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2019 year end thoughts

现在回想这一年,感觉还是有几点和以往不一样的。

Star struck的一年

今年有点特别的一点是,我居然和几个比较关注的不同程度的名人有一点点互动。一个是听了Tunnel 29这个节目后,发了一条推。几天后被主创和主持人Helena Merriman转了一下。另一次是前一阵转播了Davos’ Finger的星战电影排序,自己排了个序。居然得到了他们的点赞。我本以为我这样批评TLJ的不太会受欢迎。那么我要加把劲继续重读冰火以跟上他们的节目。年底读完Economix之后,在goodreads上发了review,同步到了推。同时我又fo了作者。结果我的review推被作者点赞了,这个感觉超棒,作者赞同我,起码说明我读懂理解作者的意思了。

我去年在豆瓣上看到一则消息是一个记者找志愿者做一些transcription工作,我回应了那个贴,发现那个记者是Sinica的朋友JYF。当时给她发了邮件没有得到回复。意外今年她联系了我,然后我做了几个transcription。我做这件事的动机仍然是这几年越来越觉得记者的工作和历史研究这些我本来完全不理解其作用的事情,实际上目前比我从事的科技行业重要。我希望能做点什么。而做做听写工作,是个合适的humble beginning。

比较重头的是上半年喝茶后对我震动不小。那天晚上我没怎么睡,非常需要跟人说话。不知怎的,我就跟金玉米老师发了邮件。但是发的时候又不知道目的是什么,我并不是想要得到帮助,因为我的情况因该是属于比较轻的,如果他们能帮助人的话,可以帮助比我更严重、做了更多事情的人(事实上,我根本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我喝茶的原因是推特,然而我的推特并没有几个关注)。应该是我心里需要别人的同情吧。中国人的话有一种是不同情这个情况的,同情的中国人,也经常有不同程度的“你要小心点啊”的责怪受害者的态度。我也有朋友完全没有这个态度,但是他们也很无奈。我的邮件,得到了回复,感觉挺荣幸的。我一直很喜欢金玉米老师,我喜欢他很有理解力和洞见,而且节目里和newsletter里经常很dry humor。后来我重新注册的账号也被他识破了,在一次点赞后被回fo。

更重大的和名人的互动是,我把我对Years and Years的一点点想法给Russell T Davies留言了,然后得到了他的回复 (Thank you very much) 和点赞。我太喜欢RTD了,我也太喜欢这部剧了。喜欢到没写出博客来。那么这是我的留言:

I can’t imagine a resolution to all this mess we humans made. And this isn’t Doctor Who where we can expect the doctor to save the day. How do humans save ourselves? (Am I asking about the show or about our real world?) What a show! It’s original, daring and full of heart. We have all read a lot about how polarizing the world is since Trump election. Thy all say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other camp. But it is when I almost want to cheer for Vivienne Rook that I truly FEEL I can understand the other camp. You are absolutely brilliant!

(in reply to another user) Yes, Vivienne Rook is all charisma. I wanted to cheer for her. I suspect all of us have a small part that whispers “frankly I don’t care about Israel and Palestine, all I care is that my bins are collected.” And such politicians give these opinions voice while what we need is to consolidate such ideas with principles. As we see from the Lyons family, we are all affected by things happening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You miss the time when politics were boring? Our generation can no longer adhere to a principle and live our lives convinced that we have been right. It’s a challenge for everyone to keep and open mind and seek higher levels of principles… Maybe it’s an opportunity for humans to advance. I’m afraid I’m not getting to a clear point here, but this show evokes so many different levels in my mind and heart. I have always been a fan of Russell’s writings but he just raised the bar up through the roof again.

毫无疑问,Years and Years是我今年最喜欢的fiction作品,是我2010s最喜欢的作品,也可能会是我的all time favorite。看到新的作品真的那么original,真的让我好激动,简直觉得人类配得上能够存在了。我一定要好好写一篇感想日志出来。

买买买的一年

我不知道我存钱是要干什么,我存钱主要是由于我不太会花钱。今年很挥霍地买买买了一整年。上半年种植了牙齿。买了当时最新的MacBook Pro,因为我本来的电脑已经用了7年了,硬件性能实在跟不上了。一连买了两个手机,先是iPhone XR,iPhone实在太贵了,所以买了新款里比较低端的;然后卖掉了原来的1+3T而买了1+7Pro。双手机运作其实好像也没太大意义。我本来的意图是iPhone完全不翻墙。后来发现不太能做到。一直带两个手机让我觉得挺累赘的,但是给我一定的安全感。我本来想要的安全感是可以交出iPhone给警察叔叔自由检阅,但我得到的更大的安全感是有多个翻墙option。。。哪一天不能翻墙的话,我的精神世界就完蛋了。

