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搬旧文] 喜欢Paul Simon的心路历程

最近Google Reader关闭的消息,很多评论认为SNS取代了博客的需要,造成了RSS订阅博客减少而趋于灭亡。(当然RSS还可以用来订阅新闻,也可以由SNS取代……)

我要勤写博客来表达我的不同意。

上周末去新加坡看了Paul Simon的一场演唱会。有很多东西要写。但现在没时间写。不过,把这篇旧的博客搬来是有意义的。这篇博客写了也差不多有十年了。现在看来觉得写得挺傻的。不过,还是不作任何改动而搬上来吧:)

我这个人活了还没到三十年,其中有二十年是Paul Simon的歌迷。他是我人生的背景音乐。

原文地址

------------------

和很多人一样,我喜欢PS是从喜欢SG开始的。最早听到他们的一首歌,是Sound of Silence那还是日本人翻唱的呢。记得那时我们家刚买音响时,有人送我妈两盘CD,名叫“无尽的爱”,里面是管弦乐队演奏的欧美老歌。我记得我当初最喜欢的两首歌是SOS和Careless Whispers。那时才大约7,8岁的我根本不知道它的创作者是PS,更不知道,90年时候,正值事业巅峰时期的他,在他的Born at the right time tour中,来到过广州,踏上过我所在国家的国土。现在我最喜欢的PS也就是在那个时间,刚发行了Rhythm of the Saints,他的声音在那时也是最好听的……(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日记,现在我最喜欢的PS是在Capeman时期;而他的声音,我觉得是越来越好听)

 

言归正传。当时我唯一的线索就是写在歌名“寂静之声”后面的“毕业生”(还是繁体的,我过了好久才认得那个繁体的毕字)。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何时发现“毕业生”是指一部电影叫做“The Graduates”,而SOS是它的主题曲。一直到初中,很流行一套叫《疯狂英语》的电影原声录音带。我还记得我犹犹豫豫地在徐家汇交大旁的昂立书店里从架子上拿下这套磁带。当时那里有很多电影原声磁带。当时我面对着满满一书架的心仪之物,心里非常激动!可是我没有$$把想要的都买下来……现在我对这种东西当然是看不上了,我把当年苦心积虑收集的一堆磁带送人后,心里感到很轻松。

 

 

再次言归正传。我听了Graduates中的那些歌后,深深深深地喜欢上了“西蒙与加丰科”。他们的嗓音,就像我后来在哪里看到的一个叫“颜峻”的人点评的那样“象是在我们耳边细语”。每个人成长时,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以至于走上不同的心路历程,对世界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我们寝室有个人很喜欢日本。虽然我对日本的文化了解得很少,但是我可以体会。因为我喜欢欧美的程度和方式和她喜欢日本差不多:我是从喜欢欧美的流行文化开始了解并痴迷于欧美文化的。我一开始喜欢英国电影,特别是古代题材的,喜欢那种优雅与高贵。如今,我对美国文化比较了解(特别是那次上了那个老师的课之后 – MANY, MANY THANKS TO HIM)我当时收集的好几套疯狂英语可以说是我爱上英语、英美文化的开始。最初的2套——《音乐之声》和《毕业生》对我意义非凡。我对美国的兴趣就是从毕业生开始的。虽然该电影从来不是我心中的TOP10,但那种60年代美国的氛围,很早就扎根于我心中: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s

这段歌词用来形容我这个情况非常好

 

回过头来讲SG。这部电影让我深深爱上了Simon & Garfunkel。正因为如此,我从来不像部分和我一样喜欢Paul Simon solo的人那样不喜欢Garfunkel。I respect SG as part of my beloved Paul.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够在20岁的时候做出像他们那样终生难忘的事啊!当时我非常渴望能多听一些他们的歌。一个同学告诉我,他们的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很好听。有一天我偶尔竟然在电视上看到PS演唱这首歌In his later style。

 

高中以后,我有了电脑,可以上网了。网络成为我搜集英美文化的主要渠道。当时我比较痴迷的是电影和电影明星吧。刚上网我对国内网站上的网络用语很不熟悉,看论坛根本看不懂。那时我看英文网站比看中文的要理解得多,所以我就养成了去英文网站的习惯。(以至于后来我注册易趣是在英文ebay上注册的,然后发现怎么也无法通过认证lol)当时国外网站还有可以免费下载音乐文件的,我在一个叫sing365的网站上下载了botw和a hazy shade of winter。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立即成为我最喜欢的歌。我记得那时我如果心情不好,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黑暗中一边听这首歌一边流泪(Grrrrr,我怎么也会这样!)

