。一定要看完才能懂吗?

B7-9 “Never Leave Me”

  • W: Drew Goddard
  • D: David Solomon
  • 7/10
  • 发展主线的一集。somehow I’m just not engaged.

B7-10 “Bring on the Night”

  • W: Marti Noxon & Douglas Petrie
  • D: David Grossman
  • 8/10
  • 这一集终于有熟悉的感觉了。把Buffy置于焦点,所有的重任都在她肩上,她的冒险最大。这些都不需要用台词说的,因为故事就是这样。Buffy被打得这么惨,视觉上还是蛮震撼的。而且过后也不用感伤,Buffy会选择继续战斗。“The hellmouth is going to devour, and it will choke on me.” 这才是我喜欢的Buffy。
  • 然后想说,slayer in training是没有战斗力的吗?另外前几集里Giles的危险的cliffhanger也不解决,他就直接出现了啊?

B7-11 “Showtime”

  • W: David Fury
  • D: Michael Grossman
  • 8/10
  • 这一集也感觉很对。这是Buffy。虽然我不是很同意冒险put on showtime。但是我最喜欢这部剧就在于她一直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 还有就是,英雄救美。最后救Spike的时候让我回想到S2里救Angel的地方了。

B7-12 “Potential”

  • W: Rebecca Rand Kirshner
  • D: James A. Contner
  • 7/10
  • 这个编剧的做作,只要看几分钟我就知道是她了。Dawn以为自己是一个Slayer候选人的时候是那种反应,比我心中的Dawn要低一些。Buffy带着其他人去鬼怪酒吧,也完全没有情节,只有show off,让她们可以互相耳语 “did she date him too?”。最后让Xander和Dawn点题,也点得超级拖沓。而且Xander说的是,当你发现Amanda是潜在Slayer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把crown给了她。所以编剧你到底是说Dawn觉得这是crown还是curse?算了不要较真了。

B7-13 “The Killer in Me”

  • W: Drew Z. Greenberg
  • D: David Solomon
  • 8/10
  • 这一集三条线互相不想干。Amy真的是每年出现一次?Willow这条线的问题是,感觉Kennedy还没earn到她在这一集里的重要地位。(I want her to meet Faith.)但是Willow和Warren都演得太好了。
  • Giles那条线。。。所以到底还准不准备解释Robson家里发生的事情?(他没死吗?另一个人是他的potential slayer?)不过Giles的台词:你觉得因为我带了一群女孩子出来然后不碰她们所以我是邪恶的?哈哈哈哈
  • previously on里有Riley,一下子惊醒了。然后the Initiative没有被灌水泥啊?他们派人来帮忙居然是躲在地底下?前面还有个怪兽?一切都说不通啊。

B7-14 “First Date”

  • W: Jane Espenson
  • D: David Grossman
  • 9/10
  • 这一集终于有点欢乐了。但是最后还要强调一下现在不是欢乐的时候。

B7-15 “Get It Done”

  • W: Douglas Petrie
  • D: Douglas Petrie
  • 7/10
  • 啊,这一集内容很关键。但我觉得一方面,这个slayer origin story现在看来agenda感太强。另一方面,执行得也有点笨拙。
  • 首先我觉得,buffyverse一直建立得很松散。我觉得这样可以,因为这部剧更强的地方是人物和成长主题。硬要套上一个feminist agenda,我感觉不太巧妙。
  • 然后执行上,其实很多地方很经不起推敲啊。校长妈妈的盒子,可以让每个slayer去见一见老祖宗?如果是slayer教育的一部分,council不可能不recover这个东西的。另外,其它几条线的set up也都很刻意。虽然,总体上推进所有的线还是很有效的。

B7-16 “Storyteller”

  • W: Jane Espenson
  • D: Marita Grabiak
  • 9/10
  • 救赎线真的写得太好了。This is how Jonathan felt. 这是不是惩罚的本质?(我想想觉得Andrew的这个故事和Jayne在Aries里的有相似之处。)
  • 这一集比较像我喜欢的又好笑又感人的Buffy剧集了。搞笑部分并不是特别好笑。Anya/Xander线我也没兴趣,他们俩到底在纠结什么啊。
  • 另外,“各种奇怪现象同时发生”引用了之前剧集里发生在学校的怪事。而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集的“不可靠叙事”(Andrew角度)的叙事手法也是以前用过多次的。总给我一种感觉是这部剧的可能性已经被穷尽了。