我买了Boox Nova 7.8英寸的eink阅读器。我的体验很不好。安卓系统下的Kindle app没有在eink上优化过,翻页体验很差(动画无法关闭,但是eink屏幕不适合放动画);豆瓣阅读app的体验也很差(它也是为液晶屏设计的,颜色对比度比较柔和,在eink上看就变得看不清);自带的阅读器性能和显示效果不错,但是,和硬件一样,透着一种没有经过美观设计的感觉。比如它有十几页的字体可以选,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各种语言。实际英语和中文的字体大概就分别3个吧?都很难看。硬件也透着一种山寨的感觉。我用它读完的书有《江城》,只有这么好的书才能让我尽量忽略难看的英文字体。还有系统更新我从来没有成功过。所以下半年我买了Kindle Oasis,和。。。Sony digital paper,可能是因为被烂产品折磨得精神不正常了。Kindle Oasis真的很好用,不对称的设计正好给一只手手持,是我看书的多数时候的姿势。缺点是如果要看PDF的话可行性很低。所以,我一狠心买了Sony DP。这个产品,用起来真的很爽。看PDF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似乎增加了我和书的互动。虽然Kindle也可以标注,但是手写好像还是更符合我的脑路。Sony DP只能看PDF和记笔记。对了它的手写笔效果非常好。据说笔头消耗很快,我这么懒的人写不了几个字,关系就不大了。反正我到现在一支笔头也没用掉(但可以看见它的形状有变化)。这个产品的缺陷是,和别的设备连接很不好。要用数据线和电脑连接,我刚买回来的时候我的mac连不上,害我在网上搜了很久,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但是当时可以和我的Windows笔记本连上。要是我没有windows笔记本岂不是就不能用这个产品了吗??和wifi的连接必须要在和电脑连接上后再进行,这一点也非常反直觉。我用了几周后有一次连了windows电脑的时候推送了一个更新,之后就可以和mac电脑连接了。(但是如果我没有windows电脑也不会得到这个更新。)wi-fi设置好后,一开始我android手机也不能连,几天后不知是不是由于上述那个更新,现在可以用android手机通过wifi连。iPhone第一次也没连上,后来Android能连后我就没试了。蓝牙和NFC我都没连上过。我简直不敢想象索尼开发了这么高端的一个产品竟然软件这么差。

我买了另一个索尼产品是他们的真无线蓝牙降噪耳机WF-1000XM3。首先这个型号名字真是难记。我的基本需求是无线和降噪。我的PXC550其实是很好了,但是它在夏天用太热。Bose QuiteControl 30是替代品,我对它的音质和降噪效果也很满意,但是那个项圈很烦,经常会扭转,而且一旦衣服穿多了就不知道该放在帽子下面还是衣服里面。所以真无线降噪才是王道。森海和Bose都好像没有(Momentum那个好像不是降噪)。索尼也是值得信任的大牌,网上review都很好,双十一我就买了。然而,这个降噪效果,我完全没听出来它的存在,还很花哨地搞了自动根据你的状态调整模式,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我想要的“在地铁上听podcast”的降噪效果。另外音质我也不喜欢。这个耳机我本来想直接挂咸鱼的,结果被我妈要了过去。顺便我把PXC550送给了我爸,现在我主要用Bose QuiteControl 30,整天要调整项圈。(我不会考虑airpods的,老的苹果手机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和音质让我再也不想碰苹果的耳机了。)

下半年看书有点长进了

大概因为买了好设备,或者因为我们的读书会中断后我就不用整天追着完成读书会要求的书了,下半年我看书看得比较有效率。虽然还是不多,但每本我都很有印象,有很多opinion。我最喜欢的书是Permanent Record, Economix, 和 River Town。今年想重读冰火的(发现了很喜欢的分篇章讨论的podcast叫Davos Fingers),读到第二本的中间放下后就没有再拿起来。重读了我最喜欢的小说《成年仪式》,long overdue。今年还试图精读罗素的Authority and Individual。一共6个lecture,我好像笔记没有记完,就发了一篇出来。这个时期的罗素,难怪维特根斯坦说他“不再有任何问题了”,我觉得可以从最贬义的角度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话。枪炮细菌钢铁是经典书,但是我看了有点失望,感觉书很长,但是结构不好。宗教改革的Very Short Introduction比较难啃(作者的语言风格不习惯)但是书很短,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是状态比较好,所以写了一篇充满偏见的读后感。我确信,如果我能写出偏见来,说明我起码读懂了足够形成偏见的程度,比nodding along好多了。我喜欢偏见!