 

这之后,我对SG还是PS的喜欢止步不前了。直到我和我们寝室的同学在卓越也不知道是贝塔斯曼的销售目录上发现一盘SG的合集和一套2CD的PS Anthology

她决定买SG的,我买了另两盘。这三张碟,使我系统地听了一遍PS写过的歌。我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也是我最ADMIRE他的一点),他的Style一直在变。最初,我不大喜欢他后期的歌,但后来,My top songs逐渐偏向他后期的歌。我清晰地感到一种成长的感觉。

 

 

我真正成为PS的fan是从我分清PS和SG开始的。从那之后,我在网上了解了他很多。一次看到一个采访中他说(大意如此):“多数人认为我和Garfunkel分开是一个大错,因为G的声音是SG成功的关键。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分开,因为我不想再制作和以前一样的音乐了。”是啊,我是无法想象他们要是真的如很多SG fans所愿,一直没有分开,一直唱那种伤感纯情的歌的话,人们肯定早就厌倦了。

 

那之后,PS的solo风格也几经变化。Never to repeat himself也许成了他的座右铭吧。从70年代的folk rock风格到80年代的南非音乐、巴西音乐到90年代的中美洲音乐,我每次听到他的新风格,都感到惊喜,并且对他的这种变化的风格更加admire。

 

至于我自己,从那以来,我还为很多别的事crazy而分过心。但是每次我把注意力回到Paul 和他的音乐这里,I find myself STILL CRAZY!!

 

 

 

PS的专辑Graceland,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和PS的音乐风格一样,我第一次从伤感中完全走出来。高三那一年,when the GRACELAND album grew in my heart,是我过过的最快乐的时光。那一年我认识了我最value的朋友,并在其影响下,第一次变得有点豁达、快乐和沉稳。对于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我第一次能够把伤感真正地藏得看不见。就像GRACELAND一样。

 

PS的歌,就象是我迄今为止人生的背景音乐。早期我像SG那样伤感,后来我像GRACELAND那样欢快(现在我明显已经进入了Capeman时期hoho)。真希望我能够生活在美国的60年代,(我一直很向往Civil rights movements),那样才能真正让PS的歌伴随我一生。

bookmark_borderHP 4&5

4好像都没有写就去读了5,我读得太快了,有点负罪感。现在几乎记不得对4有什么感想了,只记得4的时候Harry还没那么让人感到讨厌。另外,虽然我看过全套HP电影,但因为完全没看懂/没好好看电影,电影基本上没有对我读书造成剧透,除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当年火焰杯的电影是为了看David Tennant而看的,所以我一直记得贯穿整个故事,Barty Crouchy Jr.把自己变作了Mad Eye Moody。。。

4和5的长度是前三本书的两倍。。。但好看程度是前三本书的一半。啊,现在记起来了,读4的时候我一直在想,Harry,Ron和Hermione三个人经过三年的紧密的友谊,为什么会在4里面一直在为各种事情闹别扭,这点很讨厌。Ron觉得自己被Harry的光环遮蔽了,他们和好后又为找不到女伴参加舞会而烦恼……同时,Triwizard Tournament+舞会这个设定让人觉得很做作……不过,整体上除了他不肯主动和Ron和好之外,我没怎么讨厌Harry。Harry水底救人的事情我还觉得挺感动的。

没想到到了凤凰社,Harry的性格真是让人无语。一开始在家收不到邮件,但后来来到Weasley家和大家团聚后,就开始发小脾气。。。回到学校发现被那个可怕的女人占领了,他也不知道收敛一些,反而几次三番惹祸。。。发现自己父亲当年不是自己想象的完人之后大受打击,不顾风头正紧大闹学校为的就是和Sirius谈心几句。。。最让人恼火的是,他一直最尊敬的人:Dumbledore,Sirius,Lupin,都几次跟他强调要好好跟着Snape学习那个闭心术,可是他就是忽略,甚至还对Hermione撒谎。。。

以前朋友说过,HP系列的走向,作者受到粉丝的影响太多了。我可以想象Alan Rickman的粉丝的影响,让作者想要洗白Snape。前几本书里的Snape小心眼、不公正到了我很鄙视的程度。但是,如果只是Dumbledore信任他、他只是伪装着恨Harry什么的,我可以接受。。这本书里,Harry性格那么糟糕,我都要同情Snape了。

凤凰社整本书我基本没有过什么感动。希望后面的两本会好些……另外,不要再变长了!!

bookmark_borderAn Unexpected Journey as expected.