B7-17 “Lies My Parents Told Me”

  • W: David Fury & Drew Goddard
  • D: David Fury
  • 9/10
  • 我觉得这一集一方面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另一方面又很工整,标题是父母,内容主线是Spike的母亲、Wood的母亲,还有Giles和Buffy。
  • 其它都是讨论,但是有一个缺点是Spike怎么顿悟的?我觉得这一点没有讲清楚。
  • OK那么父母的lie,在Spike这里是变鬼后的母亲。在Wood这里,是他妈妈其实不够爱他?可是一个slayer是不能辞职的不是吗?我觉得这方面也不够严密。在Buffy这里,是Giles牵制Buffy。(感觉还有一个小bug是Buffy知道那间屋子?)
  • 下面是讨论:我忽然接受Spike了!(我够迟钝的。)得到灵魂后的他,感觉终于稳定下来,有自己独特性格了。难道之前我不能接受他(成为一个romance对象?成为一个crunchy的角色?),是因为我的感情没法寄托在一个有性格(灵魂?)的角色身上?我在说没有灵魂的Spike是个没有性格的角色(这肯定是不对的)?反正到这一集的最后,我第一次发现我期待Buffy能及时赶到,目睹Spike目前的真面目。(而且目前的他,跟Angel又完全不一样,太好了!)
  • 但是我有点不满Spike的这个变化,在编故事角度来看,是建立在牺牲Wood甚至Giles的基础上的。我是有点暗暗希望校长能配得上Buffy,毕竟是Slayer的儿子,门当户对(?)。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只知道自己的复仇,形象一下子跌落了。而Giles,我相信他不信任Spike,但我不信他会欺骗Buffy,甚至比第三季”helpless”里更不信。而Buffy和Giles的关系一直是这部剧里最深刻的互相坦诚、信任和尊重。这里这样安排让我很失望。
  • 另一个失望的地方是,这一集最后Buffy的台词显示出的她的动机。就像RTD书里写的“我要拯救世界”永远没有“我要救Donna”有力,这里Buffy的“目前这个mission最重要”的态度,我觉得不如完全建立在Spike和Wood两人的表现来判断要让人诚服。而且这里已经给Wood的动机一个曝光了,为什么不让Buffy看人决定呢?
  • 另外,这一集提到了很多Buffy过去的巨大情感冲击(Joyce)和艰难决定(Dawn),我觉得非常好。但是第五季的最后Buffy的态度是,如果我的选项只有牺牲Dawn和世界毁灭,那么我真的不想呆在这个世界上了。我觉得我更喜欢第五季最后Buffy的态度。
  • 虽然找了这么多茬,但是这一集是目前为止第七季我最喜欢的一集。

B7-18 “Dirty Girls”

  • W: Drew Goddard
  • D: Michael Gershman
  • 7/10
  • 我们轮过这么多反派后,Caleb这个反派和以前的有点不一样,这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这整集的故事太过简单直白了。你说这么一集Faith出现、新有腔调的反派出现,却整体只有一个直白的故事,以我对这部剧的期待,这是不够的。
  • 最后一季的arc把男权社会这么实体化,最后一定要整出一个值得琢磨的设定啊!否则这个隐喻也有点太直白了。。。
  • 忽然想到,同样是misogyny反派,这一集,和Billy那一集相比,我感觉差不少啊。。。

B7-19 “Empty Places”

  • W: Drew Z. Greenberg
  • D: James A. Contner
  • 6/10
  • 当矛盾双方都是我们喜欢的角色时,这个矛盾要有意义才行。这一集给我的感觉是,预先定好了方向(Buffy要必须和大家分开),但是当中填的内容却并不特别有意义。这实在挺糟糕的,特别是,我们有Faith这个可以用来制造矛盾的角色在场。Faith带大家去酒吧放松,我觉得并不是什么上升到原则的问题。明明她和Buffy两人对大家的带领可以是互补的。我也不喜欢这一集里,大家一旦不喜欢Buffy的决定,她就要离开的解决方案。
  • Anya的质疑:Buffy是他们的leader因为她生来有超能力,她并没有earn这个。我觉得这个思路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在这个份上这么判断并不适用。Buffy早就证明了即使没有超能力她都是一个leader。获取大家的信任这件事,要探讨也不该在这个时候探讨。
  • 作为一个团队leader,手下齐心想走别的方向,这个leader就只能走开吗?他们的最终目标还是一致的。这个时候为什么不探讨可能性、继续研究,而是要排挤人呢?