今年的一大部分阅读是读新闻文章,更主要的是听podcast。然而这方面就没怎么记录。也许要想办法稍微记录一下。在长毛象我经常自言自语在读的文章,也许可以专门注册一个账号记录。。。

2020年要…

增加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拓展社交,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

与人为善,不要在为小事的抱怨和生气上耗费精力

带爸妈出去旅游一次

完成阅读挑战

  • A classic fiction
  • A classic sci-fi
  • A genre you don’t read (detective)
  • A fiction by a female author
  • A non-fiction by a female author
  • A re-read
  • A book by your fav author (Russell)
  • A translation from neither English or Chinese
  • A book from Art Garfunkel’s favorites
  • A book from Economix recommendations
  • A book from SupChina 100

很多人每年都要读一遍托尔金,我觉得,我可以每年读一本罗素。

bookmark_borderThe Rise of Skywaker – first reactions

完全剧透警戒。

真的,只要有诚意,我是要求多么低的观众啊。看之前我觉得后传做得最差的事是没说好Rey的故事,打着女性主角的旗帜却其实更想说Kylo的故事。这一部里,给了Rey一点故事,我就感动死了。TLJ里让Rey围着两个走天男转。这里一个情节是她(以为)炸死了Chewie。这里我很震惊,不敢想象Chewie就这样死了,然后觉得把这件事加给Rey是有点大胆的编剧手法。虽然看完后,那个情节可能不再印象深刻……如果第二部一直让Rey以为她炸了一个朋友,第三部再来解决这个悬疑,那么效果会好很多。

虽然JJA(可以理解地)一直否认他责怪TLJ,但这一集的确undo了很多TLJ的东西。Rey的身世、Snoke的死。我想不出除了把皇帝搬出来说,Snoke是他创造的,好像没有别的办法补救了。

我最感慨的是,这一部里,Luke对Rey说,躲在岛上是个错。看到这里我哭了。但这不是感动,而是委屈。然而他这么一说,居然让我感觉好很多很多。Luke不再是退缩然后还用言语维护自己。至少他退缩但愿意承认错误。

老三部的三位主角都去世了。感觉他们,都挺惨的。。

我喜欢Finn找到了一群同样是帝国叛变者。他们互相报编号的时候,一瞬间我感觉像是克隆人战争里克隆人互相介绍。然而我们仍然没有时间把故事说好。又一次觉得,要是第二部就好好讲故事的话就好了。然而另一个想法是,JJA要是没有undo TLJ这个任务的话,他也许也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

Poe居然有走私香料的过去?这和我们本来以为的他根正苗红的出身很不符啊?Shara Bay怎么说?这一部的Poe感觉好一些了(TLJ的Poe不可能更糟了),然而他还是没什么发展。他现在是Resistance担当了吗?感觉还很不够。but again,后传的角色都不怎么立起来,我们还是更牵挂老角色。

Kylo’s redemption is a joke. 但是让他赎罪后就去死我满意了。我甚至不是很介意这里的Reylo了。主要是,虽然我很讨厌Kylo,但是Adam Driver太棒了,真的看着他我还是喜欢的(口嫌体直)。但是事后想想总觉得越想越讨厌。。Ben,相当于被Leia拉回来了。(就这样还能one with the Force?)

但是,所谓什么原力二元组是个啥?这样explicit把Kylo的地位拉到和Rey一样了,我不喜欢。还有end credits里司机排在了Daisy前面。感到不快。screen time来说Rey是很多的。我特别喜欢这一集里Luke的智慧言语是对Rey说的。对比之下我才发现上一部里他一直对Rey很凶,但对Kylo是开导的态度,批评TLJ那么久,我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对比下来才发现。

下面是罗列一些想法:

  • Sith path finder (?) 为什么不直接是 Holocron啊
  • 好多重复台词太in your face
    • Snoke trained you well
    • I know what to do, but I don’t know if I have the strength to do it
    • The dark side has some abilities that some consider unnatural
    • 等等肯定还有很多一下子记不得了
  • 皇帝克隆是不是致敬Legend,不过我好像没看懂他能活下来是不是克隆技术。
  • Lightspeed skipping很帅啊
  • First order -> Final order还行
  • Hux这个角色就这样了,disaster……(Hux粉和Phasma粉谁比较惨?)
  • stormtrooper with jetpacks!!!
  • 有个地方他们在爬坡,Chewie抱着BB8好可爱
  • 对了新机器人D-O真的也很可爱而且很独特啊。迪斯尼时代最大的成就是出来这么多可爱的机器人,而且性格都不一样。对D-O的几句交待,我明白星战里的机器人就是宠物(Leia还说不要低估机器人……不过后来D-O好像也没做什么事?)
  • 怎么能有forbidden language呢
  • 为什么不能在处理C3PO之前临时做备份呢
  • Wedge!!!!!!!!!!
  • 闪回年轻的Luke & Leia的时候,影院里发出了赞叹声。
  • 最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是Luke & Leia。最后在Tatooine上也是他俩。这一点我就很感动。。
  • 大家传言的动画角色都没出现,也许是出现在了Rey听到以前绝地的说话声。我只听出了Obi-Wan(Ewan和Sir Alec)和Windu的声音。好像没有听到Ashley或者Taylor的声音。

bookmark_borderbefore EP9

我有任何期待吗?