就像往常一样,SFX的评论(特别是Dave Golder)和我想说的很相近。

魔戒系列对我来说是重要的系列。我很理解剧组多年后重聚,想要拍得更多更美更丰富的愿望。他们也deserve稍稍self indulgence一下。但是如果《霍比特人》能拍得收敛一些的话,我会更喜欢。其实听说电影会不止一部的时候,我已经预料到不可能期待down to earth的改编了。

但即使是添加那么多背景镜头的故事,其实有些地方的选择还是可以改变一下的。“地上有个洞,洞里住着一个霍比特人……”竟然不是开头。而开头矮人的历史完全可以放在之后让大家慢慢地了解的。

Bilbo一开始是被忽悠进来,后来慢慢产生genuine的motive。这本来是非常好的剧情。可惜我不喜欢他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一点。从orc地洞里逃出来的时候他表白了一下;最后被老鹰救到山顶的时候又表白了一下。。。

昨天和朋友提到这部电影。然后又说到我最近在狂读哈利波特系列,朋友告诫我说,哈利波特系列只有前三本好看,后面太黑暗了。然后,朋友补充了一句:前三本像霍比特人,后面像魔戒。这句话很说明问题。

说了这么多,多年后能重回中土世界,还是很激动人心的。片头放电影公司的logo的时候,音乐是Gollum’s Song,心里感动了一下。

bookmark_borderCloud Atlas 电影观后

这部电影看完后第一印象是,惊讶和感动并存。这种体验太美好了,我就知道这会是我很喜欢的电影。不久后就又看了一遍。电影的显著特点是讲了六个故事,故事之间互相有一些牵连。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部Crash:好几个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故事,背后有一丝丝的联系。其实世界就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与事,背后可以有联系、互相影响。而《云图》的六个故事,则在时间上分隔很远,实际上能够联系起来,共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对自由和自身梦想的追求。

我特别喜欢这部片里,联系线索、甚至主旨,有时候都会以一种荒诞的形式出现。并没有走那种“几百年前的武林秘籍”路线。每个故事之间的联系都不一样。

每个故事本身又很不一样。从个各方面来袭。第一个故事是十九世纪黑奴追求自由。黑奴跳上桅杆那段,太美了。他获得自由的过程,电影描绘得非常到位,精简又不罗嗦。而主人公美国白人小伙的态度变化也非常可信可敬。第二个故事是年轻的音乐家去年老成名的音乐家家里做抄谱员,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自己的作品。年老音乐家要霸占作品署名。而年轻音乐家双性恋身份和没有成名和地位,无法生存下去,最后选择自杀。故事不复杂,拍得很美。第三个故事,女记者揭露危险核试验。情节没有什么新意(现在丁作者写故事是不是都受了各种电影影响。。。)但很多地方还是很美。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里Tom Hanks的角色站在阳台上和Halle Berry的角色讲话那段。周围的景色充满安静的(而不是绚丽的)科幻色彩,让人有点忘记这个故事设定在70年代。第四个故事,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和其它故事不一样的地方是,它的主角没有什么伟大使命,主角的性格也有点毛病——一个老年出版商,遇到了黑道上的麻烦,去向他的兄弟求助。而他兄弟骗他进入养老院,被很凶的护士管着。然后几位老人开始越狱……(我没有明白他最终怎么会和Susan Sarandon扮演的角色在一起了……)选这样一个故事放在里面,几乎是一种自嘲,同时又有点荒诞,我非常喜欢。第五个故事开始,就是未来的故事。我不是很喜欢克隆人反抗的故事。但是电影的视觉效果太美了。第六个故事,是核爆后的幸存故事。我的感觉是,相对于前几个故事,作者写到未来,感觉就略缺乏细节,故事和人物不够立体了。第六个故事结束后,我们看到Tom Hanks的角色在一个外星球上定居。仰视星空的结局,正正好好击中了我心里的某种东西,很感动。

几个故事,拆开来看都有点stereotype,但显然,故事的精髓是它们的结合。另外每个故事都拍得太美了。

另外,一人分饰多个角色这个做法,我没有看出什么深意。也许是为了强调星美的那句话:Our life is not our own…

fb_single_01 fb_single_04 fb_single_05 fb_single_06

bookmark_borderHP 2&3

我一定是读得太快了,这样不好。我要求过自己每读一本书要写一下记录。由于读得太快,似乎也写不出来。但我先勉强自己写一些吧。

下面随意写一些现在觉得印象深刻的地方:

Hagrid总是很萌各种动物。没想到第三部他就被任命为Care for magical creatures这门课的老师。而第二部的故事,也是为他洗清了最初他被开除的那个罪名。Hagrid让我想到了Primeval里的Abbey(虽然后者是可爱聪明的小女孩)。