B7-20 “Touched”

  • W: Rebecca Rand Kirshner
  • D: David Solomon
  • 7/10
  • 我对这一集没感觉。只觉得是借口indulge一下各个ship。哦,应该没人ship Willow/Kennedy;Faith/anyone我都愿意看,虽然校长很帅,但这里literally只是anyone;Xander/Anya当然是sex scene担当,不能少。所以其实只是一个让升级后的Spike表白的set up。唉,我到这个地步还不上这条船,看来是不会上了。
  • 对了上述船戏的时间很可疑。因为Willow那段是早上,但是其他人都是晚上。但是剪辑在一起。
  • 这个阶段的Faith,我当然是喜欢到五体投地了。连她和the First的接触都那么超脱,她真是太棒了啊。可是Faith还不是带领大家进入一个陷阱?我真的很讨厌这里暗含的Faith和Buffy的竞争关系。They are above petty competition. Don’t make me choose between them.
  • 另外,Nathan的口音。。。厌女症就要南方口音吗?哈哈哈

bookmark_border随便记录一篇文章

Guardian Long Read – ‘Socialism for the rich’: the evils of bad economics

就是随便写写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我想到的是:

  1. 这个文章想说目前在美国和英国,大家太容忍贫富不均了。
  2. 我们可以通过给富人加税来缓解贫富不均。但是反对加税的经常会说两种理由:我们需要用贫富不均来激励创新;加税也没有用反正富人总是有办法逃税。一开始这一段我听了好几遍,感觉两个理由不是互相支持的啊?后来才明白这是要反驳的观点。但还是觉得怪怪的,非常让我走神。
  3. 每次看到西方媒体的这种文章,我都想把吃大锅饭的例子端出来。但是我又想,在横轴是贫富差距,纵轴是productivity的图上,可能贫富差距是0的时候productivity很低,差距拉大后productivity有上升,但是差距太大又会下降。也许美英的确现在在曲线很不一样的地方。
  4. 我正这么想呢,忽然提到了Laffer curve。以前好像读到过。然而我只记得是从两个纵轴都是0的端点推断出来当中肯定有个顶峰。我都忘记纵轴是什么了。原来纵轴是tax revenue。我还以为是什么productivity或者社会贫富差距社会关系流动性什么的这种接近价值观的指标,然而居然就是能收多少钱。
  5. 问了小伙伴当时有一本书里批评Laffer curve的点是什么,得到答案说是不知道你在顶峰的左边还是右边,你怎么判断该加税还是减税?记住这一点,这篇文章里说Laffer建议减税什么的就都无法看了。
  6. 减税是加大贫富差距的一个措施。
  7. 然后说到的东西是接近我前一阵一直在想的。这里说了很多。其实上升一点、概括一点的话就是meritocracy并不是那么plausible。
  8. The great economist John Kenneth Galbraith nicely summarized the problem: “One of man’s oldest exercises in moral philosophy … is the search for a superior moral justification for selfishness. It is an exercise which always involves a certain number of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nd even a few absurdities. The conspicuously wealthy turn up urging the character-building value of privation for the poor.”
  9. 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说什么是bad economics

博客下线一个多月,其实我有好多想写的。然而,我的行动力,你看,你看。。

bookmark_border42

博客下线42天。目的是避风头。现在以新的域名重新上线。然而现在还是敏感时期。感觉敏感不会好了。我觉得没什么人看我博客。而我还是希望能好好记录的。

我是沉默的大多数。


改博客域名超级简单:DNS配置好新URL。然后先把老的site在apache中enable了。登录wordpress后台,把博客地址改了。保存后会出现错误。登入服务器把老的conf复制到新的,把里面的地址改改。把document下老的目录改成新的名字。然后disable老的site, enable新的site。重启apache。就解决了!相比之下,选一个新的theme花了更久的时间。

bookmark_borderPodcast 记录 UPen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y EP17 Yasheng Huang