没有。

最不想看到的是Kylo取代Rey成为主角。因此也特别不想要Reylo。我这个特别爱好pan-ship的人第一次对一个ship非常讨厌。

要是你能把Rey的故事讲得有思路一点,我也许能接受后传。

然而标题是Skywalker,而已知的Skywalker就是Ben吧。做好心理预期。

bookmark_borderPermanent Record

again,想好好写的结果就是写不好&写不完。读完拖延写不好小结的时间已经比读书本身花的时间久了。所以现在我放弃了,下面是非常混乱的记录。这么做真的有点对不起这本书,可能是今年我最喜欢的书了。(今年,以及我预计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我最喜欢的剧是Years and Years,你看我就是没为它写出日志来。)

所以先贴一下我的豆瓣短评:

2016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告诉自己,不要强调民主的理想,那太幼稚;因为我们强调得太多而不给别的意见妥协所以造就了右翼的崛起和川普的当选。但是现在这个由美国独立精神驱动的人,做出了这么重要的工作。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我们这一代人共有这个经历:web1.0带来的平等、民主理想的希望,很快被大企业和政府abuse。看到最近几年压抑的理想主义在这本书里被毫不避讳又深思熟虑地说出来,让我感觉读这本书是一种放纵。我们的理想并没有死,也不是不现实。要靠我们让理想植根于现实,从重新定义数据的意义开始……

另外一些笔记里的记录随便罗列一下:

我特别喜欢斯诺登第一次going thru intelligence service vetting,他在网上的有点傻的言论如果放到这个时候来看,可能会对他不利。然而他并没有删除他的网络踪迹。我特别喜欢这一点。我这个博客写了十几年了,现在看以前的文章简直无地自容。但我基本上没有删除过什么文章。(我换掉前一个模版也是因为前一个模版有相关推荐而且不能关掉,经常推荐到老的文章让我脸红)斯诺登说他不想pretend to live a perfect life,我也是差不多这么想的,虽然我脸皮薄,但我觉得诚实重要得多。

我最大的感想是豆瓣短评里写的,web 1.0带来的民主理想的希望,并不是幻觉。他说it’s this clash between authoritarism and liberal democratic而不是对付恐怖主义,是目前世界应该做的。我几乎无法表达这个观点我是多同意,这完全说出了我一直的观点。

我还想知道斯诺登曝光的问题目前是什么状态了,NSA还在搜集所有人的信息吗?

他说他的同事可以输入一个名字然后跟踪任何人,他们经常用这个方法去stalk人家女孩子。这个到底多现实?我自己是处理数据的,但我不知道尖端技术能不能实现这个功能。我想可能那些人想要跟踪某个人,先在系统里设置好了什么,过几天才能从系统里query出来结果吧?

我还想知道到底怎么会到这一步的,法律体系有什么问题。书里有说一些,大致是这些法律知晓的人很少,立法者不知道自己批准了什么法律(?现在有点忘记了)。

看完这本书后看了一下奥巴马和希拉里对斯诺登的说法,对他们解毒了。他们比川普好,但是川普是个low bar。我们要求公民在网上不能犯错,为什么不要求政客不要讲这么错误的话呢?

看了这本书的解释后,我第一次对GDPR有了理解,它的关键意义不在于各种规定,更在于重新定义了数据的所有权:属于数据所描述的个体,而不是收集这些信息的企业和政府。

还有一个感想是,这本书看完后对我感情上的impact和Years and Years类似,就是更觉得人类很糟糕,现实比想象的还fucked up,然而不能忘记理想,因为只有理想能给人genuine的动力去行动。

下面是我上周写到一半的感想,写着写着就发散了,然后就写不完了。


上周一口气听完了这本书。我还是觉得听书不如读书吸收得全。但是这本书我感觉我得理解程度满足了。(以前听星战小说,听完根本不知道剧情是什么。。。)至少,听完后我有很多想法。如果全是读完的,也许有更多想法。但现在已有的想法已经让我非常激动了。