我感觉第二部和第三部恐怖的元素比第一部多,这方面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里,他们最终的那个解决方案:解开了各个老师出的题。第二部里我觉得处理得不够好的地方是,尽管有那么多恐怖的事情发生,Harry好几次都决定不去向Dumbledore求助,这里让人觉得有一点点生硬。

在每本书的结尾,Dumbledore说一些很睿智的话是公式。第一本是说,只有Harry想要得到魔法石,其他人想要得到的是魔法石带来的东西。第二本的结尾,Harry担心自己有Slytherin的潜质,Dumbledore说,是我们的选择(而不是我们具有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人。第三部的结尾,Dumbledore说了和甘道夫类似的话:有一天你会为了放过那老鼠而感到高兴。

第三部里,我一直在期待Crookshanks会变成人,或者有什么特殊的来历。。。

卢平是谦谦君子,有点花痴他。我印象中以前看过扮演这个角色的David Thewlis的另一个电影(一直以为是Princess Bride里的恶劣国王),找了一下发现是一部叫做龙之心的电影……我虽然看过全部的HP电影,但除了家喻户晓的主角和主要反派以外,唯一有印象的就是这个角色的演员,而角色的内容完全没印象,这一点对我读书的时候保持suspense,没有剧透影响很不错。

总之,我是儿童故事爱好者。HP很适合给我读:)

bookmark_border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我读完之前一本书后寂寞地翻Kindle的时候想找个light reading。找上了HP。我之前看过HP电影系列,但完全无感。没想到一读上书就入了迷。这本书在我看来很完美。:)

(同样是讲有天赋的魔法少年成长的故事,Merlin的故事就……)

故事编排得很精巧,读起来引人入胜。最最感动的地方,是最后关于Neville的部分(之前都是各种小感动,读到这段的时候内心被震动了一下——genuine的感动,没错的)。对于这个傻乎乎、魔法天赋比较低的同学,处理得不好的作者会过分同情,或者干脆用来作炮灰——好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炮灰,everybody lives,这也是我喜欢儿童故事的地方:)

但我心里也有一丝疑惑,虽然并不完全针对HP,那就是,现在的情节饱满的小说,都像是等着被电影改编。如《魔戒》那样的超越时代的作品,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找了。

bookmark_borderThe Invisible Man

科幻鼻祖时代的作品,我本来的期待是,非常solid的细节描写、中立的道德判断。前者完全实现,后者略低于我的期望。故事的后半部分,隐形人变得穷凶极恶。

Aileen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比光自己读收获多很多。H G Wells是个喜欢在故事中加入自己对社会看法的作者,他流传甚广的科幻作品,只是他早期的作品。后来,他写了很多非科幻,但没有他的科幻作品流传广。

bookmark_border《悲惨世界》电影版观后

前一阵和朋友一起去看了一个叫《极致百老汇》的音乐剧串烧演出。中场休息的时候我问大家觉得怎样。有人说,要唱到《悲惨世界》才会觉得high。我心想真的,我也是这样的感觉。

我清楚地记得认识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过程:有一天我经过梅陇镇广场,借道走过,看见里面在举办一个活动,大厅里有个演员(中国人)在唱Bring Him Home。音响的声音大得刺耳(所以周围几乎没有人),简单的音调,简单的歌词,拨动了我的心弦。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原著也没有看过任何改编。然后我买了一盒10周年dream cast演出的CD,成了剧迷。后来得知音乐剧曾经来过上海,并且当时来的正是正牌Jean Valjean – Colm Wilkinson,我没有早几年认识Les Mis,后悔不已。

还是直接来说电影吧。我知道有这个改编,还有这些卡司之后,其实是很不看好的。音乐剧来表现原著很成功是因为它是音乐剧的形式,做得脸谱化夸张化都合情合理,观众看了会觉得尽兴。电影的改编,说是纯照搬音乐剧,这让人觉得很难做好。我心目中用电影来compliment音乐剧的做法,可以是把场景做得更细致,节奏做得更自然(而不是音乐剧那样一幕幕的),可以说是做成一个长篇MV穿插一些情节展现。结果呢,这部电影场景做得很美,但节奏做得很不好。

电影改编音乐剧,选的演员的唱功也很重要。以前看《剧院魅影》里Patrick Wilson和Emmy Rossum的唱功都很专业,非常好听,(但魅影的演员唱功差了一些,让我不太喜欢)。这次,我是做好心理准备忽略演员的唱功的,然后觉得有些人很出彩。主要觉得不合适的是JVJ的演员Hugh Jackman,一方面JVJ的部分很多比较难唱(高音),另一方面,HJ的形象在我感觉也没达到那种级别,还是一个年轻干练的帅哥级别。