稍微记录一下。不求明白或记住多少了。

标题是Diagnosing China’s State-led Capitalism。嘉宾是一个口音听起来就是中国人,但是表达非常自如的教授——黄亚生。维基百科的页面上似乎看不出年龄。但是他87年到89年是Wold Bank的consultant,还是密歇根大学的教授。我觉得他的口音听起来像是在国内呆了半辈子的人,但是那个年代是美国大学的教授,说明他应该没有在国内经历文革?或者也有可能是80年第一批出国?以上是我看到这个年龄的中国人的简单疑问和猜测。

他说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程度特别深。和印度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好很多,但这不能说国家资本主义强大有好处。要拿中国和印度相比来衡量国家资本主义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要把其它因素去掉。然后我听得走神了,不知道他有没有做控制变量法研究。但是他说中国发展得好主要在于中国对人力投资做得好,人多(而且便宜?)、识字率高(不知道这一点是不是我脑补的)、医疗(相对印度)更健全。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从来没想过国家对我培养很好,我只觉得处处受限、处处过得担惊受怕,不敢说话,不敢作为。他说这一点,历来的中国政府都是这样的。我不是很确定我完全明白他指的是什么。

但是呢,我觉得现在世界上盛行的中国威胁论:比如中国IT行业普遍996,可以赶超硅谷;比如中国不注重隐私,所以大数据AI发展可以更快;那么现在这里在说,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不需要经过什么决策消耗,所以效率高。在我看来,这些论点都是西方人的恐慌。人一恐慌就忘记了推理和原则。中国的经济腾飞是否能颠覆“市场调配效率最高”的经济学原则,这个问题可以研究一下?(这里有提到谁谁写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章的,我当然没看,有缘撞见的话也许看一下。)

然后这个嘉宾黄老师,忽然攻击了一通上海。原来浦东新区的发展,是建立在向农村征税得来的。这里我想说,想请教一下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怎样确定这方面的财政拨款来自农村?以前读《中国农民调查》我知道有个什么剪刀线,八九十年代的确农村被剥削得很厉害。黄老师说,胡锦涛读了《三农问题》流泪了。也许看看那时候的财税情况,会看到农村缴税多于城市?然后他说,深圳的发展和上海比,就自给自足得多,因为那边(政策宽松)有更多的私企。另外,整个中国限制农村私企,唯一不限制的是浙江。所以温州小商品全世界闻名。他说阿里巴巴来上海,不被支持,所以去了杭州。上海追求国际大企业,像大众这样的在欧洲有问题的企业在上海得以落户,得到了中国市场。我忍不住质疑大众的排放问题好像是最近几年内出现的,而节目中黄老师也说了落户上海是九十年代的事情?我质疑这些不是因为我想维护上海,而只是想确认那些支持的论据。

更加meta一些的问题:黄亚生说,他在美国算是略偏左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是完全的右派。他说他不是无条件支持市场经济的,彻底的市场经济是lunacy(他真的说了吗?写下来后感觉有点怀疑了,但又不高兴求证)。他说国家经济在过渡时期是绝对必要的(也许这是他的意思:国家发展时期不能完全市场经济?)。他举例韩国和台湾说他们发展的时候也是国家经济,但体现在private sector上。我听了好几遍前半小时的节目,其实我不明白private sector上的企业为什么算国家资本主义。但是节目的最后他提到了安邦集团,也许这是他的“私企国家资本主义”意思,安邦集团是私企但有很强的政府连接。

真的挺想理解一些经济学的事情的。我记得八年前第一次辞职的时候,想看看外面是什么样的,想知道世界是怎么运作的。过了这么多年我才渐渐明白,也许经济学能回答我的问题。

bookmark_border放飞第二周

放飞第二周给我的感觉还是很轻松。睡觉变早了。看书变多了。锻炼也变多了。弹琴还是很少。感觉工作时脑筋也更sharp,每天应对PM的朝令夕改更放松了一点。要不要一直放飞呢?也许四月份Todoist服务到期后就不再订阅了。缺点是不每天逼自己记录的话,现在我都不知道一周干了什么。下周计划放飞的同时尽量记录一点吧!