斯诺登,可以说是我的同龄人。2013年他揭露美国政府的mass surveillance的时候,我还完全不懂得数据隐私的重要性,以为那是activist才需要注意的问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太懂吧。经历了最近几年的极权倾向的政治环境,我才深刻意识到让强权随意收集信息是多么不安全 (这里强权主要是政府,而大企业的话,即使不考虑商业目的滥用数据,也很容易成为政府施压的目标,也不值得信任) 。当我们考虑这些大问题的时候,总觉得“有更专业的人会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像人类社会的构成自然会让最好的solution浮现。

这本书里,斯诺登把自己的历程和动机写得非常有思路。而且,作为同龄人,虽然我们背景非常不一样,我居然有很多共鸣的地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是不是都有小时候看爸爸打游戏的经历。不同的是我自己不敢打,只敢看我爸打。另外他修游戏机(拆开来擦灰)这件事我对我家的光碟机也做过。大概对他来说不能打游戏和对我来说不能听CD是一样的严重问题。最大的‘同龄人感慨’是web1.0时期的经历。忽然你就能和网上很多人沟通了。对他来说是专业工程师回答他(一个小孩)的电脑问题。对我来说是发现有相似爱好的人可以交流。书里说他第一次执行linux指令,系统等待他的命令,比任何老师都耐心。当他终于敲完了命令,电脑就会忠实地执行,不会问你怎么搞了这么久。我是到大学后才接触编程的。和科幻一样,我一直以为这些是男生的事情,和我无关。但是我大学第一个成绩A是一个二次开发课程,而我做的只不过是把每周的习题做一遍。我就很着迷这种做对了做错了立刻有结果的事情,有时做错了还会有很搞笑的结果出来。

斯诺登说,互联网最初是不需要和真实身份挂钩的,这就让大家转换观点变得容易了。可以弃号然后注册新号一起来鄙视自己原先的号。这能不能解释现在互联网上entrenched的状态呢?我是有点怀疑的。其实这也和如今大家的号都很老了,不舍得弃掉也有关?我现在看到豆瓣上的新号(15年以后注册的),都会在心里默默note一下。而有时候在油管看视频,会看到视频介绍说,这是我新开的channel,好像怕别人嫌channel不够老资格一样。

我非常感触的地方是911。对我而言911的记忆是震惊。一方面震惊我的同班同学听说这件事都欢呼庆祝,另一方面,震惊的是美国政府不试图理解问题,而是开始大量使用‘恐怖主义’标签。在我看来,恐怖主义这个标签没有意义。直接使用标签是懒惰。十几年来用下来,我才慢慢习惯的。我一直觉得,恐怖分子这个词,暗示着这个人无法说理,进入了一种状态和危险的动物、病毒无疑,为了保护人的性命,只能靠武力端掉。也许在冲突中的‘恐怖分子’真的是这样的,无法说理。但是怎么划分出这部分人呢?2001年我还没上大学,似乎就明白人没法划界线的。任何社会问题都是复杂的,对一个极端的人贴上标签格杀勿论成立的话,在这个spectrum上相邻的人感觉区别也不大,而且他们很可能因为隔壁的人受到的不公对待而变得极端。这样下去根本不是解决办法。所有对人划界线后区分对待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最近纽约时报得到的新疆文件看起来,中国管制西藏和新疆的榜样之一是欧美对待恐怖主义的思路。我前两天看这个的时候就想到,世界不是从川普、Xi掌握大权后开始走下坡路的,甚至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而是从911和伊拉克战争开始的。

斯诺登在911后决心参军,受伤后加入CIA,都是911后他希望为国效力。可以说是个小粉红了。难得的是,最后他有反思。这又是我感觉和他共鸣的地方,因为我小时候也有被propaganda洗脑的阶段。一定要有他这样的独立思考和认真探究的能力才能转变吗?哦不对,智力达到我这个程度就够了。


我发现每次我中英夹杂都是因为我脑子没力气好好组织了。

bookmark_borderEconomix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为了完成记录读这本书这件事,我就把昨天刚看完后发在Goodreads的评论贴一下,然后自我欣赏一下看看有没有想补充的。。。

This book does the job of explaining the history of economics and economic ideas very effectively in comics form. People may be alarmed at how opinionated the book is, and they are right at being alarmed when opinions are served along with facts. I suppose it’s not possible to explain economics without appearing opinionated, and I wish most books exposed their opinion more clearly! At the very least, an opinionated book invites you to agree or disagree with it, instead of nodding along.

I summarize the book’s ideas as the following – the market’s ability to optimize resources to benefit the whole society only works when its cost to the whole society is included in the working, not just cost in capital, which, among other things, includes cost to the environment, cost to social welfa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st. A traditional economics textbook labels those costs as externalities and depends on the government to excert them. In reality, the government is hijacked by big coorporations, who endorse ‘small government’ while wielding government power for their own benefit. There doesn’t seem to be a mechanism in the U. S. system to ensure other costs to be visible, if you don’t count the populace being educated and pressuring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orporations, which is what the book is aiming to do.