节奏和JVJ,是我唯一两个抱怨。出彩的地方很多。最感动不已的,是主教的出场。那音容,不正是Colm Wilkinson吗?!顿时觉得无比感动,眼泪一下子哗哗流下来了。主教把银器和烛台送给JVJ,这本来就是故事中很重要的部分。这里,还有另一种涵义,就是老音乐剧的JVJ,把火炬传给了电影版的JVJ。这种传递看了让人很感动。(DW剧组的更替,也给我这种感觉。)主教,是整个故事中戏份极少,却无比重要的人物。Colm Wilkinson来客串这个角色,非常的合适。冲着这一点,我也不愿意对这部片的缺点进行苛评了。

Russell Crowe是我比较讨厌的演员。但是听说他演Javert的时候,我很看好。事实上他是看片之前最看好的卡司了。真的看了之后,觉得也没有失望。他的唱功出奇地蛮好的。Javert是一个我不理解的角色,甚至隐隐觉得他一定程度上是个plot device。但是那首Stars,非常非常的喜欢。

海伦娜阿姨的表演没有失手,但德纳蒂尔夫妇的喜剧效果有点不够。

然,然后,我怎么开始说呢?Eddie Redmayne扮演的Marius,用花姐的话来说就是“鼻血汪了一地”。音乐剧的Marius,就是我对年轻英俊痴情的定义。之前就是对Dream cast里Michael Ball长时间的喜爱导致我听了不少音乐剧。电影版里的Eddie非常迷人,唱功竟然也很了不得。后宫的材料啊……

上截图:

vlcsnap-2013-01-19-00h55m45s53

安妮的美还是让我有些出戏,但她的歌声非常不错。

vlcsnap-2013-01-19-00h12m04s188

街垒上的Marius

vlcsnap-2013-01-19-00h42m33s172

一对璧人

vlcsnap-2013-01-19-00h47m24s160

这时的化妆效果,感觉到了JVJ的样子

vlcsnap-2013-01-19-00h49m41s249

他的表情多么动人

vlcsnap-2013-01-19-00h53m03s220

再来一张

vlcsnap-2013-01-19-00h54m52s35

Epnoine。自从Lea Salonga之后,Epnoine就是略带东方的样子吗?:)

vlcsnap-2013-01-19-00h55m27s130

Enjolras

vlcsnap-2013-01-19-00h55m29s147

 

Gavroche,唱的非常棒。

vlcsnap-2013-01-18-22h14m33s20

 

火炬/烛台的传递

vlcsnap-2013-01-19-00h53m36s39

 

寇叔的出现太合适了。。。tear jerker

最后以一张汤不热上挖来的拼图结束:10周年纪念版:Colm Wilkinson as Jean Valjean, Michael Ball as Marius, Judy Kuhn as Cosette.

 

tumblr_lif9fatO6q1qa6sfjo1_500

bookmark_border写给新的一年——2013年

今年在摸索独立生活中度过(都快三十的人了还说这么孩子气的话)。

废话少说。

我希望新年里:

– 能经常总结。不论是生活上,工作上,还是娱乐方面,阅读方面。我确信经常自省的人进步快(if有进步at all)

– 少玩游戏。生命太短了,玩游戏太费时间。

– 略向两个目标前进(曾经非常困惑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现在发现,困惑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能达到。现在也不相信自己能达到,但如果不去试那更不可能了。然后为什么会有两个目标我也不知。I can’t help it.)

– 多读书。(非常谢谢DWBC的朋友,特别是Yann,Aileen和冬木,你们拓展了我的兴趣,给我很多知识,这是非常难得的。)

– 安排好生活。

====

2012年,我(又)跳槽了。能很快熟悉新环境早就不是新的技能了。工作方面我已经到了瓶颈期。阅读方面,年底读的《图灵传》struck a chord。之前读的都没啥感觉。总体来说读书量太少太少了。兴趣方面……羞于启齿,要在新年里弥补。

我很小的时候,会在睡前幻想自己的将来……神气活现的。但是当时我就在担心也许我一直幻想,而实际上什么也不能发生,到我年纪大了就连幻想的资本也没有了。后来幻想的习惯渐渐褪去。现在如果不忙的话,我有时会隐隐担心,生命就这样过去了,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所以怕死。年长的人最可耻的事情,就是怕死——因为你年轻的时光都虚度了。

===

同时祝Colin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