本来相信想做什么安排一个时间去做会对行动力有帮助。然而Todoist给我的只是每天postpone的挫败感。关键是除去上班以外我就没时间。

那么记录和安排这两件事都不是Todoist的长项。

另外这一周后几天吃得也比较有节制。我想一部分是因为焦虑少了,然后脑子经常可以自主去想别的事情,而不是到处寻找满足。

反正productivity这个邪教,每过一阵就要纠缠一次。

bookmark_border倒浆糊(倒出来,没有打错)

我看任何东西都只能看见自己在想的东西。(我的头脑宛如一团浆糊,什么放进去都会搅在一起。说好听点是融汇贯通。)

最近看的所有东西都让我觉得世界怎么在各个层面上都这么糟糕,而且没有解药。无形的大手在运作,个人的力量没办法改变什么。没法怪罪任何人或实体。

上周分两天看完了Dominion。这是一部介绍目前世界上的畜牧业的纪录片。我们吃肉吃蛋吃奶的时候总是想象那些动物的处境已经是尽量人道了的。实际上远非如此。这部片我只能说是听完的。我坐在电脑前,从头到尾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用手挡住屏幕,因为画面实在太血腥太残忍了(而这些是如今畜牧业的常态)。有些动物被用来养肉、有些用来下蛋、产奶、产毛等等。因为经济的驱动,下蛋、长肉的量远高于自然状态。那些母鸡看起来太可怕了,毛大片大片地掉了;那些用来养肉的肉鸡,则连站起来都很困难等等等等。看这部片的时候我想到(实际上纪录片结尾也点到了),人类对于动物的dominion,和人类对于别的人类的dominion,其区分可能只是一个spectrum,也许并没有本质区别。前一阵读了《汤姆大伯的小屋》,里面提到的把黑人奴隶的婴儿和父母分开,这种做法,和奶牛产子立刻被夺走的区分,其实也没那么大?

我在读《汤姆大伯的小屋》的时候想到,我以前一直不知道奴隶是什么意义。小时候就知道我们要“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但我似乎自打有意识起就一直意识到,这种口号往往是反过来的意思,越是叫得响,就越说明我们其实也是奴隶。我发现我潜意识一直认为黑奴的问题只是他们在明面上都是低人一等的,实际上他们和我们一样,干活吃饭,永无天日(暗含着他们在争取什么啊的感觉)。卖来卖去又怎样?在我们这里恐怕还没人买我呢(!)。

美国过了这么多年,才承认黑人也有人的权利。有人的权利是什么意思?可以拥有财产,自我表达,自我实现。可是想想中国人的财产权也是很dubious的。国家如果想做什么还不是可以对你做任何事。

最近一个新闻是发现一个数据库,里面对女性都打了一个属性BreedReady,这和养猪的区别(因为使用了Breed这个词而显得)有多大?

再说回纪录片里看到下蛋的鸡或者养肉的鸡形体上已经和我们印象中自然的鸡很不一样了。我想到现代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比如我。长期看着电脑因此视力很糟糕;肥胖、有腰椎间盘突出,跑500米就喘不过气来。更不要提心理上的扭曲了。我们看到的各种纪录片和国家地理摄影师镜头下的野生动物,形状各异,但各自有各自优美的地方。我的身体之于一个自由自在生活的健康人类身体相比,是不是就和Dominion里产蛋的鸡或者肉鸡之与我们印象中散养的鸡的对比一样。

然后,最近在《枪炮、细菌、钢铁》里再一次读到,人类的扩张带来了当地物种的灭绝。读到书里写从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人类扩张的速度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Firefly里提到Reaver出没的地带越来越广。Mal说:Getting awfully crowded in my sky。我想,对于动物来说(甚至后来对于面对殖民者的原住民来说),人类就是reavers。本来只在最北边出现,但是他们扩张得太迅速。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想到Zoe跟Simon解释Reaver的那段话:”If they take the ship, they’ll rape us to death, eat our flesh, and sew our skins into their clothing. And, if we’re very, very lucky, they’ll do it in that order.”忽然证实了!人类就是reavers。Dominion里都有啊!而且经常是不按这个顺序来的。纪录片里贯穿每一种畜牧动物的一个问题是,无法很有效快速地杀死它们。甚至,他们有拍摄到中国的皮毛业活剥皮的地方。我尽管一直遮着屏幕,还是看到了一点,不想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