Now that a few years has passed since this book’s publication. I may add that the failing of the U.S. – flagship of the capitalist world, has give rise to authoritarianism of the socialist world, namely China’s Communist Party. You see? Promot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s on big coorporations does not mean being in the ‘socialist’ camp. In fact, making capitalism work is the best deterrence against Communist China. There’s a lot of talk about China’s ‘State Capitalism’. The problem is, U.S. government, going hand-in-hand with big coorporations, is ‘State Capitalism’ all but in name, however the US cannot do it as effectively as China does because they cannot go full fledged in this path. I assure you planned economy does not work. If Captialism means optimizing resources by competition, then the term ‘State Capitalism’ is self-contradictory. The US and the world need to make market economy work by promoting real competetion instead of backing big coorporations.

I am very opinionated as well. I may be wrong, one day I may be ashamed of what I said today, but honest opinion is the first step to anything.

我不知道如果这本书的观点我不同意,我会不会同样喜欢。给自己的challenge:发现一本能喜欢的不同意其观点的书。不过至少,在Goodreads上看到一个三星的评论里的批评我是比较同意的:

While I can see how the dysfunctional nature of the stock market can give rise to that view – I’m sure the author realises the benefits of the stock market to society at large (pensions are one obvious example), but he doesn’t give them much attention for such an important area of the world-economy and its current problems, it’s quite likely that some will come away from the book asking why we have one at all. This is significant because in order to properly reform the market it needs to be understood why it works, not just how its been abused. Overall though worth a read even for those already familiar with the territory.

我又一次发现,我特别喜欢不掩饰观点的书和文章。可能我是个情感驱动的人,没有观点的文章我是看不进的。这本书最后列了一堆推荐的书,我连那些推荐语也看得津津有味,因为那些推荐语都写得很personal。

bookmark_borderyour typical workplace hypocrisy 抱怨工作

这是一个抱怨工作的日志。

目前的工作做了两年多了,我还是不理解我老板和pm对我的要求:我们不own逻辑,但是我们own这些job(不own逻辑到底怎么维护job?)。其中有一个job是给外部送文件,我一直被告知这个job我们priority很低。前一阵把那个job完全refactor一遍后,那个job出了错。那个错是我没仔细测试造成的。的确,做了两年基本上没有什么数据的逻辑是很清楚的工作后,我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因为出了这个错,我配合英国同事修补数据,有一个星期里通宵了三天。只要我和英国同事交流的时候,我都很清楚他们要我干什么。但是我PM介入的时候,我一半的精力都要用来应付他,总是让我感到怨气冲天。

不过我今天要抱怨的是这件事之后的事情。因为犯了这个错,忽然发现这个job的重要性是很高的,闹到了很大的老板那里去。然后,我们老板忽然说,这个东西很重要的,下周我们开会的时候我们会说,我们已经加了validation的job。我问那么业务逻辑呢?PM说,业务逻辑你敢问吗?问了以后你就要做主了啊。我顿时火气超大,弄清楚业务逻辑是PM的工作,我也需要知道一些,但本质上是PM的事情。现在PM和老板做事是很巧妙,但是就把风险转嫁给我们开发了。一般数据validation要懂得逻辑才能做,而我们的逻辑都是从代码里看来的(而在refactor的时候老板说,你不需要看代码,机械地转就可以了,越想越觉得,我现在的混乱是老板造成的,当然,我也要小心人总是喜欢怪别人的倾向)。

然后事情继续在让我生气的路线上发展。因为这个事情很重要,所以我的工作狂同事介入了。她二话没说,就写了个validation脚本(写的时候随时打断我问我问题)。写完后叫我帮忙上线。我准备上线的时候她又轻飘飘说了一句,你顺便测一下。我拿到代码后才发现她只写了逻辑,而schedule什么的都要我来写,等于我承担了三分之一的开发,50%的测试(她说她测过一些),和80%的风险(上线),结果这个事情还是她做的,我真是吃力不讨好。

然后不要忘了,这些validation都是为了老板在开会时可以说一句“我们已经加了validation”而做的。实际上我们对业务逻辑还是没有更多了解。甚至,validation的逻辑也完全没有讨论过。如果validation不通过要走怎样的流程也没商量过。这不是最近黑五到了,销售数据普遍飙升,我们的validation就开始挂掉。上周有一天我在工作狂同事的指挥下一会儿发文件一会儿删文件。搞到晚上很晚,她还说,要是英国那边没回复,你今晚带电脑回家去。为了我晚上带不带电脑回家这件事我跟她争执过好几次。我并不是完全不带电脑回家的,但是她明确要求我这么做让我非常生气。我老板也没这么要求过(老板他太人精了)。

但是我工作狂同事真的工作太卖力了。我估计手机上收到工作邮件她都会及时看的(而我最初配置手机邮件的时候,因为手机root过不符合公司安全政策,所以没有装。现在我买了iPhone,但是看到工作能在业余时间也占据人的心思还是怕了没配置工作邮件。我以前的工作也有过这种问题,我像刷社交媒体一样刷公司邮件,迫不及待想要keep up to date)。平时她来办公室比我早,离开办公室经常比我晚。有时候早上六七点钟,或者晚上十一点出了什么事,她都可以立即开始工作。而她还有个两岁的孩子。我其实很感激她有时候帮我挡住无知又自大的pm。而当我有什么不确定solution的开发问题,她都会提建议(虽然,我经常觉得她的做法我不太满意。我更喜欢在事情都澄清了以后好好地做和测试。在她的建议下,我take了更多的risk,有利有弊吧。)。但是,她这样任劳任怨真的是助长了我老板的人精。我老板还是觉得我们不own逻辑,不需要很多的人力,按照这个去安排工作。但是实际上我工作狂同事一人做了两人的工作,而且造成我们team如果想要做得不出错,别人也要这样才行的局面。

这是周日早看了一眼fail的数据的人的抱怨。虽然,比我起得早的工作狂同事已经处理了,但我还是觉得怨气冲天。

bookmark_borderHTTPS explained (by an amateur)

厄,斯诺登传记的笔记还是没有写好。先再写一篇HTTPS的解释,因为我想实行一下费曼学习法:learn by explaining!

关于加密

加密这件事,其中算法的数学我不了解。我就先理解为一个把数据打成乱码的规则。需要一个key来加密,一个key来解密(把加密数据还原成原始信息)。加密和解密的key是同一个的话,就是对称加密。另外还有一种非对称加密,public key和private key成对,用其中之一加密的可以用另一个解密。而public key是公开的,private key必须保密。

脑中想象非常简单的对称加密:我送给你的数字都是*113的;那么你接到数字后就/113来解密。

非对称加密难以破解是基于这个事实:只知道两个大质数相乘的积要拆分出两个质数本身,对计算机来说也很难。然而生成key很容易。具体是怎么加密的我还没学会。

非对称加密的速度比对称加密慢。

关于HTTPS

HTTPS要解决的网络安全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加密原来的HTTP信息,这样别人截获了这个信息对他们来说也无法使用。截获信息很容易。据说在公用无线网络上,同一个网络的人可以窃取你的所有请求。另外我可以想象,政府基建做好的中继路由,完全可以在上面部署程序把所有路过的信息都备份一下。(我不知道斯诺登发现的是不是NSA在这么做。。)

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网站身份认证。如果你假装是亚马逊,然后用户就把信用卡信息填好发给你了,那么用户就完蛋了。在我自己搞HTTPS的时候我本来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身份认证和加密打包在一起,因为我本来只有加密的需求。我还是觉得可以把加密和身份认证分开。当浏览器访问一个网站的时候,提醒客户这个网站只有加密没有身份认证就可以了。现在是,只有http的话浏览器会让你访问,但是有self sign(自己生成key,只有加密没有认证)的话,浏览器会不让你访问。我觉得这个是不是不太合理?(一定是我还没完全理解吧。。)如果我没有身份认证,然后我在冒充亚马逊想要套取客户的信用卡信息,那么客户可以提高警觉;但是我是一个个人博客,没有向客户索取信息,那么我完全可以不完成身份认证,客户可以随便来看看,并且知道我们交互的内容不会被ISP截取?

我那天先是试图使用自己生成的key,结果无法访问,走了很久的弯路,才知道现在浏览器都要加密和身份认证打包一起完成的。也许是为了让客户认准https标志就好了。现在好像是光是教育客户用https就挺费力的。

加密内容

加密HTTP内容是这样进行的:client端(浏览器)先获取server的public key,然后自己生成一个key用server的public key加密送给server。接下来双方的对话就用刚才送过去的key对称加密对话了。这样做的原因是非对称加密performance差,所以仅用它来交换接下来要用来对称加密的key。

第三方身份认证

如果没有身份认证,那么我可以冒充亚马逊和客户对话。我们仍然是用加密来对话,只不过客户用的是我的key,以为是亚马逊的key,然后我就获得客户的信用卡信息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和线下一样,第三方担保server的身份。

具体的做法是:全球有几家顶级担保机构CA (Certification Authority)(大部分是收费的;Let’s Encrypt是一家非营利机构,他们的担保服务是免费的),CA认证过网站的身份后,就开具一张证明,证明内容用CA的private key加密,而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用CA的public key解密。因为CA的private key只有CA有,所以能解密就说明这是CA开具的合法证明,就可以相信持有这个证书的网站了。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给一个人发送绝密信息,可以用ta的public key加密,因为只有ta可以解密;如果想要全世界知道一个信息是我说的,可以用我的private key加密,把信息和public key公开,因为只有我持有我的private key,那么全世界都可以知道那个信息只有我可以写。所以private key是一个绝好的签名。

那么CA是怎么担保的呢?付费的CA我不太清楚了,他们可能有更严格的流程和定期audit什么的。Let’s Encrypt据说是要在server目录下生成什么文件,以显示你对server有权限。我操作的时候是在server上执行他们的命令,估计包括在里面了。执行的时候需要填写domain name。我可以把server配成亚马逊,不知道Let’s Encrypt会不会认证,但即使认证了,我的实际域名并不是亚马逊,我想也不会有用的。

Notes

得到了Let’s Encrypt的key之后,还要给server配置一下,这是Apache的配置

WordPress还需要(?)一个插件。其实我不是很明白它是干嘛用的:Really Simple SSL

然后要做一件事是把http的请求重定向到https。在Apache下就是在config里加一下配置。这里我并不明白80端口和443端口一个给http一个给https这个是不是约定俗成可以随便改的。(你为什么不去试一试。)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博客我觉得写得很好。How does HTTPS actually workHTTPS in the real world 这两篇文章写得很好(个人博客比维基好看多了)。我特别喜欢他说,In cryptography, trust is mathematically provable.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faith. 然后看了他描述的revoke key的问题我意识到,revoke这件事没有一个mathematical solution,所以比较麻烦。(这个问题是,CA给了你证书,然后,你的private key被人盗取了。CA证书和public key是一起发给客户端的,谁都可以截取。那么盗取你private key的人就可以拿着证书和private key冒充你了,实际上客户不该再相信这张证书。然而因为证书可以用CA的pub key解密验证的,这就没办法收回了。现行solution在文章中有,就是加入了revocation list和提供这个list的服务器。(真的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了吗?)

另外想说(我也知道bash中国社会没意义,但是还是想说),因为有斯诺登和别的一些人,然后有了股沟这样的大公司发力,我们才有这个架构的,现在是相对有点安全。想想如果真的完全是局域网,如果我们的安全全都交给国内的吹哨人(不存在或者发声后被整治,见写科普文说药酒没有治病功能的人),或者国内的大企业(他们不写流氓软件已经谢天谢地了,我经常做的事情是帮我妈卸载360,而阿里腾讯什么的,如果不是有国外投资,他们出卖信息肯定是明着来的了),哦,想想就怕。啊,希望贸易战不要继续了,商业巨头丑恶,但至少还是我们和liberal世界的最后一层联系。。。

bookmark_borderEcon Talk – Alchemy

今晚听了前几周的一期Econ Talk。Alchemy也是嘉宾的书的标题。如果这个标题是想引起我们的兴趣去看为什么有人正经在说炼金术,那么对我而言是失败了,我下好了那一期之后就一直没听,直到今晚我没动我的播放列表就让它自己播放了。听了以后才发现里面有不少有趣的主意。但是我现在只记得一个地方。

本来说市场比较聪明可以调节资源。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市场太机械化了,没有多样性就无法发挥市场的作用。我们现在很多优化工具就把人类的选择限制住了。

Are markets partly intelligent because human decision-making is messy, and markets can then aggregate preferences from a whole bunch of people who’ve come up with problems from a different angle? When you actually make choice uniform by dint of forcing everybody to go through the same set of questions in the same order, do you actually make markets stupider–because the distortions of the question-asking process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我听的时候是有不少想法的。但是坐下来写的时候都不记得了。而且现在又很晚了。

bookmark_border本站启用SSL

在发Permanent Record的读后感之前。。。

本站加上了SSL。现在可以用https访问了!

我本以为https是和一般的加密做法一样,可以自己搞个key加密一下。按照教程生成了key,放到site conf里后,浏览器说不可信。可能浏览器是想要有担保的组织给网站做担保吧?但是如果那样的话,岂不是有钱就可以了。我现在用了let’s encrypt的免费key,终于可以加密了。我的理解是加密本身要的是server-client互相交流的时候第三方不能拦截明文。至于client要不要相信server,这是一个颁证机构能担保的吗?还是需要研究。

然而。现在已经是周日晚上了。看看晚上还能做多少事吧。。

Update: 我写了一篇SSL学习笔记。。。(仍然是在写斯诺登传记读后感之前。。)